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修大师,俗姓周,江苏宝应县人。年四十一岁时,放弃家庭出家为僧,无论冬天或夏天只穿着一件僧服,日中一食。清文宗咸丰年间(西元1851—1861年),与同参道友数人相约,经过西藏,然后再前往参访佛陀出生的国家。同参道友都不堪其苦,走到中途而折返。只有源修大师专一心志,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行走,越过山谷河流、攀登雪山,经历寒暑,直达印度。内心想要见佛,却无从问起,于是坐在道路旁边休息。忽然听到有人呼喊“江南源修”三遍,接着又说:“佛召见!”源修大师于是快速地随着声音而去。到了那个地方则见到宫殿屋宇光明耀眼,使眼睛无法直视,源修大师于是志诚顶礼。佛坐在莲花台上,为他摩顶慰劳,赐名为“阿王”。并且问他来此做什么,源修大师以“但愿常常亲近如来”来回答。佛说:“你在此间的缘分,尚未具足。你应该前往清凉山,建造石室五间,使参礼者有安顿休息之处,这样才可以具足因缘。”
于是遵照佛所指示的而返回清凉山,立定志愿建造石屋,既已获得佛陀不可思议的感应,更期求能得到龙天护法的帮助。后来果真遇到四川的僧人释柱,帮助他建造的工作。在数年之间,终于有五座石室,并列矗立于五个山峰上。源修大师后来端坐诵念佛号,无疾而往生。
释柱大师,不清楚他的姓氏,生性安静沉默寡言,众人都无法测知他蕴藏深奥的道行。与源修大师一同建造的五座石室完成后,即稳居于栖霞山。清德宗光绪元年(西元1875年),示现些微的疾病,交代当事者,于荼毗之后,将骨灰磨成粉末作成丸状,然后丢到江水中。同时准备二百钱、酒一瓶,以及鲜花、水果、糖果、饼干少许,大众遵从释柱大师的嘱咐。当时正值严冬,搭般行于江水中,投下骨灰作成的圆团,所携带的二百钱和物品,刚好符合船夫所需求的。散完骨灰后回航,船夫问他们为何来此?于是告诉他是亡者的遗言。船夫赞叹地说:“此人应当往生极乐净土了!”转眼间,船及船夫都消失在江水上。(《清凉山志》三卷四十页)
评曰:“源修大师参访佛陀出生的国家,而蒙佛召见,摩顶赐名。并遵照佛的嘱咐,建造石室五座,后来果然获得僧人的协助,此乃精诚心所感召的。端坐念佛,无疾而往生,由此可知净土的行业已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了。
释柱大师静默寡言,石室完成后,随即隐居起来,秘密地精进修行。不久之后,示现疾病,立即交待后事,这是预知时至也。嘱咐准备的钱及物品,恰好符合后事之所需,此是他能事前预知也。在散完骨灰丸后回航,船夫便说:“此人当生极乐世界,说完后马上消失于江水之上,或许是天神示现,稍微透露释柱大,师已经往生净土的消息。”
来源:http://fo.ifeng.com/juewu/lidaigaoseng/detail_2010_11/04/2999442_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