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 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以中文佛教网站及学术资源为例(中) 王雷泉(上海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 刘京民(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三、佛学资源与交流平台
佛教网络较之其它领域的一大特点是极少有商业竞争,因此可发展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和互利。网上的佛学资源大体可分为文本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其中多媒体资源是文本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的有机结合。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佛教藏经电子化
电子大藏经使佛经从寺院藏经楼和大学图书馆走向寻常百姓家,从前藏之名山、难求一见的稀世经典,可以浓缩于一张光盘之中。须弥纳于芥子,已然成为现实。佛教典籍的数字化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因陀罗网重重互尽缘起的境界。
日本、韩国、美国、台湾和大陆等地区都相继展开这项工作。日本起步较早,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就开始建立禅学典籍数据库,已发行名为“电子达摩”的光盘;由日本全国各大学组成的佛典输入团体SAT正在建立“大正新修大藏经原典资料库”,采用XML和Unicode处理文献。韩国海印寺从1992年初开始进行《高丽藏》的电子版,使用KTCS码,现在已经完成光盘;韩国东国大学计划将韩国佛教全书(Hankuk Bulgyojonso)及海印寺的高丽佛教藏翻译本(Korean Version of the Koryo Buddhist Canon),两大部总计15万页的资料电子化。美国在1993年由沈家桢博士成立了佛教电脑咨询库功德会(EBS),目前已有1个总库和10个分库,主要出多媒体的光盘,现已出了《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世音菩萨》等光盘。这个工作需要由更大的团体以协作和标准化来协调和统一。1993年4月,在美国柏克莱大学兰卡斯特教授家中举办了首次佛教电子会议,决议成立了电子佛典推进协议会(EBTI),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展示各国电子佛教成果,探讨各类问题,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在所有这些大藏经数字化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台湾“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CBETA)。1997年10月,萧镇国提供了25册CCCII码的《大正藏》电子稿,授权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进行后续处理。经由恒清法师奔波筹募经费,获得“北美印顺导师基金会”与“中华佛学研究所”大力支持赞助后,于1998年2月15日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研发佛典电子化技术,提升佛典交流与应用;利用电子媒体之特性,以利佛典保存与流通;期望让任何想要阅藏的人都有机会如愿以偿。
由于CBETA的初期藏经电子化是以学术界通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底本,为了能朝学术版发展,以及将佛典电子化的努力成果能无阻碍地传播至世界各地,并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CBETA于1998年6月到东京与SAT及“大藏出版株式会社”洽谈电子佛典的合作与版权问题,当年9月30日完成签约,顺利取得使用《大正新修大藏经》的版权,以及《大正藏》电子版之网络版与光碟版的发行权,CBETA的工作也因此项授权才得以顺利进行。CBETA随后声明免费提供电子佛典资料库以供各界作非营利性使用。
《大正藏》字小而密,每册字数约有130多万字,单就输入而言就是一项大工程。而且传统校对所花的时间与人力,是输入的好几倍,且还不能保证不会出错。CBETA充分利用电脑的功能,不拘泥于原有的校对法,通过程序设计的协助,将人工键入改成以OCR识别,将传统校对变成档案比对、看图校对。如此,不到20人的工作人员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56册的经文输入编排,相当于一个月完成约1.5册的工作量。
CBETA与许多团体联络合作,台湾地区如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大学、佛学院所、出版单位、宗教团体、佛典工作者等;国际上则有国际电子佛典推进协议会(EBTI)、日本SAT组织、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花园大学及其他国外佛教团体与学术单位;大陆则与中华佛典宝库网站合作。另外,还有buda-tech讨论群、电子佛典编辑小组(EBTWG)、25T小组、缺字小组、力新国际科技公司等团体的技术协助与指导,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提供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电子档,以及各大道场及佛教团体的支持,加上许多热心的义工们默默的耕耘与参与,佛典数字化的工作才得以顺利的开展。
