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凡夫人修学的六度还不是真实的六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2 15:2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慧炬常明 于 2010-2-12 15:29 编辑

摘自 索达吉堪布 《现观总义讲记·第十二课》

资粮、加行道的布施等六度只为修炼自心,让自相续生起甚深空性的证悟。由于此时尚未证悟,所以还不能行持满足一切众生的广大行为。

六波罗蜜多中,即使是布施,凡夫也不能真正行持,因为不具足《经庄严论》所讲的四个条件:

第一、真正的布施要具备无分别智慧,凡夫地没有;

第二、布施要消除违品,布施的违品是吝啬,凡夫无法消除;

第三、布施要满众生的一切所愿,凡夫无能为力;

第四、菩萨以布施能把众生置于三菩提果位,但凡夫做不到。

所以,四法相中的一相都不具足。


我们的布施只是把财物给了众生,利他心不圆满,四种相也不具足,所以是相似的布施。不说四种相,单单是我执的心都无法克服。虽说也觉得乞丐可怜,但在布施的时候还有很多耽执:我今天布施,别人会不会赞叹我?我不布施,修行会不会有障碍?还是要布施……小小的一个行为,自私自利心难以遮止。由此可知,凡夫地的布施是不圆满的。

《经庄严论》云:“广大及无求,最胜与无尽。”讲了布施要具足的四种功德。一是广大的功德,要能满足一切所施众生的广大愿望;二是无求,即不求今生来世的果报;三是最胜,即将众生安置于最胜的菩提果位;四是无尽,即以无分别智慧摄持而使布施的受用相续无尽。对这四种功德,凡夫人都没有能力行持。

一地以上的布施远离了七种贪著,而凡夫人还不能抛弃,《经庄严论》宣说了这七种贪著。

第一、资财著,也就是对财物的吝啬心。凡夫人的布施,三元钱舍不得,一元钱还行。抽出一张十块的,又装进去;再抽,五块的,也不行;找一块的,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很不情愿地给了五元钱。这就是资财著。

第二、慢缓著。《入中论》里讲,一地以上的菩萨听到求施的声音,有阿罗汉入定一样的快乐,以最快速度满足对方。可是凡夫人听到求施的声音,“你先等着,我吃完饭以后再给,你远一点。”;或者乞丐敲门了,“你中午来,我现在正闭关,我还要修菩提心。”修菩提心也要有空的时候才行。

第三、偏执著。可爱的愿意给,或者只愿意给部分,不可爱、讨厌的不愿意给,或者不完全满足对方。

第四、报恩著。布施给他,但还耽著对方报答恩德。

第五、果报著。听说布施能得财富,“给给给,你要加持我”,还祈祷佛菩萨加持发财,这是果报著。

第六、障碍著,即内心对布施之物的贪著烦恼。

第七、散乱著。或者是耽著小乘,归根结底还是自利心;或者未想到利益众生,而怀有“我要成佛,要如何如何”等散乱分别,都是散乱著。

凡夫位的六度按菩萨的境界来衡量,并不具备真实六波罗蜜多的意义,就好比小乘不净观没有大乘禅定度的法相一样。因此,虽说凡夫可以修学六度,也能以六度利益众生,但跟大乘菩萨的行持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6 08: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