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敏上师:药师经讲解与开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 19:13: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尚未看到法师讲解药师经的全文讲记,且将网络上有的资料收集过来。


居士念诵的上师药师经开示集

智敏上师,1927年生于浙江杭州市,幼小天资聪慧,才学敏达。十五岁沾闻佛法,即时戒荤茹素,后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今交通大学),继从著名法相家范古农老居士学法相多年,1954年于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律院依上清下定上师披剃,依止当代高僧上能下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载,深得海公上师显密修行之心要。对海公上师转末法为正法之大愿,深心随喜,尤其对《俱舍》“道籍人弘,法依人住”之语,深有体会,认为正法住世之关键在于培养合格僧材,早在1962年,就为清凉桥青年僧人开讲《俱舍颂疏》。

此开示由锦一味读诵。敬请有缘众生收听智敏上师开示的药师经。


法师德相


目录:
000药师经开示前言 2015-07-08 666
001题目里的根道果 2015-07-08 544
002缘念的行相不同,产生的心态也不同 2015-07-08 426
3.怎样念佛 2015-07-13 513
4.画佛像的好处 2015-07-13 432
5.放生 2015-07-13 405
10.孝道 2015-07-18 385
11.此经极殊胜、利益极多,应好好护持 2015-07-18 409
12.不要错解“专修”的意思 2015-07-18 394
13.得加持之相 2015-07-18 385
14.恒念无常 2015-07-20 360
15.什么是业障 2015-07-20 462
16.为何要往生净土 2015-07-20 355
17.调伏谁的身口 2015-07-20 340
18.要有正见 2015-07-20 355
19.所求不遂的原因是什么 2015-07-20 424
20.如何才能得到诸佛的护念 2015-07-24 457
21.我们睡时菩萨还没有休息 2015-07-24 390
22.提着正念睡眠 2015-07-24 504
23.如何供养法宝 2015-07-24 379
24.十二大愿的构架 2015-07-24 417
7.死 2015-08-19 401
8.对症用药,饮食搭配合理,体现吃素的好处 2015-08-19 418
9.不要为了饮食造诸恶业

下为法师讲解药师经的节选

《药师经》节选(一)

我们为什么把《药师经》定为功课呢?
大宝恩师说主要的原因,是定公上师说末法时代众生修行的障碍很多,比如身心的障碍很多,身体很差,这样就形成一种修行的障碍。尤其是出家众,相对而言财物方面比较少,如果生病了,没有医药费,就看不起病,或者不一定有很好的医疗条件。那么通过念《药师经》,可以消除很多这样的障碍。还有,在末法时代,一个僧团、一个道场要住持正法,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障碍,通过念《药师经》,也可以遣除这些障碍。所以后来我们道场也就一直在念《药师经》。再者,现在的信佛的人包括居士在内,他们也有种种的不如意和很多的障碍,在他们要求加持的时候,通常,大宝恩师一是安排常住在每天的《药师经》念诵后为他回向;二是大宝恩师自己念《药师经》也会为他们回向。主要通过《药师经》回向给他们。  
题目里的根道果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整个经题,“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果。它的因是什么?本愿。愿、行、果这三个是有因果关系的:果德是由行而成办的;行是由愿而成办的。这样,当我们对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果产生兴趣,想了解它的时候,那就去求它的因。就好比你对某一位歌星或电影明星非常崇拜,你是从他的果上面生起信心的。你就看着他,“哇!长得好庄严啊!你看他唱得真好听!好吸引人啊!”一见就高兴得不得了。这个结果来自于什么?他读了什么学校,他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他遇过一些什么样的人等等。凡是关于他的鸡毛蒜皮,你都喜欢去看一看、听一听。就好像现在计算机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明星的家庭琐事,仅一点点都会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因为你对他这个果感兴趣了,所以你对他的因也会感兴趣。
所以,如果我们想了解药师琉璃光这个果德,那就从他的“行”上面去了解、从他的“愿”上面去了解。如果没有愿,就没有行;没有行,也不会有果。这实际上就已经含摄了佛陀的整个道次第修证体系——根道果。这个果就是两种:一是法身,一是色身。它的道是什么?方便和智慧。它的因是什么?他的所依是什麽?观择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通过观择,正确地了解世俗谛,就发起这个可修的道——修方便分,比如大悲心、菩提心,然后得到自身圆满的果——自身的报身、化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办利他。然后观择胜义谛,能够无倒地了解,通过修智慧分,就是比量、现量地去了解两种无我,然后达到现证法身,次第圆满。你要得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两种果德,就要通过这个“行”,“行”要靠“愿”。
这里讲的主愿,就是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别愿就是这十二大愿。十二大愿实际上就表示菩提心是如来之因,由于有菩提心——想成佛的这个心,就能够得到成佛这个果。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这个果那么殊胜,和每一位佛不同的区别,主要来自于他的本愿。比如某一位佛,他这样发愿:要在成佛的时候以如何如何的方式利益众生。那当他成佛的时候,呈现出的景象就是以这样这样的方式利益众生。有些人就疑惑了,说:“念了药师佛,我就能得到这样这样的好处,但是佛本来就那么圆满,我不念他,他也应该同样能够饶益我吧?因为佛的功德是任运的。”当然,在佛的果德上,他是任运地成办利他的,根本不需要去想“我要利益这个,不利益那个”,但是不用想就能利益他人,这个结果来自于他发愿的时候,是以这样的愿力而成办这样的利他的事情。所以,由于这样的因缘法,决定佛在果德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人念了他的名号,自然而然地。

《药师经》节选(二)

【缘念的行相不同,产生的心态也不同】  
到底药师琉璃光如来发了什么样的本愿?有十二个大愿,由于这样的大愿,他成就了种种殊胜的功德,我们看到了,产生了强烈的信心——原来药师琉璃光如来有这样的功德!这样念的时候就会有感触了,比原来不了解功德的时候,有一种更强烈的信心。我们在念经、念佛、还有念功德、恩德的时候,为什么心经常处于一种没有感觉、比较麻木的状态呢?原因就是我们跟这个清净的法不够相应。因为我们的善根本来就不深厚,再加上被业障等各种障碍障盖住了,所以就更不能产生感应了。而跟染污的法,我们容易产生感应。比如你经常玩计算机,到某个网站上去看什么色情的东西、无聊的绮语,一看到那个网站的名字,一看到那个图案,你的心就躁动起来了,一下子感受就出来了。一念这个网站的名字,可能你马上就会有了感觉。那说明我们跟一些染污的东西是很相应的。又比如你念一些你讨厌的人的时候,根本不用念他的名字,你只要一想他那样子,他那脸,你就马上把他丑化了,然后就会生起一种强烈的讨厌,看到的满是他的过失。我们平时讲到修上士道的时候,总觉得修不起来,没有感觉,就是因为最前面的基础工作没做好。
因为通常我们的心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也不是一切情况):凡是我们接触到的人,我们通常爱看的是他的过失。就是当你缘这个人的时候,显现出来的行相是以过失为主的,所以我们的心经常就是不高兴。
由于你取的是他的过失的那一分,你对他整个人也就不高兴,这是很显然的。我们分析自己心的运作方式,之所以对某个人不高兴,其实主要是对他的过失不高兴。比如有人干了一件坏事,你就破口大骂的时候,其实主要是受到前面看过失的那个心影响了。由于你看了过失,你的心就不欢喜,不欢喜的话你就讨厌,讨厌的话你根本就不想利益他。即使他再苦,生活在社会再是怎么底层,你都不愿意利益他,你觉得他是活该。这很简单,举个例子,很多人在放生的时候,对那些小虫、小贝壳、小鱼等等充满了悲悯心,觉得它们好可怜;如果再大一点,看见一个屠夫在屠牛、屠羊,假如你经常放牛、放羊,你就会觉得它们好可怜,你对那个牛、羊生起了极大的悲悯心,想把它救拔出来,你去向屠夫买,但是他不肯卖给你,还说:“我就是不卖给你,你要放,我就要杀它。”僵持之下,你可能会对屠夫产生一种强烈的瞋恨心,为什么?因为你看到了他的过失,你觉得这个人太没有善根了,业障深重,十恶不赦。你的心里的行相是这样。虽然所缘的都是有情,牛也是有情,屠夫也是有情,但是行相不一样。为什么呢?你看到的是屠夫的过失,觉得他就是一个坏蛋,如果你哪一天听说那个屠夫已经遭报应了,什么家破人亡、死得很惨了,你可能内心当中还会说:我叫你不要杀,你还要杀,你看,业果现前了吧!心中还略带一分快乐:果然,佛所说不虚。
这就是说,我们的心态主要是缘念他的过失而产生的。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个心态,就要从前面的因上下手。所以讲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我们看功德之后,就会产生信心、欢喜心。我们之所以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物会产生欢喜心,高兴,主要是因为我们看他的功德。同样的一个有情,比如说这个屠夫,他的妻子或者女儿缘到的他就不一样,可能他们不是佛教徒,不会观待他杀不杀猪、杀不杀牛,他们所缘到的这个屠夫,现出的行相是一个好爸爸,一个好丈夫,他养活了他们。他辛辛苦苦地在外边干活,累了一天,回来躺在床上,这个时候,对于他的妻子和儿女来讲,可能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非常善良,尽心尽意地做着一个好爸爸、一个好丈夫,为了家庭疲于奔命。这就是说,他们看到这些的时候,即使他们也知道他在杀牛杀羊,但是他们不会观待他的不好,只会观待他的好。如果这个屠夫生病了,对一个不看他好处的人来说,觉得这是报应;而对于他的儿女或妻子来说,就会觉得他好可怜,“你看他那么累,为了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给大家吃了那么多肉,累成这样,好可怜,一定要把他治好。”他们看到的是这些,看到了他对他们好的那一分,比如养活了他们。作为儿女来讲,他的爸爸养活了他的生命,还送他去读书,接受教育。由于他看到了功德,对他产生的是欢喜心,要利益他。一旦他看到这个屠夫的痛苦,马上就想解决他的痛苦。
这就是说,你看到的功德,就是后面产生利他之心的一种因。所以我们要知道看功德,我们了解了本愿的功德,同时我们就会产生信心,然后力求得到这种功德。这将引导我们走向得到佛陀的果德,就是也要做像他那样的人。我们为了成办无边的利益,不断地扩大心量的时候,发现只有佛陀能圆满成办,所以,就要为了利他这个目的而成办圆满的自利——要成佛。成佛要成办二种身,主要是这个色身。
  十二大愿的构架:
  ┌依灭谛二愿┬第一愿┐ 佛道无上
  │     └第二愿┴─ 誓愿成 ─┐
  │                ├─ 生善与乐
  ├依道谛三愿┬第三愿┐ 法门无尽 │
  │     ├第四愿┼─ 誓愿知 ─┘
  │     └第五愿┘
  └依苦集二谛共七愿┬初先出三苦┬第六愿┐ 众生无边
           │     ├第七愿┼─ 誓愿度 ┐
           │     └第八愿┘     │ 灭
           ├二间明集谛─第九愿──烦恼无边│ 恶
           │            誓愿断 ├ 拔
           └三重出三苦┬第十愿─┐    │ 苦
                 ├第十一愿┤众生无边│
                 └第十二愿┴ 誓愿度 ┘

