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圆明道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宇宙人生真相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8:37:2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章   烟酒过患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烟草占世界总销额的1/3以上,吸烟者高达3亿。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估算,还有约4亿人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因而我国约有7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烟草的危害。

香烟烟雾中,92%为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氰酸及氨等;8%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统称焦油,内含尼古丁、多环芳香羟、苯并芘及β-萘胺等,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40余种。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残的最大病因之一。英国一项历时40年的研究证明,中年吸烟者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3倍。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达300万人,吸烟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紧迫问题。

香烟,雪茄及烟斗的烟雾中,含有许多不同的物质,最有害的物质有三种,它们是焦油,尼古丁及一氧化碳,这三种东西是使得许多吸烟者早死的祸首。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2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2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吸烟妇女服用避孕药,会使服药孕药的危险性增大,每天吸烟15到20支的怀孕妇女,其流产机率比不吸烟妇女大两倍,而且更容易产下早产儿或体质衰弱的婴儿,吸烟妇女所生的婴儿在产后期的死亡率,比不吸烟妇女所生的婴儿大约高30%,还有所谓的“清极吸烟”,或是说吸二手烟,会增加不吸烟者得肺癌的机率,有些牌子的香烟焦油及尼古丁含量较其他香烟为低,但是,世界上没有一种完全“安全”的香烟存在。所以说,你改吸“淡”烟也不见得一定有帮助。习惯性的大量吸烟者通常会在改吸淡烟时,养成一种深吸以及增加点烟次数的习惯。

口腔及喉部:烟的烟雾(特别是其中所含的焦油)是致癌物质——就是说,它能在它所接触到的组织中产生癌,因此,吸烟者呼吸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的可能。

心脏与动脉: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烟草的烟雾可能是由于含一氧化碳之故,似乎能够促使动脉粥样化累积,而这种情形是造成许多心脏疾病的一个原因,大量吸烟的人,心脏病发作时,其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者大很多。

食道:大多数吸烟者喜欢将一定量的烟吞下,因此消化道(特别是食道及咽部)就有患癌疾的危险。

肺:肺中排列于气道上的细毛,通常会氢外来物从肺组织上排除。这些绒毛会连续将肺中的微粒扫入痰或粘液中,将其排出来,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除了会致癌,还会逐渐破坏一些绒毛,使粘液分泌增加,于是肺部发生慢性疾病,容易感染支气管炎。明显地,“吸烟者咳嗽”是由于肺部清洁的机械效能受到了损害,于是痰量增加了。

膀胱:膀胱癌可能是由于吸入焦油中所含的致癌化学物质所造成,这些化学物质被血液所吸收,然后经由尿中样出来。

烟盒上三面都有黑框,分别写着:“吸烟严重损害你和周围人的健康”,“烟中含苯、亚硝胺、甲醛和氰化氢”和“焦油10毫克、尼古丁0.9毫克、一氧化碳10毫克”。此外,烟盒的一个侧面经常增印劝阻吸烟的口号,比如“吸烟会减缓血液流动导致阳痿”、“吸烟会造成皮肤衰老”等。健康随烟而灭!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酒对人的胆囊、眼睛、血液、脾胃都有严重的损害,还会导致脑出血等疾病。

肾。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身体缺乏该激素后,会抑制肾脏对水分的重新吸收。所以饮酒者会老往厕所跑,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体液的电解质平衡被打破,恶心、眩晕、头痛症状相继出现。

乳房。酒精会刺激雌激素分泌,爱饮酒的男人乳房逐渐“增肥增大”。由于喝酒会减弱肝脏功能,而雌激素在肝脏内分解,所以酗酒的男人更易患乳腺癌。男性胸部较平坦,患乳腺癌后扩散速度较快。

胃。酒精能使胃粘膜分泌过量的胃酸。大量饮酒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受损,诱发粘膜水肿、出血,甚至溃疡、糜烂。程度再严重些就会出现胃出血。

 胰腺。酒精可通过多条途径诱发急性胰腺炎。如酒精刺激胃壁细胞分泌盐酸,继而影响十二指肠内胰泌素和促胰酶素的正常分泌,最终使得胰腺分泌亢进。少量饮酒也会使慢性胰腺炎恶化,症状表现为腹痛频率和程度加剧。

肝脏。酒精会使肝脏囤积越来越多的脂肪,慢慢转化为炎症。长此以往,肝硬化在所难免。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一些药物,如退热净和降脂的他汀类药物后绝对不能饮酒。它们会加剧肝脏损伤程度。

心脏。酒精可诱发心肌炎。酗酒的人,心肌细胞会发生肿胀、坏死等一系列炎症反应。在酒精的作用下,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剧增,心肌因疲劳而受损。长期嗜酒,酒精性心肌病就会找上门。

 血压。酒精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英国科研人员发现,哪怕适度饮酒,血压也会上升。大大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如心脏病、中风等。

大脑。酒精会损伤脑细胞。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证实,饮酒6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受到破坏。长期酗酒者的记忆力会越来越差。2009年《酗酒:临床与实验研究》期刊的研究显示,酒精让人丧失了理解他人表情的能力,容易造成冲突和误解。

酒能麻醉大脑的神经思路,酒后一时冲动而造下终生追悔莫及的罪业。长期饮酒之人,大脑昏沉、迷茫,修行再好,难得开悟。常饮酒的人,能令脑质缩小变硬,运用不灵活,渐渐变成无用的废物。再说饮酒之人口不清净,诵经念佛感应不大,到临命终时神昏颠倒,不知去向,易落入六道轮回。人喝醉酒以后,摔伤面目、语无伦次、粗口连篇、没大没小、大呼小叫、四处游荡、打架滋事、自曝隐私、呕吐不止、酒精中毒、不谋生计、醒后头痛、愚痴无知。

酒能乱性,令人昏醉无智,因而增过造恶,从前有一个居士,已受五戒,他认为饮酒是遮戒,不很重要,有一天买了一瓶酒来独酌,但是有酒无肴,未免扫兴。刚巧这时邻居有一只鸡走进他屋里,四顾无人,他便杀了鸡作为下酒佳肴。正在畅饮饱食,忽然邻居少妇来寻鸡,问他是否有看见?他一口否认说没有。暖饱思淫,面红心昏,既然前后无人,趁着酒醉又把少妇强奸了。因饮酒而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都破了。如是四罪并犯,故不许饮。

  若不戒酒,断一切智慧种;若不戒淫,断一切清净种;若不戒盗,断一切福德种;若不戒肉,断一切慈悲种。

我们凡夫切不可学济公活佛喝酒吃肉。济公吃肉可吐出活的;喝酒后能将大木从井运出,我们没办法做到,千万不可学,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济公和尚是一位有大神通的佛菩萨,他希望令一切人对佛法能生起正确的信心,所以经常示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神通。济公和尚所以会饮酒食肉,目的是为了遮掩他是佛菩萨身份,他借疯颠不羁的行为,而令俗世人不识他乃菩萨化身。若不这样做,他就不可以留在俗世施教了。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6:40:5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章  灵感观世音菩萨

一切善神都会护持佛法,并保佑信仰佛法僧三宝之人;向佛菩萨求愿,即会受到诸天善神的感应,也会受到诸佛菩萨的垂愍。观世音菩萨是佛,他没有住处又无处不在,他没有固定的身体又能变现一切身相,他就像虚空一样,周遍一切时、一切处,能化现无量无边的身形。佛菩萨本无固定身相可言,根据各国众生审美观的不同而显现不同。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法身周遍法界,能毫无障碍的救济众生的一切苦难,观世音菩萨的天眼、天耳、他心通对我们的行为、语言、想法完全了知。哪怕所有法界众生同时祈求,不可思议的法身可以一次性应一切众生的机,一刹那间化无量身形当下显现,同时得到救助。就好比千江有水千江现月,大海大江大河小溪乃至一勺一滴水中,无不各现全月。若众生心如清水,信愿真切,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则水清月现而得感应。常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在我们不知不觉、冥冥之中,观世音菩萨把我们要遇到的灾难解除了。也因为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使我们得以远离贪心、嗔心、痴心、淫欲心,渐渐地开启智慧,获得内心的清凉,同时渐渐的增长不可思议、微妙难测的福报功德。

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就像苦海中的一艘慈航,具有广大圆满的救护能力,遍在一切时空中,随时祈求当即呼应,从无间断从不空过。在遇到紧急灾难、危难时,即使是大地震、炮火连天等面临死亡的大灾难时,不要哭爹喊娘,请持续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佛经、佛咒、佛号都是佛菩萨们累劫修来的功德和能量。在苦难危急时,我们应当一心归命观世音菩萨,恳切祈祷。我们一生中遇到的种种灾难坎坷,都是往昔的恶业果报,只要我们能坚持一心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仰仗念观世音菩萨功德消除恶业化解灾难。那么不论遭遇地震、水火、瘟疫、战争,等等生命危险或任何困难阻碍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但必须深深信仰菩萨,不生怀疑,至诚恭敬,改恶向善。诚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诚心就有这样大的作用,缘起不在别处,就在这一念心上。如果没有深信观世音菩萨,用试验来推测观世音菩萨的这种神通妙用是否灵验,那么这种没有至诚心的疑心试验一定是不会灵验的。如果能真诚发善愿,去掉自私自利的心态,能发救度一切众生的心,念念为了全世界,那就能很快和观世音菩萨相应。有些人口念菩萨名号,内心不学习菩萨的大慈大悲,一有不灵验就怪菩萨没有感应。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不慈悲有障碍,才和菩萨不相应。有些事情暂时没有求得,是因为业障过于深重的缘故。有些事情没有得到感应,也是菩萨的慈悲,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看从哪个角度分析,有时好事变坏事,有时坏事变好事,菩萨有大智慧,相信菩萨的安排是对我们有利的。我们凡夫愚昧无知,有些事情如果现在得到满足,可能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所以在乞求佛菩萨时,不要强求,在许完愿后再附加一句: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请求,就请佛菩萨允许成全吧!如果祈求健康和财富,那应该发一个护持三宝和财布施的心愿,这样的祈求会更灵验。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熟睡时觉得有物压身,要动动不了,要喊喊不出来。这是鬼魅在作祟的原因。当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或大悲咒,即可消除。《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到处均有恶心夜叉、罗刹想要害人,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由于菩萨无比巨大的威神力,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念佛的人,更不可能加害了。

女人临产时最为痛苦,应当大声朗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若至诚恳切,决定不会有难产及产后血崩等不幸苦痛,家人在隔壁也可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祈求母子平安。此时产妇千万不可因产房不净而心中默念菩萨名号,用力生产之时心中默念会伤身,况且临产裸露不净乃是出于无奈,非故意放肆亵渎。菩萨以救苦为心,尽管大声朗念,不用多时,即得安然而生。

  凡众生所受的各种苦难,皆有前因后果,无始罪业,苦无尽期,祈求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虽广大灵验,也只是一时方便之力,最终还是需要众生同发信心,皈依佛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归入正道,修得善果。

当有些事情我们人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念诵观世音菩萨求得加持,增遇善缘,转危为安。如果人力能够解决的事情,主要还是自己努力,并依靠念佛的功德力加被,双管齐下,效果更佳。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愿意读书,但却求菩萨加持考上大学,这种愿望一定不能实现的。再说就算平时有努力学习,到了高考期间,要是有十万人祈求观世音菩萨保佑自家儿子女儿联考有名,那菩萨该怎么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一定有落榜的嘛,对不对?