CBETA期望制作的成果具有高精确率(具学术引用公信力),依据TEI(Text Encoding Initiative)准则,以SGML/XML的方式呈现,具人性化检索功能、搜寻快速,含括结构与层级的索引典,并能建立使用者的资料库等多功能,且符合学术要求及内含校勘的电子佛典。此外,还能按键即摇身一变成为一般使用者所能接受的普及电子佛典。
2001年,CBETA集中了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和大陆的佛经电子化录入成果,通过对比和校勘,完成了《大正藏》1-55册和第85册共2373部8982卷。发行了经文光碟,正确率达99.99%,并可在Internet上免费下载,供需要者浏览或使用。在技术方面,HTML Help版可进行全文检索,在一定程序上用组字式解决了电脑缺字的难题。
在其后的近十年里,又以CBETA为主,大陆的中华佛典宝库和其他佛教机构为辅,完成了《卍续藏》88册1230部5066卷以及随之开始的《嘉兴藏》40册285部1659卷的录入。并在香港和日本对《大正藏》56-84册的录入基础上,中华佛典宝库与北京慧海佛教文化中心合作对此二种录入文本结合扫描图像进行了再校,业已完成547部的一校。在这三种藏经逾4千部佛经的基础上,有些佛教机构和个人开始了《赵城藏》、《乾隆藏》等的电子化整理工作,这种佛教资源的共享和互利是显而易见的。两岸的佛教机构也调动了大量的社会义工,成千上万的三宝弟子和热爱中华文化的善友积极投入了录入佛经的宏大事业。
除汉文的大藏经之外,另外巴利文、藏文、蒙古文、越南文乃至吐火罗文的大藏经的数字化工作也由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
随着网络上十来种藏经扫描图像的流传,深圳、武汉、沈阳、上海也有不少人在收集的基础上萌发了建立藏经网站的想法。除了能在线显示各种藏经的图像之外,还想精校和标点藏经,并开发出各种应用手段。为此建立了多个QQ群和论坛,交流一些想法和经验。尽管还有各种困难未能立即实施这个宏大的目标,但这种以前根本无法想像的做法在今后很有可能成功实现。(二)学术资料库
学术研究要求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事实上所有学术研究类网站都有自发扩展出其机构组织界限之外的特性,比如构建联合目录。学术研究的这种跨组织、跨地域乃至跨文化性,要求将网际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从而演变成一个开放的学术研究网络和资源群。已有的一个接近这个目标的范例如Buddhist Studies WWW Virtual Library,其下有诸如Tibetan Studies WWW Virtual Library的分网,而它本身又是可以是Asian Studies WWW VL的一环。
在中文佛教学术资料库中,最具权威和影响的是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http://ccbs.ntu.edu.tw/,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与中华佛学研究所共建。作为中文世界最早举办的佛学资料检索与全文资料库,延伸了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学术资源,已经集成佛教经典、研究论著、学报期刊全文和教育资源。作为权威的学术机构,其全文资源受版权法之制约,故目前正向研究专题发展,对佛学数位资源作深度加工。其网站链接资料目前正在更新,可望同这个资料库的权威性基本吻合。
角虎大正藏http://www.buddhist-canon.com/jhoo/。为“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美国镜像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工具,提供佛教经典内容全文检索。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可即时提供与经文相关的研究论文之线上浏览。设有“角虎论坛”,可能是由于人手关系,内容相当单薄。
佛教导航www.seach.org,中国大陆民间门户网站,民间人士纯业余运作,不受版权法制约。义工队伍中不乏专业人士,自行制作的辞典、阅读器、扫描等软件实用价值极高。免费下载的资料齐全,更新频度较高。设有论坛,但规模不大。
国学网佛学研究版 http://www.guoxue.com/fxyj/,中国大陆民间学术网站。网罗两岸佛教学者的个人文集,提供会议、出版、综述等最新学术信息。收罗相当丰富的禅学资料,是本网站的特色。(三)电子图书与期刊
全文资料上网,是网络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这方面,中文佛教界远远超过基督教而成为网海中最感人的风景。除了传统文献数字化之后所形成的数字资源,还有一些是一开始就借助信息技术生产,在网络上传播的直接数字产品。比如电子报纸、网络杂志、数码影像等。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把全部学报和部分研究员专著上网。
印顺法师的全部著作上网并制作光盘。
大陆最早的电子期刊《法音》、《现代佛学》。
中华佛典宝库网站,有上千部藏外佛典图书。
般若文海网站
佛教天地网站
成军主持的个人网站:网络中文佛法作品选录(后改名为网海莲舟网站,现在很少更新了)
除了传统杂志如《法音》上网,陆续有一批在网上流通的佛教刊物,如《网海莲舟》、《佛学文摘》、《禅》、《莲池海会》、《佛教文化》、《光明网络周刊》、《妙莲华》、《佛教在线电子杂志》等,至今还有一些坚持下来。(四)辞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
从美国佛教资功会(EBS)录入丁福保编撰的《佛教大辞典》等开始,中华佛典宝库利用了网络资源和藏经资源编撰了23部简体和繁体佛学辞典,可免费在线查询和下载查询。CBETA等佛教机构也公布了一些佛学辞典和工具书。(五)图书编目与论文检索
