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齋戒(三十一)──不非時食的制戒緣起
於自由時報93.02.28(六)刊載
佛陀時代,原本僧眾晚上也可以出去托缽。有天夜晚,佛的弟子迦留陀夷外出托缽,走著走著來到一位居士家,發現這戶人家門關起來了,想去敲門卻又擔心打擾了居士,就在門外等到有人出來,才上前去化緣。身材高大且皮膚黝黑的迦留陀夷,見到女主人出來後即走上前去,此時剛好天空出現一陣閃電,在視線不明的情況下,這位婦人一看見迦留陀夷尊者以為是個鬼,當場就嚇昏了,腹中的胎兒也因此流產。
釋迦牟尼佛知道了以後,就召集所有的僧眾開會。佛陀告訴弟子們,出家眾為了吃一餐飯,打擾居士,惹了這些禍患,所以佛就藉這個因緣講過午不食的道理。
佛陀住世的時代,僧眾的修行方式是專門聽經聞法及靜坐,佛即規定吃多了不好,因為吃多了,打坐的時候容易昏沉;不過不吃也不行,不吃沒有精神,也容易昏沉。吃多了除了昏沉以外,還會因為消化不良,而有脹氣、排放臭氣之虞。
佛告訴弟子們,打坐的時候,最好只吃八分飽,不要吃太多,如此靜坐時就沒有昏沉、少妄想,較易與清淨心相應。其次,持午又可以斷六道因,所以過午不食有種種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