  (1)第一大愿、第二大愿是依灭谛来分的,第三、四、五是依道谛来分的,后七个大愿依苦集谛分——六、七、八,和十、十一、十二是依苦谛总分的,第九大愿依集谛来分。从苦集灭道来划分。
  (2)灭谛,是我们每个想求成佛或者求解脱的人希望证得的。这里的灭谛指的是大乘的灭谛,他要求佛果。这个佛果就是用第一大愿、第二大愿来开述的,在这下面配四弘誓愿 “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无上誓愿成”配的是刚才的道和果里的果位,就是他所欲求的是佛陀的果位,这是第一大愿、第二大愿。
  (3)依道谛分的后三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无量誓愿学”配的是道和果里面的道,道分两个——智慧和方便,“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第四愿就是不行声闻道、不行邪道,也不行小乘道,而是行大乘道。这里就指出了药师佛当时的愿,走的是直接的、利根的、趣入大乘决定种性的道,不走弯路的。第五大愿是“修行梵行”,“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这也是属于这个道所摄的,能够依戒而行,得到这个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6:15 | 只看该作者
  (4)后面的七个愿中,六、七、八,和最后的十、十一、十二,都是配“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么成办这个道和果,要缘什么?缘二谛。二谛里面,方便分的,缘的是众生的苦,以此作为所缘,产生大悲。所以要缘众生的苦,还要缘这个苦的因,这是集谛,集谛也是苦谛,但是从它能生出果的这个作用上安立为“因”,叫作集谛,就是“烦恼无边誓愿断”。集谛里面有烦恼集、业集, “烦恼无边誓愿断”指的就是烦恼集。这里是说缘苦集谛,就能够产生大悲;如果对自相续的苦集谛不去生起真正的感受,是不能生起真正的大悲的。
  (5)这里面已经涵摄了中士道和上士道。在你产生大悲之前,一定要对轮回产生厌离;要产生厌离,一定要去缘、去了解这个真相——了解苦、集。如果没有这个,你就不了解它的真相;不了解真相,你就不会愿意出离。所以这里面已经把根、道、果都讲了。那么要断集,一定要了解两种无我。否则无力断绝。这样的话,也就是正见了。所以在这里面,三主要道的三个要件已经有了。
  由于你要断集,就必须有正见。这是属于智慧分,所以就要缘胜义谛。这就是刚才讲的缘胜义谛、世俗谛。缘众生的苦,你就会生起悲;然后缘这个事实的真相,你才能够断除苦和集。所以说修智慧和方便这两个,就能够获得究竟的色身和法身。
  这就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一个构架。在缘念这个构架的时候就知道,就像我们在学道次第时候所知道的,“原来这就是一切诸佛共通道,都是一样的。”那么他别别的不一样的,是有别别的发愿。共通的就是说,“三世诸佛唯一解脱道”,同样的都是要缘这些构架,都要这样去生起的。
《药师经》节选(三)
怎样念佛?  
先从果上看,生起意乐;然后从生起的方面要先缘苦,这就是道次第。后面所讲的那些都是别别的、具体的一些苦,然后在这个苦上不断地深化。我们观苦要观深、观细,这样就可以产生我们所要的——先是厌离三恶道,厌离轮回,然后通过观择自相续以外的那些有情同样的苦,生起大悲,希望他们一起离开这些苦。离苦了,还要得到什么?得到解脱的乐和究竟果位的乐。我们在每天念的时候,通过这样思惟道次第,可以了解佛陀当年是怎样发这些愿的。他的发愿当中,就已经涵摄了道次第。因爲这是药师佛本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大愿,行菩萨道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是菩萨,就一定进入了资粮道,一定已经发起菩提心。
那么发起菩提心以后,还要发起这样别别的愿,当中又涵摄了这样的一个道次第。所以我们在缘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的时候,就会有极大的功德。当我们思惟道次第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加持:原来释迦佛所阐述的这些道,由宗大师提炼出来以后讲授给我们的,对我们是有极大的恩德的,原来药师佛也是这样饶益他的弟子的。所以我们会生起一种很强烈的信心。由于我们有了信心,在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也好,“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也好,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加持。
由于我们是有了感受而念的,不是仅仅念名字,比如你在念你的母亲或父亲,你不会念你爸爸的名字“张三、张三”这样念,念的时候,你心里就缘念到他——五蕴上随便一个,比如他的脸、他给你的一个东西、他跟你说的一句话,或者他对你的爱等等,你只要缘念到他、看他的功德那一分的时候,你会对他产生一种极大的信心;然后,如果你看到他对你利益的那一分,你就生起了极大的感恩心。我们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也一样,不要仅仅去念这个声音、这个名字而已,要通过了解他的功德,不管是哪一分。由于了解了功德,当这个心掌控了你的整个心情、心态的时候,你再发言去念,这时念一句也是有巨大的功德的。所以,以“心念、口言”来念佛,这样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包括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还有念“皈依上师”也好,如果你在上座之前做这样的准备工作——通过闻、思,去了解,把这些准备工作在正式修行之前做好,然后你专心去念,把心专注在这个名号上的时候,也可以得到这样大的加持力。就像你在给你最感恩的人、最尊敬的人写信的时候,或者你在念他,手出于无意识或下意识地不断写他的名字的时候,每写一遍,都凝聚了你对他那种深切的感受。那么我们在念药师佛的时候,也要以这样的心态去念。这种心态是可以试验的,当你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感触、有一定的感受的时候你去念,念的时候这种心态一开始不会持续很久,可能感受一会儿、激动一会儿也就过去了,也许只有三五分钟,那在它过去之前,你停下来,安住一下,这是很好的。
这时你就下座好了,不要老在那里念,“啊呀,还有一千遍没念,我先把它念完吧。”好像不念完对不起药师佛。这样的话,可能等你念完之后那个感受又变了,“好了,终于念完了,我现在可是完成任务了!”经常这样的话,下座的时候那种想要继续得到的心就慢慢消失了。所以我们在念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要强迫自己。有的人就更可笑了, “这怎么行呢?我还不如他们用功了,修行要精进嘛!”好像自己皈依的年数很多,如果念的时间比他们少,就不像样子了。精进的标准是什么?四小时、五小时、还是六小时?这样比起来就没有什么意思。修行用不用功、精不精进就是看你安住的这种状态,就是说对三宝的功德你能够了解、思惟,能够把心态转成像佛、菩萨、罗汉一样的心态,这才叫修行的厉害。
你能安住一个小时,当然比只能安住一分钟的人要强,这是你功夫比他强。但是这怎么好比得出来呢?谁知道你的心强,别人的心弱呢?谁也不知道。所以要自己跟自己比,如果你原来念这个一点感受也没有,念这些染污的事很有感受,那么你好好总结,比如念了半年有没有进步?如果你觉得心好像老是被好的东西吸过去了,那就进步了;如果心还是被染污的东西吸过去,那就表示你还是不行,还在退步。有的人看起来好像修行很好的样子,突然出来了一款新的计算机或手机,一玩起来,不能自拔,晕头转向,整天时间就被它牵过去了,那毫无疑问就是修行退步了,这要去检查。