检索服务提供按照作者、标题、关键字、主题、摘要乃至全文的检索,令信息的筛选和排序变得方便和迅速。像联合目录、论文检索这样的功能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查询从作者、出版者等方法,进展到按主题词分类,由此深入到对知识结构树的研究。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http://www.gaya.org.tw/library/。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致力于佛教图书编目及查询,主编的佛教图书馆馆刊,现在已经成为讨论佛典电子化的主阵地。精心制作的图书馆服务网页,链接两岸主要的图书馆资源,从而走出香光尼众佛学院,成为相当专业化的图书资料检索工具。(六)多媒体教学及应用
多媒体资源主要是各种图片和音像资料的结合,使文献获得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呈现。值得关注的是将其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有望带来人类的学习模式的革命。
在多媒体应用方面,早期受制于网络带宽的限制,而主要在网下(通常以光盘成果的形式)开展。早于1994年就已经诞生了一些西藏经文光碟。这是在南印度的西藏喇嘛庙由几十位年轻的受过电脑训练的喇嘛,由电脑专家设计软件,花了七年的时间才制作完成。进入90年代中期,电脑光盘的应用已经普及,它能容纳大量的资料,薄薄一片携带方便,又不怕虫蛀水淹,成本也很低。美国的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就一直致力于此。资功会所开发的光碟与以前一些已有的佛经光碟不同,不仅静态提供画面、文字和声音,还可以在其中查比词义,调阅图片,像在一个迷你图书馆里,有多种媒体功能。其1996年推出的第一盘多媒体佛经光碟内容以金刚经为主,并有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及部分《翻译名义集》,图片400多张。在美国、台湾和香港都有发行,有国、台、粤、客四种语言可供选择。后来又开发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观音菩萨专集。
在网络上最早可算为多媒体应用的是图片资料。这方面,也是国外走在前头,现在已建立多个佛教图片数据库,国外的一些研究者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拍摄一些文化遗产,例如阿富汗的巴米杨大佛。但中国大陆由于资源丰富,还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在优势。大陆一向比较重视佛教的文化功能,因此做的一些多媒体工作,主要集中在佛教艺术和文化领域,但珍贵图片上网的还不多,现有的如中国佛教艺术网。
虽然现在有许多网站有大量的图片,包括佛像、雕塑、壁画、工艺品(如唐卡)、寺院、法师墨宝等,但仅仅是陈列而已。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大英博物馆的国际敦煌学项目,将有关敦煌的大量照片汇集成数据库,可以多种方式检索。最有特色的是,应用GIS技术,可以调看早期探险者的地图,循着线路或者自己开辟一条线路,开展自己的敦煌探索之旅。这给予学习者和研究者以很大的兴趣和自由,也使单一数据的利用得到多元的呈现。这一技术,大陆在普通领域已有所运用,但学术研究领域结合不够。
从中文世界看,网络上一个主要的多媒体应用还是声音的资料,如唱颂、咒语、佛教音乐等,在网络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如美国、台湾则很早有视频的资料,如法师的讲课、与佛教相关的电视纪录片等。比如净空法师专集,从1995年开始就有RM的讲学资料了。在视频内容方面,甚至已经有专门的佛教电视台提供网上的在线收看。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由于在传媒准入的控制,使得网络视频发展受限,何况宗教节目本身就寥寥无几。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在青少年佛教教育的用途。比如有佛教网站有专门的儿童区,提供卡通来讲述佛陀的故事,提供改造的网络小游戏来灌输一些行为准则。(七)佛教交流平台
网络意义上的佛教交流平台包括论坛、聊天室、社区、邮件列表、新闻组等。
论坛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佛教交流平台,台大狮子吼站、早期设在日本的中华佛教论坛(其居于主要地位的时期为1998-2000年,后来迅速衰落了)和后来大陆的网海莲舟佛法论坛是其皎皎者。这些大型的佛教论坛在全盛时期每天都会有上千人浏览,在争论激烈时一天的发帖量就会有上百条。在论坛上,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讨论权利,各种佛教流派、先进与后学、讨论与发布消息,融融一堂,成为网络时代佛教传播的最典型代表。通过几年的讨论,无形中形成了以一些善知识为核心的有正知正见、讲修学经验的松散体,很多学佛人在这里获得指示,纠正错见,广交朋友。不夸张地说,论坛成了网络时代佛教传播最有利的形式!除了普遍性的论坛以外,还形成了一些以佛教宗派为主的论坛和大学的论坛,例如复旦大学日月光华站的“佛学研究”版,水木清华站的“儒释道”版。一直坚持下来的论坛也有几十个之多,接引了大量的学佛者。这一时期一些论坛也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网络慈善和修持活动,如宁玛论坛为数千位四川藏区贫困女尼征集供养人、千亿佛号集体念诵、为希望小学募捐的虹桥计划等。
另外一个接引了大量年轻人向佛的载体是聊天室,早期的QQ聊天室中的“新那烂陀寺”和迄今一直都很旺盛的“佛教在线”网站聊天室是许多年轻人每天必泡数小时的去处。一些善知识也常去聊天室为人开示。这几年来由此因缘而接引的学佛人不下数万!
