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 今天从这一段到往后四段经文是讲的口业。一切众生,特别是娑婆世界“身语意”三业,口业最重,所以佛说了四条。第一条是“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别人,这个罪重。其次,有意无意的传播妄语伤害别人,这个“别人”里面包括我们的社会,包括国家世界。结罪是要看他这个妄语影响多大,影响愈大,受害的人愈多,这个罪就愈重。如果这个妄语欺骗的人少,受害的人少,他这个罪就轻。我们言语不能不谨慎,不能不想想这个言语出去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的故事,这是两个比丘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法缘很殊胜,就有嫉妒的人以两舌、妄语来破坏,使信众对法师丧失信心,把这个弘法道场破坏了,果报在地狱。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堕在地狱里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以我们人间年代来算的,地狱里面他的感受是无量劫。在地狱的苦所谓是“度日如年”,所以他的实际感受是无量劫,人间的时间是一千八百万年。你要是知道这些果报,为什么要造这些恶业?造业真的很容易,甚至几分钟、几个小时造谣生事,哪里晓得果报这样惨! 不妄语的功德,无比的殊胜。佛在此地说‘得八种天所赞法’,“天”是天人,天人、天神赞叹你。第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优钵华”翻成中文是青莲花,你口中出香气。这一点我们也常常要警惕到,我们口里出的气味是什么味道?如果这个气味很难闻,对修行人来讲不是坏事,为什么?警策自己,“我口业不清净,应当努力修学”,所以这是好事情。跟大众相处,有的时候距离近,说话就闻到别人很不好的气味,你也不要嫌弃,你嫌弃他就错了,心里要知道他口业很重。这个口业,就是此地讲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古人有所谓四十岁以前,我们的果报还受过去业报的影响,残余的果报;四十岁之后,自己这一生所造的业逐渐逐渐现前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过去生中造的恶业不怕,只要真正觉悟,真正回头,断恶修善。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像袁了凡这样的人,在中国过去乃至于现代很多,都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佛陀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断恶修善是改造命运,破迷开悟是转凡成圣。我们想改造自己命运,就要好好的跟着佛学,佛对我们慈悲到极处,佛是完全义务的。说实在话,我们得到佛的教诲,我们没有东西可以报答他,他什么都不要,在世的时候不过是三衣一钵,你给他什么,他都不要,何况佛陀现在不住世。我们为了纪念他、尊敬他,不忘恩德,造佛像来供养。他是不是有意要我们造像来供养纪念他?没有这个念头,这是出于我们报恩的心,他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教诲,你能够善护口业,你一定得口常清净,青莲花香。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经,初次到香港,香港同修告诉我,虚云老和尚曾经到过香港,那个时候香港佛教界里面四众同修都希望留老和尚常住香港,给他建了一个精舍。他的精舍我去看过,听说老和尚只住了几天,就又回到中国大陆去了,告诉香港的同修:“这个地方不能住”。“这个地方”就是香港,这个地方是花花世界,不适合修道人在这里住,这里会堕落,所以他回到中国。香港同修告诉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虚云老和尚你看他的照片,他头发很长,他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衣服都不换的,领子上油垢一层好厚,但是闻闻很香。他不是像我们,我们的衣服三天不洗有臭味。他的衣服出清香,清香就是青莲花香,那我们就知道老和尚三业清净,才感得这个果报,我们没有办法跟他相比。像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警惕,我们三天没洗澡,换下衣服闻闻看什么味道?从这些地方知道自己功夫境界。修行,勘验自己的功夫,比比皆是,只是我们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自己必须知道自己境界,你的修学就有信心,增长信心,也能够帮助自己,警策自己,勇猛精进,确实得好处,确实不一样。 说话口里面的气味很难闻,不一定是年岁大,年轻人也一样。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自己不觉得,常常接近的有一些居士他们知道,知道人家也不说。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位老居士,是临济寺的一位老信徒,名字我一下忘掉了,那个时候他大概有六十多岁,退休了。我在“华藏图书馆”讲经的时候,他来听。我在华藏图书馆讲经,这个图书馆建立是我讲经二十年,满二十年才有那么一个图书馆。有一天他告诉我,他说:“法师,从前你口里头气味很难闻,现在没有了。”二十年了,我自己不知道,他告诉我,从来也没有人讲过,这个老居士告诉我。我们真正依照佛法修行,时间久了。可是这个经天天要读,天天要讲,如果离开了经教,我们就会胡思乱想;离开了佛陀的教诲,今天社会上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你决定抵不住,肯定会堕落。我们等于在大风大浪当中,我们是条破船,还能不沉没,靠佛法天天提醒我们,天天在勉励自己,境界现前立刻就想到佛陀教诲,才不至于淹没。 所以我们常讲心清净,身就清净,体质就清净,能够依教修行,这个十善业道可以改变你的体质,可以改变你的容貌,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头一个好处,口里面的气味没有了,转变成清香,这是“不妄语”的第一个好处。我们也在这个地方勘验自己的不妄语做到什么样的功夫,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出来。“广长舌相”,那个太难了,那个不容易,这个容易。小善就有这个小的果报。佛讲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子,释迦牟尼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生生世世不妄语,这是三十二相。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古人常说:“人无信则不立”,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上对信用非常重视。