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究竟怎样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8 19:4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究竟怎样理解?——摘自普光寺惟俊法师日志
佛教的“空”,是社会中最被误解的对象,不懂或略懂佛教的许多人把“空”看作是空无所有、虚无消极、或视为万念惧灰的逃避态度。
                                1、 缘起性空
佛教认为,现象不是本体,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大乘般若宗的核心思想为 “缘起性空,真空妙有”。缘起性空是讲世间所有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物自体”。随境迁流、变化无常、无论物理现象(比如原子、原子核、物质、动植物、山河大地、太阳、星云等整个宇宙),还是我们人的心理现象(比如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兴趣、需要、动机、情感、人生观等)及生理现象(比如生、老、病、死等)都是变化无常,是暂有、不实在、假有的,故说是“空” 。真所谓缘生则有,缘灭则灭,没有其各自独立的体性。它们共同的体性为“空”,即“空”性。
                              2、 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是讲由这个“空”性生出宇宙万有。空性并不是一种断灭论,并没有否定任何东西的存在。空性是离于二元判断,因此没有任何限制。龙树在他的代表作《中论》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之观四谛品)释意:世间所有由因缘所生的东西,我说它们的本质都为“空”,这也是我对那个真实所取的一个假名,大家不要理解它为“空无所有”了。
佛教认为“空”不是“断灭”,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消极。而是要人放下成见、偏见,放下执著(钻牛角尖、固执),放下对别人的谴责,放下憎恨与不满,放下贪婪、嗔怒、痴迷等。从而让心灵获得自由、宁静、平和。也就是消除(空掉)种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因素,减少(空掉)大脑的内噪音,使大脑处于放松宁静的良好功能状态。佛教认为,只有不固着名利的人,才能有正确的知见、正直的语言及端正的品行;只有不执著成见、偏见的人,才能有正确地判断、理智明睿地思考;只有不眷念权势的人,才能以公心为社会作出番贡献。这就是佛教“真空妙有”的生活智慧。
现代心理学的涤心疗法、宣泄疗法、无住疗法等,其作用:一是把内心中的烦恼、忧愁、悲痛、愤怒、敌视、仇恨、妒忌、猜疑等心理毒素清除掉。二是理智地淡忘人生中的坎坷和不幸、淡忘无中生有的流言蜚语、淡忘名利得失和荣辱毁誉等,使自己的心理世界一片晴空万里,祥和宁静。
这正是佛教“空性”智慧思想的体现。佛教“空”的智慧思想,还体现于中国传统养生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即内心清静安宁;“虚无”即善于排除种种杂念。这样则使心神安定不乱,心神主导五脏六腑机能活动的功能正常,真气因而调顺,疾病便无从发生。
                   3、何为空
(1、)空生万物
佛教认为,“空”是“般若”的本质、它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 ;不属于“净”,也不属于“不净”。它是形而上的,是智慧的本体。所有的知识、概念、逻辑、推理、判断和理性,乃至伦理道德及一切佛法都是“般若”的妙用.所以“般若”性空而生万法。
龙树菩萨又说了: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中论之观如来品)释意:因为有了这个“空”,所以才生出世间万有;如果没有这个“空”,则不会有这万事万物。
这个“空”到底是什么样呢?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它,龙树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中论之观因缘品)
释意:这个“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可见,龙树的核心思想是讲这个“空”性。
(2、)空的本质
唯识宗则解答了众人的疑惑,从根本上揭示了这个“空”性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识”。
到这里很多问题就好解释了。什么是“真空妙有”?宇宙的本质是“识”,由“识”生出一切。
唯识宗的代表人物为无着、世亲。其以《解深密经》、《瑜珈师地论》等作为理论依据来表述宇宙间万有事物的原理:世间万有的终极本源为“阿赖耶识”,亦名“阿陀那识”,由阿赖耶识生出末那识,以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见《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由这八识生出诸多有形的事物。
  阿赖耶识,它身为因果的一个依止处,它保存业力、释放果报的过程当中,被第七意识产生的自我意识给执取,这个就是所谓的阿赖耶。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警告所有的修净土者: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善业!
你想:我造很多善业。每想一次,便增长你一次三界轮回的力量。
正如「摄藏此识为自我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摄藏很多的善业,以后也是由这个我去得果报。
你一定要把你的善业:诶!我没有造善业。把所有的善业,回向净土,我不可得,要把你的善业升华。
修善业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你不要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在造善业。这样子的话,对于你临终正念是障道。因为你每一次这样的思考,都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量,就是在三界得果报的力量。
所以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上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阿赖耶识它本身是生死的根本,我们本来就应该修我空观、法空观,来对治阿赖耶、来破坏阿赖耶,结果你把阿赖耶当作自我意识,「无量劫来生死本」,结果「痴人认作本来人」。
唯识宗与般若宗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由指出“空”性到最终揭示这个“空”性的本质。它们两宗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体系,那就是“中观”。
                         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谈到空的问题,很多人会想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源于此经,乃般若宗之精华。
(1、)色即是空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2、)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有很多人把空有当成了一种修行借口,给自己作挡箭牌。但自己要造业时大大谈空,认为佛教本是空无何必执着。但自己要贪婪时大大谈有,认为只有从有才可以达到空。有一些人追求空,耽静反为静缚,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把空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社会有种解释,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形容一个家庭,男人不安本分,外面有外遇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女人不贤惠持家,男人就会到外面寻找第三者。一个好的家庭需要男人的安分和女人的贤惠。
