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历十一月初四是印光法师圆寂纪念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8 12:40: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光大师(1861-1941):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近代著名的净土宗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陕西合阳陈村人,幼时聪慧,随兄熟读儒书,颇以孔孟之道为自任。受韩愈、欧阳修等大儒辟佛思想的影响而批判佛教。至十五岁后,数年之间因病所困,偶读佛经,始悟前非,乃洗心革面,回心向佛。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师二十一岁,往投终南山五台莲华铜寺,礼道纯和尚剃度出家。次年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印海律师座下。

印光大师生来便有眼疾,几近失明,后于湖北莲华寺帮忙晾宋体晒经书时,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即是当生成就、了脱生死之要道。因为眼疾,乃悟县为苦本。感悟到若要离苦得乐,势必专修念伟法门为是,即于闲时。专念佛号,纵是忙于事务,也心不离佛,后眼疾痊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便肇始于此。
大师之示寂,于诸多迹象中证知其预知时至,民国二十九年(1941)春季之时,于言谈书信中己流露出去意。延至十月,自知时日无多,召集大众会谈,任妙真为住持,并促令其择日升座。且开示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十一月初四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索水洗手毕,起立自言: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西逝。师生于清咸丰十二年(1861,寂于民国二十九年(1941),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次年二月十五日,往生后一百日举火茶毗,得五色舍利无数,奉灵骨塔于本山石鼓之东南,复于民国三十六年( 948)九月十九日将师之舍利奉请入塔,后又兴建塔院以供奉之。大师一生,一以净土为归,自行化他,信愿念佛。言传身教,为净业学者之榜样,弘传净土,作世间之慈航。后人尊之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盛名永彪净土宗之史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2:41:58 | 只看该作者

我所见闻的印光祖师

本帖最后由 祥瑞 于 2011-11-28 12:51 编辑

  中轮沙门道源
  一、序言
  印光老法师圆寂后,无论僧俗一致公认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这是印祖在世数十年所修的自利利他之清净善因,所应当得到清净善果。只此一点,就须要我们反省一下;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尤其是出家人,身后所得到光荣,与身前所得到赞扬,是不大一样的。因为身前的赞扬,难免没有人情,势力夹杂其间。多多少少总有些逢迎,奉承,应酬的意味。身后所得到的光荣,乃是“棺论定”。毫无“世态”混扰其间。那才是最纯洁,最真实的。记得印祖在世时,有一位居士梦见大势至菩萨在上海弘化。他赶忙来到上海,原来是印祖在“觉园”启建念佛七。这位作梦的居士,恍然领悟,原来印祖是大势至菩萨的应化身!此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的传遍佛界。讵知印祖得闻之后,不但不生欢喜心,反而对这位居士,毫不留情的痛呵一顿!由此事类推,设若印祖在世时,我们推举他老人家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一定要“吃棒”的。那么印祖已竟去世了,大家为甚么还要推尊他老人家为祖师呢?这正是越不要名越有名!净德所感,应当如是。现在菩提树月刊,为印祖做纪念,大家执笔写纪念文章;都是由于一片钦仰恭敬之心。这才是最纯洁最真实的纪念。要写纪念印祖的文章,当然要写印祖的真修实行,中兴净宗等大功大德。但我以为不必写;因为“印光法师文钞”一书,流通颇广,佛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其大功大行,已昭昭在人耳目。即使再写,反成誓言。再者,我也不敢写;因为我的笔力不健。倘若因为我的文笔拙劣,不但不能增加印祖的光明,反而给他老人家加上一层暗影;那真是“佛头着粪”欲赞反毁了。所以我想写一些所见所闻的小事,或无伤于大雅。
