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長跪念佛,力竭方休,隆冬亦須流汗
唐代善導大師,蓮宗二祖也。因見道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津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於是,精勤禮念。旋至京師(今西安),激發四眾。
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雖寒冬亦須流汗,以表至誠。常念佛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百千,光亦如之,人皆能見。出則演說淨土法門,無暫時不為利生事。三十餘年,未嘗睡眠,除沐浴外,從不脫衣,護持戒品,纖毫不犯,絕意名利,離諸戲笑。每自獨行,不與人共,恐談世事,妨修道業。
三衣瓶缽,躬自持洗,好食供眾,粗惡自奉,乳酪醍醐,皆不飲啖。所有襯施,用寫阿彌陀經十余萬卷,畫西方聖境三百余壁,修營塔寺,燃燈續明,終歲不絕。
道俗從化者眾,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日課佛名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三昧,生淨土者,不可勝紀。
(預知時至)忽謂人曰:“此身可厭,吾將西歸。”
乃登寺前柳樹,向西祝曰:“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端身立化。
(《佛祖統紀》)
【按】善導大師,系阿彌陀佛化身,為念佛示範,廣度眾生。願即效法,絕意名利,念佛不休。
釋懷感——暗室厲聲念佛
釋懷感,初習“法相宗”,後遇善導大師,教以虔誠念佛,三年便證念佛三昧。
著《淨土決疑論》,教人暗室念佛,閉了光源,厲聲大念。
他認為:修行的人,要斷絕視聽,心舍俗緣,擒住亂心,注想于佛,易得三昧。
《大集日藏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大聲稱佛,則見大佛,三昧易成;小聲稱念,遂多馳散。”
釋道綽——豆兒念佛
唐代的釋道綽大師,十四歲出家,初習經論,事瓚禪師學禪。後見曇鸞師碑,讀畢大生嚮往,從此崇淨業。
坐常向西,六時禮敬,口稱佛名,日以七萬為度。當用麻豆而為數量,一稱名,便度一粒。天天如此,積數百萬斛。
各地望風成習,後世效法的人,不可勝數。
江公望——擊舌應心念佛
宋代司諫(官名)江公望居士,少年登第,名著當時。
酷好宗門,蔬食葛衣,砥節勵行。晚年專修淨業,悟入念佛三昧。
作《念佛方法》文,刻石流布。
文中說:“念佛,有巧方便,無用動口,不出音聲,微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隨應,音聲曆然,聲不越竅,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舌既行聲;耳還自聽,心念心聽。乃至營辦家事,種種作務,亦白不相妨礙。”
此舌根擊齒念法,屬於默然持名。
正誠大師——不倒單,念佛必高聲
近代正誠大師,姓朱,江西弋陽人。
家貧,常念佛求生淨土,俟奉養無依外親喪葬畢,已六十八歲,始克攜子出家,修持益力,在山十三年,從不倒單。
凡念佛必高聲,常念至通身流汗而後止。
人嫌其噪,每呵之。同戒常勸小聲,免討人厭,(他)雖念笑稱是(答應),至念時依然高聲而不自覺。常在寺旁松下念佛,或對山靜坐,每見佛像立山頂,呼人看,則(他人)不能見也。
忽自知時至,說偈,端坐念佛而化。
(《淨土聖賢錄》三編)
【按】因念佛心專,已至一心境界,故念時只知唯佛是念,更無別念,聲之大小,噪人與否,皆不知也。
釋中峰——“三時繫念”念佛
元朝釋中峰
明本禪師,禪淨雙修。
嘗言:禪者,淨上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有淨土詩一○八首行於世。
他認為,末世眾生,性多荒怠,喜簡畏繁,而宣導“三時繫念”。
那就是:晨朝、日中、日沒三時,令行者不生苦感。隱含“有、空、中”三教義。繫念一處,想於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