当遇到危机险情,有时也是该躲当避,明明避免就可以化解,当然勿需傻傻地站在原地念观世音菩萨,这样便是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比如眼看石头就要砸过来了,此时赶快躲闪即是神通,若还要坚持站在等菩萨来营救就是愚昧,此刻自己就是菩萨,自救自度,何必明眼还要人牵?

如果老是存有所求,有所得的心,一旦失落,就会心生烦恼,那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作为修行佛法者,应以无所得,无所求的心态去精进修行方为正道。切莫心外求佛,妄求迷恋。

  佛咒是具有特殊灵力的秘密语。是密语,不可言说,是诸佛秘密语言,如军中密号、如军中密令。行者如能持诵,自可消灾弥难,增福增慧,又得诸佛菩萨福荫。虽然我们不懂咒的意思,但高级生命会懂得它的意思。念诵咒语,绝对用不着去运用思维,只须深具信念,专心一志去念就好。

如果持诵大悲咒的人在路上行走,大风吹来,吹到他的身体、毛发、衣服、这个风从身边过去,各类众生得到他身上吹过的风,能消除重障恶业。如果持诵大悲咒的人在江河或大海里沐浴,众生沾到他沐浴过的水,也能消除过往恶业重罪。如法持诵大悲咒能灭除恶业重罪,除八万四千病,成就一切诸善根,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能降伏天魔邪神,能缚一切山精、魑魅魍魉,能感得龙天善神恒常拥护。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意往生。观世音菩萨发过誓愿说:假使有众生受持读诵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诸佛清净国土者,我即发誓不成无上正等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

真切诚敬的修行者会有诸天善神主动来护持,诸天之所以护持行者,因他们誓愿如此。况且,如若行者解脱六道,护法善神功德无量;如若行者未能解脱轮回,以此修善功德亦会上升天界,成为天人的眷属。

魔有天魔、地魔、人魔、鬼魔、妖魔等等,因他们有嫉妒心、傲慢心、好胜心,所以会障碍修行人。当大修行者发起出离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时,魔宫震动,魔王发愁,因为有人即将出离三界,魔子魔孙减少,而佛法增长,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将来扰乱修行之人。如果定力不够,就会被魔的境界所转而跟魔跑了。若定力具足,则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如如不动是定力,了了常明是慧力,能有定慧的力量,则什么魔也动摇不了。只要如理如法修持,不退菩提心,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护法加持护卫,一切磨难皆能消除。除了外魔,还有自心魔,外魔还易于消除,而源于自心所生起的魔却更难消除。

  《楞严经》不仅是一部人生宝鉴,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灯,修行过程中的照妖镜。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楞严经》中的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五十阴魔的境界,使妖魔鬼怪无处藏身。五十阴魔的境界,讲述了末法时期妖魔鬼怪、飞精附人、天魔附体,潜入心腑,控制其神识,心随魔转,启发修狂慧,妄起各种邪见,自高自大,自以为证圣果,自认是佛菩萨,落魔圈套,随魔摆布,卖弄神通,又无端说出通达密义的邪法,陶醉于自己的邪知邪见之中,贻误众生,断众生慧命,终堕无间地狱。楞严经揭穿了妖魔的手段秘密,使妖魔鬼怪原形毕露,欲辨邪正,莫过于用楞严经,真是照妖镜、降魔杵、正法代表。因此邪魔鬼怪最怕的就是《楞严经》。《楞严经》是如来的真正佛智之代表,人间有《楞严经》住世,亦即代表佛陀正法常住人间。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末法时期,妖邪作祟,群魔乱舞,借佛为名,传法授功,混淆正邪。《楞严经》是照妖镜,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念楞严咒,这妖魔鬼怪就不敢公然出现于世,如果没有人会背诵楞严咒了,那么妖魔鬼怪就都横行于世了。现在的人思想古里古怪,禽兽不如,这是因为妖魔鬼怪蛊惑世人,令人失去智慧,造作恶业。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若没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没有正法了。因此所有的佛弟子必须以性命来护持楞严经,令楞严经永住于世,发扬光大。

持诵楞严咒,往昔所有破戒的罪业,无论轻重,一下子全都消灭。如果是造作下极恶极背理深重罪业的人,一旦诵持这个神咒,这些深重的罪业,犹如猛风吹尘散沙一样,全部都消灭除尽,而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罪根。持咒的众生,纵使虽然自己没有修福,但十方如来所有功德,都会回向给他。临命终时,十方净土随意往生。所以《楞严咒》的力量是不可思议。只要你能用清净无染之心持咒,抱着慈悲救度众生之愿持咒,一定可以消除一切灾难,将来又能得成无上正等正觉。受持法要天天不间断,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时间久了就生懈怠,对《楞严咒》不再有兴趣。这不是说你一念,就见到什么功效,就见、不见什么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读诵。这必须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应的。就好像读书要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学问,修行亦复如是。持诵这个咒,不管它有什么功效,你天天受持读诵,时间久了就有基础,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21:35:5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章  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很多的大石头挡住我们,我们是把它们搬开呢?还是从上面轻轻走过去?穿了一件新衣服,走在上班路上,会时时的留意着有没有人欣赏我?当办公室同事说没什么好看时,会气个半死,时时活在痛苦的虚荣心里,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一天到晚恨别人,嫉妒别人,痛苦的是自己,别人根本不知道,还是过得那么快乐。烦恼痛苦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找来的。执着有多深,痛苦就有多深;欲望有多重,烦恼就有多重。烦恼不是外来的,而是源于自身无始以来的贪嗔习气,源于往昔造作的无量恶业。面对生活的许多情况,用智慧处理事情,以慈悲对人,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关系,就会减少很多烦恼了。

一块图章,常常让我们坐想行思;一个职称,常常让我们辗转反侧;一回输赢,常常让我们殚精竭虑;一次得失,常常让我们痛心疾首;一段情缘,常常让我们愁肠百结;一份残缺,常常让我们蹙眉千度;为了钱,我们东南西北;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为了欲,我们百转千回;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幸福哪里去了?快乐哪里去了?

自三界众生乃至于蠕动含灵,皆因为执着于自我,为满足自我欲望,便以强凌弱,互相残害,由是生死不息,也皆因有身故。利欲的美色、动听的声音、爽口的厚味、香鼻的肴馔,不过只能引人注其耳目,快利口鼻,犹如过客暂且逗留一时。人类总是追求着迁流变化、虚幻不实的东西。由于执着假有的力量,而引出更多幻觉,成了自己的受害者,从而苦了自己。人类总是以妄想心来认识这个世界,所认识的自然也是妄境、妄想,执着使我们生活在自己意识构造的世界中,无法正确的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无明是根源,欲望是动力,对拥有的执着是助缘,由于执着,我们对人生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占有、恋恋不舍的心态,也给人生带来了种种烦恼。佛教把世俗事务的烦恼叫做尘劳。凡夫面对烦恼,如果看不透烦恼,就会陷入烦恼迷丛,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因此,凡夫为尘劳所转。如果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破除了执着,自然不会有任何烦恼与恐怖。若能找回我们内心的平静,就可以不必依靠外境,也可以过得很快乐。有谁总在烦扰着我?我想那就是我自己。不执著并非不努力,而是心性不着相。即使没有执著,一样能把事情做好,并在做好的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执着于此,就会被他的发展变化左右情绪,乃至伤害心灵。

一切事物都是幻起幻灭,一切形质之物就像光影一样随起随灭。没有恒常的实体存在,也没有任何事物是稳固不变的,这就是无常的真理。世间不论什么事物均是假借因缘而成,本来就是假,就是幻。只是因为人们迷昧真性,以假为实,执色身为我所有,于是起惑造业,违背真心,贪恋物质利益,给人一种虚幻的实在性而已。我们执着于本身就不必执着、不可执着的东西,甘被假相牵着走,我们当然就苦不堪言了。一切都如天上的浮云,幻化、生灭、无常、不可得,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有时生命所呈现的是一种无奈,若我们懂得透视因缘的生灭,则随时无不解脱、自在。

世间最喜爱的人,最快乐的美景,会随着岁月的流转消失于人世间。最讨厌的人,最痛苦的处境,也同样会消失于世间。喜爱的、快乐的、讨厌的、痛苦的,都是因缘聚会而有,一朝一夕又归之于乌有了,因缘又消失了。只要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色法,世间天地万物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短暂的、刹那生灭的、变化的、不实在的。我们生活在一种幻觉的世间,不实在的世间,都是假有的东西。因为世间无常没有永恒,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因为世间无常没有永恒,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因为世间无常没有永恒,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无常变化;因为世间无常没有永恒,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因为世间无常没有永恒,美眷看破了,不过是花开花落;因为世间无常没有永恒,生命看破了不过是生老病死;因为世间无常没有永恒,世间看破了,不过是成住坏空。因为一切无常没有永恒,消失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暂时拥有,但没有必要执着。有也行,没有也行;即不强求,也不拒绝。来去都是自然,都是应该的。来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高兴的,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伤心的,世间本来就是缘聚缘散、缘来缘去的无常法则,世间的因缘是无常虚幻的,不实在的,心里留恋也得消失,不留恋也得消失,不如当下不留恋,不留恋当下便是解脱自在,不被无常幻化的境界骗去。不要拒绝不要强求,顺其自然,既然已经看透了、明白了这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幻化因缘法,就应该勇敢面对缘生缘灭的因缘果报,受苦心不生苦,受乐心中不生乐,无论世间如何变化,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心态。心地不染,即于道相应,既不生心,何有灭心!既无灭心,本性自如如,当下自性解脱。

