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讴歌 世间对爱情颇多溢美之辞,如“只羡鸳鸯不羡仙”。 意思是,只羡慕像鸳鸯一样,与爱人携手同老,相 伴终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给我,我也不羡慕。 欲界生命都耽著情爱,有一首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句话出自元朝词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公元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应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人。捕雁人告诉元好问,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另一只脱网而飞,岂料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久久盘旋,最后竟从空中直冲而下,坠地而死。 元好问听后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将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名“雁丘”,并作了流传至今的《雁丘词》。 不仅世间之人都期望值遇这样一位知音:与他(她)生死与共。即使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一切密宗的教主、国王恩扎布德也是如此。当释迦牟尼佛告诉恩扎布德:“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回答说: “赡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具妙欲共解脱。” 除了国王恩扎布德,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扮演着一位世俗之人的角色,入于世间。 经常有一些大学老师和学生问我:“你读过仓央嘉措的情歌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回答:“还未出家之时,我在读甘孜师范学校时读过,出家以后也看过。原因是,仓央嘉措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诗学家,深谙诗学的精髓,用词非常之美,一般人无法效仿。 我理解他的诗有内外密三层意义。从外义而言,它阐述了男女之情,但它的内义和密义,多数人却无从了解。比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白色的仙鹤啊 不会去远方 有一天 它会从理塘归来 当时,人们不知道白色仙鹤之义,以为又是一首情歌。后来才发现,第七世达赖喇嘛降生于理塘。所以,仓央嘉措在寺院时,表面上,他一直在思念远方的情人,实际上,他的每一首诗,都隐含着对当时藏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预言,并对未来的变异作了授记。 他在一首流传甚广的诗中写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人们可能奇怪,这样的诗怎么会出自一位藏传佛教著名大德之手?事实上,他的这种特殊的显现,对世人具有一定的意义:欲界中人,都难免对异性的贪恋,通过他的情诗,人们被引入他的世界,由此因缘,缓缓种下解脱的善根。” 综上所述,自古以来,多少人赞美爱情!为之讴歌,为之伤怀。尤其在人们年轻时,会认为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为之深深向往。(来自智悲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