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的弟子,已故的竺摩长老在〈药师法门讲要〉一文中,指出这是因为宋代以后,净土法门盛行所导致,他说:「一句弥陀,天下披靡,所以净土法门独盛,人皆偏于念佛往生,送死度亡,致使消灾增福,现生可以随愿所求的药师法门,反而隐晦不扬。」因此,即使到了今天,以诵《药师经》、持〈药师咒〉为主的「药师法会」,参与的人数及规模也远少于「佛七法会」。
诵《药师经》(怎样诵药师经)、念〈药师咒〉,希望能消灾延寿,是人之常情;但果若如此,实则窄化了《药师经》的内涵。《药师经》的主要内容,还是在强调药师佛的本愿功德,也就是药师佛感受众生的苦痛,慈悲所发的十二大愿。
过去无量诸佛,都是先发愿到苦难中救济众生,做众生的慈航,最后才成佛的。圣严法师生前曾鼓励要以佛的圆满人格,来自我期许,也就是要发愿成佛,帮助、成就一切有缘的众生。
《药师经》的十二大愿,不啻是做人的人生的方向。经中提到「令邪归正,导小向大」、「具足戒行,毁犯清净。」就是提醒学佛之人要自求福德,净化身心;而「令诸刑难,解脱忧苦」、「令诸饥渴,得妙饮食。」则要人仰仗佛陀愿力,进而帮助他人,改善社会。每个大愿,无不是针对众生迫切的需求而发,是立足于现生,求得现世安乐,不同于一般的净土宝典,只将希望寄托在命终后往生到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