  世界上种种的繁荣虚华,并不能使我们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是无法永恒的。运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快乐,通通都是暂时性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奏,场散、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而人们总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恒,奈何依然做不到。因为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合就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对于逆境烦恼,这些其实皆不要太在意,因为这一切都是生灭法,仅仅是空花泡影而已,转眼就消逝不见了。大智慧解脱的人,知道一切现象都是无常,不会再被它所惑乱。智者观察惑乱的现象界,不生起虚妄的分别心,所以能转意识的习气过患。如此自性转变,转识成智。

  生命如同水分子,随时都在流动和变化,只要你没有我执,这股水流自然会把你带到生命的终极---大海。在这股水回归大海之前,所流经的一切旅途中,它曾有缘遇到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只要你不攀缘留恋,就不会被其所障,终归大海。如果水分子想在路途上停留,想执着和得到沿途的草木沙石,只是妄想而已,其实它什么也得不到,只会障碍自己的自然回归。人执着于生命流程中的财、色、名、利,总想得到那些实不可得的东西。因此,人们被那些假象障碍在回归的路上,总在六道里转来转去,难以解脱。因为迷惑,我们在这世上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就以观照我们自己的内在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要在内心才能找到。

朝思暮想,一心想占有的她,其实只不过是心中的幻想幻象。我们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最终分离是必然的。从全面的生命流程时间来衡量,亲人们在今生聚会,只不过如同空中飞舞的微尘偶尔相触一般,其相遇时间只是一刹那,而分离时间却长久的不可计算。凡是我们所爱的,终将离去,凡是有生命的终将要死亡。所以我们不必为美好的事物因不能长存和变质败坏而感到痛苦悲伤啊!万物皆是无常,有生必有灭,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我们不执著于生灭,内心便能寂静不起妄想杂念,就会得到永久的喜乐,这就是“解脱”。

宇宙万有现象,本来就没有绝对的自性存在,犹如虚空中的光影,都是暂时偶然地存在,如果能这样观察诸法,便不为幻象所惑,也不会执著于诸法了。没有任何东西把我们束缚住,也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被它束缚。明了世界如幻,唯心是真。了知一切贪欲、妄求、执着原本多余,放下烦恼,从此不再计较,觉得满心欢喜。拥有一颗平常心,能使人在无尽的欲望之中达到那种知足常乐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正是解脱烦恼的开始。外面的一切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一切法、一切物、一切境相都是自己的心在分别执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如果世间一切永恒常住,则世界必然一片死寂。无常使生灭相续,无常带给人生无限的光明,无限的生机。因为无常,我们的人生能够开拓更宽广的空间;因为无常,很多苦难都因无常而重新燃起无限的希望。所以,无常才能进步,才能更新,才能生生不息。无常,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和生机。

其实,在开悟者眼里是没有障碍的。所谓顺境、逆境也都是凡夫以分别心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分别为顺境、好事;对自己不利的事就分别为逆境、坏事。而在开悟者眼里,已无我无他,何有顺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境都是帮我修行的助缘,来者不拒,顺其自然。那些总想顺境的人,认为顺比逆好,其实还是分别心。从本性来讲,顺境和逆境完全是平等的,只是作用不同而已,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助你修行,如果在顺境中把握不好,同样形成障碍,会使你栽大跟头。许多当领导的不正是在顺境中栽了大跟头吗?

辣椒的本性没有好坏之分,但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好,不爱吃的人就说它不好。它本身并没有好坏,而这个“好”与“不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出来并强加给它的。又如:一套普通住房,让一般工薪阶层的人住,就认为正合适;如果让一个乞丐来住,他会认为这套房子如天堂一般;但是,如果让一个亿万富翁来住,他就会认为这房子如贫民窟一般。房子的本性也没有好与不好,而好与不好完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需求分别出来的,由此方法类推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中是不存在任何分别的,在分别的是人们的心,而人们的分别心是完全背离宇宙本性的,正是由于人们错误的分别心,才导致出一切烦恼障。

当我们遭遇到一个境界时,要赶快转境,转境就是放下心中的执着,也就是转心转念。我们若不能转心、不能放下,则心就不能安泰;心不安,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生死。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因此,我们应当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放下万缘是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不要把放下当成放弃,放下是尽全力但随缘尽份。放下就是认清自己的职责,随缘尽份,然后在尽份当下无所求。摆平了内在的世界,你就摆平了外在的世界。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一个人最大的福报、最大的财富是法财。人假若能得到心灵的宁静,生活充满智慧,即是最富有的人。

不要总是执着,其实放下执着的心并不难,试着这样观想一下,如果当下得了一种绝症,没有多少时间,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面临这种状况,我们面对这个世界,面对家庭的矛盾、面对财产、美色、名利、还有兴趣吗?再好的东西也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走远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不要安住执着在每一个动点上所发生的刹那变化的事情,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执着那一点,会活的很痛苦,因为时间总会过去的。我们并不是否认一切身心及外境,而是透视其一切法不可得相,并放下心中对外境的执着。

用随遇而安的平常心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比如吃饭,吃东西时,应安详缓慢,心中不要充满贪婪,避免贪心的升起,把这件单纯的事情转化成纯粹的佛法修行。不管好吃不好吃,吃完了,筷子一放心里就没事了,如果还想着咸了、淡了、真好吃、下次还要吃,这样起心动念打妄想,心就不清净。无论衣食住行,都能随缘,就是清茶淡饭也过得去,也无所谓。如果碰到好的机缘,有美味佳肴,认为只要吃得肚子饱,也没什么了不起,吃完了也没什么可留恋,这是随缘的心态。如果在没有条件,没有什么因缘的情况下,而痴心妄想,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得到,这种心态就是不随缘。我们修行人一切要随缘,机缘好的碰到,心态也是这样;机缘不好的碰到,就按照机缘不好的去生活,心态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随缘随份随时过,或高或低莫烦恼。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看拖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随缘是一种心态,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有些人误解了随缘的真意,对于拜师求法也不去努力争取,可知,求法的心是对的,这符合八正道的正精进。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了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尽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

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放得下的人,处处都是大道;放不下的人,处处都是迷途。拿得起的人,处处都是担当;拿不起的人,处处都是疏忽。想得开的人,处处都是春天;想不开的人,处处都是凋枯。做何人,在自己;小自我,大天地。了解认识了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理,从而我们应发起欣乐厌苦之心,积极的追求究竟涅槃之乐。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1:35:2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章  引入修行   

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谓学习世间技艺和外道法门,都属善巧方便而已。佛教中有些人对世间的技艺和外道采取一律排斥的态度,这样既不符合已发四弘誓愿佛教徒的身份,也不符合信佛学佛的最高目标,更不切合当今社会的潮流。有些学佛的人,听到同修说一些其他宗教或佛法以外的言论,就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其实这是严重的法执,是分别心的产物。芸芸众生,根基不一,当下修何法门,学习哪个宗派,是过去生修来的根基和因缘以及当下的心愿因缘和合而成的。不是每一个人看到佛经就能相信受持的,在多生多劫的轮回中,从一个迷惑造恶的众生转变为发心学习善知识直至成佛,是需要用不同层次的手法慢慢引导的。或许有的人经过多生多世的修行,这辈子根机很好,一听到佛法就能受持觉悟,但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根基啊,有些人连有鬼都不信,怎么会信佛法?怎么会来听佛学讲座?这种情况怎么办?难道扔下他们不管吗?有些农村有灵体附身给人看病的情况,虽然这些灵体没有佛学的正知正见,但至少让人相信有鬼存在,相信恶人死后真的会受苦。只要能让众生相信有因果相信死后有魂魄存在,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循序渐进,慢慢的也会走向佛法的道路。如果只站在高高的山顶,那能接引多少人上山?万事万物存在都有其作用,比如恶人的存在,没有恶人,怎么显示出我们是修行人?没有苦难迷惑的众生,我们的福慧哪里去修?有一些外道的确在世俗中也在运用“功夫”利益众生,同样的在行善积德且受人拥戴,我们若不问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那么会与许多众生结怨,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表现,我们应善巧方便接引人家入正法。

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回教、印度教、犹太教还有中国的道教、儒教都是正教。不同的宗教的形成,是传法人根据地域情况、人文情况、社会情况、众生根基等等不同情况而建立的。儒家说天地人,道家说神气精,佛家说觉正净;儒教有三纲,道教有三清,佛教有三归;这都是三合一的道理。应知,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他们都是圣人,为了点化不同根基的众生而无分别的说了不同层次的法,名相不同但义理有相通之处,义理层次不同但互相有衔接次第之处。所有种种的解说,无非是因时、因地、因人,随事而说法,便建立各宗教的法相。佛法是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说法,道法是站在天地世界的角度说法,就如站在山腰与站在山顶看到山下的景色,虽景色不同,但都是同一处的风景。而后人却用分别心互相排斥,真是造罪啊!佛说人从光音天来,耶稣说上帝造人,并不矛盾,只是宣说的角度不同而已,当光音天的天人下凡到地球的时候,上帝也根据众生的业力在安排撮合这件事的完成。只是不同角度的描述,而世人却争执不休。至于人类的进化论,是凡夫的浅陋知见。有些刚学佛的人,初看佛法好像似乎有矛盾,法师之间的讲法也不一致,其实没有矛盾,是站在不同的境界要求所讲的。

在这些宗教中佛教是最究竟圆满的。佛菩萨为了普度不同根机的众生而因地制宜化各种身,开设相宜的宗教,度化各类根机的众生,这也是世界上有多种宗教存在的原因。这也如同世间因人施教开设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法无定法,契机为上;药无贵贱,医病为良。各宗教应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要互相诽谤,说什么我正你邪,我道你魔,我高你低,我贵你贱,捉其片面缺点,诽谤不止,对立争斗,互灭道门,实不应该。佛门广大,八万四千法门,教教是真,能修持者,邪能归正,魔能变道,小能向大,必须互相互爱。佛门说“外道”并非骂人的话,佛陀当年指印度的九十五种知见错误的外道,这些外道,有的看见牛死后升天,就学牛,持牛戒,以为这样修行就能升天,其实这牛升天的因缘不是这一世种下的,是前世的某一个因缘成熟的缘故。有的外道睡在钉子上,以为这样修炼就能升天,等等各种不同现象,这些根本不是升天的因缘,而是无益的苦行。若站在究竟的角度讲,依佛经言,凡是不识本心,离开自性法门,心外求法,皆是外道。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佛门中也有外道,并不是排斥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

