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法讨论自测题10道(第二十九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0 11: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佛教认为:“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这就告诉我们,弥勒菩萨并非天生如此,释迦牟尼亦非自然成就。
B.说明弥勒和释迦都是人工创造的,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圣者。从
C.释迦牟尼在因地时,历经种种难行苦行,不惜为法鞠躬尽瘁,数数舍身,才能最终圆满悲智两大品质。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内院,也将经过漫长的修行,才能圆成佛果,下生娑婆。
D.十法界众生来说,无论是成佛,还是生天、做人,乃至沦为畜生、饿鬼,皆由相应的因缘促成。


2.以下哪一个说法是佛教的因果论?
A.某人本可活到八十高龄,由于遭受意外打击,一念之差,三十岁就跳楼寻了短见,这轻生是前生注定的
B.一个孩子,本可健康成长,由于父母疏于照料,饮食失调,使孩子营养不良,一病不起,这病情是前生注定的
C.某人走路的时候,被车给撞了,遭受巨大的痛苦,这个苦受是过去造恶因而感召的。
D.某人为非作歹,违犯国法,这些犯罪行为是前生注定的


3.佛教的因果论不同于儒家的宿命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也讲因果,但主要从现实社会的当下进行说明,而不像佛教那样,贯穿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解说因果原理
B.儒家谈到因果问题时,仅仅着眼于此生、此世,未能全面透彻生命现象。
C.儒家只能将某些因果推及子孙后代,但仅从父子血统等关系来解释因果现象,显然很难说通。这正是儒家因为不了解因果的自身规律,才会出现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
D.儒家的因果论核心的就是佛教的因果论,看上去有差别,本质是一样的。

4.记载佛陀因地修行经历的典籍《本生经》中有佛陀为求法而说的偈颂,其中【若人由闻起正信,当成坚固妙欢喜】的意思,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如果有人因听闻正法生起正信,将成就坚固、殊妙的欢喜心。因为闻法能让我们领略认识真理带来的喜悦,体会无上法味。
B.这种因听闻正法生起正信而获得的“妙欢喜”是无漏的,是宁静而安祥的,也是源源不断的。
C.这种因听闻正法生起正信而获得的“妙欢喜”不同于世间欲望带来的短暂快乐,因为欲望不仅会有负面作用,更易乐极生悲。
D.这种因听闻正法生起正信而获得的“妙欢喜”也是会让我们执着的,所以我们要避免自己生起这种愉悦感。

5.许多学人遍读《华严》、《法华》、《楞严》等大乘经典。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派上用场。烦恼的时候,还照样烦恼;痛苦的时候,还照样痛苦。读过的经典,似乎只是纸上谈兵,起不到多少实战效果。以下原因探讨错误的是?
A.大乘经典适合根器高的人学,一般人学习是没有什么用的。
B.因为我们忽略了佛法修学的基础。
C.未经人天乘、声闻乘的修习过程,我们就不懂得如何将所学教理逐步落实于心行,如何次第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D.没有这些心行基础,即使修学力量再大的法门,终究也是枉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6.当今学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修行不能相应,难以进步的主要障碍,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A.因为从奉行五戒十善着手,在此基础上,进而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整个修学过程机械化,执着于次第,不能随缘无碍。
B.虽然学的是大乘,但发心却往往偏于小乘,甚而只求人天安乐,从未生起出离解脱之心。
C.行为上,不必说《瑜伽菩萨戒》、《梵网菩萨戒》等大乘戒律,连五戒十善都未能合格。
D.更严重的是,不仅没有做到五戒十善,还无惭无愧,以之为人天善法而不屑一顾。

7.我们受佛戒的时候,需要发愿,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发愿的核心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B.考虑自身的条件,发切合实际的愿,比如“誓断一切恶,除了隔壁老王,我原谅包容一切众生”
C.在发愿的时候,先不要去考虑现在的能力,不能够自我设限于现前,要明白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成佛。
D.做什么事情慎始善终,刚开始要谨慎,要圆满,发愿也一样,要尽量圆满,不要有任何缺陷。

8.毁犯盗戒的正式果报是什么?
A.正式的果报是三涂,就是来生我们会因为偷盗的关系到地狱、饿鬼、畜生受痛苦的果报
B.贫穷
C.共财不得自在
D.导致虽然很努力地工作,但是一直得不到财富。

9.发心修学菩萨道的行者,面对各种环境,都需要善用其心,以《华严经》中文殊菩萨的教导,当我们遇到无有羞耻的人或事时,该如何发愿: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
A.具惭耻行,藏护诸法
B.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C.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D.对我无理,必下地狱

10.看图辨识,图中所示经书是?

A.弘一法师血书所抄《普贤行愿品》
B.净慧法师血书所抄《普贤行愿品》
C.本焕法师血书所抄《普贤行愿品》
D.赵朴初血书所抄《普贤行愿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