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业果不虚,有因必定感果;而又因为诸行无常,命运可以改造。改造的途径,即是修习善业。所以《十善业道经》中,佛对龙王说:“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那么,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较,业力说有什么特点呢?
印顺导师在 《佛法概论》中,将佛教的业力学说跟其他宗教的神创说相比,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依自力而非靠他力。人生的命运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由外在的力量——神决定的,也不受神的支配。
第二点,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而神教则认为,神创造了人,人与人的差别是天生的。但在佛法看来,人没有天生的差别,人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命运只不过是随着自己的业力决定的,人生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无常变化的。
第三点,前途是光明的,而不是绝望的。从业力的角度来看,众生随着自己的业力,未来前景总是光明的。而神教却认为,一个人行善就会永远升到天堂,如果为恶就会被打入地狱里去,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佛教则认为,即使是地狱道的众生,一旦业报受尽,只要能行善业,同样可以再生天或往生佛国。
第四点,是善恶有报,勿用怀疑。即一个人所造的善恶业必定有乐、苦之报,只是成熟的时间有早有晚。
可见佛法世间因果观的核心是业报轮回理论,业力说正是佛教的独有的特色。
既然明白了业力学说的原则,我们自然就会按照“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去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行十善业道,能够使我们获得种种殊胜的庄严:
能够做到不杀生,即可感得长寿无夭、不为人害庄严; 能够做到不偷盗,即可感得财宝最胜、集佛法藏庄严; 能够做到不邪行,即可感得家人贞顺、不为人污庄严; 能够做到不妄语,即可感得离众毁谤、所作必成庄严; 能够做到不两舌,即可感得眷属和睦、同乐无诤庄严; 能够做到不恶口,即可感得众会欢喜、言无违拒庄严; 能够做到不绮语,即可感得言不虚设、方便断疑庄严; 能够做到不贪欲,即可感得信解坚固、具大威力庄严; 能够做到不瞋恚,即可感得得无碍智、诸根严好庄严; 能够做到不邪见,即可感得生正见家、具菩提心庄严。
有这样十种庄严,我们的生活当然是真正幸福的了!更何况依此而行,“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可见十善业道之法也就是成佛之法。
网络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