《药师经》节选(四)  
【画佛像的好处】
   像大殿里这样大的宗大师像,你要造一尊,这辈子恐怕也没几个人可以说造就造的。但是你说画一尊像——书本这么大的一张佛像,这是“随力所办”,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力所能及的。大家都有这个体验,就是不管你画的功夫好不好、画得庄严不庄严,画了以后,首先你会感觉到这个印象非常深。在画的过程中,你观察药师佛,大体的轮廓、身体的姿势、所结的手印,还有他的眼睛、鼻子、耳朵……这样,你以后一想的话就很容易想起来。所以画画并不是小孩子无聊了才去做的,它是让佛菩萨的形象强有力地刻到我们意识当中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画的时候要殷重,就像修法一样。
  现在给大家看一下几位居士画的佛像,这是花了十三个小时画的一幅像。这十三个小时的投入进去,和我们花了一年或者几个月并且集大家的财力、人力、物力造一尊大佛像相比,不能单纯从价钱上来估量哪个的功德大,也不能从多少人来看了佛像判断哪个的利益功德大,主要是从我们的自相续当中来看,比如我们是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造这尊佛像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你能够自己去画,这是很殊胜的。“造彼如来形像七躯”,如果你有时间、有精力、有信心,看到了这个功德的话,你们就可以去画。佛像画好以后,可以自己供奉,也可以供奉到大佛像当中作装藏,这都是很殊胜的。如果我们一辈子能够造一尊佛像,可以说我们的生命还是蛮有意义的。
  【放生】
  (1)放生的意乐、加行和回向。
  我们放一次生,要总结一次。一个是总结我们的意乐和加行是不是清净,还有一个是回向。意乐方面,比如我们也经常劝人放生,有些人身体不好,被非人干扰,有很多苦难的事情,你就对他说:“去放生吧,放生对你的身体、对你的心情都有好处。”然后他也愿意去放。这种意乐是属于自利的意乐,它是很狭小的。但是你如果不这样说,你跟他说,“你去放生吧,功德很大,你可以成佛的。”那他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功德大,现在我的身体很差,这是最关键的。”对于这样的人,你首先要告诉他,放生对他的身体有好处。但是你不能老停留在这里,要进步,意乐上要提升。加行方面,比如我们一开始放生的时候,买过来往水里一丢,就认为大功已经告成,以后慢慢地会考虑:这个水是咸水还是淡水?是激流还是静止的水?温度是高还是低?这些都要慢慢地了解、慢慢地圆满。回向方面,有的时候我们念一个“法王宗喀巴”的回向偈就结束了,慢慢地我们就提升了,觉得应该很好地去想这件事情,把这个功德回向到哪里哪里去。这是意乐、加行、回向。
  (2)放生有两个主角
  放生的时候,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能放的人,也就是救生的这个人,是我们;还有一个是所放的众生,也就是被救的对象,其实它才是整件事情的主角。我们通常把关注点仅仅放在能放的这个人身上,强调我们是在做好事。当你仅仅关注这个的时候,你就会忽略另外一个主角——被放的对象;你忽略它的时候,就会造成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好像我们仅仅是在从事一种贸易,我们买了一件东西,然后把它放掉了,是我们在使用这个东西。
现在,我们可以问那些反对的人,“如果说一个生命被抓了,我去买它,会导致更多人去抓,那么,假设你的孩子被黑帮的匪徒绑架了,你要去救他,他叫你出一万块钱,你相当于拿着这个钱去买他的生命,你说你是买,还是不买?”他可能说:我想我会去叫特警部队把他抓起来。但是在很多实际的情况中,全世界有几个人愿意冒这个险?除非不是你的孩子。如果是你的孩子,不要说是一万,就是十万你也愿意。当然你的前提是交了钱能够保证他的生命。而现在,这个放生,你交了这笔钱,马上它就属于你的了。如果这是你的孩子,被人家抓去卖,马上会被杀掉,你出一万块钱就可以把他买下来,那你根本不会顾及什么市场规律,即使因为你买了,他又到处去抓别人的孩子,你也不会管,因为这是你的孩子,所以你就认为这没有商量的余地,马上就买下来,不用考虑什么市场规律。假设这个主角是你自己,你被抓了,比如说由全世界几十亿人一起投票来决定要不要出钱把你买下来、放你生路,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投票说不能买,你也一定会说,要买!因为你要自由,就是这么回事。我们通常在不顾及别人死活的时候,就会想出这种种的理由,如果一旦这个受苦的人是自己的时候,这答案完全就倒过来了,而且是绝对的,一票否决,毫无异议。
(3)到底放生的意义是什么?
到底放生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我们在放其他的生命的时候,首先就是施众生于无畏,让它不恐怖,结果就是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恐怖。像很多人一放完生以后,心情非常愉快、非常安宁,这些都是马上感受得到的。因为各人的意识形态不同、思想不同,在放生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那样的疑惑和问难,如果你能帮得上的,就跟他说一说;帮不上的,你自己要想得通,不要为此而生出很多疑惑。
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6:54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经》节选(五)
【魅力】
对你的领导,你可以这样想,他也是你的一个恭敬的对象,你能利益他的,应该尽量利益他,不要去伤害他、损恼他,尽量要发心配合人家。而作爲领导,要懂得爱护自己的下级,不要去残酷地剥削他的劳动力,把他像一根甘蔗一样拼命地榨,榨完了就扔掉。这是互相的,对上、对下、对平级的,都要起慈悲心。如果听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这部经、学了这个法门,能够这样去修、去用的话,就能改变你的人生,不要说下辈子,这辈子就可以改变。
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身处什么地位,要明白,我们一定可以影响别人,一定可以影响天下,只要你做得对。有的人想:像我这样没有什么名气,又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又没有多少钱,我能做什么?我什么都不能做。然后就不想做,这不对的。你在这个位置,只要按照十善去做,你就会起到极大的作用,不管你在单位也好,在什么地方也好。比如说一群很放逸的人,正在谈论这些色情、下流的事情,如果你是个正人君子,你就不声不响地往那一坐,好了,那些人马上就觉得:这个人进来好像怪怪的,你看他坐得那么端正,一本正经的。他们就有点不好意思,一般的人都有这样的心,同流合污的人在一起就肆无忌惮,如果一旦碰到有道德的人,他这个惭愧心就会生起来,“在他面前我可要收敛一点”。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行得正,就可以影响别人。哪怕是这些比你地位高的人,你同样能影响他。
古代儒家有很多这样的记载:以前有一个很有道德的人,他非常清廉,他的国家的那些大臣平时出门是很讲排场,车马浩荡,但是如果路过他的家门时,那些大臣就说:我过他的门,要显得我简朴一点。如果是十二辆车的话,就赶快减掉十一辆,只留一辆。这样就表示,如果你真正有德行,就能够影响别人。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得好,如果我们道德上、行持上都做好了,那对别人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影响。如果你自己做得很坏,别人根本就看不起你,也不会对你有惭愧心。这是很显然的。有时候,我们学了很多道理,就说:“张三、李四,你不应该这样,佛说了……”人家说,“你说我干什么,你这人比我做得还差!”就不会听你的。
在僧团当中也是一样的,不管是清众也好,执事也好,你只要如法地去做,对整个僧团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影响。比如你坚持某一条戒很严格地去做,这样对这个僧团就很好。你坚持去行持一些善法,大家就会对你非常恭敬。这样互相恭敬、互相惭愧的话,就很好。所以僧团就叫做丛林,功德可以互相熏。凡夫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你自己的优点在僧团里体现出来了,对僧团就是一个很好的影响力,大家能够慢慢地、互相地学:哦,某某法师他这方面做得很好,那我也得这么做;某某法师他能做到这点,那我应该也能做到,不能再偷懒了。比如上殿、过堂,还有不非时食、持银钱戒等等,种种的那些功德、优点,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赞叹,这样会有惭愧,就很好。
【死】
死,就是命根已尽,这个能执的心和所执的这个身分离了,这种由惑业自主的分离,就是死掉了。死分两种,一种是时死,一种是非时死。时死就是正常的这个寿命的势力已尽,比如一个有八十岁寿命的人,他活了八十岁,那就是寿尽而死了。如果他有能引八十岁的这个引业,然而只活了四十多岁,是什么因缘死的?横死的因缘。这种就是他本来的寿还没有尽,是一种特别的因缘把他的命根截断了,使他不能相续,就死了。还有一种原因是他的福报已尽,比如他本来可以活到八十岁的,结果碰到了饥馑劫,只活了四十岁就饿死了,这样就是福尽而死。
在我们修念无常的时候,《广论》里面“念死无常”这一科,就讲了我们的死期不定。这里有个因缘,首先是赡部洲的寿命不定,就是我们南赡部洲人的寿命是没有定格的。比如像北俱卢洲的人是一定活一千年的,其他的两个洲人寿也是定的,而赡部洲的人,是没有说决定能活多少年的,劫初的时候可能会活得很长——八万岁,劫末的时候可能最多只能活十岁。当然,总的来说赡部洲的寿命是不定的,这是指具体能活多少岁的寿命是不定的。但是赡部洲里有些特别的人是可以定的,比如像佛的使者,他的寿命是定的,佛叫他去干什么事情,他在干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不会突然横死的;还有一种就是后生的菩萨,比如像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成佛之前,就叫做后生菩萨,他在胎中是决定不会横死的;轮王(转轮王)也是一样的,他在母胎中不会横死,也不会因难产而死,肯定会出生的,这是由他的福报所决定的。
而这里的死缘多活缘少指的是横死的因缘。虽然说总的活多少岁不定,但是,即使你往昔造了一个八十岁的引业,就在这八十岁当中也是不定的,就是你投生到这个赡部洲,死期还是不定的,因爲死缘多而活缘少。死的因缘很多,比如像九横死的因缘、种种的因缘,命根非常脆弱,随便一个因缘一来就把我们的命给截断了。像地水火风这些大灾难,地震、龙卷风、水灾、火灾,经常就把人的命根给催坏了。或者一口气不来,比如一个人吃饭吃着吃着,饭掉到气管里堵住了就死了。这些能让我们的命根坏掉的因缘很多,都是属于横死。
如果遇到九横死的,怎么能使这已经尽了的命还可以增加呢?比如这个人本来可以活八十岁,但是这时出现一个横死的因缘,他可能四十多岁就要死了。那么这时候如果修念药师佛的法门,就可以遮止他四十多岁就死,他仍然可以活到八十岁。就是在不定的过程当中,让他能够顺利地活到那个寿命。如果他已经活到了八十岁,你说通过修药师法门,再活到一百六十岁,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疑问是这样解决的,否则就会有一种不决定的过患:如本来死期决定、决定死了,这样就不决定死了。你只要不断地修药师佛法门好了,比如造续命幡灯、放四十九生等等,你活到八十岁快死的时候赶快这样做一做,又活到一百岁;一百岁快死的时候又做一做,活到两百岁,这样就无穷无尽地活下去了,这里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九横死,我们知道在横死当中,有很多的因缘会导致我们本来应该享尽的这个寿命却没有到就死了。
“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增长他的福德,由于修福的缘故,尽他的寿命不经苦患,不会横死。这里有人又有疑问了:这个疑问不是前面已经解决了吗?前面说了,尽管80岁的寿命,但中间会有横死的因缘,修这个法门可以遮止横死。这里是不是指福德增长了,就不会横死,不用修此法?你不修也能活八十岁。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假设这辈子你能活八十岁,但是如果你得了病,比如发烧,会不会让你的命尽了?如果你不去治,烧到41度、42度、43度……当然会尽。那人家就说:“既然你能活到八十岁,这是决定的,那你去医院干什么?不要去了。”那说明药还是有用的,你吃了药,病治好了,就可以排除这个横死的因缘。因此这是不矛盾的:寿命是决定的,但是吃药也是有用的。换句话讲,虽然寿命是决定的,但是修药师佛法门也是有用的,你修了,就排除了这个横死的因缘,你就活下去了。就好像一辆车,你好好地保养,如果它能用十年的,就用十年,有的甚至还多出一两年。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你好好地保养的话,你这个八十岁的寿命还可以多出几年。这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不是无限延长。有的人研究了很多养生之法、长生之法,那些主要是从他的异熟果上得到的,不可能无限地延长,与天地同寿也是有因缘限制的,这是决定的,不可能改变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好好地保养也是绝对有用的,但是是有限的;修药师佛法门也是有用的,但也不是能无限延长。
这里是修福,我们的福报和寿命有这样的关系,修了之后福报就可以增长,那一分由于福尽而死的横死就可以遮止了。很多人说,我们现代人的福报太大了,以前那些修行人福报很小。这些老一辈的就很惜福,不要说老一辈的修行人,就是老一辈的俗人,他也很惜福的,用的东西很节约。现在的人就很浪费,都喜欢用一次性的,显得自己很大方、很有钱,很奢侈。你跟他说要惜福,“惜什么福啊,你们自己福报小,我的福报大!你看以前穷得饭都没得吃,现在吃的到处乱倒。”这个就是颠倒的想法。按照“福尽而死”的说法,假设你宿世带来的福报可以让你持续活八十岁,而你过早地浪费这个福报,导致福尽而死。你把你的福报——本来可以用八十年的存款,你一下子一天就把它用完了,你的福报消减得非常快,就是现世也会体现出来。像有的人,福报现前的时候,他就拼命地用。比如去摆酒席,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拼命吃,杀生很严重,坏事干得很多,这样把福报耗尽了,结果就是后半生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就来了,这是有很多现实的例子的。而有的人,你现在看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因爲行爲不一样,他慢慢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这都是这辈子就可以看得到的。我们更要知道,这对于下辈子是很重要的事情。


