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学习7: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得禅定具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2 15:2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学习7: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得禅定具足《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学习7: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得禅定具足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禅定具足。何等为十。一者广集福德。二者多生厌患。三者发起精进。四者具于多闻。五者无颠倒教授勤行修习。六者随正法行。七者根性明利。八者具纯善心。九者善了止观。十者不著禅相。

云何是广集福德。谓若菩萨于大乘法中久积善根。彼彼生中善修戒行。为善知识之所摄受。随所生处常生婆罗门大族姓家。或刹帝利大族。或长者大族。皆具正信。于彼生中以其因缘。转复广大增长善根。而常不离于善知识。何者是善知识所。谓佛及菩萨。而能增长宿世善根。由惯习力故。作是思惟。世间大苦世间灾患。世无暂停久受萦缠痴暗所覆。彼等皆由贪欲为因贪欲为缘。了此因缘是为菩萨广集福德。

云何是多生厌患。谓若菩萨以是缘故乃起思惟。我今不应于此世间合曾相中。染著亲近诸欲境界。而诸欲者虚妄分别。如世尊言。常以多种因缘毁呰贪欲。所谓欲如利叉。欲如利戟。欲如剑锋。欲如刀锋。欲如毒蛇。欲如聚沫。欲如痈疽。欲极臭秽。如是欲境心生厌恶。乃剃除须发被袈裟衣。发正信心舍家出家。是为菩萨多生厌患。

云何是发起精进。谓若菩萨由出家故发起精进。未得法者皆令得法。未悟者令悟。未证者令证。是为菩萨发起精进。

云何是具于多闻。谓若菩萨由此因缘。能听能受诸有所说。世俗谛法及胜义谛法。是为菩萨具于多闻。

云何是无颠倒教授勤行修习。谓若菩萨。于其世俗胜义二种法中。能正教授勤行修习。无颠倒法。是为菩萨无颠倒教授勤行修习。

云何是随正法行。谓若菩萨于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此等正法中。菩萨如是行即觉了正道。是为菩萨随正法行。

云何是根性明利。谓若菩萨由行正法故。辩慧明了利根转胜。是为菩萨根性明利。

云何具纯善心。谓若菩萨利根胜故多生厌患。远离大众一切愦闹。及世杂语欲觉嗔觉害灭等觉皆悉远离。亦复不著知识亲爱名闻利养所欲等事。身心寂静得纯善心。由善心故作是观察。今我此心于何法中行。若善若不善若无记邪。若行善法即得欢喜清净心生。何者是善法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若行不善法者。当起厌患多种观察。勤行断除不善之法。何者是为不善之法谓贪嗔痴。贪有三种上中下品。上品贪者。若身若心极其分位。而生染著无离贪心。由染著故于一切处不生惭愧。何者是无惭。谓独止一处作是思惟。而起寻求诸所欲事。称赞欲境自现有德。是为无惭。何者是无愧。由彼贪欲因缘。于父母等前违背很戾及生恼害。于余师尊之所亦无耻忸。自现有德是为无愧。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堕恶趣中。此名上品贪。中品贪者。谓若亲近诸欲境时。自初至末虽复暂有所成。旋起离贪之心即生变悔。此名中品贪。下品贪者。谓若亲近诸欲境时。或身相触或共语言或瞻视间。旋起即灭。此名下品贪。总要而言。一切济命受用资具。有所欲者皆名下品贪。嗔有三种上中下品。上品嗔者。随于所起诸嗔境中。生极嗔恚而复暴恶。遍造五无间罪。或随造一无间罪。或谤正法。凡如是等总聚五无间罪。算分数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能及。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大地狱。若或暂得生于人间。身相黑色其目赤恶。性多恚暴。此因缘故。还堕地狱。此名上品嗔。中品嗔者。随于诸嗔境中若暂起已。或微分造不善罪业即速变悔。旋起对治而令止息。此名中品嗔。下品嗔者。谓于亲爱和合境中。随以嗔缘辄生轻谤。虽复暂起于刹那间即生变悔。旋起对治而令息灭此名下品嗔。痴有三种上中下品。上品痴者。谓一切处若行若止。悉无善作亦无忧戚。不生变悔此名上品痴。中品痴者。若起少分不善之业。虽有所成即速变悔。于同梵行人所。忏谢其罪不现己德。此名中品痴。下品痴者。谓于如来所制戒中不越性罪。违犯初篇戒学之罪。此名下品痴。菩萨离是染法即得心善寂静。由是善故能离欲爱欲贪诸欲染著。何以故。随心善故。若行无记法者。谓即想念勤行伺察。何等是无记。若心不缘外。亦不缘内。不缘善不缘不善。不住止法。不行观法。其心沉下著于睡眠。如人睡觉目视不明。若无记心现前。心不明利亦复如是。是故菩萨若行善心。即得心生欢喜其心安住。是为菩萨具纯善心。

云何是善了止观。谓若菩萨由具如是纯善心故能观诸法。此法如幻此法如梦。此法不善此法是善。此法出离此法非出离。菩萨作是思惟。彼一切法。心为依止心为先导。应当善摄其心。善调伏心。善觉了心。由此即能善摄诸法。亦善调伏及善觉了。如是即能正观诸法。此因缘故得心寂止。以心系心。以心止心。以心住心。如是策勤心寂止故。即得心一境性。心一境故。即成三摩地。三摩呬多。由是现前得离生喜乐。由喜乐心故即能远离罪不善法。乃能成就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禅定法。次复于诸寻伺悉无对碍。于其喜乐不生味著。作无常观已。还从初禅定心渐次而起。远离寻伺有所著心。即能成就无寻无伺定生喜乐二禅定法。次复于乐观苦作苦观已。即得舍行舍念行成。如圣所观。能正觉了妙乐现前。即能成就离喜妙乐三禅定法。次复于三禅定中。作空观已引四禅心。彼四禅中除去我执。我执离故苦乐悉断。苦乐断故如先所起。悦意恼意亦悉舍离。即能成就舍念清净四禅定法。次复于自身相与虚空相等作一解脱。观如是解脱故。于一切处一切种类。过诸色想及离障碍。由过色想离障碍故。彼种种想悉无作意缘。无边虚空而为行相。即能成就空无边处定法。次复于空无边处。俱时观彼识无边处而为行相。即能成就识无边处定法。次复过彼识无边处。缘无所有处而为行相。即能成就无所有处定法。次复过彼无所有处。缘非想非非想处。而为行相。即能成就非想非非想处定法。次于上心无复行相。灭诸想受离诸发悟名灭尽定。如是等法。是为菩萨善了止观。

云何是不著禅相。谓若菩萨虽入灭定。亦不乐著寂灭。即能俱时发起慈心。悉离怨亲违顺等境运心广大。先于一方起慈无量行。普遍观察作解脱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慈心起已悲喜舍心亦悉如前。远离怨亲违顺等境运心广大。周遍十方起悲喜舍无量之行。普遍观察悉作解脱。菩萨如是即能起五神通。亦不以自足不著禅相。而复进求上法圆满菩提胜行。是为菩萨不著禅相。


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禅定具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5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