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语体释探(二)(草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1-2-25 21: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霖然 于 2011-2-25 21:36 编辑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0364aa0100pmkw.html
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ecielcyan




【本系列文章纯系草稿,尚未核定,刊出以资方家斧正,并非教授禅法。内容随时有增补更改,请随时关注。可关注博客以及时获得资讯】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一之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
    弟子灌顶再治

  【天台山修禅寺顗禅师。于都讲说禅法。大庄严寺沙门法慎记。预听学辄依说采记。法门深广难可委悉。若取具足。有三十卷。今略出前卷要用。流通此本。于天台更得治改前诸同学所写之者。尔时既未好成就。犹应阙略。或繁而不次。若见此本更改定之。庶于学者得免谬失矣。】
【语体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一之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
    弟子灌顶再治
【天台山修禅寺[1]的智顗[2]禅师[3],在都城讲说禅法。而大庄严寺的沙门法慎录下,参与听习后即依照教授而收集记录下来。禅法的深广,实在是难以尽数解了得。如果要取用全本,那么就有三十卷。如今简略的录出前面几卷关键的地方,流通这个本子。
在天台山更曾经改订诸位同学所写下来的(本子),在那个时候有那没有完善成就的,犹自应该有缺略的,或者太过繁复而不简要。如果见到这个本子来更变和删订,那么学人也就可以免于谬误吧。】
注释
1:智者大师出入天台山修禅时所建寺院。
2:即智者大师,见前注释。
3:指禅定深厚之法师,义与后世不同,见前注释。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大开为十意不同。所言十意者。修禅波罗蜜大意第一。释禅波罗蜜名第二。明禅波罗蜜门第三。辨禅波罗蜜诠次第四。简禅波罗蜜法心第五。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显示禅波罗蜜果报第八。从禅波罗蜜起教第九。结会禅波罗蜜归趣第十。
  今约此十义。以辨禅波罗蜜者。文则略收诸佛教法之始终。理则远通如来之秘藏。一切圆妙法界。若教若行。若事若理。始从凡夫。终至极圣。所有因果行位。悉在其中。若行人深达禅门意趣。则自然解了一切佛法。不俟余寻。故摩诃衍云。譬如牵衣一角。则众处皆动。所以第一先明修禅波罗蜜大意者。菩萨发心所为。正求菩提净妙之法。必须简择真伪。善识秘要。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唯禅为最。如得珠玉众宝皆获。是故发意修禅。既欲修习。应知名字。寻名取理。其义不虚。以释禅名。寻名求理。理则非门不通。次明禅门。禅定幽远。无由顿入。必须从浅至深故。应辩诠次。夫欲涉浅游深。复当善识禅中境智。是以次简法心。既明识法心。若欲习行。事须善巧。次分别方便。依法而行。必有所证。次释修证。若得内心相应。因成则感果。次显示果报。从因至果。自行既圆。便树立益物之功。次释教门。理教既已圆备法相。同归平等一实之道。次结会指归。以此十义相生。辩释禅波罗蜜。总摄一切众行法门。至下寻文。冷然可见。故大品经云。菩萨从初已来。住禅波罗蜜中。具足修一切佛法。乃至坐道场。成一切种智。起转(发伦)。是名菩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
【语体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大开有十种不同的意涵。所说的十种意涵,修习禅波罗蜜的大意是第一,解释禅波罗蜜的名字是第二,明了禅波罗蜜的法门是第三,辨明禅波罗蜜的诠次是第四,简择[1]禅波罗蜜的法心是第五,分别禅波罗蜜的前方便是第六,解释禅波罗蜜的修证是第七,显示修习禅波罗蜜的果报是第九,从禅波罗蜜起说教义是第九,结束汇归禅波罗蜜的归趣是第十。
  现在就这十种意涵,来辨说禅波罗蜜。这篇文章的文字精要地收摄了诸佛教法的始终,在理上就远通如来的秘藏[2]。一切皆自圆妙的法界,教法或者修行,现实或者理体,从平凡众生开始,到极果圣人结束,所有的因果,法行和阶位,也都在这之中。如果行持者深入通达禅法修证的意趣,也就能自然地了解一切佛法,不再要等到寻找其它的了。真正寻求菩提净妙的佛法,必然需要抉择真伪,善于认识其中的秘密要理。如果想要具备一切诸佛的法藏,只有禅法是第一的。就像得到了珠玉,那么一切的财宝也等到了。
  因此发心来修学禅法,既然想要修学,应当知道名称(的涵义)。从名称中寻求道理,这样的义涵是不虚的,以此来解释禅法的名字。从名称中寻求道理,这道理如果没有了法门也就不可能通达,(所以)再明白禅定的法门(途径)。禅定是十分深远的,没有办法来顿证。(因为)一定要从浅到深(来明了它)的缘故,应当辨明其中的诠次。至于想要涉过浅处,向深境中游去的,也应当善于了解禅定中的对境(他)与智慧(自)。因此接下来抉择法心(之间的联系)。既然明白的理解了法与心,如果想要修习,这件事上需要善巧。在接下来就是分别教授方法,依这样的方法去修行,就一定会有所修证。再接下来解释修证。如果得到了与内心相应,这样的因成了也就感召了果报。从因地到果地,自身的行持既然圆满了,就能树立利益众生的功德。在这之后解释教理的门要,理教教授了也就圆满具备了诸法性相,一同汇归到平等的唯一真实之道。在这之后结束指出归趣。
  用这十种意趣的相生,来辨明禅波罗蜜,总摄了一切的诸种行持法门。到下文寻找,清楚可见。因此大品般若经[3]说:菩萨从最初以来,安住在禅波罗蜜中,具足修行了一切佛法,直到坐在道场,成就一切种智,传扬教法[4]。这就叫菩萨道次第的行持,次第的学习,次第的道。