《药师经》节选(六)

【对症用药、饮食搭配合理、体现吃素的好处】
凡是对病没有好处的,都可以算作非药。比如一种药,它本身是很好的一种药,可以治某种病,但是它对另外一种病不适合,这样即使用了也叫作非药。像现在很多人,看谁身体不好了,就赶快给他一些红参、一些虫草,说:“你吃吧,补补你就好了。”这要看是什麽病,对症的才是好药,否则就是非药。如果吃了非药的话,那又倒霉了。比如你去见某些高僧大德,你可以很诚心诚意地供养药物,但是你不要一定要他吃下去,这样万一吃错药了也不好。所以我们不要认爲,凡是补药都是好的。像年轻人的话,尤其不要随便吃补药,你本来不需要的,这是多余了的,吃了那就更糟糕了,会把身体搞坏。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现在很多人营养过剩,长得胖胖的,肚子大大的,就是不断地吃、吃很多造成的。医学界研究过,现在的病很多都是吃得太多或者没有合理地吃导致的。像以前粮食紧张的年代,总体来讲人们身体的各种疾病反而还少一点。
有时候,出家人到医院里去,医生挺关心你,他还没有给你看病,就说:“哎,你这很简单,营养不良。”出家人就说:“哦,爲什么营养不良?”“你们吃素的就营养不良嘛!”那出家人就问了:“医生同志,你这个医院里是吃素的人多,还是吃荤的人多?”他说,“那当然吃荤的人多。”“吃荤的人多的话,那病还更多,你看,你的病人全都是吃荤的人。那应该是吃素好。”那有的医生就说,“不是的,吃荤的人,他是由吃荤导致的病来这里的;但你们出家人是由于吃素了营养不良,所以来到这里。”他们就总是这么认爲,吃素的人病了,他先给你下定论,你吃素就是营养不良,出家人就好像都是这样的。其实你真正去客观地分析,会发现不是这样的。
当然,大家在吃素的时候,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尤其一些年纪比较轻的人,他的意志非常坚定。就像大宝恩师,十五岁的时候就看佛书,然后开始吃素,转得很快,以前是很多鱼很多肉的,一下子就转成很简单的一些素食。而正好吃素又是爲大家所反对的,就没有很多的菜可以给你吃,这样的话营养就跟不上。大宝恩师说,后来知道吃牛奶可以配合营养,吃了以后身体就慢慢好起来了。不过,当时的牛奶不像现在这样有很多激素。我们有些年轻人,马上决定吃素之后,因爲没有很好地配合营养,一下子肠胃等各方面的吸收当然就配合不上,就真的会显得身体差一点。这样就导致别人说:“你看,就是吃素吃坏了。”但是你等过了这段时间,一般都会好转。在这个衔接的时候、转换的过程当中,希望大家要了解一些营养学。比如跟豆制类的饮食搭配起来,然后还要创造做素菜的条件,这样就不会导致身体不好,也不会导致别人讥嫌。
【不要爲了饮食造诸恶业】
“若诸有情饥渴所恼,爲求食故造诸恶业”,很多有情就是爲了饮食,造了很多的恶业。比如他爲了口味、吃得新鲜,就去杀猴子、吃猴脑等等。那个猴子绑在那里,把它的脑子敲开来吃;还有“全驴上市”,把活驴的肉割下来吃;还有把鱼煎完了,端上来时,嘴巴还在动。这些都是很残忍的吃法,很显然,这是爲饮食故,造诸恶业。还有,比如现在最流行的就是摆酒席,结婚摆酒席,杀非常多的鲜活的生命,去庆祝他们的婚礼。
昨天大宝恩师还专门说了,要趁这个机会跟大家说一下,如果你们自己或者亲戚朋友结婚办酒席,或者办什么庆祝的宴会、红白喜事,切切要注意:杀生对你是非常不利的,对你的孩子、对你的后代也是非常不利的。这样就是造了很大的恶业。如果本来福报就不够的人,你这么一做,马上就会显现出来——你更糟糕了;如果你的福报很大,这样做完后,也会衰损得很厉害,更重要的是下辈子会很惨。所以千万不要去做。