一切佛法都是治疗众生身心疾病的良药,正如百川汇归大海,原同一味,只因众生根机有利、有钝,因此佛陀不得不开设权实之教,乃至有先后次第之别。例如将佛法分为五乘,即是佛陀针对不同根机众生的需求而依次施设的修行法。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陀依序为人乘者说受持五戒法,可脱离三途而生人道;为天乘者说修十善法,可生天界;为声闻乘者说修四谛法,可脱离三界而成阿罗汉;为缘觉乘者说修十二缘起法,可脱离三界而成辟支佛;为菩萨乘者说行六度法,可越三界二乘的境界,得无上究竟的成佛果位。一个有成就的人,教化别人,每每因时间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在说法上,就有各种不同的方便,所谓观机设教,便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作用。如来说种种法逗众生种种机,对业障重的众生教以念佛观,对散乱的众生教以数息观,多欲的众生教以不净观,愚痴的众生教以因缘观,嗔恚众生教以慈悲观,是故如来无有定法可说。

十方诸佛,虽有无量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能渡一切的众生,然而我们若不信这种义理和方法,佛就没办法救度我们。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皈依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东南西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数都是二乘果位的圣人,有人尽形寿供养,乃至为其一一造塔,那个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计量的,但远不如皈依三宝的功德。皈依是成为佛弟子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在家修行先需要有僧人为其受三皈依仪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通过住世三宝佛、法、僧,唤醒我们的自性三宝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依佛的教导来认识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一个不受皈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可得到一些佛法的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份上的印证。只要有人皈依三宝,便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一个学佛的人,是能够得到三宝的加持,能够得到佛菩萨的护佑。但我们要明确,学佛最终目的是为了转恶为善;为了开发生命内在的智慧;为了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为了将来能像佛菩萨一样利益所有众生。发起大悲菩提心,可以灭除无量劫来的罪业,获得无量的福德善根。

当我们说我是佛弟子时,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而是在低声说: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所以我选择学佛。当我们说我是佛弟子时,并不是在显示我们过去世累积了什么福德,而是看到我们往昔所造恶业多么深重,所以祈求佛菩萨慈光加被、誓愿忏除。当我们说我是佛弟子时,并不是因为我要逃避人世、追求虚无,而是深知日常生活处处是道场,活在当下、无所执着就是在修行。当我们说我是佛弟子时,我的生命并非从此不再遭遇挫折,但是有了佛法相伴,挫折一一转化成助我成长的因缘。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六道是一个自然法则的牢笼,除非自己修行改造合格,否则无法出离。我们凡夫把地狱当做地狱,而佛菩萨把不能脱离轮回的不究竟当做地狱。因为纵然在有佛出世时修了点福报,但在无佛出世的漫长黑夜里必堕地狱。佛出世住世及佛法流传的时间,在茫茫劫海中,只如长夜中的电光一闪那般稀有难得。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出世住世八十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其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共流传世间一万二千年,现已到教法衰微的末法时期了,将来佛法灭尽后,要过56亿七千万年后弥勒佛出世才有佛法,这么长久的年月没有佛法唤醒我们的善根,可想而知,我们一定是造恶业堕入在三恶道受苦。况且佛法是在人道传播,能保证那时一定是在做人吗?即使是做人,万一又是擦肩而过呢?遇到佛法的难中之难可想而知。众生欲离开恶道,得生人道难;虽然得了人身,去女成男难;即使得了男身,六根完整具足难;六根虽然具足了,想生在中国难;即使生在中国,遇到佛住世难;即使遇到佛世,遇到善知识难;即使遇到善知识,生出信心难;即使有了信心,愿发菩提心修行难;即使能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佛出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懊恼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错过此生,永沦三界。如果今生不抓住机遇脱离苦海,那么不是愚人即是痴狂。

在理体上,我们与佛的体性是平等一如的。但在事相上,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而我们却有无量无边的罪障;佛安住在常寂光中,我们却还在六道轮回之中打转。佛陀证得了圆满觉知宇宙真相的无所不知的大智慧,揭破了种种宇宙之谜,发现并亲自证实了超越轮回的方法。我们一切众生原本都具足与佛一样的清净佛性,可惜我们的佛性被业障所覆盖,被生生世世的恶习遮住了,被无始劫以来的无明妄想执著烦恼所蒙蔽而成为众生,为六尘缘影所作弄,愚痴执著而不知,认妄为真、妄起贪嗔、造业受报、自缠自缚,被一切的业障所逼迫,不得不随业力所漂流,无家可归,无有定处,生死轮回不息,在六道冤枉受苦,欲哭无泪,无解脱时。如果我们能够依照佛陀的教导去依法修行,每一个众生都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功德、增长智慧。把心中的妄想执著烦恼消灭,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消除无明、回复真常,出离生死,本具的无师智慧、自然智慧,随其自性力量之所能而恢复自己的本来具足的大智慧光明,证得佛果。一切众生,心本无二,着妄迷真,幻成六道,依业受报,轮回流转,沉溺五欲,堕落三途,受苦无量。欲免轮回,莫若学佛。

佛陀所说的一切经,是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导,内容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时间上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从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佛法是让人们觉悟宇宙、人生之大法。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为什么要学佛修行,因为佛法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在的生活问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以及未来生命的去处。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3:25:08 | 只看该作者
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中,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佛法犹如大地,因为它是一切众生的依靠;佛法犹如大海水,因为它用广大悲悯心去润泽众生干渴的心田;佛法犹如大火,因为它能遏制众生的贪爱欲水;佛法犹如大风,因为它能驱使大众迅速趋向佛智;佛法犹如大云海,广为众生普降法雨;佛法犹如明丽的阳光,能够驱除众生心中的黑暗无明;佛法犹如盈满的月光,能够随众生心意而满足众生的种种福德。

众生因无明妄念、虚妄分别而起种种烦恼,造作一切恶业。众生因为业力,创造了世界,创造了自身。自己是生命的创造者、拯救者。我们依靠三宝的启示而觉悟,然后依靠自身的努力而离苦得乐。人生在世,不是为穿衣吃饭住房而来,更不是追求或贪图享乐而来。人生短短几十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觉,剩下的时间里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再去掉人事交往、游山玩乐、俗事杂务的时间,再去掉童年时,未遇佛法时浪费的光阴,算算只剩下多少时间可以用来修行?可怜可怜,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火车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换人,太平间也是抬进抬出,不知道哪一天要轮到我。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请珍惜时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不要说没时间学佛,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每个人都会把时间放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认为工作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工作;如果认为赚钱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赚钱;如果认为欲乐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欲乐;如果认为学佛最重要,也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学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是不是重视。因此我们修行要只争朝夕,不能懈怠放逸,一口气不来,后悔莫及。试着想一想,如果万一明天会死,明天不再醒来,那么今天我们还会继续忙碌赚钱吗?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学佛很苦吗?要知道六道轮回比学佛更苦。

  有些人老是喜欢探讨宇宙是永恒的吗?宇宙是无限的吗?人类是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迷惑的?如果整天为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困扰,穷追不舍,追根穷底,这便是误入歧途,终将一无所获。就如一个人中了毒箭,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医生,假如当时那个人说:我不愿马上就把毒箭拔出来,除非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住在哪里?他和我有什么仇恨?如果非得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才接受治疗,那么这个人在未弄清之前早死了。在三界的笼子里研究笼子的构造,不如赶紧逃出笼子获得自由来得迫切而重要。就如佛法,世尊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世尊未说的法还很多,而世尊为什么不为我们说那些法呢?因为那些法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得涅槃。这也是世尊没有对我们说那些法的原因。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呢?我们吃住等物质上的一些便利,在佛陀无所不知的眼里,它只是个短暂的利益,而不是最究竟的利益,真正最大最究竟有利众生的事情,就是从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之中解脱出来获得涅槃。生命的意义在于觉醒;生命的目的在于解脱。

我们盲目乐观,只满足现前暂时的安乐,对未来不作任何的预防准备,现在不修行,不断除恶缘,一旦恶因遇上恶缘,决定产生恶报,后悔莫及。其实,如果能在业力成熟之前真诚的忏悔过去生和今生所造恶业,大力的断恶行善修持,当修行的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恶业。我们都愿意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目的在于发现疾病时及早治疗,不让疾病发展,但我们为什么只关注身体的表面现象,而不检查自己心中的恶业种子?其实这些恶业种子是最可怕的,没有经过忏悔对治,业力成熟时,每一颗种子都会感召痛苦的恶报。还是用转变我们的心来转变业力,业力转变了,世界和个人的果报就会转变。如果人人从自心上作转变,那么人人都成为消除苦难的主人。

如果我们无始劫以来所做过的恶业有体积或形状的话,那么即使像十方虚空那么大的空间都装不下。无量劫六道轮回所受的苦无法想象,所娶之妻所嫁之夫无量无边,我们轮回受用过的色身比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之数还要多;生生世世生死离别所流过的眼泪,比四大海的海水还要多;把过去轮回的枯骨堆积起来,早就超过了须弥山。如是无量无边之苦痛与缺陷,历尽沧桑于三界,堕落长夜黑暗,轮回受苦永无止尽。只有以真诚的修行来消除业障,才能把后世严重的三恶道果报转为现世轻微的果报。我们生在这个万苦交煎、万恶充满的娑婆世界中,虽然是最不幸运的,但唯一幸运的是还有佛法,还有一线希望,还有出离娑婆世界的机会,不然的话,我们只能在苦难的六道里面轮回,永远脱离不了。我们这些业重凡夫欲出离六道轮回,唯一的出路就是修行仰仗佛力。

有些修行人会横死,因前世业障缠身,今世籍车祸了冤孽,业障还清,凭借修行的功德力解脱。有的人一旦修行,不但没有得到天人的恭敬,却被人轻贱或受尽各种磨难。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在前世所种的罪业。即有罪业,则来世应该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尽苦难。而今以修持的功德,减轻他的罪业,其在修持的过程中所受的苦难,可以抵消来世三恶道的罪报。渐渐修持,因除果现,罪灭福生。这样就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轻报,若是轻业则不受报。“纵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是对没有遇到善知识,不愿意通过修行转轻消灭业报的人宣说的。因缘果缘起无自性,本性是空,因为空、无常,所以可以转业。因要变成果,当中要有缘,把恶缘舍掉,虽有恶因,恶因没有恶缘,恶的果报不会现前。我们有善业,增加善缘,把善的果报提前来报。修行人要尽最大努力消旧业,尽可能做更多的善业净业。