注释
1:以种种观点来论究竟之意,以问答方式作精密之议论。
2:隐而不传于人,称为秘;蕴蓄于内,称作藏。秘藏者,谓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善为守护,不妄宣说。(维摩经问疾品、大日经疏卷三)
3:《大品般若经》,具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一作二十四卷、或三十卷、或四十卷),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五至六年(公元403~404)译出。此经据《大智度论》卷一百说是二万二千颂,但印度南方另有二万颂的本子(《现观庄严论》所据本)流行,而玄奘法师所译《大般若经》第二会则是二万五千颂(见《法苑珠林》卷一百)。这些都是因时因地流传而有增减,但都是以二万五千颂为经名。 
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宏龙树一系的学说。他在翻译《大智度论》的同时,译出《大品般若经》,经文有疑,即依释论勘正,文义既具足,而且经论并翻,所以《般若》的传译极为完美。后来,初唐玄奘法师曾据二万五千颂本重译为《大般若经》第二会七十八卷(662年),辞义更为圆满,但对于中国佛学的影响终未如罗什所译《大品》的巨大。
4:即八相成道。指佛陀一代的化仪,亦即其一生之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迹。又称八相作佛、八相示现、释迦八相,略称八相。所谓八相,即《四教义》卷七所说︰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发伦)、入涅槃;一般皆以此说为依准。
补充:天台宗判《法华经》所载二乘、龙女所受记莂,为初住的八相作佛;佛化导的目的在于引所化众生入于初住,既入初住以上,所证之理与极果无异,自然得以流入萨婆若海。如谛观的《天台四教仪》云(大正46·779c)︰
‘次入初住,断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中略)现身百界,八相成道,广济群生。华严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中略)便成正觉者,成八相佛也。是分证果,即此教真因。(中略)龙女便成正觉,诸声闻人受当来成佛记莂,皆是此位成佛之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2-25 22:33:21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6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