4#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7:12 | 只看该作者
有的人说:“我没有自主权。”但是你也不能同意他做,你应该表达你的这种坚决的立场,力所能及地去阻止这件不好的事情发生,这等于在阻止你的亲人将来受苦。比如你的一位亲人得癌症了,躺到医院里出不来了,那时候你会尽你的一切力量去阻止他生命的结束。在那个苦来的时候,你要拼命阻止;同样的,现在在苦因上,你也要拼命阻止。你不能泛泛地说:“这个没办法,随缘吧,慢慢来吧。”这个等于说你看见你的亲人得了癌症躺在床上,你说,“随缘吧,慢慢来吧,随他去吧。”这两者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一种,有的人在别人病的时候,他会说:“你千万不能杀生啊!”而自己生病的时候,在利害关头,他就犹豫了,“这个方便开许一下,爲了一切有情的利益我要活下去,所以先把它杀了吃,将来我给它超度。”这是很颠倒的。  
大宝恩师的例子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得了肺结核,当时有的人就告诉他一个土方子:把黄鳝用酒弄得半死不活的,敷在背上,这样可以治好他的病。因爲会伤害鳝鱼的生命,师父就说:“这个不能用,伤害别的生命来让我的病好,这是不可以的!”他就坚决不用。所以我们不能爲了自己的病好,去杀害其他的众生,这也是很关键的。否则,当这个恶业的结果来的时候,你是无法遮止、无法阻挡的。我们要从因上了解,我们很多病都是自己做错了而生出来的,做错了是因爲碰到了恶知识、恶友。
总体上,我们吃的饮食以及很多药品都是力量不够。按照业果来讲,杀生的增上果,就是饮食这些吃的东西力量不够,药品也一样。中医爲什么现在衰弱了?原因之一就是中药的药力已经不够了。像人参,以前的人参几年才能长一次,他们种药的都知道,因爲人参的药力很强,它会把土地的肥力吸过去,这块土地几年之内就不能第二次再生长。现在的人参,几个月时间一下子长得像萝卜那样大,你想想它的力量会有多大呢?很多是灌满了激素,实际的力量却没有多少。你吃下去,长得倒是胖胖的,好像很壮的样子,可是是虚的。我们很多吃的东西都是这样,包括一些大米、苹果,都是乍现精净,看起来好像很漂亮,吃起来不行,力道不够。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这点,就提倡有机食品。
从杀生的总体来讲,如果一个地方的杀业重,比如打农药,拼命地打,结果种出来的饮食这个增上果力量就不行,不但不行,吃下去对身体还非常有害。现在很多农民都不吃市场上卖的蔬菜、粮食,问他爲什么不吃,他说:“因爲农药太多了!”“你怎么知道?”“因爲我打了太多的农药,才会拿出去卖!”“那你自己吃的是什么?”“我自己吃的就不打农药。”
“为什么?”“这个我知道有毒呗!”你想想,这不知情的人,还以爲打了农药的才好,长得那么漂亮,肥肥的,虫也没有。其实应该理解爲虫都不敢吃,然后我们自己去吃,这样吃了以后很多怪病就出来了。所以我经常劝你们居士,如果自己家里是种田的,你千万要种那些有机的作物。如果你的亲戚有种田的,那你也尽量劝他,这真正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有人统计过,一亩地如果一年不打农药的话,相当于少杀死一百五十万只各种各样的小虫,这对放生来讲是很好的,这还不包括食物链中的那些小动物,比如像吃这些小虫的小动物,还有吃这些小动物的中等动物。这里讲的是增上果和杀生的关系,且不说下辈子下地狱。所以希望大家重视,至少我们要有这样的看法,不要认爲这是一种纯属于宗教感情的事情,这是关乎我们现实利益的事情。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7:42 | 只看该作者
七、孝道、专修的意思
  【孝道】
  不孝顺是很糟糕的,你让父母不高兴,没有好好地承事供养他,他的身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他的心不高兴,这都是有很大的果报的。希望已经做了这样的事情的人,要好好地向父母道歉。作爲世间上来讲,父母是我们的恩田,就像一块田一样,你对他做好的事情,快乐的果报就快速地生长;做坏的事情,不好的果报也快速地生长。这个恩田的力量和功德田的力量是一样的,并不是说父母的功德有佛那么大,但是对于你做儿女的来讲,他生长出果报的力量与之是一样的,这是佛经里说的。
  比如你在佛面前供养一朵花,和在你父母面前供养一朵花,生出这个快乐果报的力量是一样的。所以,你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就千万不要因爲信仰问题而去跟父母闹别扭、吵架、顶嘴,这样你的损失就很大。如果你自己不做好,将来你去养一个孩子的话,从多分来讲也会不孝顺的,这就是业果报。而做父母的,如果碰到不孝的子女,你就要赶紧回忆:以前你是不是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就要好好地培养他,给他讲孝道,既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你将来才会拥有一个孝顺的子女,孝顺是很重要的事情。
  【此经极殊胜、利益极多,应好好护持】
  在《药师七佛经》中是说,“当何名此经”。实际上,“经”和“法门”是一个意思,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们听完一部经以后,实际上就是得到了一种法门、一种修行的方式。听的和修的是不矛盾的,不要认爲“经”仅仅是一种用来增长知识的,也不要认爲用来修的“法门”是一种独特的教授,专门有一种什么观想之类的,好像是离开“经”之外另有的一个东西。实际上,法门即是经,经即是法门。我们在修这个教授的时候,这些清净的能诠声就是教授,就是成办我们所修的这个方便。离此还有什么更好的教授呢?所以我们听了这部经就要好好地护持。
  在《药师七佛经》里面讲,“汝等皆应护持是经。此经威力利益甚多,能除众罪,善愿皆遂。勿于薄福众生,诽谤正法、毁贤圣者,授与斯经,令法速灭”,这部经非常殊胜,利益非常多,不要把这个法门告诉那些没有信心的人、福报浅薄的人、诽谤正法的人,否则会“令法速灭”。也就是不要授以非器,要授以器。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把它记住,像我们天天念的话,这也是很好的。不断地读诵、受持及演说,好好地去思惟它,读诵是爲了记持,然后思惟法义、如说修行。就是对经里面讲的这些,我们首先要不断地去忆念,记住它,然后不断地去思考,然后用以结合内心,去修行。这就是“护持是经”,最后就“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如果我们从药师法门中得到了种种的好处,应该如何报恩呢?就是要好好地去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这是报恩利乐。再一个,这里我们可以复习一下上士道,“知母、念恩、报恩”。就是忆念这些有情以前跟我们的关系——曾做过我们的父母,然后你要去报他们的恩,最好的报恩方式就是让他们离开痛苦、得到安乐;离开三苦,得到无上的、究竟的佛位,获得究竟的、无上的大安乐。应该这样去发愿。
  【不要错解“专修”的意思】
  我们在听了这个法门以后,要了解:虽然它主要讲说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但是,它跟我们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也是毫不违背的,有一些通用的原则你完全可以套用到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当中。比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个庄严的果德,也同样是通过他原来的发愿——四十八大愿,来成就的。这些都是通用的。如果你对一尊佛有这样的信心,对另一尊佛就不能去排斥。因爲一个人如果要成佛的话,要积集非常多的资粮,还要在非常多的佛面前积集资粮。这样的话,他要具有这种信心和缘分,所以不能排斥。现在,我们的因缘是在释迦佛的教下听到了药师佛的法门、听到了阿弥陀佛的法门,但是还有很多的法门,还有很多的佛在进行着无尽的利生事业,我们千万不要提出了一个法门,就诽谤其他的,说不需要了,这样就是舍弃正法。你造下这样一个法的违缘,将来你想去趣求那份正法、想去亲近那尊佛的时候,就会有障碍,就使我们没有智慧、使我们贫乏、使我们不能快速地成佛。在《俱舍论》里讲到,释迦佛还没成佛的时候,在三无数大劫里,其中有一段时间就供养了七万尊佛,“承事诸佛”,不断地去亲近、承事、供养,然后去听法。成佛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的因才能凑成。
   我们千万不能错误地理解了“专修”的意思,以前有的人就这样,认爲专念一句佛号,就一定只能念阿弥陀佛的佛号,不能念释迦佛,也不能念药师佛。你专念弥陀佛,和不念释迦佛,是两回事。你可以专念,但是不能在此之上再加一个“遮止”,遮止了他,就变成舍弃了。专的意思,就是指你的心专注在这个上面了,并不是要你坚决不要释迦佛。这样是很可惜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这些法缘,《药师经》也好,《弥陀经》也好,都是释迦佛说的,我们感恩都来不及,如果我们首先把他遮止了,那就是忘恩负义,那还能干什么呢?
八、孝道、专修的意思