有些人学佛后,一帆风顺,但这并不代表已经消业障了。有些人学佛后,念经、念佛、布施等等广作功德,但还是逆境重重,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说佛不灵,不能和佛赌气,不能退心。无量劫的业障造的太深了,用几年的修行来消除无量劫的罪业,功夫还太浅,抗衡不了,暂时还是没有办法转业。“拨开云雾见晴天”,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所以,遇到这些障缘,千万不要退心,面对障缘更加勇猛精进。那么,这一生的成就就有指望了。

人有时处在不如意的逆境中,心情难免烦躁、消极、悲伤,但切不可乱发脾气、怨天尤人;对于自作自受的逆境,应发挥毅力勇气加以克服,不退道心,并且尽量保持心情的平稳安宁。人在得意之时,是最容易忘形堕落的时候,有些修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持,事业突然一下子飞黄腾达,在这种顺境中,如果定力不足智慧不深,往往会不知不觉的改变初衷,沉湎于顺境的欢愉之中,埋没于财、色、名、利等享乐欲望的洪流中。如此看来,逆境的考验虽然是一种折磨,但修行人往往会因此增加智慧、定力、忍辱。而顺境的考验却不容易为人心所察觉,慎之慎之。

不要认为学佛了,我要清净,别人什么事情都不要来找我,不要麻烦我,什么也不管,这是错误的。应事接物,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尽到自己责任、做到圆满。事情一旦做好,心中清净,无有丝毫牵挂。虽然做着一切,但心中什么事情也不存,干干净净,一心清净,真心不动。真心就是一心,真心不动就是无心。

虽然一切无常,但假有的幻相还是刹那刹那间的存在,学佛人朝山烧香、参加法会、上供三宝、聚会活动、济世办道、广行布施、购买佛学书籍用具等都需要用到金钱。有些没有普传的法门,传法是有限定人数的,故师父通常会选择两种人,一种是皈依弟子中各方面表现优秀者,另一种则是做大供养护持三宝者。这也是为什么学密宗的修行者做大供养的原因之一。正信的佛教徒不应该鄙视那取之有道的钱财,而是让它成为弘法的净财。如果学佛的人非要把自己搞的穷兮兮的才算是在修行,那么世间的人大都是势利眼,又怎么会来跟着学习呢?度化众生,有善缘是基础,在互为善缘的基础上,若能够在某方面优越于对方,使对方产生敬佩感、信任感,这样更容易摄受对方。所以应该得到的财富我们积极的去努力争取,不应该得到的,我们用缘起性空的思想去破除我们的贪心和执著心。须知拥有金钱是福报,会用金钱才是智慧。学佛的人要在人间把握机缘,开创事业,发财致富,家庭生活,储蓄应需,作福功德,造福社会人群,护持三宝。虽然得富有资财,但始终正观世间无常,因而绝无贪欲恶业。有时做事需要创造因缘、改变因缘,靠我们主观去努力促使因缘成熟,不是坐在那里等待、观望,那是不行的。坐在那里会失去各种好的因缘。在努力到一定的程度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等待因缘的成熟,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做事。如果事情还有些许转机,我们就应该力撑到底。但若人事已尽,而事实已然如此时,就让我们学会撒手吧!见有机遇要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机会必须等待,但也必须善於把握。上苍所赋予我们的机会,无论大小,千万不要轻易让它溜走。不是说学佛了就什么都不干了,把自己搞的穷兮兮的。这样只会引起家庭矛盾、越学越糟。在家居士应不废居家业,兼修出世法。如果心有大愿要去完成,必须要暂时舍弃工作的,那也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人的建议。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3:49:45 | 只看该作者
居士在社会上有种种职业,以维持生命和养护家人。但职业应从事正当职业,如果做非法职业,在修持上必有重重障碍。尤其对世法上触犯国家法律的,更不可原谅。诸如:贩毒、走私、制假、诈财、开设赌场以及违反国家与社会之安全等职业。此外如舞厅、歌厅、按摩院、酒家、赌具、捕鱼具、钓鱼具、猎具、淫药、性用品、堕胎业、畜牧业、海鲜水产买卖、肉商、渔夫、屠夫、色情书刊等等。凡从事交易,绝对公平,货真假实。如已做者,盼能渐渐转其他行业,多求观世音菩萨加持弃旧从新。万一暂时不能转行业,应存惭愧心、忏悔心,应时刻存心转业。对于合法得来的财产也要妥善保护,不奢侈浪费,遇有借贷需谨慎从事。本人不可沉迷酒色,赌博、歌舞伎乐,多亲近良师、结交善友。

今生持戒有时也会引动过去生和此生的恶业而生病。这是一件好事,千万不可因为生了病而退心,今生持戒而生病将使恶业减轻,提早报消的好现象。佛法不是纯理论,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去做,才会相应。看到了地图,那是方向,但是要到那个地方,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去走,不是看了地图就会到了。持戒是为了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修行人最好能够受戒赚取受戒功德。比如,没有受不杀生戒的,只有在遇到杀生的环境时坚决不杀生,这时才有功德。而受过不杀生戒的人,就算没有遇到杀生的环境,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在增长不杀生的功德。一日一夜受八关斋戒的功德,相当于一生受五戒的功德。在家人守持一百天的清净居士戒,不如僧人守护一天出家戒律的功德大。一个人出家的功德等同于建造一千万个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业有如毁坏一千万个佛塔。
   诵经时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沐浴换衣,洒扫净室,如面对佛菩萨一样,毕恭毕敬。修行人在念诵佛经时,身上是发光的,那些无形的众生能够看得见。宿世的冤亲债主突然发现你是个亿万富翁,这时他们希望你念经超度他们,然后你们之间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诵经、诵咒、念佛都能消灭极重恶业,累积无量福报功德。不要再糊里糊涂的念自己这本“我说是非烦恼经”了。只要有人诵经,就有异类的天、神、鬼、畜,来听我们诵经。修行人毛病改的越多,诵经咒的声音传的越远,来听的众生就越多。天人、鬼神、畜生听了能消除罪业。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守持戒律的人专心诵经咒佛号功德无量。以至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来念经、念咒、念佛,诵经的人发射出来的心波是很平和很光明的,那些妖魔鬼怪的波就给这个光明平和的智慧波压下去了,就不起现行,所以可以消除灾难。
凡佛弟子见佛像必须恭敬、礼拜、护持,虽然是木雕、纸印、泥塑,应观做等同真佛。有的佛像是纸印的,日久欠净,或有破损,实不能再供,应于佛前言明另请新相再供,此旧纸佛像可到寺院焚化炉以恭敬心焚化,切不可任意撕毁弃置。有人制香,香上有观世音菩萨纹形,焚香时显现菩萨形状,香熄之后,圣像塌毁。又有人以蜡烛做成观世音菩萨形状,上有灯芯,以火燃化,烛燃相毁,以上两者皆大不敬,制造之人,不知已造无边罪业。又有香盒以佛像或观世音菩萨名号做商标封面者,众生使用时难免任意丢弃,皆失谦恭,结轻慢亵圣之罪。卡式小佛像和经书,只宜放上衣口袋,如放裤子口袋或夹腋下,即为不敬。又一切佛经、佛书、佩戴佛像挂件不可携入厕所及不洁净之处,不可存放于夫妇房间。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3:50: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章  修行法

人人均具有五种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凡众生所见形色具足的为肉眼,即吾人血肉之躯所具有的眼睛。天眼:凡见大千世界慧性普照,即为天人的眼睛,能见肉眼所不能见的。慧眼:凡见自性般若,返观内照,智慧常明者为慧眼,是能通达诸法无我空性。慧眼能照观诸法皆空,众生慧性深浅,知见众生诸根境界。法眼:凡见诸法皆空,了诸法空,洞彻世界为法眼,为菩萨所具有。能见如幻缘起的无量法相,能通一切众生的因果,以种种法门度化众生,所以称之为法眼。佛眼:凡放大光明,破诸幽暗,真性常昭。上至诸天,下至九幽,毫无障碍者为佛眼,以圆见空假不二的中道为其最大特色。佛眼可以遍了一切诸法实相,自性常觉。世人只因被六欲所障,受五蕴所蒙,自私、贪婪、欲望和烦恼把本性遮蔽了,以致不能发挥潜能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只有肉眼可用。

  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神通的产生有五种,就是报通、修通、妖通、鬼通及依通。报通就是有些人生下来就有的神通。修通就是此生修道而得来的神通。妖通与鬼通也就是妖魔鬼怪附身而发的功能。依通就是依靠物质工具来达到先知的情形,如卜卦、算命、法术之类。

天眼通:天眼不受墙壁、山河大地等任何阻碍。能自在照见世间一切万物远近的形色,及六道众生苦乐的种种现象。可见诸天宫、云雨明暗及日月五星五曜及众生心。可见地内十尺所埋藏的一切宝藏,但不能起贪心随意取为己有,一起贪心,天眼就永不复明。天眼有能见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现象,那是由于任何现象的发生,已经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造下一定的业力,便会造成一定的果报,往往现象尚未发生,而发生那种现象的力量早已形成,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加入,那就成了必将发生的事实。所以,具有天眼的人,能够预知未来,天眼的能力越强,能见的未来越久远,精确度也越高。有时天眼也并不可靠,只要一加入其它的因素,未来的事态未必就会产生他的预期结果。因为世事变数太多,定数只是局部和短时间的现象,万法因缘所生,缘变则变。眼通发时,无论闭目开目,彻见十方虚空,山河大地,微细尘中,一一如透明琉璃之体,不隔毫端,凡所欲睹,应念可见。天眼有两种,一种是报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这一生的天眼业报;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有这个能力,因为善行的报应所得的结果。另一种是修得,是这一生修来的,因为戒定慧的成就,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耳通:可听千里万里之外,细微声音亦可闻。无论是人的声音、野兽的声音、或是天堂的声音、地狱悲鸣的声音,都能自在听闻世间种种声音,及六道众生一切苦乐语言。而且可以了解这个声音的意思。

  他心通:能知道六道众生起心动念与心中所想。

  宿命通:能知道自己及六道众生之宿命前生今生来生之事,乃至百千万世的宿世因缘。

  神足通:想去任何地方,只要心念一动,身体能飞行于虚空中,翻山越海,一切行动都没有障碍,乃至游涉往来宇宙任何空间。而且可以随意变男、变女、变人、变兽、甚至变化山河大地、树木、房子,什么都可以变化。

  漏尽通:断尽一切烦恼,不再受生死而能解脱。这是佛家三乘修行无漏禅定的最高境界之一,诸漏断尽,进入不生不灭,永存于宇宙各元空间,有能力可度各空间的众生,能解一切惑。是属于智慧神通,这是开悟的圣者和佛菩萨所具有的神通。六种神通中漏尽通最重要、最根本。如果只有前面五种神通,而没有漏尽通,那是不究竟的,是有限的。而且,因为没有漏尽通,贪嗔痴尚未断除,所以还有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一旦寿命到,就随业受报,过去的神通也就完全消失了。真正的大神通是无所执着,潇洒自在,一切漏尽,那才是大神通。

