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做出不同决定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回顾我们的一生,我们能自己做决定后,我们所做的各种决定,直接造就了我们的现在。
佛教的因果论之所以不是宿命论,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我们可以并且能够做出决定。
然而,我们要做出正确的决定,就需要找出我们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所做的决定,就是随波逐流,也许会带着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可能带着我们过上悲惨的生活,可能让我们上天堂,也可能让我们下地狱。
所谓的价值观,简单说,就在我们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会如何处理事情。价值观在我们内心深处,除非经过练习,否则是不被我们的意识所觉察的。
我们为人处世,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基础而行的,如果我们的行动和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那么就算万夫所指,也是安然不惧;如果我们的行动和自己的价值观发生偏离甚至背道而驰,那么就算全世界的人为我们喝彩,兴奋之余还是感到内心的不安、空虚以及痛苦。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者是隐约知道但不很清楚。
各位同修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价值观里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上的,一类是体上的。比如说“亲情”和“家庭”是我们心中很重要的东西,这里的“亲情”就是体上的,“家庭”就是相上的,“家庭”是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一个工具。
因此,在心理学中,相上的又称为工具性,体上的又称为实质性。
我们很多时候,在追求自己的目标过程中产生痛苦,原因在于混淆了价值观里体上和性上的东西。
相上的东西,是让我们得到更深一层价值的工具而已,借助它,我们可以体验我们生命中对自己重要的感受。
引用佛教的一个说法,相上的东西,就如同指月的手指;性上的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明月。
举个例子,金钱对很多人来说是重要的东西,在价值观中占很重的分量。
问一下,金钱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东西呢?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有些不同,一般来说金钱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安全感、享受。。。。。。
从这里可以看出,“金钱”是相上的东西,背后的“快乐、安全感、享受”是性上的东西,我们是借这个工具来获得这些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感受。
换句话说,我们借助相上的东西(工具价值)来让自己获得性上的东西(实质价值),唯有性上的东西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成长和满足。
佛陀开示出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之一,就是一切无常。因此,当在价值观中,相上的东西不能引导我们体验性上的东西时,就如本来指月的手指现在指向树木,那么我们行动上还是会去耗心力在那些相上的东西上,但是内心空虚不安了。
我们搞清楚这一点,面对一些两难的选择,或是各种机遇挑战,就比较好下决定了。有时候,鱼和熊掌之所以难以抉择,在于我们没有看到它们背后的实质价值,只是迷茫于其表面的工具价值。
因此,我们学佛的人,需要去觉察自己的价值观,明白在自己内心深处,哪些东西是对自己重要的,它们的重要次序是怎样的。明白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走修行路,否则,很容易陷入自欺欺人、自我麻醉、修学几十年,内心依旧颠簸的困局中。
一个小问题:自我觉察下,我们精进念佛诵经的背后,是什么呢?
至于说如觉察自己的价值观,怎样甄别自己的显性价值观和隐性价值观(显性是指我们平时自己认为自己具备的,隐性是我们内心真实的价值观,有些人平时自认不怕死,事到临头就怕得要死,这就是显性和隐性的不一致),这些,以后有机缘再继续分享交流。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明州白衣智证写于明州东溪
癸巳年二月二十一日 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