  有的人到了大殿,里面供着三世佛:中间是释迦佛、两旁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他就说:“我专拜一尊佛,这才显得我的专和诚。”结果眼看着路过释迦佛和药师佛,他就是不拜。这是多么颠倒的一种执着!你这根本不专嘛!爲什么不专?你如果真正地专拜阿弥陀佛,那个时候你爲什么心里又会冒出一个专门不拜释迦佛和药师佛的想法呢?这个不拜就是不专,因爲你没有达到专。所以这是很颠倒、很可悲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就是这种思想的受害者,所以现在我赶紧跟大家说一下。以前我跑到寺院里去,就专拜弥陀佛,所以造下了很多舍弃佛陀的因缘、舍弃正法的因缘,这个要忏悔。如果你们也这样的话,要赶紧改过来;如果大家以后碰到这样的人,也要好好地劝他们,这是非常恐怖的一种业。还有的人把“专”误解成一切经典都不要,只要一句佛号,这都是属于舍弃正法,是很恐怖。这是往生最主要的一个障碍,五逆十恶都可以往生,唯除毁谤正法、舍弃正法。这是很重的一个罪业,如果你已经造了的话,那要好好地忏悔。

九、怎么看是得到了加持?
  【得加持之相】
  我希望以后你们修药师佛的法门能够得到一些好处、一些加持。得加持是从哪些方面看呢?比如通过念《药师经》或者念药师佛,我们的疾病慢慢地好转,或者是遇到一些好的医生、出现一些好的转机,你都可以这样想:这可能跟自己求药师佛加持是有关系的。不一定非要见到什么神奇的事情,或者突然之间又怎么样了,只要你的病情慢慢在好转、向好的方面发展,痛苦减轻了,没有求之前和求之后发生了变化,这些其实都可以算作是好的加持。
  加持之相主要是从心态上看:对三宝的信心更加强了,对业果更深信了——更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了,或者能控制自己的烦恼了。这一定是正加持,而不是说你做了多少好梦、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或者看见什么、听到什么,这些都不是真正可喜的,虽然这其中也有可喜的,但不能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还有,我们对得不得加持,应该具有一定的鉴别力。有时候我们听到别人一种什么说法,“哎呀,见到了很高兴、很激动、很欢喜!”这个其实都是一种感觉,不一定可靠。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8:03 | 只看该作者
【恒念无常】
   “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你看,这么多天已经过来了,我们已经把我们的寿命在这个当中度过了。对于每个人来讲,我们的每一天,不会因为我们想干什么就停止下来,有时候我们希望这一天赶快来到,有时候又希望这一天不要来到,但是,它都会那样来到。同样的,当它已经过去的时候,不管我们怎样留恋它,“此姑姆达会,亦当成念境”。即使我们在听经的过程中非常高兴也好,非常昏沉也好,反正,它都已经过去了,已经留不住了。
  这样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不是的。因为我们的生命形式会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趣向于成佛,总有一天,我们会断尽烦恼;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佛。如果现在,我们造了如法的业,度过了这一天,它引生的一个后果,虽然无常,却是造作。你造作的这个善的业,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可爱的果将会出来,也就是说我们会持续地上升。如果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件坏的事情,将来那个苦的果就在等着我们。同样的,这一天都会过去,但是,继续生起的那个东西却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感念无常的时候,不要想:“哎呀,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不是这样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正因为它迁流造作,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它的原理,造什么?造好的业。
  你们回忆一下,在听经的过程中,如果你起了很高兴的心,或者起了这些烦恼的心,同样,它都会引生一个后果,在以后的时间当中,会对你的生命产生一种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总的来讲,我们要经常忆念无常,由于看到无常,我们反而会更珍惜现在,而不会说,实际是无常,脑子里想的是“常”,结果把事情给搞砸了。如果你脑子里认为这些都是常存的话,你肯定会搞错的。为什么?因为明天你的车票就要作废了,你还以为没到时间,实际上已经到时间了。你跑到车站,结果车早已经走了,车票过期了。我们人生也是这样,短短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一定要选择有意义的、要做的事去做。
  今天是元月三号,新年伊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一开始还是一样的,要好好地想一想:听了《药师经》以后,我们怎样度过自己的这个生命?怎样度过这新的一年?怎样过得有意义?怎样为以后留下一个好的结果?如果你不抓住它,很快就会过去。你看,去年元旦的时候,我也在说:大家要好好规划,今年要做好事。晃眼一年已经过去了。时间不等人,同样的,由于无常的缘故,比如一年之后,明年,我们如果还有因缘再坐在一起的话,很多人都已经变换了,老的、新的在不断地变动。每一次听经的当中,我们在不断地变动,包括我们座位也在不断地变动,这就是无常变迁。我们经常这样去思考的话,我们的很多忧悲苦恼会慢慢地减轻。现在我们忆念无常,反而会有一种忧悲的感觉,好像很凄凉的样子,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适应。
  我们不太适应这种离别的苦,实际上它是一种真相,本来就是这样的,不会因为我们的习惯或不习惯而有所变化。你慢慢习惯就好,到时候你就会很平淡,会过得很自在。平淡和自在不是说你就不关心别人了,你会更加关心别人,但是你不会执着对方,你不会希望对方给你怎样的回报,不会因为没有得到这样的回报而苦恼,反而你的生命会过得更漂亮、更好。所以,结束的时候专门提醒一下大家忆念无常。

十、什么是业障
  前面讲过,曼殊室利菩萨劝请释迦佛讲说《药师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爲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所谓的“业障所缠有情”,业障,我们都知道,学佛以后碰到一些困难或者一些痛苦的时候,我们就说:“我这个人业障很重。”比如你去做好事了,别人骂你,你就说“我这个人业障很重”;或者你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你又会说“我这个人业障很重”;你经常苦苦恼恼的,你也说“我业障很重”。什么都是“业障很重”,这是我们对业障的这么一种理解。这个业障到底是什么呢?
在《俱舍论》里讲,真正的“业障”,直接所讲的它的体性就是“无间业”,比如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你要是做了这五种无间业,就成了一个障碍。“业”就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见道,或者障碍见道加行的善根在你心里面生起来。如果作了五无间业,这一生就决定不能见道了。对于能够障碍我们修作善行的,我们称之爲障碍。由于它是一个业,业障很重,重得把我们挡住了,我们修行进道就没有堪能性。当然,间接讲的所有能够引发我们堕三恶道的业,都可以称爲障碍,但是它不像五无间业这样决定,所以都安立爲“业障”。
  总而言之,这个“业障所缠有情”,比如我们在座的,有人可能在信佛以前积聚了很多的恶业,或者信佛以后还在继续造恶业,而且这些恶业很多都能够成爲一个恶趣的引业,把我们引到三恶道去,这样就把我们缠缚起来了。首先在因的时候,比如现在我们处于一种被缠缚的状态,就像有的人控制不住做坏事,无法停下,不断地做,他的心摇摆不定,根本控制不住。在因上,他就被缠缚住了,缠缚着去做;在果上也不自在,就像被绑住了丢到三恶道里去,受苦的时候也是不自在。这些“业障所缠有情”就非常苦。
  十二大愿里面,前面是果和道,后面就是缘苦集谛,比如缘到业障所缠有情,就生起大悲,要饶益他们,让他们得到利益和安乐。我们自己在听闻的时候就想:如果我是一个“业障所缠有情”,如何解脱这个缠缚?好好按照药师法门,去闻思修,就可以解脱这个缠缚。所造的这些业障,给我们在修行善法的时候留下一种障碍,比如使我们在听闻之后记不住,思惟的时候搞不清楚,修的时候感受也没有。在三种障碍当中,业障是最重的,因爲它将引发很苦的恶果。
  我们想到这些时,就要知道,我们去思考《药师经》经文的时候,不要认爲它仅仅是治身体的病的,仅仅能够给我们一点点现世的好处,应该想到它的作用是能够让我们成佛。当然,它不是直接地诠释了所有的智慧和方便,但是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里,都说到“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最究竟的利益,就是证得无上果。所以我们在听闻、思惟的时候也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要仅仅想到现前的一点违缘、困扰之类的,要配合道次第去思惟,这样会有很大的利益。在缘到这个佛果时,我们会有一种力量。
什么力量呢?我们知道,药师琉璃光如来发了这样的本愿,那么当他已经获得果位的时候,也就表示这些愿都可以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所以我们在看到他的果德的时候,都会生长起一种信心。比如你去买养老保险,三十年后有反馈,假如说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年,反馈期已到,今天你就可以去领了。同样道理,药师琉璃光如来已经成佛,他的佛土已经圆满自在,只要你对他所发的大愿有信心,马上就能起作用。

