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林寺收养300孤儿 释永信呼吁增加救助经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16:5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凌晨6时许,禅宗祖庭少林寺灯火通明,和尚们已上完早课。
寺庙周围有一群孩子起得也很早。踢腿,压腿,扎马步,排成整齐队列晨跑,孩子们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这些孩子是少林寺收养的孤儿。8年多来,他们一直坚持着这种作息。
而鲜为人知的是,少林寺这些年来一直沿袭着收养孤儿的传统,除了常年救助1000多名孤儿外,8年间更是收养了300多名孤儿。这些孩子在这里生活得好吗?他们和一般孩子生活有何不同?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4岁的子荷和同龄的小女孩不太一样,话格外少,躲在一个角落里不敢见人,从墙角偷偷往外瞄。这个女孩父母因为车祸而死亡,而小姑娘因为当时没在车上而躲过一劫。当初亲戚送她过来时,小姑娘头一个星期一句话也不说。直到后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小姑娘才慢慢开始说话。
8年间收养300多名孤儿
子荷只是少林寺收养的众多孤儿中的一个。少林寺救助孤儿的行动始于十年前。2003年,少林寺与河南慈善总会发起“千名孤儿救助活动”,救助河南1039名孤儿。这些孩子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15岁。他们父母双亡,少林寺向这些孤儿每年提供560元救助金以及日常用品,以解决孩子们的生存与读书所需,直到他们18周岁。
2004年开始,少林寺建立了少林慈幼院,分批收养100名这样的孤儿。“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进入少林慈幼院,要经过挑选”,慈幼院负责人延宽说。第一年挑选50名孤儿进入慈幼院。“之所以挑选,是想让这些进入慈幼院的孩子个个都成为文武兼备的少林传统文化继承人。但挑选标准不是很高,首先是父母双亡,4~13岁之间,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就可以。”
延宽特别强调,少林慈幼院跟福利院还有区别,孤残儿童这里不收。“我们没有康复设备和医生,一些身体有缺陷,或智障儿童,送过来我们收治不了。”在体检时,有3名孤儿因是乙肝携带者未能通过,不过仍获得少林寺每年560元的资助。
8年间,少林慈幼院成了孤儿们温暖的家园,一共收养了300多名孤儿。少林慈幼院几乎对公众全封闭。这些孤儿,平时和其他孩子一样,散落在河南的各大中小学,老师也会对他们的孤儿身份加以保密。
孩子每晚看《新闻联播》
生活在少林慈幼院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这里的孩子们,只要学习好,就算将来考上大学、硕士、博士,都由我们负担,吃喝不愁。”延宽说。由于孤儿院并没有专门的学校,这些孤儿都分散在周围的小学或初中上课,直到周五下午才回来,周一再去上学。
孤儿院的孩子生活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6时起床,6时40分集体跑步,7时到7时30分吃饭,7时30分到8时,打扫房间卫生,叠被子。8时到8时30分,则是经典诵读时间,孩子们会读大学、中庸等中国古代经典。延宽说,用《弟子规》、四书五经等经典来教育孩子们以及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个个都很懂事,自理能力很强,鞋袜、衣服等都由自己洗。
下午2时30分,开始学习少林武术。这也是少林寺的孤儿院与普通孤儿院的不同。“这里常年有少林寺武僧团教练来教学生少林功夫,下午大概练3个小时。”延宽说。
下午6~7时是自由活动时间,7时开始看《新闻联播》。“孩子们考试时要考时事政治,所以要看新闻联播。”晚上8时,嵩山脚下一片静谧,只有窗外鹅毛般的大雪飘飞,孩子们陆续进入梦乡。
延宽说,慈幼院一切为孩子考虑,并不要求孩子们像出家人那样吃素。“孩子们需要营养。3名女老师负责孩子们的起居、饮食。”
父母是禁忌话题
在规律的作息和素食养生下,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都很健康,甚至连感冒都很少。孩子们很小就学会帮忙,如洗衣、洗碗等。
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对这些孤儿们也非常关心。每年春节,他都会过来给孩子们派红包。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习惯孤儿院的生活。12岁的陈笑微过来才住了3天,就已经受不了了。“以前在外面住,自由惯了,里面管得太严了。”陈笑微嘟囔着说。更让她难以割舍的是,长期和她生活在一起的舅舅和舅妈。1月19日,陈笑微终被舅舅程二超接回了家。
延宽说,几乎慈幼院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段悲怆的历史。送到孤儿院来的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疗伤,要让他们逐渐淡忘自己悲惨的身世。在慈幼院,父母是禁忌话题,孩子们之间从来不提及。很多孩子,只要一提起父母,都会偷偷地伤心落泪。
少林寺收养的孤儿,平时都散落在登封周边的中小学上课。登封市商埠街小学就是这些孤儿学习的学校之一。张静和张凯这对少林慈幼院收养的孤儿几年前就在这里上学。
纠结的爱与溺爱
校方为这些孤儿专门腾出4间宿舍。学校还同时配备了3名生活教师,负责照顾这些孩子。不过,由于这些孩子长期缺乏关爱,有的无人照顾,学习成绩都很差。
商埠街小学校长杨文霞说,任课老师不但没有歧视这些学生,还专门给他们“开小灶”。
有些孩子,刚刚送来时,性格很孤僻。通常都要一个月的适应期,才能融入学校的生活。其中的女生对生理变化没有任何了解,弄得生活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杨文霞将这些女孩专门召集起来,给她们讲生理常识。
成绩差只是问题之一,如何关爱这些孤儿,老师们也很纠结。杨文霞说,可能老师和生活辅导员都有这种想法,觉得孩子们可怜,什么都由着他们,这些孩子反而失去了应有的自控能力。
当然,最“溺爱”孩子们的还是慈幼院的“家长”。慈幼院前任负责人释延江就专门住在学校,学校为他安排了一间房子,照顾这些孩子们。“孩子们总会偷偷要他买东西。”“他们这么可爱,又这么可怜,我怎么不去疼他们啊。”释延江说。
“太溺爱,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真的不利。”杨文霞说,越是身世凄苦,越要坚强,后来她也和学校的老师和慈幼院商量过如何有节制地关爱这些孩子。“通过严格要求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努力,才不辜负别人的关爱。”杨文霞说。
“不求个个成大师”
在延宽看来,寺庙自古都有慈善济世、收养孤儿的传统。寺庙从事这宗慈善事业,有几大优势,一是出家人,有慈悲之心,懂得关爱孩子。第二,寺庙注重德育,文武兼备。第三,寺庙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上海、广州的很多寺庙也都有收养孤儿的传统。
延宽同时表示,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这些孤儿健康长大。“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大师,我们关注的是孩子能否有生存空间,而不单是他们的成绩。”延宽说,孩子们长大后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也可以留在寺庙里学习;也可以选择在寺庙出家,培养成宗教人才;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少林寺不会干预他们的选择。
他说,少林慈幼院的资金来源有三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少林寺出一部分,还有社会捐助一部分。这些年,少林寺已经培养出十多个大学生。少林慈幼院也非常欢迎社会上真正有善心的热心人士来帮助这些孤儿。
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告诉记者,尽管少林寺这些年一直在默默无闻地救助孤儿,但少林寺力量还很微弱。从目前孤儿救助制度看,主要是国家为主导、社会为补充,相关养育费用几乎全部来源于国家财政,但这种模式不能保证每一位孤儿都得到充分救助,经费还需增加。
一武僧收养200多孤儿