另外谈起空,还有大家经常听到的四大皆空、三轮体空等。
更多法师精妙善文分享敬请点击:http://324600938.qzone.qq.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2-2-9 12:49:34 | 只看该作者
{:3_113:}{:3_127:}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9:40:16 | 只看该作者
  2、 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是讲由这个“空”性生出宇宙万有。空性并不是一种断灭论,并没有否定任何东西的存在。空性是离于二元判断,因此没有任何限制。龙树在他的代表作《中论》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之观四谛品)释意:世间所有由因缘所生的东西,我说它们的本质都为“空”,这也是我对那个真实所取的一个假名,大家不要理解它为“空无所有”了。
佛教认为“空”不是“断灭”,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消极。而是要人放下成见、偏见,放下执著(钻牛角尖、固执),放下对别人的谴责,放下憎恨与不满,放下贪婪、嗔怒、痴迷等。从而让心灵获得自由、宁静、平和。也就是消除(空掉)种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因素,减少(空掉)大脑的内噪音,使大脑处于放松宁静的良好功能状态。佛教认为,只有不固着名利的人,才能有正确的知见、正直的语言及端正的品行;只有不执著成见、偏见的人,才能有正确地判断、理智明睿地思考;只有不眷念权势的人,才能以公心为社会作出番贡献。这就是佛教“真空妙有”的生活智慧。
现代心理学的涤心疗法、宣泄疗法、无住疗法等,其作用:一是把内心中的烦恼、忧愁、悲痛、愤怒、敌视、仇恨、妒忌、猜疑等心理毒素清除掉。二是理智地淡忘人生中的坎坷和不幸、淡忘无中生有的流言蜚语、淡忘名利得失和荣辱毁誉等,使自己的心理世界一片晴空万里,祥和宁静。
这正是佛教“空性”智慧思想的体现。佛教“空”的智慧思想,还体现于中国传统养生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即内心清静安宁;“虚无”即善于排除种种杂念。这样则使心神安定不乱,心神主导五脏六腑机能活动的功能正常,真气因而调顺,疾病便无从发生。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0:33:33 | 只看该作者
3、何为空
(1、)空生万物
佛教认为,“空”是“般若”的本质、它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 ;不属于“净”,也不属于“不净”。它是形而上的,是智慧的本体。所有的知识、概念、逻辑、推理、判断和理性,乃至伦理道德及一切佛法都是“般若”的妙用.所以“般若”性空而生万法。
龙树菩萨又说了: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中论之观如来品)释意:因为有了这个“空”,所以才生出世间万有;如果没有这个“空”,则不会有这万事万物。
这个“空”到底是什么样呢?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它,龙树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中论之观因缘品)
释意:这个“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可见,龙树的核心思想是讲这个“空”性。
(2、)空的本质
唯识宗则解答了众人的疑惑,从根本上揭示了这个“空”性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识”。
到这里很多问题就好解释了。什么是“真空妙有”?宇宙的本质是“识”,由“识”生出一切。
唯识宗的代表人物为无着、世亲。其以《解深密经》、《瑜珈师地论》等作为理论依据来表述宇宙间万有事物的原理:世间万有的终极本源为“阿赖耶识”,亦名“阿陀那识”,由阿赖耶识生出末那识,以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见《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由这八识生出诸多有形的事物。
  阿赖耶识,它身为因果的一个依止处,它保存业力、释放果报的过程当中,被第七意识产生的自我意识给执取,这个就是所谓的阿赖耶。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警告所有的修净土者: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善业!
你想:我造很多善业。每想一次,便增长你一次三界轮回的力量。
正如「摄藏此识为自我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摄藏很多的善业,以后也是由这个我去得果报。
你一定要把你的善业:诶!我没有造善业。把所有的善业,回向净土,我不可得,要把你的善业升华。
修善业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你不要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在造善业。这样子的话,对于你临终正念是障道。因为你每一次这样的思考,都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量,就是在三界得果报的力量。
所以蕅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上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阿赖耶识它本身是生死的根本,我们本来就应该修我空观、法空观,来对治阿赖耶、来破坏阿赖耶,结果你把阿赖耶当作自我意识,「无量劫来生死本」,结果「痴人认作本来人」。
唯识宗与般若宗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由指出“空”性到最终揭示这个“空”性的本质。它们两宗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体系,那就是“中观”。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20:51:45 | 只看该作者
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谈到空的问题,很多人会想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源于此经,乃般若宗之精华。
(1、)色即是空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2、)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有很多人把空有当成了一种修行借口,给自己作挡箭牌。但自己要造业时大大谈空,认为佛教本是空无何必执着。但自己要贪婪时大大谈有,认为只有从有才可以达到空。有一些人追求空,耽静反为静缚,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把空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社会有种解释,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形容一个家庭,男人不安本分,外面有外遇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女人不贤惠持家,男人就会到外面寻找第三者。一个好的家庭需要男人的安分和女人的贤惠。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1:25:13 | 只看该作者
二月十九为信众义诊活动——并倡导人人学做观世音菩萨