修行不可贪快、躁进,决不可求神通、求开悟,这些妙用都不是想来、求来的,而是修德功到,心地清净,性德自显。如果心地没有修好,绝对不可能自发神通。明心见性和发神通的关系,是先后关系、根本与枝末的关系。先见性,见性之后不迷了,真假认清了,晓得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空花水月,虚假不可得。时时刻刻观照、保护这个唯一真实不虚的本性,在本位上不动摇,时时刻刻长养圣胎,功夫做到习气都消尽了,神通便不求而自得。有些人错把发神通作为明心见性的标准,从而追求神通,正是本末倒置。再者神通不是万能的,神通力不能违背因果,神通敌不过业力。一个道德修养不完备的人,有了神通反而增长他的恶业。比如:有了天眼可以看到异性的内幕,也可看穿厕所墙壁,也可看到股票的未来趋势等等,如果对这些世间的各种欲望还有贪爱,那么根本不肯能修得神通。我们修行如同爬楼层,每当爬上一层的时候,这层楼里面就有不同的玩具。如果喜欢玩,那么就没办法再往上爬了。为什么修行不能执着?就是要放下手里的玩具,不贪图沿途的风光,不断的向上攀登。

  如果有了神通,就可以提前明了将要发生的因果报应,可以用佛法改变不好的因果,消灾免难。如果有了神通,就可以观察别人的因果,告诉他人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改变不好的命运。如果有神通,可以利用神通教化众生,有立竿见影之效,能令众生增强信仰佛法之心,然后再弘扬佛教的正法义理,这是善巧方便的方法。有些愚痴的人,不给他点灵验看看,再怎么说他都不相信,没办法了,只能显点神通给他看看,看到真有那么回事,就心服口服的接受了。有了神通绝不能用它来谋财骗色和人前炫耀。但值得注意的是,魔也会显神通,令没有定力却又贪求有神通的人,堕入魔的圈套,失其道业,成为魔王的眷属,这一点不可不慎。如果带着一颗渴望神通的心在修行,实质上是给了无形众生一个可乘之机。如果一旦被附身,想要赶走他,就比较难了。修行路上守戒律,不求神通,魔就没办法,如果求神通,肉眼变鬼眼魔眼。天魔的形象变化多端,可能以狰狞的面目出现,也可能以仁善的形态现身,不过他的目的,不论威胁利诱,都是要修行人脱离正道而行邪法。有些修行人一有什么事情,就说自己遇到魔障。其实都是一些灵怪在作祟,功夫不够,还是三界的流浪儿,魔根本没空来搭理。真要感到魔过来,得有一定的道力,当功夫快要出三界了,要脱离魔的掌控了,天魔才会来化现各种形象来试探修行人的功夫定力。只管一心修行,到时候,自然会有护法神和大菩萨加持的。

为什么一些有神通的出家僧人不显神通呢?因为神通是不容易修得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有神通的能显,没神通的怎么显?人们看到有神通的出家人争着去供养,对待没神通的出家人,饿死了都没人理。所以佛叫有神通的不要显神通,给没有神通的出家人留一碗饭吃。

有的人很喜欢找有神通的人问前世的事情。其实在无始劫的轮回中,我们去过三界中的每一道,也扮演过三界中的任何一个角色,那应该请他告诉我们哪一世呢?如果他说了我们福报好的那一世,我们是不是会因此而生起傲慢感?如果说堕落在地狱道或畜生道的那一世,那是不是会很自卑?所以,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问的好。过去,各种生命形态各种角色都扮演过,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当下,当下该如何把握。

三法印即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它是印证真理(佛法)的一种方法。三法印并非能印证一切佛法,它只能印证佛陀所讲的法是否究竟。佛法中有究竟法与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导我们走上解脱生死之大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导我们朝向善道,但还是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不究竟的佛法是善法,不一定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无常。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一切都是由一个起因和后来的条件相互配合变化而成的。而这种因缘条件组合构成的无常变迁,就是我们的宇宙实性,佛教称之为“空性”。诸法无我: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我”的实体,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与自我主宰的功能,所以说无我。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组合条件相加而形成变化不已的现象,因此,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宇宙,人也是一样,从生到死亡,每一刻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没有一个实质不变的我存在。人们自认为有个“我”的存在,不知道这只是暂时存在的“假我”,这个“假我”是随着时空不同而变化不停,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实质的我存在,这就叫“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灭除贪、瞋、痴、慢、疑等诸烦恼,达到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

三十七道品中基本修习的是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常念人身七窍九孔常流不净污秽、不起贪爱和淫欲。观受是苦:三界火宅所受万苦,常起厌离和勤奋。以智观察,六根所领受境界,无非是苦。观心无常:观意念的起伏流转是无常,无常即假,即知是妄是假,就该当下寂定不再妄动,勿错认肉团心、缘虑心为真实心。观法无我:破内外的一切执着,(一切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名说都叫法)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种种因缘分散而灭,不断变迁,没有常恒的主宰者,包括人也是由五蕴假合而成,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总之,在物质和精神里都不能找到一个永恒不变、能做主宰的“我”。所以说诸法无我。人的一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执着于“我”,就会产生痛苦,只有认识到“无我”,认识到没有永恒的主宰者,一切都是处在于变化之中。灭除贪、嗔、痴、慢、疑等诸烦恼,达到身心俱寂,才能趋向于解脱之路。诸法原本无我,也无我所,悉皆从缘生灭,无有自性。此念处能令人知所有诸法实无自性自相可得。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3:51:45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因缘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是一个无限因果循环下去的自然生命过程。无明(人与生俱来的蒙昧),行(由无知导致的种种欲望和念想),识(由欲望和念想诱发的人的精神统一体),名色(由识引起的人的精神和肉体),六入(人的六种感官),触(指感官与外界事物的碰触),受(通过碰触而引发的苦乐感觉),爱(由感觉而引发的对乐的事物产生的恋慕之心),取(由恋慕而产生的追求和固执之意),有(因追求和固执而造成的生死环境),生(有了生之环境便有生命之诞生),老死(有生必有衰老和死亡)。十二因缘是一个连环钩锁,相互牵连的关系。辟支佛在小乘圣人中称为利根。他们听到佛说十二因缘流转门的互相关系,互为因果的道理,觉悟到无明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缘中间苦因苦果的总根源。无明一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因此辟支佛就下定决心来斩断无明。譬喻砍树一样,先砍树根,树根一断,而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无明灭才能复还真性,灭除烦恼,所以叫做还灭门。这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十二因缘的道理。

苦虐肉体反而会扰乱我们的心灵,而身体舒适则会执着情爱欲望。苦与乐都不是成就大道之本。只有抛弃苦与乐,获得中道,才能入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正道。常修八正道,内心便能轻寂安稳。正见:正确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正思维:断灭恶的欲念,生起正当的欲念。正语:说和善真诚的语言。正业:努力做自己正当的行业,从事清净身业。正命:以正业赚钱维持生命,不做不道德的职业。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方向,一心专精,不间断的向善的方面去努力。正念:忆念正道,精进正业,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正定:身心清净,以真实的智慧进入无漏和禅定的境界。

大圣佛陀慈悲学佛者,恐有堕于妄情、妄识、不了义经、不了义语,因此再三叮咛依四依法而修学佛法,如今佛陀不在世了,若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四依法,就如同在佛的身边没有两样。所以修学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一定要守住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为钟爱某一位法师、老师、或善知识,而一概不理经典或其他人的说法。我们寻求的善知识,不是看他的地位、权威、头衔如何,而是看他的法如何。只要有德行、实证、正法,就算外表赤脚蓬头、破衣邋遢或有些习气,也是我们依止学习的善知识。法师的缺点和我们了脱生死没有关系,只要法师的法能够让我们解脱生死。依义不依语:应该以佛经作依据,佛学著作及注解只是帮助我们了解研究佛经而已。人的文化水平千差万别,不论言语优雅还是粗鲁,只要讲的是正法,我们都要听取。如来真实义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表达,所以对于经文,应当深入思维其中的真实之义,而不是死抓住语言文字。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区别,了义就是大乘、究竟义,不了义就是小乘。明白开示中道实相之义的是了义经。依了义、究竟可以成佛的道理,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我们不能依靠意识,我们的第六意识有分别作用,第七末那识有执著作用,所以我们要依靠智慧。闻法或者说法,要依靠空性智慧、见性的智慧去说法,不可以依照我执我见。

乘,好比车子,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目的地的意思,借以比喻教法。五戒的教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律,能令修持者来世得生人间,叫做人乘。十善的教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婪、不嗔恨、不邪见,能够令修持者来生得生天界,叫做天乘。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小乘涅槃,叫做声闻乘。“声”是言教的意思,听闻佛的言教,悟四谛之理而得到解脱的人叫做声闻。断除了见惑的叫做须陀洹果,即初果。进而断除思惑,按照其浅深粗细不同而有斯陀含果(二果)和阿那含果(三果)。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四果),见惑思惑都已断尽,证得涅槃,堪受人天供养。证得四果罗汉,不单精神能到任何地方去,就连这个肉身也可以去,飞行变化,六通具足,生死自在。所住的地方,天龙八部护持,一切吉祥。

六度的教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能令修持者行菩萨道。

佛其实是为了教化救度众生,才以方便善巧的力量,把唯一的佛乘分说成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不过是为了继续前进而暂时变现的幻化虚设而已。

   布施有三种:凡以物质利益无偿的施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在众生受到威胁,心生恐怖时,无偿的给他善言安慰或帮助他解决恐怖的问题,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佛法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包括世间的技艺、医药秘方等无偿的教导众生。昔日佛在世时,有贫女乞了两个钱,自己不用而供养大众僧,释迦牟尼佛即时为她授记,将来在震旦国做国王,就是历史上的武则天女王。供养是供给资养之意。是我们积聚无量功德非常殊胜的方式。昔日杭州有一大富翁,出家人向他化缘,他就吝惜,门前写了四个字:“僧道无缘”,人家便不敢向他化缘了。后来济公圣僧续下一句曰:“畜生有份”。他死后果然成为狗,他的儿子知道后,养它一生。

