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朋友剛開始接觸佛教時,看見眾多的佛教經典,常有茫然無從入手之感,如果又遇到眾多專有名詞,更是滯礙難行,看著佛教的智慧寶山,卻無法受用,非常可惜!有鑑於此,我們整理出一般人讀經時常遇到的疑問,希望幫助大家在尋寶的過程中能去除路障,順利取得智慧的珍寶。
一、剛開始學佛,一開始最好讀那些經?
選擇讀什麼經,可以從自己歡喜、有興趣的經典著手,如果都不了解,那麼也可以從《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等常行經典讀起,這些常見的經典都是一般人最常讀誦奉行的。
讀者也可以參考全佛出版社所出版的「常行經典系列」,其中所選的經典都是最常被受持奉行的經典,而且經文都經過新式標點,排版精美,非常方便閱讀。而「佛經修持法系列」,除了可以選擇其中一部經修持之外,也可視為數十部常見經典的導覽及修持精要,都是非常好的讀經選擇。
二、讀經時,經文中有很多專有名詞看不懂,是否要讀白話文?
閱讀經典時,還是以閱讀原文為宜。如果有不懂的佛教專有名詞,可以查閱佛學辭典。如果對經義不了解,建議大家閱讀配合古來高僧大德的講經解說。由於經典的白話翻譯牽涉到對經典的修證及理解程度,因此現代一般的經典白話翻譯僅作為輔助的參考即可,而非作為閱讀的主體。
三、讀經時一定要讀誦嗎?一般人作課誦的意義何在?
讀經並不只限於課誦時讀,而是隨時可讀,尤其是現代交通舒適便利,例如在捷運上就是很適合的讀經時間。只要是清淨、適當的地方,虔敬閱讀,都是很好的。
此外,受持經典的方法有很多種,並不限於讀誦。經中有所謂的「十法行」,就是受持佛經的十種方法。在《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七〈付囑品〉中說:「受持此修多羅有十種法,何等為十﹖一者書寫、二者供養、三者流傳、四者諦聽、五者自讀、六者憶持、七者廣說、八者口誦、九者思惟、十者修行。」
又,《辯中邊論》卷下〈辯無上乘品〉中也說,修行十法行者,所獲福聚其量無邊。這十種法行分別是:1.書寫:書寫、流通經律論;2.供養:恭敬供養經典;3,施他:指為他人說法,或施與經典;4.諦聽:謂專心諦聽他人誦讀、說法;5.披讀:指披閱讀誦經典;6.受持:對經典的內容憶持不忘,領受奉行;7.開演:指為他人開演經典文義,使其生起信解;8.諷誦:指諷誦、宣揚經文,令人樂聞;9.思惟:指住於閑寂處,思惟籌量經典文義;10.修習:指常行佛所說教法而不退失。
讀經的最終目的是與經義相應,在生命中產生自覺,因此,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受持,只要是心思誠敬,都能具足無量的功德。
四、為什麼每一部佛經都說讀誦本經的功德最大?
讀經是一種因緣,某些人會與特定的經典相應,也有特定的因緣。這就好像在小巷子裡騎機車比較快,上高速公路就要開車比較適合,而要去美國就要搭飛機才到得了,這是因緣性的問題。
在菩薩的四弘誓願中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可見無量經典、法門的出現,是相應於眾生有無盡的煩惱,每一部經面對無量無邊因緣的眾生及種種煩惱,而其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成就無上菩提,因此,在經中會稱揚本經的功德,是為了鼓勵聽聞者對本經產生信心,進而一心專注依止此經而成就。無論是受持哪一部經而成佛,功德都是同等廣大圓滿。
五、讀經時是否一定要整品讀完?
如果可以完整的讀完一品當然是很好,但可能也要看每部經典的章節大小,及個人的時間而定。例如《心經》、《阿彌陀經》等較短的經比較可能整品讀完,但是像《華嚴經》這樣的大經,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每次要讀完一品是比較困難的。由於每部經的份量大小不一,我們可以視自己的時間,讀到恰當的地方告一段落即可。
六、經文要背起來嗎?
如果是比較短的經,不妨背起來。唐代的玄奘大師到印度求法時,一路上遇見無數危險,他都誠心默誦《心經》而化險為夷。只是,印度人和中國人的文化不太一樣,古代印度人常一背就是數十萬字、百萬字,中國人並沒有這種專長。讀經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在生活中運用,如果某部經我們讀純熟了,自然背起來,在日常生活中思惟,這也是很好的。
七、如果不懂意義,光是讀誦有用嗎?
剛開始讀經時,可能比較無法了解經文的意義,但是讀久了之後,智慧自然會慢慢開啟。而且我們現在會讀某一部經,也是與此經有緣,或許將來此經的修行法門會成為我們修行的主體。
即使是不了解經文意義的老婆婆,只是依於虔誠的仰信課誦經典,由於心的專注自然產生定力。經典是在解決生命問題的,當我們的心具足定力時,對經中的智慧也容易體悟,如此自然與定力、智慧相冥合。而這份虔誠的心念,也會受到經中諸佛菩薩,及發願護持本經的護法們加持護佑,同樣具足無量功德,不可輕忽。
八、專讀一部經比較好還是多部經比較好?
這兩者是可以並行不悖的。我們可以以一部經為主軸,以此經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修行,直到圓滿成佛。此外,我們也可以廣讀其他經典,這會幫助我們增進對佛法的體悟和理解,可以作為自身專修法門的輔助因緣。
這就好像我們在山林中旅行,路線有很多條,雖然我們走的時候只會選擇一條主要路線,但是我們可以先參考完整的地圖和其他路線,掌握的資訊越完整,了解自身所在方位,就不容易迷路,甚至能讓我們的旅程更豐富,甚至幫助我們更快到達目的地。
因此,除了主要依止的經典之外,廣讀其他經典,能幫助我們更清楚掌握佛法的全貌,了解自身所在位置,不但心中更為篤定踏實,也能避免「見樹不見林」的問題。
釐清了以上的問題,讓我們在讀經的根本觀念上先確立,接著就可以進入佛教的經典大海,總覽佛法智慧大觀!
(摘自小百科39《佛教的重要經典》洪啟嵩老師指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