|
作为三宝弟子,全身心地皈依三宝,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当然,要真正做到全身心皈依三宝,那也是需要很深的功夫,好像是地上菩萨的境界,这个程度上,已经和三宝融为一体。但不管怎么说,佛弟子以三宝为皈依,时时系念三宝,是值得推崇并实践的。祖师大德也有这方面的开示,并且给出了很多可以立即付诸实践的方法,比如时时“启白三宝”等。
有的法师为了度化更多的人,有时候会方便善巧地将“全心皈依”浅显地开示为“你只管修行,其他的一切都交给佛菩萨来处理”或是“把一切都交给佛菩萨,让佛菩萨来安排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开示,如果明白其背后透露出的法义,那自然是很好,我们与三宝同在,我们时时充满信心,无所畏惧地去面对一切问题,即所谓的“随顺因缘,为所当为”。
可是,如果望文生义,将开示诠释成“托付心态”,认为只需要将自己托付给佛菩萨,然后就可以不要过程,直接获得结果,坐享其成,那么就是偏颇了。仔细分析,这种“托付”,本质上,是一种交易---我信仰你,你就得给我想要的一切。
要说明的一点,作为凡夫,我们人人都存在“托付心态”,只不过表现形式和程度不一样。
一般来说,拥有“托付心态”的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影响,并不仅限于信仰方面。换句话说,越是在信仰上将自己托付出去的,在生活中,也往往是将自己“托付”给别人的,即需要从他人的互动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比如说,我们可能在生活中常听到有些人说“只有怎样怎样,我才会开心”或是“如果没有那谁,我都不知道怎么生活”,这就是把自己人生快乐的权利托付出去了。
细化一些,很多时候,听到某人说一些话,心里就不是滋味;老板盛气凌人一些,就感到浑身不舒服;网上发个帖子,就老是关注点击率和回复。从某个角度分析,这些都是托付心态造成的。
“托付心态”其实就是将自己生活中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我价值不足,自己对自己没信心。而自我价值不足,就需要补充,绝大多数人都是心外求法,所以都是寻求外界的补足和他人的迁就。
从道理上,我想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或“我命由我不由天”之类的话语,也许在别人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还用这样的话语去劝告。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自我觉察,我们真的相信这一点吗?
如果生活中出现问题,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的,我们感到很迷茫的时候,可能就是平日里我们处理这些事情事,是抱着“托付心态”的,是生活在“应该世界”里---“你应该对我好”、“你应该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这么发展的”、“我信佛,所以,佛就应该满足我的一切需求”。。。。。。
我们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强调修行者的自主。佛教讲因缘,我们所拥有所遭遇的,都是我们自己修来的,因缘成熟,则果报显前。其他宗教,神明是第一位,修行者是应该匍匐在神明面前的,是做神明的奴仆,所以他们的教义常常是宣扬“我有罪,我本来是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切的,但是神的恩典赐给了我”。
我们不要轻视这些宗教的修行者,这仅是他们中有很多人成为世俗的圣人,品德高洁,还因为很多抱着“托付心态”的佛弟子,也是这么干的,视佛菩萨为主人,自诩自己为忠实的奴仆,用自己的忠心耿耿来换取主人的赏赐。遗憾的是,和历史上的诸多事件一样,如果主人没有应许仆人的要求,这些仆人是很容易叛变的,而且还会反过来猛烈攻击旧主。
要对治“托付心态“,最好的办法是修学因缘法则,在生活中,就需要树立“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信念,并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在修行中,则需要以修学佛法法义,建立正见,指导自己的进展。不愿意修学佛法法义,只喜欢佛法和世间法共许的善法部分,这样的修行者,更容易产生“托付心态”。
最后,总结一下。全心皈依的人,以法为伴,就算独自一人,也是身孤心不孤;托付心态的人,是需要寻找外在的承认,才能获得些许安慰,严重一点的,宗教信徒可能还会编造一些感应来博人眼球。
本人学佛以来,“皈依”和“托付”这两种心态都是时刻伴随左右,所以撰写本文并不是指责什么人,就是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供同修们一个参考。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明州白衣智证写于明州东溪
癸巳年三月初五 初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