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兰观音碑 雪山下的千年祈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0 04:27: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普兰县城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孔雀河畔,与中尼边贸市场隔河相望。从县城向东,沿河的北岸有公路通向历史悠久的科加寺,继而可以通往中尼边界。沿河南岸是一条乡村土路,通向一座古老的村庄——谢德村。通往谢德村的路两边是大片的青稞田,春夏之际,满目葱绿。距离谢德村一公里的路边田垄上远远就可以看到竖立着的一块石碑,最近几年,为了保护这块石碑,盖起了小房子。

2000年,我们实地调查时,地面露出的碑体高170厘米,顶部稍残,表面有当地百姓朝拜时涂抹的酥油。我们在碑前根部稍作清理,发现埋在土里的还有30厘米左右。经测量,碑高210厘米,宽50厘米,厚17~18厘米。碑的正面浮雕一尊观音菩萨立像,菩萨头顶束有高髻,戴三叶冠(或称三尖冠),冠叶呈三角形,三角的中间和顶部饰小圆珠。面部椭圆,弯眉细目,鼻梁挺直,嘴唇紧闭,双耳戴环形耳饰

头部周围有椭圆形头光,头光内缘饰火焰纹。上身袒裸,颈部的项圈饰有三个圆环,双臂佩戴臂钏和手镯,钏、镯上装饰着火焰宝珠或花瓣形宝珠。左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手心向前。右手屈置胸前,持一茎半开的莲花。下身穿长裙,裙裾内收,粗看似乎像灯笼裤,腰间系带,裙腰外翻的褶纹如花瓣,腰带垂下,带端雕饰忍冬纹。双脚外撇站立在仰莲台座上,脚腕上也佩戴有钏。菩萨像通高175厘米,与正常人等高,这种尺寸的造像通常称之为“等身像”。

碑的两侧阴刻古藏文,属乌金体,整齐划一。文字有明显的吐蕃古藏文特征,句子短小,虚词使用频繁,元音的书写方式也很古老。经藏文学者释读,东侧文字为:“马年秋初,桑格祥·卓·赤赞扎贡布杰为普天众生之福祉,特立浮雕观音菩萨像,愿此举利益众生。”西侧文字为:“南无观世音菩萨,愿除尽罪孽,增益福泽,清除二障,福智圆满。愿我桑格祥·卓·赤赞扎贡布杰并无尽众同至上佛。”内容是典型的造像发愿文,类似的发愿文在敦煌发现的藏文卷子里就有几十件。

无论从藏文发愿文的内容、字体、书写格式,还是造像的造型,风格,学者们一致认为观音碑是10世纪以前的作品。藏族学者次仁曲杰、达瓦次仁曾对碑侧的发愿文做过进一步的分析,认为造像主名字中的“祥”是吐蕃王朝时赞普王室的亲属称谓,也就是舅家。“卓”则是吐蕃王朝的望族,许多赞普都曾与之联姻。卓氏家族当时所在的区域主要在“堆”,也就是现在的阿里地区。

不管学者们如何分析,对于这座碑的来历,民间自有民间的传说。1996年,西藏自治区藏语文考察队调查时,专请谢德村的两位长者讲述了碑的传说:“很久以前,有7位菩萨神像被供养在卡东扎西衮王宫的神殿里。一天,他们商议一块去科加寺朝拜强巴佛。按常规,佛像是不能离开座位随便走动的。特殊情况下离开座位出行,必须在天亮前赶到科加寺,如果太阳出来还滞留在路上,就会被定化,再也不能返回神殿。

七菩萨见佛心切,天一黑就出发,想天亮以前到达科加寺。没想到雨后路滑,举步艰难,行至谢德村与角若村交界处,天色渐亮。太阳一出,都变成了石碑定化在路边。一直带现在都没有移动半步。”这个传说显然是后来才有的。了解西藏佛教史的人应该知道,扎西衮是吐蕃王朝结束以后占据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国王,科加寺也是11世纪以后才建立的寺院。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转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