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何为空
(1、)空生万物
佛教认为,“空”是“般若”的本质、它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 ;不属于“净”,也不属于“不净”。它是形而上的,是智慧的本体。所有的知识、概念、逻辑、推理、判断和理性,乃至伦理道德及一切佛法都是“般若”的妙用.所以“般若”性空而生万法。
龙树菩萨又说了: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中论之观如来品)释意:因为有了这个“空”,所以才生出世间万有;如果没有这个“空”,则不会有这万事万物。
这个“空”到底是什么样呢?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它,龙树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中论之观因缘品)
释意:这个“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可见,龙树的核心思想是讲这个“空”性。
(2、)空的本质
唯识宗则解答了众人的疑惑,从根本上揭示了这个“空”性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识”。
到这里很多问题就好解释了。什么是“真空妙有”?宇宙的本质是“识”,由“识”生出一切。
唯识宗的代表人物为无着、世亲。其以《解深密经》、《瑜珈师地论》等作为理论依据来表述宇宙间万有事物的原理:世间万有的终极本源为“阿赖耶识”,亦名“阿陀那识”,由阿赖耶识生出末那识,以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见《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由这八识生出诸多有形的事物。
阿赖耶识,它身为因果的一个依止处,它保存业力、释放果报的过程当中,被第七意识产生的自我意识给执取,这个就是所谓的阿赖耶。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警告所有的修净土者: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善业!
你想:我造很多善业。每想一次,便增长你一次三界轮回的力量。
正如「摄藏此识为自我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摄藏很多的善业,以后也是由这个我去得果报。
你一定要把你的善业:诶!我没有造善业。把所有的善业,回向净土,我不可得,要把你的善业升华。
修善业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你不要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在造善业。这样子的话,对于你临终正念是障道。因为你每一次这样的思考,都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量,就是在三界得果报的力量。
所以蕅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上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阿赖耶识它本身是生死的根本,我们本来就应该修我空观、法空观,来对治阿赖耶、来破坏阿赖耶,结果你把阿赖耶当作自我意识,「无量劫来生死本」,结果「痴人认作本来人」。
唯识宗与般若宗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由指出“空”性到最终揭示这个“空”性的本质。它们两宗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体系,那就是“中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