五常,常是恒常,决定不能够失掉的,所以称为常道,也就是做人基本的道理——“仁、义、礼、智、信”。在佛法里面对这个“信”也非常非常重视,净土宗里面三个条件“信、愿、行”。“信愿行”三个条件,不仅仅是净土宗,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缺少。尤其是信,大经大论,佛在其中说明“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个话的意思,信是入道的根源,能生功德,所以称“功德母”,母是能生的意思。 现在在外国,常去外国的人应该都发现,外国现在都是用信用卡,你要是没有信用的话,你在那个社会就很难生存。社会的发展,将来可能都不用现金,完全用信用卡,所以对于如何维护自己的信用,外国人非常重视。他们重视信是为了利,佛家讲信是为了道。如果常常妄语,就是你这个话不可靠。我们与人接触,别人是不是用妄语对待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受一次骗、受两次骗就会学到教训,不会再上第三次当。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打妄语?我们有没有欺骗别人?可是在现前的社会,妄语成了一种习惯。为什么?只有用妄语才能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不能不打妄语。可是你有没有想到,你的权益究竟有多少?非常有限,你的损失可太大太大了。你纵然打妄语可以得到整个地球,你还免不掉生死轮回,你因为妄语,决定不能超越三界,决定不能往生净土,你这个要是一比较,你的损失多大?所以不了解事实真相,往往随顺自己烦恼习气。 现在人不懂得说话,也不能怪他,没有人教他,《无量寿经》佛讲得太好了,让我们真正一个明白人,要体谅现前社会一切众生,他们是佛经里面讲的“可怜悯者”,为什么?“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明理的人,虽然不责备他、不怪他,但是他不能不受果报,他自己造的这个业因一定有果报,因缘果报是谁都不能代替的,这个是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的言语不能不谨慎,纵然你是善心善意,你一定要明了,听话的人能不能体会到你的善心善意?许许多多地方,你善心善意人家听了之后产生误会,说你是恶心恶意。所以《开经偈》里头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我们修学所以不能成就,说实在话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这个现象太多太多了。佛的意思我们误会了,我们曲解了,日常生活当中人与人往来,别人的意思我们往往也把它错解了,等到自己知道错了,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学习。 佛指导我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就是“诚实”,诚实就是不妄语。说话要有分寸,一定要顾到现实周边的状况,让人听了不至于产生误会。所以诚实的言语,这是为世间人所信,为世间人所尊重。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因为别人相信你,相信你诚实,相信你不妄语,往往引用你的言语、你的说法来作证。就像我们常常引用经典作证,引用古大德所说的为证,他们不妄语。这是第三种,诸天所称赞的。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众生因为迷惑,随顺烦恼,随顺习气,造作种种不善,所以得的果报不善,常常生活在苦难之中。这个苦难不分贫富贵贱,有很多人地位很高,财富很多,但是生活非常痛苦。地位高了之后,变成朋友都没有了,朋友不敢跟他接近,找个朋友聊聊天都找不到。得的财富太多了,时时刻刻提防别人陷害他,所以出门都要请很多保镖,行动不自由。真正知心的朋友没有了,所遇见的人他都提防,“他来见我,他是什么目的?他有什么企图?”所以真正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人。所以富贵人有富贵人的苦难,贫贱有贫贱的苦难。 说到苦难大家都一样,唯有菩萨能帮助他。菩萨于世间一无所求,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种人能够以爱语安慰他。爱语是爱护他的言语,不一定是好听的,对他有真实的利益,打他骂他都是爱护他,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这是真正的有爱心。现在在今天的社会,大概只有父母对子女还有爱心,还有爱语,老师对学生都未必有了,朋友之间就更难。所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悲惨的世界,伦理道德全部沦丧了,这是一个大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总算是有幸,过去世还修的有一点善根福德,在这一生当中还能闻佛法,还懂得要发心去修行,这个非常希有而难得,一定要保住自己这一念善心,要保护自己一念善心,一定要认清楚。 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灾难?大家自己看,你能够通达社会的现象,就是古人所讲“审而明之”,你就明白了,吉凶祸福了如指掌。人与人之间果然充实“仁、义、礼、智、信”,你到处都能看得见,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有福,佛家讲的福地、福城。“仁”是仁慈,“义”是道义,“礼”是礼节,“智”是智慧,“信”是信用,这个社会有福。如果是反过来,没有仁慈、没有道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社会必定有凶灾。 你冷静仔细去观察,先从历史上看,看过去的,看历史上所说的治世,就是天下大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看看那个社会是什么现象,再看看过去动乱的时代,这个时候社会人事又是什么一个现象。我们看过去,过去是一面镜子,再看看现前社会现象就知道了。我常讲社会的治乱、吉凶祸福,它的根是家庭,这个社会基本的组织是家庭,家庭这个组织要是破坏了,社会永远不会得到安定。家庭的核心是夫妇,从前夫妇是道义的结合,有“恩”、有“义”、有“情”、有“爱”,现在这四个字没有了。现在我们看一般夫妻结合是什么?“利”、“欲”,你说多可怕!女的看到这个男的有钱、有势力,这是利;男的看到这个女的还长得不错,这是欲,没有爱,这个社会还得了吗? 今天有很多人讲夫妻结合是爱,我听到摇头,你哪里懂得“爱”?什么叫爱?没有。这个“没有”是没有人教他,所以他不懂。今天社会的结合,从基本家庭的组织到整个国家世界,都是一个利、一个欲,你说还得了?几个人看清楚这里头的业因果报?又有几个人肯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我们一个人回头,一个人得度;两个人回头,两个人得度。大家不知道回头,我们自己要晓得回头,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修行,古人很多人讲“从不妄语始”。