坚持20年义举带孤儿习武健身不接受任何捐助

不单是少林寺慈幼院,不少少林寺的和尚早从20年前便开始收养孤儿,不过,这种收养属于“散养”,不太引人注意。而今年53岁的少林武僧释永帝20年间收养的孤儿有200多个。在他看来,自己收养这么多孤儿,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今,他最大的欣慰就是自己收养的孤儿陆续走向社会,并能自食其力。

武僧成13个孩子的“爹”

释永帝,俗名郭元帝,1960年出生于河南郸城县,因家境贫困,他从小离家,投身少林寺,成为少林寺武僧团首批武僧,练就一身硬功夫。

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的功夫电影在社会上掀起功夫热潮后,每天都有少年背着家长跑出来学武。当时少林寺后山有30亩地,他的父亲负责这30亩地的管理。少林寺后山有3孔窑洞,供老和尚住。和尚们都知道他收留这些孩子。

释永帝收养孩子的事情很快传播开来。后来,不管是孤儿,还是无家可归的孩子,不断被送往他这里。仅1993年,他就收留了13个孤儿。登封体育局见他收养的孤儿越来越多,要求他必须办一个执照。于是,他就成立了一所小规模的武校,当时叫少林俗家弟子武术馆,后来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现在的少林武僧文武学校。

20年间收养200多名孤儿

一个和尚要照顾20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平时舞枪弄棒的手,从此要开始为孩子们做饭洗衣,当孩子们的“保姆”。这让硬汉释永帝很有些不习惯。

释永帝说,自己收养孤儿,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记得当时父亲在少林寺,每月有15元,他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全部给收养的孤儿买衣服、鞋子。

在释永帝看来,寺庙在历史上一直充当着民间慈善机构的角色。过去没有专门的慈善机构,大部分孤儿都往寺庙里送,自己只不过沿袭了这种传统。身为出家人,做事情不求回报,他要把毕生所学回报给社会。20年间,他的武校不接收任何人捐助,也没向当地政府要一分钱。20年来,连留守儿童一起,他收养的有上千人,收留的孤儿有200多人,来自五湖四海。“我就是想为社会做点实在事,不图回报。”

如今,他的武校已经有3000多名学生,最小的5岁,最大的18岁。“朋友都说,我像个保姆似的。”释永帝说。

“我在这里天天像过年”

郑州“立交桥下被冻死”农民工的儿子被少林寺收留

少林寺慈幼院最近还收养了一名特殊的孤儿。他就是在前段时间轰动全国的郑州“立交桥下被冻死”的农民工刘红卫的儿子小东。当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得知他的悲惨遭遇后,当即决定收下这名小男孩。

今年10岁的小东几乎没读过什么书。刚到慈幼院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两天后,他终于能工整地写出名字。

小东说,自己老家是杞县圉镇梁庄人,家里十分穷。父亲边在郑州打工边照顾他。父亲是临时工,工作没有保障,有工作了就有饭吃,找不到工时只能挨饿。而微薄的工资远不足以支付城里的房租。于是,父子俩便来到了免费的住处——立交桥下。“晚上冻得睡不着。”

小东说,才到少林慈幼院十多天,就已经喜欢上这里了。“天天有饭吃,再也不用在外面讨饭了。”小男孩说,在这里还有人陪他玩,还可以打篮球,他感觉自己每天都像在过年。“长大了找一处大房子,让其他流浪孩子都到里面住,不受冻挨饿。”小东说,这是他的理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3#
发表于 2013-1-29 17:57:44 | 只看该作者
{:3_124:}{:3_113:}{:3_116:}
2#
发表于 2013-1-28 19:43:26 | 只看该作者
{:3_111:}{:3_1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5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