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悉昙话语』12.修炼同感力(同事摄)的五部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4 11: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感是一种能力,即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感力到达一定程度,就有类似“他心通”的现象出现,即在交流中,对方刚说完上半句话,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准确地说出他的下半句话。这是因为我们作为众生之一,彼此之间,必然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当我们真的“穿上他人的鞋”,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这也是古圣先贤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那应该如何去修炼同感力,将之运用到生活及修学中呢?

一般来说有五个步骤,也就是同感力修炼的五部曲。

第一步是倾听,即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作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

倾听力其实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的,因为大多数人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地倾听,而是带着“过滤器”选择性地听,并且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做着各种价值评价。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来分享倾听力的修炼,培育出善于倾听并且能听出话外音的能力。

倾听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反应,比如用点头、眼神示意或使用“嗯”、“然后呢”等鼓励性话语。这里其实也是觉察我们是否真诚的一个机会,真诚的反应,会让对方很有兴致地往下说;不真诚的回应,皮笑肉不笑,就会让对方失去说下去的兴趣,甚至感觉到难堪。

如果是网络交流,比如是QQ聊天,那么及时发送不同的表情,也是很好的一个技巧---当然,这个表情不能太有趣,引起对方注意,干扰到交流了。

第二步是换位思考,即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对方。

试着用对方的眼睛和头脑去感知、觉察和思维,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

这一步是比较有难度的。据我的总结,难度来自两方面:

一是理论上不确信能做到,很多人认为“人如其面,各有不同”,一个人是不可能了解其他人在想什么的。这个其实是误解了同感力中的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的确不可能完全了解其他人的心思,但是如果有良好倾听做基础,我们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对方所遭受到事件时的想法和情绪,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二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换位”换得不到位,自己得到的感受和对方的感受不一致,甚至相反。这个主要是倾听没有做到位,要么是遗漏了重要信息,要么是没有听出话外音,更有一种可能,就是倾听时是带着自己的主见和价值判断去进行的。

为了更快进入“换位思考”,可以在倾听对方话语的时候,问自己一些问题,帮助自己更好地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想法:

他告诉我什么事情?
我要是他,会怎么想?会有怎样的感受?
是气愤还是愤怒?是害怕还是恐惧?是烦躁、矛盾……担忧还是委屈、伤心、痛苦、自责?

有些宗教,直接用类似的技巧来修炼慈悲心,效果很不错,O(∩_∩)O~

第三步是信息整理,即我们要能够适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从对方那儿感知的东西做一番整理并理解他们。

第四步是信息反馈,即把整理好的信息反馈给对方

这一步要注意用词。一般用“我感觉您很不容易,。。。。。。”、“我很欣赏您积极的态度,。。。。。。”这样的话来将信息传达给对方。

严禁使用有明显负价值论断的话语,比如“你猪头啊,怎么。。。。。。”、“你业障深重,。。。。。”

第五步是同感检验,即在反馈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应,必要时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

第五步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大多数情况都是“你觉得很理解我,但其实你一点也不理解我”,所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对方,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实际演示一下同感力的这个五个步骤。

同修己是一位一位70多岁的老人,儿女都很忙,她希望他们能够常常打个电话回家。

同修己:人老了就是没有用。我的儿子、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现代的人都很忙,这一点我是可以谅解的。只是,我希望他们常回来看看,不要只在逢年过节才回来。我年纪一大把了,说不定啥时候就去见阿弥陀佛了。平时也该常打个电话,否则走的时候,也没个人知道。

对于同修己的这个述说,我们如何进行同感呢?按照五个步骤一一施展:

首先,认真的倾听:“我听到她在说自己的儿女不经常回家,我还看到她不时的皱眉、低头、叹气”。

其次,经过认真的倾听,接下来该做的就是换位思考:“我要是一个60岁的老人,自己的儿女都成家立业忙着自己的工作,不常回来看我,我会感到怎样?”
处于这个情形,我虽然能够理解他们,但还是觉得蛮凄凉的,有些无奈,也有一点怨恨。”

再次,换位思考之后是信息整理:“她因为儿女不常回家而感到有些无奈和丝丝怨恨。”

再次,接下来一步,就是信息反馈,即我们听了同修己的述说,可以这样回复她:“您很不容易啊。子女为了事业很忙碌,没有时间常回家看,你能够理解,但又觉得自己很凄凉,内心有些埋怨。”

最后,我们进行同感检验:“是不是这样?”


看了这个案例,有兴趣的同修可以做下面这个练习,检验一下自己的同感力。

同修庚:这么多年来,我总觉得自己命好苦,对于别人来说顺理成章的事情,到我这就非常难,就需要付出比别人多更多的努力才会有相同的结果,难道是命该如此?


您会选择下面哪一个回答作为回复呢?

A.“经历是一笔财富,多一些磨难会让你看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哦!再说了,上苍是公平的,在这里关了一扇门,一定会在其他地方打开一扇窗,相信自己吧!”

B. “小姑娘,天上比你苦命的人多的多了,想想那些连饭都吃不上的人,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C.“你的生命经历中比别人多出一些磨难和曲折,让你觉得好苦好苦,有些怨恨命运的不公,能不能具体说一说难的事情是什么?”

D.“吃亏是福。你业障重,好好念佛,阿弥陀佛会把一切给你安排好的。”


下一次,我们有机会讨论分享下一些容易和同感混淆的概念,比如同情和同意。

(备注:本文中所引用的概念和案例,出自本人听岳晓东博士相关课程的笔记,有修改。)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明州白衣智证写于明州东溪
癸巳年二月二十五日 初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5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