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普光 于 2013-3-3 18:33 编辑
末法何以弘揚藥師佛本願的理由
藥師經裡有提到釋迦佛因應末法眾生的機緣宣說了藥師法門,而文殊菩薩也發誓在末法時要盡任何可能的方法來傳播藥師佛的本願功德名號。那麼諸佛菩薩何以要在末法推廣此法,我們可以從太虛大師的「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的文章中來解析。
太虛大師將佛教的傳播歷程分為三個時期,及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在此我們將太虛大師定義的三個時期之內涵整理如下:
(一)正法時期(超欲梵行):這一時期的弘化內涵是「修超欲界之梵行──戒定──,證出三界之涅槃」。就是以超出三界為主要行持的出世間的解脫為主要目標。這一個時期的弟子或者親自從佛教化,根器銳利,很容易就證道解脫。而這一時期也包含了大乘的弘化,但還是基於以「出三界涅槃」為主要目標的教法。
(二)像法時期(即欲咒術):這一時期是修「欲界天色身」為主的時期。太虛大師說:「依所得天色身之等流果成就佛身,故特重即身成佛」。更以『最下之合為無上瑜伽法』的雙身法為『像法期佛教之主潮』。這些密法盛行流傳於『印度、藏、蒙』但是因為漢地原本即重視禮儀與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影響,致使『即欲咒術(以欲離欲)』的無上密法『傳入而不受行』,在中國並沒有流行起來。而且這種修法必須「發大乘菩提心、修大乘般若慧」為最重要的出發點,否則就容易流入「猥雜垂盡」的末流。
(三)末法時期(人生佛教):在此太虛大師很篤定的說這個時期的『正法期「超欲梵行」,及像法期「即欲咒術」,皆將退為旁流』,必然以「人生佛教」為主流。
現在看來,確實太虛大師有他真知灼見的一面。這個時代因為科技發達,知識普遍,已經不再適合「迷信多神(攝受當地鬼神)」的原始信仰型態。由於近代自由民主的思想,也不適合上師為絕對權威的型態。畢竟完全信任一個人,是必須徹底放棄理性思維的熱情式信仰。而完全出離世間的信仰生活,在這個時代也不容易實現了。
這個時期太虛大師認為是以「直依人生增進成佛」,或「發達人生進化成佛」,是主要可以廣度大眾的教法。
太虛大師他理想中的組合應該是『主唐代禪宗並輔錫蘭律行以安心立僧,主日本真宗並輔西藏密咒以經世濟生,庶可為末法期集起人生佛教之要素矣』,這裡大師是認為以唐代的直指人心的禪宗為主軸加以南傳佛教的律儀來規範安定僧團。以淨土真宗的強調佛陀本願,加以藏密的「咒術」為經世濟生。這是他理想中的人生佛教的藍圖。
本文認為上述所說的條件,在於藥師法門來講完全都包含了!
1.直指人心:即藥師佛的第一大願:『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2.律儀安僧:及藥師佛的第五大願:『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3.經世濟生:如第二願及餘願所講,文多不贅。
所以弘揚藥師法門就可以實現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的理想藍圖了!
關於這一點在太虛大師的藥師經講記中提到:『此經明佛果功德,勸信求生,亦如彌陀等經之勸發願往生。復次、由修持故,感藥師之加被,得現生之受用,則如真言密咒所明利益。故前言此經之通淨、通密,信非虛也。』
上述太虛大師說到藥師法門有改變現生,類似於密咒重視現生的功德力用,而又有念佛法門的易行。所以這是藥師法門很重要的一個特色!所以若希望能有密咒的殊勝功德,但卻不適合密法根器的人;或修淨土宗但厭離心不真實的人,可以修學藥師佛本願名號,此法兼具了「現世樂(消災得福)」、「後世樂(往生淨土)」、「究竟樂(速得成佛)」的功德。
另外,藥師佛的本願也很多對治末法時期弊病之處,如末法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藥師佛以第四大願、第九大願來對治末法的這種現象。而末法時期眾生重視現世功德,藥師佛本願以第十一大願、第十二大願攝受之。基於上述總總理由,末法弘揚藥師本願是非常適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