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佛教一向重视禅定的修习,不论在原始佛教、大乘显教、金刚乘密教,都有它们各自的禅修方法。其中共通而基本的修行法门,即为五停心观和四念处。此两种方法于早期佛教论典便有记载,至今仍然沿用著。
简单地说,修五停心观,是为了平息、净化心的骚乱和混浊的状态,使心念集中,以达正定。由五停心得定,进而观四念处开发智慧,此即解脱生死轮回之要道。
五停心观的五种法门虽然历来释义略有不同,但通常界定为:一、数息观,二、不净观,三、慈悲观,四、因缘观,五、界分别观。汉文的佛教典籍中,亦有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的。所有这些方法皆针对一般人深重难除的习气、障碍而设。如数息观对治散乱,不净观对治贪欲,慈悲观对治瞋恨,因缘观对治愚痴烦恼,界分别观对治我见,念佛观对治罪及障深等人。止惑除障后,才能够纯净、专一而有信心愿心,更进一步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