从哪里开始?从不妄语开始。 第五个好处: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胜意乐’,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儒家所说的“不亦悦乎”,那个“悦”是胜意乐,不是从外面刺激,是内心里面生的喜悦,像泉水一样,它不是从外来的,这叫法喜,这是乐道,所以“三业清净”就乐了。三业清净,《无量寿经》上世尊跟我们开示,“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三业展开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统统都做到了,你就得胜意乐。经论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这个果报你真的得到。诸佛菩萨得到,祖师大德们也得到,真正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依教奉行的人都得到,我们只要肯干也能得到。这是真的,这种喜悦能消除一切烦恼、业习、天灾人祸,都能够消除,这是三业清净之德,可见得言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一个不妄语的人,他的言论不会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他有智慧。常常妄语是烦恼作主、习气作主,所以错误总是不能够避免的。人诚实,心地真诚清净,不欺诳众生,没有妄语,这个人常开智慧;常开智慧,言论当然就没有过失。‘心常欢喜’,佛法里面常说的“常生欢喜心”。这个喜悦,对于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古人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人要是遇到悲伤、痛苦,身心健康就受很大的伤害。多愁的人决定多病,杂念多的人决定不健康;健康的人一定是常生欢喜心,常常愁眉苦脸,这个人决定不健康。所以离妄语得这么多的好处。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一个人诚实、可靠,他所说的话大家都相信,都不怀疑。这个地方说得好,不但人不怀疑,诸天听到都欢喜。天神高高低低层次很多,在佛法里面讲,佛在经上常讲天有二十八层,高级的天人五通的能力很强,叫五种神通。六通里头,他没有漏尽通,除了漏尽通之外,其它的都有:天眼、天耳、他心通(你心里想什么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神足通是变化),唯独没有漏尽,漏是烦恼,他烦恼没有断尽,也就是说他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干净。但是比他以下的人来说,他的功夫殊胜,比上他就不能比了,比下那他殊胜,这是我们跟他不能相比的。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所以根本就不通。妄语是烦恼,严重的烦恼,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劝人修行,头一个要断妄语。其它的烦恼容易断,妄语不断就肯定你的妄想习气一条都断不了。这个东西不断犹罢,天天还在增长,你的烦恼习气在增长,它不会止在那个地方,真的是不进则退。所以天人都尊敬,天人也会奉行。末后这一句: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这就是讲无碍的辩才。无碍辩才是不是学来的?不是的,无碍辩才是属于果报,这个果报是从智慧来的。我们一定要明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换句话说,烦恼重,智慧就少;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我们要想开智慧,就不能不断烦恼。‘智慧殊胜’,辩才无碍。‘无能制伏’,这个“无能”是哪些人?烦恼习气没有断的人,他没有能力跟你辩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经里面讲的那个时候的社会,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不是毁谤人,不是贬低人。“外道”这两个字的定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所以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检点、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这个外道在佛门有个术语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还是心外求法。换句话说,对于佛的经典没有深入,不了解经教的义理,念念还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都叫外道,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广很广。…… 话说回来,现在佛教我们不妄语,我们能做到吗?难,做不到,有意无意违反了。什么原因做不到?“我”没有忘记,我要说老实话,对“我”不利。你看看总有个“我”在那边,这个关不能突破。《般若经》上一再跟你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为什么还要坚固执着“我”?诸佛菩萨为什么敢讲真话?他“无我”。换句话说,没有利害,他讲真话。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头一个就有利害,所以明知故犯。明知故犯是愚痴、是无明,你的损失太大了,你所得到的利益太小了。你损失大在哪里?明心见性损失掉了,你看看这个损失多大!所以我们如果真正知道利害得失,你肯定会随顺佛陀教诲。 所以佛家求的没有别的,佛家所求的是智慧,彻底明了通达宇宙人生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真正通达的人、明了的人,在佛教里面称之为佛陀,称之为菩萨,在其它宗教里面称为神,称为圣人,称为神的使者,名称不相同,实质没有两样。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所以佛法跟其它宗教很容易沟通;如果重形式疏忽实质,那很难沟通,我们总要明了这个道理。智慧开了就圆融,所以《楞严经》二十五位菩萨说他修行证果叫“圆通”,二十五个人个个都圆通,所以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通很重要,圆通就更妙了。这是八条说出来了。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这是如来果地上得的相好,如来的真实语,是从不妄语这个业因得来的。如果从相上讲,即得如来广长舌相,那是从相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