  二、正说
  甲、行脚参方之艰难
  印祖是陕西人,初出家即归心净土。逢到游方僧人,便问那里有专修净土的道场?大家皆以“红螺山”相告。河北省怀柔县资福寺,建筑在红螺山上。自前清嘉庆年间,彻悟祖师住持该寺以来,弘扬净土,大兴莲宗;该寺遂成为有名的念佛道场。行脚僧有两句口头语:“南有金山高旻,北有红螺上方。”这是说:要参禅,须到镇江金山江天寺,及扬州高旻寺。要学净,须到红螺山资福寺,及房山县上方兜率寺。红螺山之道风,直至民国,尚未衰落。是以一般行脚僧,咸以此山奉告,印祖遂决意前往参学。及至红螺山,知客师看他很老实,不教他进念佛堂,派他当“行堂”。“行堂”之职务,是专为众僧盛饭添菜的。当了一期六个月,仍然不许他进念佛堂。印祖以为事与愿违,乃决计南游。行脚至汉口,听说有一莲华寺。修净土的人,一听到莲华二字,就觉着欢喜;即至该寺“挂单”。知客师仍然因为看他很老实,就请他当“库头”。常住寺院的规矩,各殿堂的“香灯师”,每半个月十四、三十午后,到库房领取香烛灯油一次。印祖当库头师即时上楼为他们取物品。讵知印祖上楼不久,就听见扑通一声巨响!楼板剧烈震动!尘土弥漫室中!几位香灯师,以为把甚么重量的物件碰倒了。于是高声喊问:库头师!库头师!你把什么东西弄倒了?楼上并无回声,大家觉着奇怪!于是一齐上楼,看看究竟。上楼一看,不得了!原来是库头师倒在楼板上不省人事了!而楼上热不可耐!大家赶快把他抬下楼来。一面活动他的手脚,一面用冷水喷面浇头,一面大声喊叫:库头师!库头师!大家忙乱了一阵子,印祖才苏醒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六月里天气很热,而汉口是一“盆地”,热的更厉害!莲华寺的库房,又是一座“半楼”;楼上的尺度既不够高,而上面盖的只是一层单瓦片。时在正午,烈火似的太阳,晒透瓦片,热气流通不出去,简直像一个蒸笼!印祖是西北人,没有抗热的习惯;因此一上楼就热晕过去了。印祖行脚数千里,一点佛法尚未学到,却几乎把性命送掉!足见行脚参方之艰难了。
  乙、住寺修学之不易
  我国佛教有寺大名山:山西之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之道场。四川之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之道场。安徽之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之道场。浙江之普陀山,为观音菩萨之道场。此四大名山,为行脚僧之必须朝拜者。印祖既到南方,遂发愿朝礼普陀。普陀山在定海线之东,距县百余里。孤峙海中,风景奇特。气候温和,炎夏不热。山中有“茅蓬”百余座。有“丛林”二座:及前山之普济寺,后山之法雨寺,简称为前寺后寺,为挂单接众之处。朝山者以前寺较为便利,故多止宿于此。后山之地理环境颇为幽深,住的人比较少,因此显出静雅宜人。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座巍峨广阔的藏经楼。中间供有“明板”“清板”两部大藏经。二边有四间宽大的寮房,是准备阅览藏经的人住的。可是这时候除了一位香灯师外,却没有一位阅藏的人。这位香灯师也是北方人,跟印祖一见面就有缘。即劝印祖住下来看藏经。他就陪着印祖到客堂“讨阅藏单”。幸蒙“准单”。印祖从此住进藏经楼,一住就住了三十年。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这句话也只是习惯的口头语。若欲名符其实,应当说是观音菩萨的香火地。道场二字,是有名实无了!这并不是说全山没有一个办道的人。有之,也都像印祖一样,只是隐居潜修而已。因此普陀山的宁静,也只是山水风景的宁静,“人事”方面却是相当复杂的。现在说一个小小的故事,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
  有一天:前寺请了一位新任的“维那”师。这位维那是真心办道的老修行。曾在高旻寺住过三冬四夏,请过“堂主”,带过“维那”,“出身”是很高的。他接职之后,即到后寺向印祖“请开示”。并说出他的志愿;他说:“普陀山是天下的名山,现在弄成这个样子,实在太不像话了!承前寺和尚看得起,命‘学人’当维那,‘学人’就要当职尽职。一定把禅堂的规矩整顿起来,给全山作一个模范。”印祖很诚恳的对他说:“你发心整顿规矩是好的,但是不可操之过急。要知道普陀山不是高旻寺啊!”这位维那师,口中虽是唯唯应是,可是心中并不以为然。