活动一、妙手仁心延生有术,慈悲济众恩广十方。
   具体活动安排:
义诊活动宗旨:为了发扬佛教慈悲济世、拔苦与乐的优良传统,普光寺免费为各地群众送医送药。
主诊医师简介:传明法师,俗姓刘,山东人氏,自幼专研中医,精通心脑血管,骨关节炎等病。出家之前开有自己的诊馆,受父母学佛影响,善根颇具,对于贫困病人不收取任何费用。2012年正月十五机缘成熟,放下名闻利养,发愿弘法利身,治病救人,正式剃度于普光寺惟俊法师门下。
义诊地址:晋州市赵村村北普光寺。(主要给大家进行拔罐、针灸、把脉、针对有关疾病发放对应常用药品。病情引导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对病情严重和家庭贫困者给予长期免费救助)
义诊时间:农历二月十九至二十,阳历3月11、12日。
【联系方式:】
惟俊法师 :13522502337    QQ324600938
法宏法师 :13832351587    QQ389891571

                                   1、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都爱护关心。那时有一位长老比丘病得非常严重,不只全身不能动,并且污秽肮脏,又没有人去看护他。
  经过很长时间的煎熬,佛陀听说老比丘病重,即带领弟子来到老比丘自修的住处,还未入门时,大家就闻到一股恶臭,有的弟子才走到门就非常畏惧,不敢接近。佛陀慈心殷切,他毫不犹豫地走近病人的身旁。
佛陀掀开老比丘的毯子,喔!大家看到老比丘全身皆是脓疮,脏的脓血和破洞布满全身,若不是看他眼睛会动、会呻吟,没有人敢相信他还是一个活着的人。佛陀悲悯他病苦年老,就叫弟子舀水来。很多人受不了那股恶臭,但佛陀却亲自为他擦洗,把病人清理干净,并将周围整理好。此外,佛陀还不敢离去,仍在那里住几天,让老比丘慢慢恢复.

               2、 从佛经中了解生病的原因——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的生命中有八种重大的痛苦,即所谓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相会,所求不得,所爱别离,五蕴炽盛──其中生,老,病,死这四项更是不能逃躲的基本痛苦,只要是有情生命,就必定要经验之。故让我们一起从佛经上来了解生病的原因病苦,是人生中相当重大的一种经验,而专门为解决生命诸多痛苦的佛法,自然对于病苦的成因有著完整的解释。
《金光明经》除病品中,有提到三种致病的因素:
   1四大诸根因素:即人体本身的体质因素(或说是基本元素)造成的问题。     2饮食时节因素:即饮食造成的问题。   
  3四季时令因素:即环境造成的问题。
  
  《小止观》治病九中,也论及三种得病的因缘:
     1四大增损病相:◆讨论四大元素引发之不同病相。   
  2.五脏生患之相:◆述说五脏功能失调时造成疾病不同的表现。   
  3.鬼神所作得病:◆即因鬼神的作祟导致人的疾病。
    
       活动二、二月十三至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法会倡导人人学做观音菩萨

1、大悲观世音菩萨介绍:

