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1880~1942),原籍浙江平湖,俗姓李,名广侯,号叔同,又名成蹊,字惜霜,其他别署甚多。出家之前性情倜傥,于诗文词赋外尤好书画,又工篆刻。二十六岁东渡日本,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并研究音乐,创立春柳剧社,为我国新剧运动之先驱。回国任教天津工业专门学堂,后赴上海主持《太平洋报》。又应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之聘,主持图画、音乐等科,介绍西洋戏剧、音乐、绘画,实开风气之先。
三十九岁于杭州大慈寺出家,于灵隐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法号弘一。弘一法师慨叹僧界为世所诟病皆以不守戒律之故,发愿毕生精研戒法,初学有部之律,其后专弘南山律宗。法师操行至苦,常年跣足芒鞋,孑然一担,云游各处,讲经弘法,以在闽南为时最久,晚年自号晚晴老人,又号二一老人;平生最推崇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效其不收徒众、不主寺刹之风,惟以写字与人结缘,其清纯恬淡、孤高耿介之风范,对民国佛教界影响极大。出家之后,著有《弥陀义疏撷录》《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清凉歌集》《华严联集》《戒本羯磨随讲别录》《四分含注戒本讲义》《南山道祖略谱》等书。因为弘扬南山律宗,被佛教界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虽然专弘律宗,但在接引大众之时,也是因病与药,不拘一格。本文是弘一法师1939年在永春桃源殿的演讲,略有删节。 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味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以下所讲,分为三段。
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 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
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专修净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 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来源: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