台湾的台大狮子吼站是最早的一个专属佛教的BBS,其中buda-tech版是台湾大规模的佛教典籍数字化工作的先声。其他普通BBS也多设佛教版或包含佛教的宗教版。针对佛教的完善的社区服务,目前中华佛教在线正在做,包括有先进的个人定制的功能。
这方面还包括邮件列表和新闻组等。邮件列表、新闻组基本上就是借助目前最为普及和廉价的电子邮件服务,将交互信息直接呈送到用户面前,将参加者的邮件互相转发,可以构筑一个信息交流团体,但在中文世界不太流行。这个功能通常由论坛代替了。(八)新闻
佛教新闻的编辑整理和传播尽管已经从无到有,但因为这一专业佛教历来落后于社会传统媒体,不比文字古籍整理和社会最前沿的技术平等对话,所以现在网络上两岸亦以佛教新闻最为薄弱和不成熟。台湾的佛教新闻基本上与网站归属教团的文宣系统同步,以供发送本教团的内部通告之用,播报质量则与教团的文宣系统的成熟程度相关,有的颇为精细和专业。但相比之下较少有转载其他教团的消息的事件发生,互相不通声气;小型教团的重大消息比如该教团长老的去世,本身如果没有足够知名度的网站,则最容易在论坛上首先看到,可见没有综合性的媒体绝非是长久之计,应有方向性的改进。大陆的情况因为中华佛教在线的出现在综合报道上情况稍好,佛教在线以转载大陆各地报刊上的佛教消息为主,也接受各地寺院所采编发送的消息。总的来说,佛教目前不但在网络上,在现实中也没有一家主动综合编译各语系佛教新闻的媒体出现,这既和佛教的分散和基本互相隔绝的现实状况有关,也和当事人的财力和眼光大有关系。随着具有放眼世界习惯的信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佛教内部事务,这一情况必有改变的趋势,在这一方面佛教的各教团应努力的注重向具有类似潜力的网站提供帮助,因为网络播送的成本毕竟较低,且作为新闻提供者最主要的帮助即是提供本教团的新闻。(九)电子文本技术的共享
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法、字库、应用软件等电子文本技术在全球走过了极其曲折的路程,最终形成了殊途同归的趋势。在大陆的国标码与其它地区使用的大五码两股主要势力的相互促进下,转码应用软件和组字式都向通用的方向发展。例如CBETA在制作GBK版的《大正藏》文本时,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开发的TextPro程序。又如,GBK码是20003字多于BIG5码的13000字,而大陆的简体中文Windows中的unicode字符集又多于其它地区使用的繁体中文Windows中的unicode字符集,所以历年来中华佛典宝库对CBETA整理的组字式进行了多次再扩展,中华佛典宝库编制的菩提五笔能打出最大电脑字库的8万字,也为CBETA下一次增加藏经电子化时的组字式提供了基础。根据人力和财力的强弱,CBETA开发的读经软件CBReader采用繁复XML格式文件,而中华佛典宝库只采用简单的TXT格式文件,为此CBETA为中华佛典宝库提供了文本导出帮助。中华佛典宝库从EBS获取很多佛教资源,也为EBS给予了电子文本技术的大力支持。CBETA、美国资功会与中华佛典宝库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而且技术通用,互相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未完待续) 刊于《佛教观察》第九期,2010年4月 佛教观察网站:http://www.buddha-eye.com/ 佛教观察博客:http://blog.sina.com.cn/buddhaeye09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本刊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