观世音,梵语音译为"阿那婆娄吉低输"或"阿婆卢吉低舍伐罗",与文殊、普贤和地藏菩萨一起,并称为四大菩萨。当世间众生在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所以这位菩萨的名号就称为“观世音”。
据记载观音菩萨生于二月十九,出家日是九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这三个日子都是虔诚的信徒大事烧香供奉的重要日期。观音又作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教化著称,体现大乘佛教的精神特色,而中华民族受儒家仁义存心的教化影响,济世利人的大乘根性较多,而且彼岸观念稍淡,习惯于实用理性思维,因而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形成观音崇拜。

观音菩萨,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 。

2、观音菩萨圣诞拜忏法会安排:
     本寺於农历二月十三至十九举行观音忏法会7天,向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忏悔过去所造种种恶业,祈求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发露忏悔自己过去现在的罪业,誓愿未来永不重做如此恶业,忏悔后复不再造。
   
拜忏旨在成就大众弘扬大乘法宝,机会难得。大乘经典之中諸佛菩薩鼓励並赞欢,受持、读诵、书写、礼拜以及为他人演说法宝的无量功德。经云:经典所在之处,即是如來法身所居之地,亦为如來舍利塔所现之境,所以读经的人,有如佛陀再次说法,感应必不可思议,功德亦不可限量!所求如愿。财富饶益,福慧康宁。

如有需要祈福和超度,请把名字发送给惟俊法师 13522502337短信格式请写:“南无观世音菩萨,弟子发愿奉行菩萨之精神慈悲一切众生。祈福生者张三,超度亡者李四。”名额不限,欢迎随喜参加。

此次法会收费50元一个名字。善款大家可以汇款至寺院账号,作为普光寺二月十九义诊活动免费送药救济的费用,或者将善款布施给您身边生活贫困的人。
但愿人人皆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但愿人人皆能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但愿人人皆能发扬光大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平等与乐的精神。使自己与他人都变为现世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从而融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间的斗争,给予生活上的自在,给予心灵上的法喜!
                              法会结束后会有照片上传,请大家关注!

附录文章: 寺院做佛事并不是要钱,而是要一颗忏悔之心
法会又作法事、佛事等,是佛教为诵经、说法、供佛、施僧等宗教活动而举行的集会、仪式。自古以来即十分盛行,信徒参加法会,无不希望得蒙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加被,消灾增福慧。
"法会"者,以"法"相"会"也,因此法会中必定有佛法的开示。以佛法令信徒生起信心与法喜,此为法会的举办目的。其种类甚多,兹将一般寺院较常启建的各种法会介绍如下,以利信徒参加,获得法益。
1、普佛。指延生普佛与荐亡普佛。延生普佛用于消灾、作寿、喜庆;荐亡普佛用于往生、超荐、冥寿。普佛者,即对三世一切诸佛普遍恭敬,普遍礼请,普遍结缘的意思。
2、三时系念。元朝中峰明本禅师撰。属净土法门,主要目的是藉着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超荐亡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业海,直证不退,圆满无上菩提。
3、蒙山施食。旨在利济孤魂。蒙山,位于今四川名山县。宋时有不动上师,人称甘露大师,居于四川蒙山,曾为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诸部,辑成蒙山施食,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及至近代,有兴慈大师力倡蒙山施食,并加入六番开示,称为大蒙山施食。今日一般寺院大都于晚课后随堂施放小蒙山。
4、盂兰盆会。是藉着供佛斋僧的功德,以解救饿鬼脱离苦趣,并且报答七世父母恩德的佛事法会。一般寺院道场均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
5、瑜伽焰口。施放焰口,能令饿鬼得度,也是对亡者追荐的佛事之一。除了施食,以解除饿鬼的饥虚之外,最重要的是为他们说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见,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脱离苦趣,成就菩提。
6、拜忏。通过礼拜忏悔,令业障消除。忏议前为六根三业,皈依断疑,忏悔解冤;后及六道思恩,礼佛报德,回向发愿。其中正以露缠结罪,洗涤过去之恶因,复憑发菩提心,培植当来之种智。
7、水陆法会。中国佛教中,仪式最隆重、功德最殊胜的法会,着重对水陆众生的普济,除了施食,并有诵经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众生心开意解。
弘法利生是寺院的使命,虽然接引众生的法门很多,然而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不离佛语,重要的是,要能应机教化,应病与药,如此才能示教利喜,接引众生悟入佛的知见。

衲僧通过电话联系,了解一些关于寺院佛事的情况。
谈到最后,很多住持都很矛盾:现在做佛事收费不行,让众生误解把佛法当成金钱去交换;不收费也不行,众生根性吝啬不舍,佛事收费其实也是种变相的布施;随缘做佛事,则被信众误以为是随便,到头来信众收益甚少。悲哉!!!