  阿育王他怎么可以做国王呢?佛陀住世的时候,阿育王是个小孩子,跟一群小孩子在玩沙子,看到佛陀和侍者走过来,他生欢喜心,马上捧一捧沙子,献给佛陀,说:“我观想这是米饭,来供养佛陀。”佛陀马上就让阿难把这个沙子拿回精舍,用这个沙子掺一点水、泥,涂在墙缝里面。而且给他授记说:我涅槃以后一百年,这个阿育王可以成为佛教的大护法。很小的因,将来果报很大。一捧沙子都会感得做帝王的果报,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努力地积善,不要说善很小,就不去做。勿以恶小而为之,恶,乃至于很微细的,我们都要忏悔,随时忏悔。

贫穷的人布施比富贵的人更加难能可贵。就如一个能挑十斤的人只挑了八斤,与一个挑一斤的人却挑了一斤半,哪个功德大?布施的功德与金钱的数目没有关系,而是看心量和目前的资产。一个乞丐布施一元钱和一个帝王布施千两黄金的功德是无二无别的。布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出自于自愿,不可勉强,布施后心中也不要存有功德无量或将来成仙作佛之想。如果施主以平等心施舍最卑贱的乞丐,那他的功德与供养如来所植的福田是完全等同,绝无分别。以平等不二的大悲心作施舍,无条件、没有企图、毫不希求果报,这就是所谓的具足法施。以无常钱,买出离土,筑戒律墙,下菩提种,灌大悲水,施定力肥,开智慧花,结佛陀果。

  布施的人在功德碑上留下名字,也有留名的好处,可以让大家看见后升起布施的心。名也有名的作用,一个人若想服务社会,传法办道,广度众生,又不可不树立名声。所以一个真正有大智慧、大学问、热心奉献的人,虽不必刻意追求名声,但也无须刻意逃避名声,一切可观察因缘、形势而决定。名,也是虚幻假相,若心无住,借用一下又有何妨?

  同样的金钱和时间,布施一个骗钱的人和一个正道人士,你会选择哪一个?虽然布施一个牟利的人也有功德,但同时也增长了他的罪业。需知,一切万行以智慧为主导,如果明知对方是敛财的,却还是依然布施,那么,这也是愚痴的一种表现。不要说我心清净,不管是非,清净心是无所住的心,真如本性是了了分明的,只是面对一切善恶心中不执不住而已,并不是分不清善恶是非。

  布施蚂蚁、布施麻雀、布施鱼类、布施乞丐、心中默默的祝福、和颜软语、鼓励安慰、诚恳谦让、善意的眼光、见到畜生给他念皈依三宝,念阿弥陀佛,给它种下善根,种种善行,随处可修。用行动帮助别人,时时行方便,处处积阴功。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发挥到尽善尽美。把所修的善法回向布施给一切众生。施人即是施己,助人即是自助,所以实在没有“善”可言,没有“善”可恃,没有“善”可傲。

  福由善生,做善事就有福德,做善事不执著,就有功德,功德里面有智慧。福德与功德表面上看并没有区别,只在于用心不同,在于有没有执着心。所以我们要用智慧,把所做的福德转化成功德,方法就是不执著、不着相、无所住而生其心。福德有漏,功德无漏;福德有限,功德无限;福德不离相,不破我执,不能超越三界轮回;功德离相破我执,能够超越生死轮回。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3:52:32 | 只看该作者
布施要无所求,不能布施过后一段时间还想着我给过他什么,怎么还没有回报。这样只能修到福报。如果要修到布施功德,那么布施需要“三轮体空”,心中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布施的物,没有布施的对象。倘若在布施时心有所住,则布施有限,功德也有限;布施时心无所住,则布施无限,功德也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佛性本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有四相,即是众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谓住相布施也,菩萨行施,不住于相,无所希求,其所获福德,如十方虚空,不可较量。以有相的因缘布施,因其心执着于福报,其福报亦因其所施的因缘有限而有尽时的。如果以无住实相布施,以无求福之心布施,正是无为清净之功德,此种福德才是真正的无限。正因为菩萨行布施时,心住于般若之中,般若无相,与虚空等。虚空广大无边,菩萨行无相布施,所得的福德,也就同虚空一样,广大无边,不可思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不存,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就如风吹过竹林子,竹林子一阵响风过了,风绝对不停留在那个树叶子上,风早过去了。修行人的胸襟应该也是这样。又像天上的飞鸟,鸟在空中飞,是绝对不留一点痕迹的,雁过长空,飞过去了就飞过去了。修行要有这个境界。我们无为而为,只要认真去做,莫存功德想,若心有妄求、自私、虚伪,心即刻不清净。唯有用一种欢喜的心、无所求的心来行广大的供养,方可让我们的心得到法喜。如果有所求,其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无法称心如意,致使我们布施又反悔,不但招惹更多的烦恼与痛苦,甚至还会毁谤佛法,这正是有相布施之祸。布施也是能够舍,把一切的习气舍掉,改变、丢掉,把整个人生转化,放下也是舍,万缘放下就是内布施。

慈悲不是无限度的满足对方的要求,更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对方的过错。慈悲一定要站在原则之下,没有原则的慈悲是滥慈悲,有智慧的慈悲才叫做真慈悲。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时也会做错事,所以借钱给别人之前最好了解一下他将用这些钱去干些什么。像当前社会上常发生善心人被骗的事情,如此一来,慈悲布施不仅未能达到善的理想目的,反而助长了骗徒的罪行和贪婪心、懒惰心、欺诈心。慈悲布施不等于放纵对方的欲望。我们可以容人之过,但绝非顺人之非。慈悲布施不只是满足暂时的安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究竟的智慧安乐。我们要在智慧中发挥慈悲,才是真正的善。有智慧而摄导慈悲,才是佛教的真慈悲。真正的慈悲的后台永远是智慧。

  当众生嗔恨心发作时,这时候最刚强,难调难服,完全被无明烦恼所遮蔽,本性的光明失去作用,理智丧失,随烦恼业力猛冲猛撞闯出祸患,接着报应的果报,就是我们的报酬。人由嗔恨产生报复,但事后却很后悔。一个人能够统理百万大军,还不算是有本领,能够调服起心动念得自在的人,才算是有本领,不但是有本领,乃是人中之人。战胜别人不是英雄,战胜自己的贪嗔痴烦恼习气,这个人才叫做大英雄。有的人说自己心很清静,戒律也持的很好,那是没有受到打击的时候,打击一来啊,就火冒三丈了,也管不了清净不清净,什么毛病都出来了。所以忍辱是六度的中心,因为那是最难的,也因为这个缘故,大乘菩萨必须进入无生法忍才能登上菩萨地。世间一切痛苦和烦恼,忍到无所忍,自然而清净,这才是忍辱到达般罗密成就的程度。

  世人若笑我、说我、轻我、欺我、害我、打我、骂我、骗我、贱我,该如何处之?只管由他、任他、忍他、宽他、恕他、容他、躲他、远离他、莫要理他,再过几年且看他。想要报仇,越想越气,为了报复消耗了体内多少的能量?消耗了多少的时间?报复之后又得到什么呢?是得到快乐还是更多的痛苦?因为人家一定会再次报仇,这是逃不掉的,即使杀了对方的肉身,但对方的仇恨是永远也杀不尽的,相反的使对方更加恨之入骨。人世间的法律可能有漏洞可钻,可因果律没有一丝一毫的漏洞。有智慧的人能见到深远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

忍并不意味着懦弱和胆怯,忍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是一种博大的涵养、广阔的宽容,是站在高层次上的宽容,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更高尚更伟大,百忍成金,忍成就强者、成就伟大。没有忍,无法成就道业,也不能成就事业和学业。逆境是我们成佛的跳板,没有逆境,无法成就佛道。

嗔恨会使一件小事变为大事,有时蝇头小利的争夺,会导致人倾家荡产。有时因为咽不下一口气,造下堕三恶道的因。大地可以容忍我们的践踏,天空可以包容我们的一切,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宽恕对方?放下万缘,冤亲平等,无有爱憎。有能力反抗,我们不反抗;有能力报复,我们不报复。要知道,心胸就像是降落伞,只有打开时才能用。只要把我们的心量打开,我们的心,比海洋更宽阔,比天空更宽广,同宇宙一样广阔。问题在于我们的一念心。要学习大地任人践踏以及栽培万物的德性。

当我们被流言中伤的时候,必须先冷静下来,反观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实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摒除恩怨、闭门思过,并且改过自新。若做错了事情,如果能向对方诚恳地说:「我真的错了。」则大事化小,小事自然化无。如果没有这个过错,就勉励自己将来不要犯这个过错。人一旦承担认错,别人也就不忍再加以指责,偏偏人就是喜欢辩解,这一辩就没完没了,甚至会错上加错,而到无法饶恕和弥补的地步。平庸的人会因为别人的一点批评就大动肝火,只有智者,懂得从批评他的人那里得到学习。当你对的时候,我们用不着发脾气,当我们错的时候,不配发脾气。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是帮着别人来气自己。当一发起怒来,第一个身心受怒火煎熬的必然是动怒者自己。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被谩骂时以调服自己内心的方法来平息别人,也平息自己的怒火,使心归于平静,保持理性的状态。当你原谅一个人的时候,当下心里面的烦苦也同时消失了,智慧慢慢的启发出来了,心地也渐渐地广阔开朗起来了,获得了安详宁静的内在,享受那种知足而清心自在的快乐。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

忍辱也不是任由愚痴的恶人欺负摆布,当我们受到侵害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当别人要我们命和伤害我们家人的时候,要自卫或逃命或想办法脱离。对于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认命,不生怨恨心和报复心。内心生起慈悲心就会降服一切的恩怨,当下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对恶人要包容,但也要防范。因为当我们心中没有敌对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不跟我们敌对。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不要看到他在喂流浪狗就认为他是好人,等到他伤害你的时候会问自己,怎么好人也会干坏事呢?

