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
密宗也称为金刚乘。为什么叫金刚乘呢?在佛经中,尤其是密宗里面,金刚象征无二、无别、无可分割的意思。什么是无二无别呢?密宗的基和密宗的果无二无别,胜义谛和世俗谛无二无别,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
首先,在显宗里面,基和果是分得很清楚的:显宗的基,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如幻如梦的世界,包括众生与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以及空性;显宗的果,就是成佛以后的法、报、化三身。显宗认为,我们普通的人现在还不是佛,通过修行,经历了三个阿僧祇劫以后,才可以成佛。众生是因,佛是果。密宗认为,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轮回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轮回。轮回和涅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在我们还没有开悟,还有烦恼的时候,会把佛与众生、烦恼与智慧划分为清净与不清净,所以叫做金刚乘,密宗的特点也就是在此。显宗分两种:一个是普通、典型的显宗,主要演说佛陀第一和第二转法轮的内容;在佛陀第三转法轮的经典当中,多数是讲菩萨六度、四摄之广大行为的,但其中也有十部最典型的经典,都非常强调光明如来藏,所以我们称第三转法轮的这十部经典为不共的显宗。不共显宗的见解跟普通显宗的观点完全不一样,却与密宗非常接近,只是没有密宗讲得那么明显,所以称这十部经是半显半密的经。
也许有人会提出:虽然密宗强调明空无别,但显宗也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二谛无二无别啊!无二无别怎么会仅仅是密宗的特点呢?关于这个问题,要从显宗两种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划分说起。第一种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划分,是说空性的部分就是胜义谛,除了空性以外的,都叫做世俗谛;第二种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划分,就是将光明如来藏归入胜义谛,其他的不清净显现归入世俗谛。也就是说,尽管显宗第三转法轮所讲的如来藏见解与密宗不相上下,但显宗唯一的问题,是仍然区分了二谛:光明如来藏、心的本性是清净的,烦恼是不清净的。密法却将二者统一起来,认为二谛是无二无别的。
佛陀第一转法轮的时候,主要讲的就是我们的外加行所修的内容,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小乘的四圣谛,并没有强调空性;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佛陀虽然也会提到无常、痛苦,但却不是十分强调,第二转法轮的核心,就是空性;到了第三转法轮的时候,空性也不是最主要的话题了,光明如来藏才是佛陀宣说的重点。对此,佛经里面讲了一个比喻:在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们经常会到遥远的海岛上去取宝,取来的宝石就像电灯一样,可用来照明。不过,现在好像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宝石了,但在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的确是有这样的宝石。《毗奈耶经》中有记载:国王的侍者们很喜欢用五颜六色的布将宝石包起来,放在皇宫内外,甚至池塘里面,一方面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来照明。经中还规定:在宝石没有收起来,也即还没有天亮之前,比丘是不能进皇宫的。可见,在当时,这种宝石是存在的。本来,在宝石原矿取回来的时候,宝石是不发光的,因为有泥、沙等污垢。所以取宝人会先将宝石泡在一些化学制剂里面,等泥沙松软之后,再用很粗的布去擦拭外面的泥沙等杂质;之后又泡在另一种更精细的制剂里面,然后用比较细的布来擦拭;最后,又用丝绸将宝石擦得晶莹剔透、一尘不染,那时宝石就会发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