  前寺禅堂里,住有二三十个人。这时有一个“风气”:大家都喜欢吸“旱烟”,每人有一支五六寸长的“旱烟袋”。新维那“进堂”,第一次“表堂”,就命令个人自动的把“旱烟袋”砸掉!因为他在高旻寺,请过“班首”,带过“职事”,有“先声夺人”之势!大家也就不敢公开的在禅堂里吸烟了。可是吸烟的人是有瘾的,他们忍不住的时候,就偷偷的吸一下。吸过的烟味,被维那师闻到了,于是大发脾气!实行“搜单”!结果,在“止单”位子下面,把旱烟袋统统搜出来了;在维那师的盛怒之下,一阵乱摔,破碎无余。大家虽然没有当面反抗,在背后却想出了一个“软法子”来报复他。上晚殿了,念弥陀经,念到“六方佛”时,已经念到北方佛了,忽听一人高声念“南方世界亦有日月灯佛……”!于是大家跟着念下去。已经念到下方佛了,忽然又一高声“西方世界亦有无量寿佛……”!大家再接着念下去。如是“三环九转”的念,念了两点多钟,才把弥陀经念完。直把这位维那师气的几乎晕倒在大殿上。下了殿就“溜单”了。印祖能在普陀山住二三十年,是全靠“不出风头,不管闲事”八个字,才能相安无事的。足见住寺修学之不易了。
  丙、开创道场之方便
  苏州灵岩山灵岩寺,是印祖开创的净土道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印祖在普陀山住了二三十年,为甚么不把普陀山改成净土道场呢?观音菩萨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把普陀山改成净土道场,不是名正言顺吗?普陀山是中国的名山,再加上印祖的大名,不是相得益彰吗?灵岩山已片瓦无存,欲兴道场,必须重新建筑。普陀山之前寺后寺,殿堂雄伟,僧寮完备;只要起香念佛,道场即已成就,不是事半功倍吗?提出这些问题来的人,都是对于普陀山的内情-真实状况不大了解的。普陀山的前寺后寺两大“丛林”,只能说是“半十方”,或者说是“表面十方”。因为前寺后寺的住持大和尚,是由本山一百多个茅蓬里“房头子孙”选出来的。真正的十方僧外海人是无权过问的。举此一例,已可以“思过半矣”了。其他的复杂问题不必多说了。
  灵岩山寺之复兴,当然不是一日成功的。但只费了短短十几年的光阴,而竟能在一座荒山上,建筑起来前后四层正殿,以及配房僧寮,雄伟高大!精致庄严!不能不说是奇迹!凡是到过灵岩山的人,无不赞叹:“这都是印光老法师的功德啊!”意思是说:因为有印祖帮忙化缘,才能修建起来这座大寺的。印祖从来不向人化缘,恐非外人所知了。那么重建灵岩寺的钱,是哪里来的呢?当然大多数都是印祖的归依弟子布施的。可是印祖并不是直接向他们化缘。这时印祖已离开普陀山,在苏州城内穿心街报国寺闭关。凡是来求归依的,或是来请开示的居士们,印祖顺便介绍,请他们到灵岩山一游,参观这座新成立的净土道场。他们到了山上,看见那样的浩大工程,自然会捐助资财的。这样毫不勉强,自动发心,才是清净布施,才能得到最大的功德哩。这都是印祖开创灵岩山净土道场的方便啊。
  三、通结
  印祖之所以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者,自因其自利利他之大因缘大功德所成就。自利方面:如临命终时之自知时至,舍报安详。利他方面:如一部文钞,风行天下,见者闻者,莫不获益。又如兴建灵岩山,成为全国唯一之净土道场。使出家者专修有处,在家者归依有地。这些荦荦大端,自有诸大德秉笔赞颂。我现在只把亲见亲闻于印祖的二三小事,写出来聊供参考。
  佛门有两句常谈:“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一位伟人的成功,决不是侥幸得来的。我们在前面所写的二三小事上,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印祖有一种超人的“忍力”!在红螺山当行堂,在莲华寺当库头,设若不能忍,也就返回陕西去了。在普陀山那个复杂的环境中,设若不能忍,如何能一住三十年,忍于逆境,已竟不易!忍于顺境,则更为难!为建寺而化缘,岂非天经地义,无缘可化者,尚勉强去化。而是时之印祖,已芝兰满天下。归依弟子中,正不乏有钱的大居士。而且已离开普陀,住在苏州,不会再受人之嫉妒障碍。若是化缘,正可以大化特化。而印祖竟能忍住不化,这种忍顺境的忍力,更非常人所及了!倘再推究其忍力之来源,当系得力于一“诚”字!因印祖之为人,过于“老实”!无论自行化他,皆是直来直去。即待人接物,亦毫无一点虚伪。所以在平凡中成其不平凡了!
  (普提树第九十七期,民国四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出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2:43:06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3_115:}{:3_115:}{:3_115:}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2:44:21 | 只看该作者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2:4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祥瑞 于 2011-11-28 13:02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5 15: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