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寺院建于山林的依据:阿兰若有十种德,能令证菩提果
复次智光。出家菩萨远离喧闹。住阿兰若修摄其心。无量千岁以求佛道。三世如来离诸喧闹寂然闲居。万行增修证菩提果。缘觉声闻一切贤圣。证得圣果亦复如是。其阿兰若有十种德。能令证得三菩提果。云何名为十种胜德?
一者为得自在住阿兰若。四威仪中不属他故。
二者离我我所名阿兰若。于树下时无执著故。
三者于卧具等无所爱著。由斯当卧四无畏床。
四者阿兰若处三毒微薄。离贪嗔痴所缘境故。
五者乐阿兰若修远离行。不求人天五欲乐故。
六者能舍喧闹住闲寂处。修习佛道不惜躯命。
七者爱乐寂静离世言词。弃舍凡愚无散乱故。
八者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易得成就。无障碍故。
九者阿兰若处是三昧室。能得百千大三昧故。
十者清净如空以为舍宅。心无障碍得大智故。
智光当知。阿兰若处有如是等无量功德。以是因缘。出家佛子誓舍身命不离山林。若为听法供养病人师僧父母。出阿兰若入聚落中。宜速还归于兰若处。若有因缘未得归者。应作是想。今此聚落犹如山林。所得财物虚假如梦。若有所得不应贪著。如是佛子是摩诃萨。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智光汝等善谛听, 无烦恼人所住处,
远离喧闹处寂静, 此是神仙所居处,
三世菩萨求菩提, 于兰若中成正觉,
缘觉声闻诸圣众, 亦于此处证菩提,
住阿兰若获十利, 能令证得三乘果,
自在游行如师子, 四威仪中无系缚,
山林树下圣所乐, 无我我所名兰若,
衣服卧具无系著, 坐四无畏师子座,
离诸烦恼名兰若, 一切贪爱无所著,
常居物外厌尘劳, 不乐世间五欲乐,
远离愦闹寂静者, 弃舍身命求佛道,
能住寂静无人声, 于诸散乱心不起,
世出世间诸善业, 心无障碍皆成就,
由是兰若为根本, 能生百千诸三昧,
以大空寂为虚室, 行者身心无障碍,
具足如是十胜利, 是故众圣常居止,
智光汝等诸佛子, 若欲速成一切智,
乃至梦中莫舍离, 阿兰若处菩提道,
我灭度后发心者, 而能住于兰若处,
不久当坐宝华王, 证得法身常乐果。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