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即是不懈怠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菩萨不畏诸苦,在修学道上能勇猛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不生疲厌地常于人间教化刚强众生,精勤不息。精进不是要我们去拼命,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琴弦调得太松,则琴不鸣;琴弦调得太紧,则琴易断;琴弦调得适中,则声音悦耳。修行不可贪求快,心中不可焦急的盼望着明日就能成就。修行就像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本觉智慧是人人本来就具足的,只因为被无明所迷覆,所以不能自己悟得,必须假借明眼善知识,来指示教导方能得见。如果要跟一位法师学习佛法,那就要详细了解这位法师的思想、行为、教育、讲经、智慧、仁慈、道德等。多用自己的心慢慢的体会,这位要依止的法师是否守戒不退?是否对众生有慈悲心?是否真真切切的为了弟子们着想?法师所传的法,是不是我向往学习的?是否广学多闻?是否有正知正见?是否真修实证?德行如何?是否大彻大悟?讲经说法是否辩才无碍、心不疲厌?要多用时间,用自己的心观察。如果觉得很相契合,我们就跟他学,如果不契合就以恭敬心离开,另外再寻找善知识。名人不一定是高人,高人不一定是名人。名师不能代表明师,弟子多也不一定就是明师。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若不以善知识指导者难免误入歧途。善知识也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当的,他应该具正确知见,具有师承,要善识物情,善为众生讲说法要。修行若无开悟的名师指点,很难成就。要找到好的善知识,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具备了一个合格佛弟子的资格,如果已经具备,诸佛菩萨一定会加持,很快就会遇到善知识来摄受你。每个人由于过去多生所修集的福慧因缘不同,而遇到不同层次的善知识。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障,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大彻大悟。业障重,很难得遇明师。所以在亲遇善知识之前,精进修持减轻消除业障,多闻熏习修集福慧也是很重要的。若想真开悟证道的人,必须参访明师。
诸佛菩萨福慧圆满,不需要我们供养,但我们供养是为了自己累积功德资粮。即使供养尊重的是一位假的出家人,他依然是我们众生的福田。因为当我们合掌供养的时候发心是真真切切的。对方假冒出家人,他的罪过他自己承担。当然,如果我们明明知道他是假的,还要去供养,那这样做不妥当,会增长了他的贪心和罪业。所以我们在行布施的时候,要多用智慧。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更要学习文殊菩萨的智慧。佛前供养香、花、灯、檀香油、水果、食物、宝物、衣服等等。香是信使,行者燃香,十方诸佛悉皆遥闻,海会菩萨亦悉尽知,故凡做佛事者,必先燃香,禀告四方。在上香的时候,要发一种愿心,愿我所烧的香不只是供养我面前的佛菩萨,所有十方法界的诸佛菩萨都能够一齐供养到。供佛不可用荤食,供佛的水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杀死水里的细菌。供完佛的水倒在屋外,外面的饿鬼因为这个水供养过佛菩萨,鬼道都可以喝到,这是上供下施。家中佛堂供佛的香、花、灯、璎珞、宝盖、幢幡、衣服、果食、音乐、饮食等,供养完毕,须上一支清香,念诵一遍赎果偈:愿此清净香,赎回供佛物;祈请佛加持,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千万不可用血斑腥浓的鸡鸭鱼肉供奉佛菩萨以及天地神明。
烧香的含义是什么?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含义。一切佛、菩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出世。学佛的人对于凡是有利众生的事,都要尽力去做,以大悲心,把他们从困苦中解救出来,给予他们快乐。始终以众生利益第一,这也是在供养诸佛。
初诵经时,杂念会不断流来,可不用管它,妄念来了不要跟着它跑,它自会不断流走。功夫深了,杂念自可不来。因此,也可以说,诵经本身也是一种修定的方法。念经、咒时,如果得到师父的传承,念诵的加持力会加倍的大。我们诵经明白了佛所说的义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然后,我们就照着这个义理和方法去实行。
学佛后往往喜欢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但对自己却用普通的标准。甚至一般的要求也不要。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不能因为学佛,把家庭和睦搞坏;也不能因为学佛,与大众失去和好。如家人因吃肉而杀生,我们要尽量劝阻,但以不发生争吵为界。劝人很好,但不要让对方恨我们。劝阻不成,则为其念佛回向祈祷即可。也不要在家只顾自己念佛不管人家入地狱。要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如发现有危害国家、社会、佛法等犯罪行为,那么要及时加以劝导,让他明了是非,止住恶念。自私也是恶,广度众生,为众生服务,才有福德。
学佛容易修行难,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容易发菩提心难,发菩提心容易,持之以恒难。修行人在修行之前,必须先发誓愿,要把生死度之身外,否则,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没有大恒心。境界来时,就会被境魔倒。有缘要续缘,无缘要造缘,善缘要增缘,恶缘要改缘。学佛就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去体现佛法、实践佛法、证悟佛法,而不是脱离世间去找什么佛法。爱惜物命,与人为善,敬重师长,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佛法。勤修戒定慧,以戒律之水,洗涤一切污染;以禅定之珠,澄渟一切浊乱;以智慧之光,照破一切黑暗。清净身口意,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断除烦恼,离苦得乐,度化众生,了脱生死。以布施赈济贫穷,去除我们悭贪的心;以不断努力克服懈怠;以清净戒律克服毁坏禁戒的行为;以忍辱精神防止瞋怒;以禅定之心防止胡思乱想;以智慧克服愚痴;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无着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一切法皆是菩提善法。
指出缺点是最好的善师,守心与察觉是最好的益友,疾病和魔障是最好的鞭策,凡事顺其自然而不强求是最好的做事方法,使人入正道是助人的最好方法,能使人心向善是最高的利他功德。驯服自心是修戒的最高境界,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相是最好的教诲,烦恼减少是最好的修行成就,悟诸法性空是破除烦恼的最好药方,不执世俗行为是最高的道行,悟无我是智者的最高境界,心无造作是最高禅定,对一切不执着是最高智度。
菩萨道行者,眼观三界众生,流浪生死,受尽无量苦难,终不得觉悟,浪迹生死,永受沉沦。菩萨观众生之苦而发菩提心,悲心彻骨,广度众生,不休不息。菩萨的行为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上求智慧使自己成佛,以慈悲心度化一切众生,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引导其他众生也能走上解脱之路。菩萨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众生一齐从苦恼和愚痴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和彻底的觉悟。佛对于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这种慈爱是平等的,是没有条件的,佛菩萨怀着无比强大的慈悲愿力,无有止境的在十方世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同体大悲心,是成佛之根本。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仁慈博爱之心,是无条件的,无要求的,无任何索取回报的,利于世人万物而不辞其劳。对一切众生都如同慈母关爱自己孩子那样舍我地爱护备至,是以慈母的这种慈爱悲心将之完全彻底的扩充到慈爱一切众生身上,成为其无量无边之慈悲心,以平等彻底的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的痛苦,对一切众生,无论是所谓善还是所谓恶,都一律平等,牺牲自己而成全他人,牺牲所谓的小我而上求佛道,成全真正之大我。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后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念念不被愚痴染,念念不被邪迷染,念念不被骄嗔染。念念都能把自己的身口意行为安住在戒定慧之上。再进一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发誓愿后,应立即依照愿心去行,使自己所发的大愿,一点一点的聚积福慧资粮,得以渐次渐次的充实。凡夫在生死之欲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心和大悲心,发心之后,依从本誓愿去修行, 从六度的实行中,渐渐制伏烦恼,降服其心,逐渐悟到性空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