也通过电话联系了一些居士,探讨佛事问题:
1、大部分信众认为还是需要做佛事,因为这是一种助缘,你自己修行不精进,或没时间修行,这时就要多靠别人的帮助。让有修行的人,帮你做增上缘。自修跟他修哪个福德大,不是自他的差别,是清静心的差别,一样的清静心,自己修福德大,但你自己心不清静,烦恼一堆,这时修行的福德就没有出家众用清静心来为你修功德大了。
2、如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做佛事应该随缘布施。因为很多寺院都需要开销、维修,这些善款都是通过信众的布施。通过做佛事,让信众了解布施法界众生的意义,而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祈福超度佛事应该是随缘,比如普光寺普佛,我们会告诉信众500元以内,多少随缘看你自己条件和发心。所谓给钱其实应该说是居士对三宝的的供养,为有需要的人念经祈祷是寺院提供之服务,并非为了金钱,供养随意,贫者不供养寺院也一样应该照代念经祈福。由于经忏佛事的传统很深,人们脑子里的认识就很固化,所谓和尚,就是搞佛事谋生的职业,这是很大的误解,至少从佛教徒的角度,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瑜伽焰口里讲到“身常清净证无上道、口常清净证无上道、意常清净证无上道”。信众喜欢请出家人做佛事,因为出家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能证无上道果,做佛事也具有大功德,所以喜欢到寺院请僧人做佛事。

比如寺院也常会有些固定的价格,比如普光寺紫铜千佛、永久牌位等。有些人看到寺院明码标价甚是反感,可不知几百万的建设从何而来。这些布施只是为了让寺院能更好的完善,让大众有一个安生立命之处。

因为很多人把随缘布施当成了一种吝啬借口,更有甚者大加毁谤,认为只有不要钱才是好事,值得大家深思。到底是自己的私心作怪,还是真为了佛教将来好,唯有大家心里自己清楚。

这就是随喜布施和固定布施,两种布施供不同的信众去选择,两者无有高下但看发心。真给给多少都是功德无量,假给给了也是白给。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1:05:12 | 只看该作者
一    放生的意义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佛法“不杀生”,还要“ 护生”,从救护人类而扩大到救护(法界)众生,当前动物的生命,而有放生的善行,正是慈悲心的表现。
经论中常常提到放生的例子很多:如见到鱼池干涸,大象运水来救活鱼类;有见水中浮有蚁群,快要被淹死了,设法引蚁类到达干燥的地方;也有见市上卖鳖,用钱买来放入池中。
放生,就是我们看到小动物将被杀害,这时应当设法把它买下来。如果经济能力有限,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
放生是众生有急难时,我们赶紧帮助它,古德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我们一定要救护急难的众生。
放生并不只是为了给自己消除罪业,但是不可否认放生具有这样的副作用,但衲不认为佛让我们放生只是为了让我们消除自己的罪业。放生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有很多密意。虽然佛教并不提倡你抱着消除罪业的心态去放生,但佛教也同样不拒绝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放生。但是很显然,假如你十年之前抱着这样的心态,十年之后还是这样的心态,佛教就不认为这是令人赞赏的了。
当动物从你的手里重新获得了自由,你就开始明白每个生命都具有同样的想法,那就是离苦得乐。这样你就开始了佛教的自由平等之路。
护生,就是爱护众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它们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所以,“护生”是本,“放生”是末,本末一定要清楚。
8#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8:47:29 | 只看该作者
二月二法会圆满,普光寺僧众带上斋天供品,前往晋州市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们。寺院给每位老人准备了一袋水果、一袋零食、一袋豆奶粉、一袋生活日用品。详情点击:
http://user.qzone.qq.com/389891571/blog/1330149280

学佛苑停工, 仁范老住持关心学佛苑建设。(在未建成的学佛苑里,老法师对惟俊法师开示道:“学佛苑为在家人提供了学佛保障,还应关注年老出家人的善养问题和出家人父母问题。”)详情点击:http://user.qzone.qq.com/324600938/blog/1329990230

日间之事,落于心地,反观己行,似有所悟。恍然间,这样一篇文字映入脑海——《劝发菩提心》。依稀想起当时拜读了文章之后,只萌生有这样一种想法:跪拜佛前,忍住眼中的温热,就这样,只有跪、拜……详情点击:http://puguangsi.fjsy.net/Temple/temIndex.aspx?syID=25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