十一、 为何要往生净土
  为什么要生到净土去?
  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应该愿生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琉璃净土,爲什么?原因在前面,就是这个佛土庄严、眷属圆满,由于这样的缘故,所以“应当愿生”。有人就问了:“爲什么这样我就要生那里呢?”因爲我们如果生到那里去,可以听闻正法,亲近善知识,然后如理思惟,便于修行,早日成佛。爲什么这里(指娑婆世界)不是所赞叹的呢?因爲这里修法的条件不够圆满,魔障很多,我们想听法的时候想求法的时候,障碍违缘很多,觉得善知识难遇,所以就不赞叹。
   也就是提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好,琉璃世界也好,去干什么?去听闻正法。你不管去见哪尊佛,都是爲了去亲近善知识、善友,亲近的核心目的就是听法、思惟法、修行法,而不是去享受,比如说那里有好吃的、好穿的……
     还有的人说什么:“极乐世界没有女人的话,这怎么过呢?过不下去了。”想去找女人的这样的人,不会愿意去极乐世界,到了那里,没有他所要的东西,他也去不了。所以要去极乐世界的人,你就得搞清楚它好在哪里,你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不管修净土或者其他,我们的目的,都好比去找医生看病、吃药,而不是去玩。这就是“愿生彼佛世界”的原因。
  调伏谁的身口?
  你们居士,今天受了八关斋戒,那你首先要把握住的就是不能歌舞倡伎,这一天嘴巴不能去唱歌,身体不能跳舞,这就是属于轨则。如果这一天你去做了,你就违犯了轨则。出家众当然更不能去做了,现在什么开联欢晚会、唱歌,出家人去搞这些就不行了。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某某出家人不好,我是说出家人不应该去唱歌,这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如果你们看到哪个出家人去唱歌的时候,你不要说这个出家人不对,人家问谁说的,你说某某法师说的。我没说这样的话。我们知道,所有的戒律、学处,尤其是别解脱戒,调伏什么?调伏身口。调伏谁的身口?调伏我们自己的身口,没有说让你去调伏他人的身口。这不是你做的事情,除非你带徒弟了,那当然可以去调伏他。
   我们学法的时候知道,调伏身口是爲了让我们的心不散乱,你得把心从外境上收回来,这样首先你要控制你的身口。在口的方面,比如你成天说谁谁不好、谁谁不好,原因是什么?你的心在向外放,导致你看到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好。你要把心收回来,把自己管好。在身的方面,比如歌舞倡伎的时候,乱跳乱动,像那些摇滚歌星,拚命地唱,身体各个部位配合着拚命地动,非常激动的样子。如果我们修定的话,这是相违背的,那样躁动的心,是不可能得定的。所以我们要把心收回来,别人跳舞是别人的事情,你自己是不能跳舞。
7#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8:42 | 只看该作者
十二、 学佛要有正见
  【要有正见】
  在尸罗、轨则、净命、正见这四个当中,自性就是尸罗清净,其他三个作为助伴。这里的正见主要指的是什么正见呢?有人认为轮回没有,涅槃也没有,业果也没有,是无因生,或者是相违因果生,或者是认爲阿罗汉也没有;你反过来,认爲这些确实存在,地狱、饿鬼都是真正存在的,这样就没有毁除正见。像有的人,虽然他某些行持方面,比如轨则做得不好,但是他正见是具有的,知道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有不好的结果。而没有正见的人,他就会说,“现在这个时代做不到了,所以我也做不到。我做不到是很正常的,是对的。”这就是知见不正。
  知见毁了,也是要堕恶趣的。海公上师在《禅定品》学记里说:见不清净,就是对佛所说还有怀疑。戒唯依制而行,如果认为什么戒什么戒不要了,这些都是属于见不清净。海公上师说,《药师经》里面说的这四个事情,是持戒的纲要,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这个正见,要靠深信业果去鉴定,了知这些决定不虚误,这样我们持戒才能清净。否则,我们经常问,或者怀疑,“这到底有没有那么严重?或者是吓唬小孩的?”或者为自己做不到的找一个很好的理由。
  像现在有很多很多的邪见、恶见,可谓“恶见稠林”。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塞在我们的内心,它是灌进来的,再加上我们本来也在东游西逛,没有一个正念,而碰上的外面的东西很多都是错误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本来是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好的环境,而这两者我们正好又缺乏,所以非常危险。
  比如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外道很聪明,很会辩论,也会写作。他年纪很大了,对他的女儿生起了贪心。因爲世间都知道,父亲和女儿绝对不能做这些男女的事情,他爲了达成他的目的,爲这样做找正当的理由,认爲是做得对的,他就作一部论,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现世后世,说跟女儿做也是自由的、解放的,这种言论现在也是很有流毒的,他作了这样一部论,达成一个目的——这是合法的,大家不要去说他跟他女儿去做男女的事情。后来他的结果很惨很惨,仅仅短短的几年、几十年享受一点点的五欲,造下了很重很重的恶业,他的见,是一种邪见。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很多的邪见,比如同性恋,本来这是不对的,要堕恶道的,现在提倡同性恋,要自由,不要压迫它,解放它,然后慢慢要合法化,听说有的地方已经合法了,那是很可怕的行爲。在这“恶见稠林”当中,如果我们不具有正见,或者具有一点点正见,力量还不足,假设我们这辈子命终了,下辈子投生到同性恋合法的那个国家去,生下来也没有人给我们讲佛法,生下来就天然的:同性恋很正常。所以我们不要以爲那是离我们很遥远。当我们自己的正见没有树立的时候,慢慢地,我们的心就很容易随着它转,转了之后有什么结果呢?造恶业。造恶业的结果是什么?你就是“业障所缠有情”,被缠到地狱里去了。
  还有很多很多的恶见,比如现在很多人,信了佛以后,就经常问:“师父啊,我都皈依十年了,为什么身体还有很多的病呢?爲什么我的财产还没有增加呢?爲什么我还欠了很多钱?”他的意思好像是信佛就一定会发财,信佛就一定会长寿,信佛就一定是无病,这样的因果关系。那他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来问爲什么、爲什么。其实我们不要笑他,“这人头脑太简单,我可不是这样的”。我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们要去想:高兴的时候我是怎么高兴的?比如你对师父说:“今天加持很大。”什么加持很大?“我才念完这座经,居然我的股票又赚了几万!”虽然你是高兴的,但你认爲这两者是有因果关系的,那就表示如果突然反过来的时候,你也会痛苦。比如你刚念完经的时候,突然听到几十万损失了,那时你就会想:奇怪,我不是在念经吗?这两个因果关系怎么搞的?我又损失惨重。所以我们平时要不断地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深信业果,是否见已经清净了,这样才会脱离“业障所缠”。否则就会很苦恼,我们还要受那些业障所感的果报。这要经常性地检查。
  随着我们修行越增上、所修越细的时候,我们的所断也会越来越细。有时候我们把这些粗的东西断了,细的东西就潜藏在那里,然后不断地困扰我们。我们如果不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丢出去,它会反复地折磨我们,摇动我们的心,我们就一直被缠缚,以这样的方式。每当修善法的时候,比如有的人一念《药师经》就打瞌睡,反复如此;有的人一念到《药师经》某一段的时候,就睡着了,这就是“业障所缠有情”。有时候他就拚命求加持,“我身体不好,那《药师经》能不能不念啊?你看要二十分钟,多累啊!”这是一种知见,认为念经是累的,是苦的因;我有病,应该休息,休息是病好起来的因,念《药师经》正好障碍了我休息,所以念《药师经》是不对的,应该去休息。他就忘记了念《药师经》可以让病好,是病好的因,没有去想这一层作用。

13、所求不遂的原因是什么
  经文说到“随所乐求一切皆遂”,但是在实际当中,许多人求了却没有得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原因是什么?有自己方面的原因,也有对方的原因。
  佛教是讲因缘的。自己的原因,一个是信心不足,有怀疑,不够深信;还有一个就是由于被业障障住了,这样,佛菩萨的神力就不能显现,所以所求不能满愿。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国王叫阿闍世王,他因爲关押自己父亲而导致他死亡,造了无间业,这个罪障就使他不能见道。有一次佛给他讲完法以后,对比丘们说:如果他没有作杀父这个恶业,那他当下就可以见道了;由于他被这个业障障住了,所以不能见道。这是属于自己方面的。
  对方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方,就是佛菩萨——药师佛。假设这个众生没有自己方面的障碍,而佛菩萨圆满了福德资粮,比如可以让他获得财位,但是却不给他。爲什么?这在《摄大乘论》第九卷里面有讲,“见业障现前,积集损恼故,现有诸有情,不感菩萨施”。就是这个有情在求财富和官位的时候,佛菩萨看到,假设他得到了,会导致衰损。这样就不能给他。会导致什么衰损呢?比如本来他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他还可以做好事,而有了地位、财富,他就不做好事了,甚至干坏事。干了坏事,就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由于佛菩萨能够预见到这一点,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让他贫穷、下贱。这样他还可以继续做一个好人,尽管贫穷、下贱,但至少不会给他带来以后的、下辈子的痛苦。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佛菩萨看到,他在贫穷下贱的时候,会觉得人生很苦——很穷困,又很没有地位,他就容易相应地现起这种厌离心,会去找寻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好的结果,这样会导致他去做好事。所以对他而言,这种贫贱也是可以生起善法的,由于这样的原因,佛菩萨就保留不给。还有一方面,由于佛菩萨看到这个人如果得到了大财位,会让无量的众生受苦,佛菩萨就想:与其让无量的众生受苦,还不如让他一个人受苦爲好。
  学过菩萨戒的就知道,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要观择、思考,从多方面思考:于对方的利益如何?于自己的利益如何?是法增上,还是法衰损?还要考虑:不管于对方还是于自己来说,是长远的利益,还是现前的利益?而并不是像我们简单认爲的这样,比如现在看见其他宗教到处在搞慈善事业,“那我们也去搞慈善事业——我们佛教不能落后于人”,这样就是比较片面的一种看法。对于布施给他还是不布施给他,有很多很多需要观择的地方。包括他来要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给,这在菩萨戒里都有讲。比如他来找你要杀人的东西,或者毒药等可能伤害人的东西,你就要仔细地考虑;还有比如你自己的经书、法器、你的三衣,还有你自己上师给你的一些加持品,你是否能给他,这都要好好地观择。并不是说,凡是对这些东西你认爲自己有一点贪着,爲了对治贪着,你就把什么都舍出去了,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在果相上看的时候,我们不要因爲求了之后还是没有得到,就产生怀疑,说:“你看,这个《药师经》不灵,佛也不灵。”
  药师佛能够解救,从因上解救,从果上解救。已经感异熟果的时候,只要能够“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还是有希望解脱这些痛苦的。比如很多人在生孩子的时候,一开始很不顺利,很危险、很痛苦,临时抱佛脚,念一下佛,还是有一些感应的事情。然后生的孩子还能够“身分具足,形色端正”,长得很好看,诸根不缺,看见的人都喜欢,并且“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这就是说,如果得到药师佛的加持,她生的孩子也是很令人满意的。换句话说,她有这个福报生这样的孩子。
  如果我们按照业果分析,会觉得奇怪:她这个孩子本来是不好的,通过念药师佛,念着念着就把这个孩子念得变了个样。不是这个意思,这是孩子和母亲两者的福报和因缘的问题。通过母亲念药师佛,或者亲戚帮她念,福报增上了,然后就能碰到这样一个孩子。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是福报小的孩子,他就配福报小的家庭;如果大人的福报小,那他就碰到一个福报小的孩子。比如一个很笨、很弱智的、诸根都缺的孩子投生到你家,你也不要不喜欢,“唉!怎么跑来这样的一个孩子?”是你自己的业所感的。要经常这么想——业果。

