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学习5: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得布施具足
佛言。善男子。菩萨若行十种施法。即得布施具足。何等为十。一者法施。二者无畏施。三者财施。四者不求饶益果施。五者悲愍施。六者不轻慢施。七者恭敬施。八者供养承事施。九者无所著施。十者清净施。
善男子。云何法施。谓若菩萨。不以财利心。自所受法即于他人随应教授。不以希欲利养恭敬因故。不望他人所知识故。不求名称故。不以余事因故。但自思惟。何等有情受诸苦恼。我为蠲除即以是法。亦复不怀希求之心。无二平等为他宣说。若复为王及与王臣之所宣说。或为旃陀罗及旃陀罗子说法亦然。何况余诸人众。而菩萨行是法施时不起高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法施。
云何是无畏施。谓若菩萨自所嫌弃刀杖等器。亦复教示他人令弃。于彼一切有情。起如父想如母想如子想。如眷属想及余亲爱知友之想。何以故。菩萨作是思惟。如佛所说。彼彼生中一切转易。于诸有情聚中。未曾有不是父母及子并余亲爱知友。乃至于彼微细情命之中。皆为发起利益。设自身肉尚亦与之。何况余诸大有情类。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无畏施。
云何是财施。谓若菩萨。或见有情造极不善业。即时以财摄彼有情由财摄已。是故令其于不善业而悉除断。于诸善业使彼安住。菩萨作是思惟。如佛所说。布施是菩萨菩提。菩萨所行布施。除断三种不善之法。一嫉二悭三贪。是故我于如来所受布施之法。彼所布施而无高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财施
云何是不求饶益果施。谓若菩萨所行布施。不以希欲为因。不以财利为因。不以眷属为因。不以世间近事为因。菩萨修持布施法尔如是。彼因彼缘所行布施。远离一切饶益果报。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不求饶益果施。
云何是悲愍施。谓若菩萨见诸有情受诸苦恼。或饥渴者。或裸露者。或秽污残缺之者。无主无救无归无依之者。无福者等。菩萨见已生悲愍心。我为此等有情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念此无主无救无依归等诸有情类流转生死。而我今当以何方便为此有情为主为救与作依归。作是念时。菩萨由此悲心所逼。即以方便随为摄受。菩萨摄受彼等有情。俱时所起善根而无高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悲愍施。
云何是不轻慢施。谓若菩萨行布施时。不以轻重分别故施。不以慢心故施。不以毁谤故施。亦不令他劳力故施。不恃豪富骄恣故施。不希名称故施。不恃多闻倨慢故施。菩萨若行施时。心必恭敬尊重。专注供养亲奉施之。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不轻慢施。
云何是恭敬施。谓若菩萨于轨范师亲教师及余所应尊重之者修梵行者。身极恭顺心极尊重。由恭顺尊重故发言慰安。合掌顶礼稽首承迎于其有情。即以彼彼善相应事而普及之。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恭敬施。
云何是供养承事施。谓若菩萨或作佛事或法僧事。若于如来塔像之所。或扫去尘秽。或严饰清净。或以妙香华及涂香等而为供养。又或修治如来故坏塔庙。是为佛事。何名作法事。所谓随闻何等法门。即当受持书写读诵思惟修习。及为他解说。或以无颠倒相应修学。是为法事。何名作僧事。谓以衣服饮食坐卧之具病缘医药奉施众僧。乃至但以少分清冷之水而为供施。是为僧事。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供养承事施。
云何是无所著施。谓若菩萨行布施时起如是心。我今所行布施。不求天报或天之余。不求王报或王之余。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无所著施。
云何是清净施。谓若菩萨随其所说布施之法。即起伺察。如其彼彼起伺察时。于布施法伺察得无过失。无垢染无障难邪。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清净施。菩萨若能修此十法者。即得布施具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