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扎西仁波切
昨天我们讲了救度众生的三种心力——上等之心力、中等之心力和下等之心力。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下等是否比中等和上等更矮一些?我是不是可以用上等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三种心力的共同点在哪里,区别又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三种心力,并善巧运用。要记住的是,三种心力在救度众生乃至为了救度众生而成办佛果的这种心愿之上,没有丝毫之区别。也就是说,这三种心力都具备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这两层含义。但当时由于修行者在是否具备救度众生之功德上存在差异,于是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心力。要记住这一点。
往昔我跟随上师到五明佛学院的时候,正遇到法王如意宝身边的几位堪布与法王如意宝一起辩论。当时法王如意宝说,他没有说过下等心力和中等心力不是菩提心,这三种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我执断绝的程度之上。牧童之发心被称为上等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完全断绝了我执,一切都是为了众生。当具备舟子之中等发心的时候,我及众生一起成佛。但对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初学者而言,我们依靠前面意识造作的知母、念恩、报恩、发菩提心等观修,虽然目的是为了断绝我执,但仅仅依靠这种观想,能否圆满断绝我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初次开始进入佛门者,即便具有菩提心,但能做到上品之心力还是有点困难的。但下等心力也并没有抛弃一切众生,而且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而精进修法。我们平常发愿的时候,不就是这么说的吗?为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证得佛果,因此我把三门投入修法之中。这就叫做下品之心力。
初发心者发下等心力之菩提心非常现实。堪布昂琼曾经说过,上等之心力和中等之心力,对于我执炽盛的初学者而言是不切实际之心力,因为在行为中做不到。即便口中说一下,仍旧是一种狂言。比如我们一起都在荒野之中,除了一个馒头什么吃的都没有,当时你会怎么想呢?“我饿死就饿死,你们先吃吧。”对于初学者而言,不会这么好。可能这时候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即便自己不能把整个馒头据为己有,可能也会用不同的方式抢到一些。因此在救度众生之上,我们也应该实实在在一些。不切实际的一些话语,是起不了切实之作用的。因此传承祖师也没有要求初行者的一切行持都必须像地藏王菩萨一般,发这样的誓,做得到这样。所以弟子们都要记住,这三种发菩提心的心力在救度众生之上,没有丝毫之区别,只是在自己救度众生的力量够与不够之上,出现这样的三种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