14、如何才能得到诸佛的护念
  在《广论》的“皈依三宝”这科中,要“知差别”,其中包括两个差别:一是信解差别,二是修行差别。对于第一个,对佛要修什么样的信解呢?修清净承事的信解。修行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由信解——了解这个对境的功德、了解这个对境的体性;对法要修希求证得的信解;对僧要修希求和合同一法性共住的胜解。起了这样的胜解、定解,然后起修的时候怎么修呢?对佛要修供养承事的正行,在这段文里就有“供养形像”。对法,可以修瑜伽方便正行,这里就有“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对于法要希求证得,首先要听闻、了解。之后,修的时候就修这个相应——与法相应。对僧,修的时候修什么?共受财法正行,这里就是“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这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信解差别和修行差别。我们在修的时候,首先要信解;了解这个对境之后,起修的时候,要知道他们的差别,不同在哪里。这样就会很明确,不会混淆。
  这样修了,就会有一个什么结果?“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就能得到、受到诸佛的护念,然后他所求的就“愿满”,乃至得到菩提。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在皈依学处里有。就像刚才说的皈依三宝,尤其是这样去修归依药师佛,他会得到诸佛的护念,然后凡是一切所求,都容易得到满愿。这是皈依学处里面讲到,归依有什么功德?乃至速疾成佛,最后就可以成佛。
  对于“如是便蒙诸佛护念”,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如果说你这样去做了——供养形像、书写经典、受持听闻,并供养法师,就得到了诸佛的护念,假如“得到护念”是果,你这样做是因,那么你不这样做,能不能得到护念呢?有的人就想:这佛教还是跟我们世间一样——“你先交钱吧”,先出钱,就能得到护念;不出钱,就得不到护念。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思考?
  供僧有什么好处呢?举两个例子,《俱舍论》里讲,在末法时代,还有恶业道增上的时候,大家干的坏事比较多;成就的恶业道多,那么灾难就多。有一种灾难叫疾疫劫,就是疾病流行,遇到这样的时候,比如一闹瘟疫,死了很多人,成片成片地死了。我们如何才能不遭遇这种疾疫劫呢?那就是——供养僧众乃至一颗诃梨勒果(一种能够治病的药果),来世将不会遭遇疾疫劫,所以功德很大。现在找不到这种果,但是我们供养药片、药水之类的,只要对身体能治病的,都有这样的功德,道理是一样的。还有一种灾难叫饥馑劫,就是没有粮食吃,到处没有收成,像现在非洲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如果现在我们供僧一餐饭,将来就可以不遭遇饥馑劫。比丘,他有这样的作爲福田的一种能力——除世饥馑,大家对他布施,他就可以让布施者免除遭遇饥馑。
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9:01 | 只看该作者
15、我们睡时菩萨还没有休息
  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有很多很多的功德,文殊师利菩萨知道这一点,就以种种的方便,以他的功德之力,在这些众生于睡梦中时,还能够以佛名“觉悟其耳”。
  在我们处于睡眠的状态,就是当我们进入睡眠心所的时候,我们的前五识是不现行的,包括耳识,它听不到东西。比如别人在你耳边念“药师佛、药师佛”,你是听不到的。但是听不到是不是就没有用呢?那也不是。由于这样“觉悟其耳”,这种力量对我们颠倒的睡眠心是有影响力的。有的人可以接受到这种影响,有的人接受不到。但是不管我们能否接受到,总之我们要感恩。你看,当我们累了一天,躺下睡觉的时候,佛菩萨还没休息,还在我们耳朵边,耳提面命不断地说“药师佛、药师佛”,爲了什么?爲了我们好,爲了我们能得到利益安乐。
  如果我们想得到这种加持,比如你很想在睡着的时候,有文殊菩萨给你念药师佛号、觉悟你,那你在睡觉之前,就要提正念、求加持,这些如果做了,那得到觉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有时候你虽然不能梦到听见佛号,但是如果你好好地、努力地求加持,临睡的时候这样做,随着你的业障清净,会得到一些比较好的梦,还会睡眠安稳、不做恶梦等等,这些加持是有的。

16、提着正念睡眠
  我们一天结束、晚上睡觉之前,有点像一生结束的时候,有的人一辈子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但是结束之前如果起了一个很强的恶念,或造了一个很强的恶业,那他其它的善行会被遮止、不现行,这样他就会先感受这个恶业带来的恶果。有的人就说:“这个人做了一辈子好事,白做了,你看他死得那么惨!”这是因为业的“重”和“近”的缘故,如果恶业很近,而他所造的善业又不是最重的话,那近的业就会影响他的投生。反过来也一样,如果这个人干了一辈子的坏事,临终十念,或是痛切忏悔,也能使他的恶业不现行感果,他就有可能生到极乐世界或者得生天上。这就表示临终的时候是很重要的。
  睡觉也一样,有的人一天做了很多好事,临睡前胡思乱想,想了很多坏事,晚上就做不好的梦,这也是可能的。如果你一天做了很多的坏事,晚上睡觉前,你好好地去提正念,忏悔、观想、求加持,这样睡眠时会得到一种好的加持。因爲我们一生当中很大的时光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几乎快占了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如果我们在睡前好好按照《瑜伽师地论》、《广论》里讲的去做,这就可以变得很有意义。

17、如何供养法宝
  供养法宝,是“以五色彩,作囊盛之”。“彩”,是很好的一种绸缎。用五种颜色的“彩”做经书的包,把它装起来,供在一个高座上。如果我们自己家里有条件,有佛堂的话,净地设像,将药师佛供在中间,他的右手边供上《药师经》,或者专门将《药师经》供在药师佛的前面也可以。如果你对修药师佛的法很有意乐、很相应,那么就经常去求、去拜。它(法宝)是三宝的代表之一,作爲归依的对境,我们在它面前归依,要做的恭敬方式就是把它包好,使之庄严。
  有的人对经书就不爱护,这样会衰损我们的福德和智慧。一般像我们这种经书,要先用纸包一下书皮,然后再在外边包五色囊。只要你们自己会做,怎么好看、怎么庄严就怎麽去做,做了以后不但会有很大的福报,还能开智慧。平时看书的时候,手要擦干净,随时准备一块小毛巾,这个方法是大宝恩师经常用的,这样就不会把书弄得黑黑的。有的人觉得好像把经书弄得越脏才显示他越用功,这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自己的智慧衰损。还有,比如你们在书上做笔记,一定要工工整整的。可能你听课的时候写得很快,那你另外准备一个笔记本,以后你要把这个再抄上去的时候,工工整整地去抄。你们如果见过大宝恩师的笔记,就知道什么叫工工整整。而我们经常是乱涂乱画,画得又难看。不是说你字写得好看不好看,而是要写得端正,就像他们抄经一样,认认真真的,那就好。
  这是关于恭敬经书的,你把经书恭敬起来,这样去做的话,后面就说到,四大天王以及他的眷属,还有无量百千的天众,都来到这个地方“供养守护”。这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诸天善神坐在一起拥护,那些邪恶的、不吉祥的鬼神就远离了。如果你是善神远离,那诸恶鬼神就都跑过来了。一般来说,你干坏事的时候,得到相应的就是那些喜欢邪恶的神,他们喜欢跟你在一起。所以,供养经书有这样的好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