   忍辱不但是忍心理上侮辱伤害顺逆诸境,且还要忍生理上的饥渴寒热创痛诸苦。在顺境时也要忍,忍住不令骄矜沉迷之念生起。不如意的生活环境,对修行未必是坏事,因为逆境中更容易生起出离心,学佛比较容易相应。有些人生活顺利,家庭美满,就很容易陶醉其中,执着不舍。逆境时要勇敢忍受,顺境时勿怠惰自大。对于一切境界都能有勇气和欢喜心来接受。五欲八风,正是修行人磨练处。不要用抗拒心面对命运面对逆境,要用无住无相的心。

  忍辱即使失去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但却赢得了极乐世界。知道众生为恶并非本意,而是无明所致,所以对于那些伤害我们的众生,应生起深深的同情、惋惜、伤感,叹惜他们为何这样愚昧,这样执着于苦海而不愿出离。很可能他们会因为伤害了我们而在命终后堕入地狱,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想象自己最恨的人,如果在我们面前极端痛苦的被大火烧上几分钟,我想,我们的恨心一定会变成同情心的。况且他们还成就了我们的忍辱道业,怎能不生起慈悲心呢?众生多坏,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对恶的人不伤害他,忍耐、包容,怜悯、同情他,慢慢感化他。众生的好坏,不影响我们的清净心,一样的无所住,自然通达无碍。     

别人之所以冤枉、毁谤我们,正是因为我们以前种下了对不起别人的因,我们不生气,就化解了过去种下的恶因,消了我们的业障。被诽谤的时候可以这样想:至尊的佛陀,当年也饱受诽谤呢,我又算老几?有人侮辱伤害我们,他正是拿功德给我们赚啊!接受忍耐就赚到了,成就了我们忍辱功德,对伤害我们的人,感激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报仇呢?可遇不可求啊!所以,娶到悍妇的人,虽然没有享受到被体贴的福报,但如果能够容忍她,也是另一种大福报的开始。后天的学佛,可以化恶缘为善缘。众生不是给我们仇恨的,众生是给我们修福修慧的。我们造善业得乐,我们也不要执着,我们造恶得苦,也不要怨恨、不要忧愁,今天的因缘果报,都是宿世恶业所感,在业感缘起的逆境中,要能去接受和消业。有怨仇,千万不要用以恶还恶的方式,以免又造新业,轮回路上没完没了。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3:53:25 | 只看该作者
心里要宽恕,但事相上是否宽恕,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假如这个人做错事情被宽恕,他反而胆子更大,将来会做更多的坏事,使许多人受害,这个宽恕是错误的。应警诫、惩罚他,他以后就不敢作奸犯科了。宽恕不用于无耻之人,有时宽恕变成助长他的恶业。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若以顺非为有容,世亦安赖有君子。如果这个人已经吸取教训发心改过了,那么在事相上用宽恕的方式可以更加的感化他从善。对于有智慧有善根的人,给予慈悲教化。对于刚强难伏众生,就要以慈悲心,现金刚愤怒相去降伏他。有些人不这么教育他,就是不觉悟。即使发脾气,也只是菩萨心肠罗刹面,吓吓对方,教育他人而已,内在毫无嗔怒之心。不是心里失去了控制,更不是嗔恨心生起来了。但这些是要有大智慧大修行才可以这样。如果不是这样,那不适合这样做,修忍辱保持内心的清净更重要。菩萨虽表现为嗔恚,但对众生的生存谋道没有损毁妨碍,实质上总能怀慈心而忍让。佛教虽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但决不是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无原则,滥慈悲的老好人宗教。不论是想方便法令他明白免造恶业,或是接受制裁教育、绳之以法,无论做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自己不造恶的同时令对方停止造恶。

请不要用自己的看法标准去衡量别人,这样我们会活的很痛苦。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造成我们内心的烦恼。痛恨别人就好比因为讨厌一只老鼠而烧掉了自己的房子。就算以前所积功德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齐烧尽。若我嗔者,我自作恶,何以故?因嗔恚的原因,种下了三恶道的因。临命终时,那些冤亲债主都来,因为你不能忍辱,就会起心动念,他们现出来的境界,无论是要令你生气,或是要迷惑你的,你都会控制不住,因为平时忍辱的功夫不够,所以一刹那之间,就继续去轮回去了。

我们被人骗了,害了、欺负了,要忍辱,这样才会消业障,不能报复人家,否则不但业障不消,而且还增加罪业。遇到顺境,不要得意忘形。逆的境界现前,也不要太烦恼,这是自己造的恶因得的恶报,应该承受。顺的境界现前,也不要太欢喜,这是自己修的善因得的善果,来之不易,珍惜受用就好。不论顺逆,不要太放在心上,保持清净心。感谢众生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唯有体验了艰苦的逆境,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只要以平常心与感恩心对待,顺境逆境都是增上因缘。不管外面的境遇如何改变,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挫折,我们仍然不退失初发心,决心不动,信心不摇。一无所有时能安贫乐道,应有尽有时也能不为所缚。

在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受苦,没有一点功德。而在人道修行,用几十年的苦累积功德,换来解脱轮回,这是一个大便宜的事情。修行吃一点苦有什么关系?受一点委屈有什么关系?六道轮回比学佛更苦。有没有比了生死更重要的?没有。既然没有,那就放下吧!不论顺境逆境,请记得:任何错误的经历其实总是正确的。

  忍气吞声,强忍住,此为凡夫的忍辱。在心还没有清净的时候忍还是有强迫的,心清净了,内心通达了空性和无相,哪里有什么忍?哪里有什么伤害、欺骗、侮辱、藐视、妒忌或诽谤等等的东西呢?那纯粹是因为分别、执着、妄想而产生出来的幻相,若执着如此狭小的心量,若不断执持忆想别人对我们的伤害,那除了带给自己痛苦与烦恼外,还能得到一些什么呢?对于所发生的一切如幻如化的事情完全不怨叹,不要压制自己我要忍耐,快快体悟空性,本来就没什么,忍耐什么?完全与空性相应,这才叫做真正的忍辱,我们若是有念,有一个忍辱的念头,那么还不是真正的忍辱。若认为我在忍辱,那么还不能达到忍辱般若蜜。

末世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不能放弃无始以来就存在的关于“自我”的执着,并因之而有瞋恶与爱恋的习气种子作祟,所以他们不能得到解脱。如果有的人,见到与自己结过怨的人,仍给视之如父母亲一样的自家人,心中不生异见,那他就可以除去心内原有的诸种病患。对世界上的诸种事物,也应该采用这样的平等无二的态度。

有些人气量小的心中连一粒灰尘都容不下。要知道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最坏的人也有少许的优点,最好的人也有许多的缺点,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刻意去找别人的过失。世间是无常的,人也是无常的,愚痴的人可以变得有智慧,恶人也可能转变为善人。享受你自己的生活,不要与人做比较。别人的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嗜好、想法和价值,所以,我们不该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人无完人,互相谅解;各有所长,互相学习。在修学的道路上,大多数会遇到家人不信甚至反对佛法的情况。我们决不可强逼家人信佛,也不要对他们不信而生嗔心或因为我们的信仰而令它们生嗔。佛法修的主要是心上的功夫,如果家人不喜欢见到佛像等,可以不设佛坛,在内心密修佛法,运用善巧,同时修持佛法而又不令家人生嗔恨心。

如果对方实在是纠缠不清,那就选择用宽容的心远离他就好。给他赢又如何?赢得了场面赢不了因果。烦恼是一场病,快活是一帖药。只有从内心原谅别人,那么才会得到心灵的安宁。宽恕别人不是痴愚,因为过后就会得到好处。至于他能不能感化,有他自己的因果造化,不用强求。我们不用怨天尤人的态度来看生活,不用挑剔的眼光看事情,不用批评的口吻来说别人的是非。

不要因为别人对你恶口,引起自己阴暗的心情,浪费了自己的精神。当众犬吠月的时候,从未听说过月亮因为这个缘故而停止转动。当一条疯狗咬人一口的时候,也从未看见过那个人也趴下去反咬他一口。无德的恶人要加害有道德的善人,就好像面朝天唾口水一样,口水并不能唾到天上去,还会落到自己脸上;也像迎着风扬灰尘,灰尘并不能扬到别处去,还会反转过来撒落到自己身上。无中生有诽谤他人,这种人等于拿个火把烧天,烧得着吗?徒然自己劳累费神而已,又有何用?诽谤犹如微小的火花,如果不去吹它,便会自行熄灭。忍耐一点,诽谤是不会活很久的;真理是时间之子,不久它将出现替你辨明。我们也对批评我们的人说一声感谢,因为他提供了我们反省的机会。

当我们看见别人获得财富、地位、美名、或见他人拥有才智、美貌时,内心往往觉得不是滋味,这不是滋味的那种滋味便是嫉妒。往往人们易对他人的成就、美貌、幸福、顺境、他人拥有而自己所没有的条件升起嫉妒之心。也有可能他没有你的才能,但他却比你有成就,就算他喜欢拍马屁,但世界上不会有一件事情是单纯靠拍马屁就能成功的。那是有很多因素所造成的结果。那是他的福报,我们要赞叹。嫉妒心是妨碍生命解脱严重的绊脚石。会轻易批评他人的人,只不过是些没有能力参与竞争,愤而嫉妒的懦夫。嫉妒是在自己心里制造一件根本不应该存在的假象,嫉妒是最愚蠢的行为,看到别人胜过自己,就算眼红到出血,就算嫉妒到胸闷楸心晕倒,那又如何?别人不会因为被人嫉妒而损失什么,也不会因为被人嫉妒而堕地狱。嫉妒,只是自己折磨自己的弱智行为。有时被嫉妒被诽谤是一种反面的赞叹,因为太杰出了,挡住了别人的“光芒”。嫉妒得捶胸顿足,那就是心灵的牢狱,烦恼的牢狱。宇宙这么大,世间这么大,为了一点小事看不开,何苦呢?何必呢?

佛学是要我们去体悟如来的真实义,而不是死执文字相;佛学是要从整个佛教的教义来体悟,而不是只偏执某一方面的教导;佛学也不是要在家居士变成一个怪人,让身边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而是要融入大众的口味做一个更有智慧的人。慈悲要有智慧同行,缺少智慧的慈悲,很可能自害害人,虽然存好心,却做了错事、害了人。修行六度也要有智慧。多听经闻法,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没有智慧的忠诚是愚忠;没有智慧的孝顺是愚孝;没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没有智慧的爱是痴爱;没有智慧的仁义容易被人利用;没有智慧的勇敢往往自招其祸;缺乏智慧的果决名为武断;缺乏智慧的坚定名为顽固。智慧为导,五度为伴;若无智慧,五度如盲;悲智双运,如虎添翼。

智慧可分为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世间的智慧分为五明。声明:世间的种种语言。即声韵学和语文学。因明:世间的哲理、辩论的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的论断方式,以及其他人文科学。医方明:医学知识,医治众生种种疾病的学问、方法。工巧明:世间的种种科技、技术,算学、历数等。内明:佛教以三藏十二部教法为内明。出世间智慧是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真实的智慧。修行者觉悟到人、法二无我之智慧,称为胜义谛慧。此智慧是世间最究竟、最优胜的道理,它即是佛陀所说的无我、无常、苦、空,也就是一切万法无自性空。觉悟此智慧者就能够解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4: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