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華嚴大家釋續法法師簡介
釋續法(1641-1728),後又名成法,字柏亭,別號灌頂。清初著述宏富的華嚴學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東)人。俗姓沈,生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父名沈相,母張氏。年九歲,禮杭縣慈云寺明源為師,初習朝暮課誦及經懺,兼學《四書》、《詩》、《易》。年十六,正式落髮為僧。年十九,受具足戒。性穎悟,精勤好學,常喜談論天台、華嚴兩家教觀之同異,其師明源曰:「汝當審二派之所以異,而毋濫狃其所以同;能審其所以異,自辯其所由同,而並參其非同非異者而證悟焉,則功圓俄頃,見佛於塵毛矣,何彼此分歧之異執也」。續法聞之,豁然開朗。從此博覽群籍,精研教典。如《梵網》、《楞嚴》、《法華》、《般若》、《圓覺》諸經,無不研習。從而非但洞悉華嚴教觀,且能融會諸宗。各方請其弘法者,年年皆有。每登講座,聽眾雲集。宣說妙義,無不欽服。
續法生活簡樸,平易近人,「一衲十年,一履三載」。他勤於寫作,雖年邁而手不停披。清雍正六年(l728),示寂於天竺山慈云寺,世壽八十有八。
據有關史料記載,續法著述甚多。茲僅就其重要者摘抄如下:
《華嚴別行經圓談疏鈔記》十二卷、《楞嚴經序釋圓談疏》二十五卷、《賢首五教儀》六卷、《五教儀開蒙》一卷、《賢首五教斷證圖》一卷、《賢首五教儀科注》四十八卷、《法界頌釋》一卷、《法界觀鏡纂注》二卷、《法界宗蓬花章》一卷、《華嚴鏡燈章》一卷、《五祖略記》一卷、《楞伽記》三十八卷、《楞伽懸談》十捲、《大乘起信論疏記會閱》十捲、《起信論摘要》二卷、《藥師經疏鈔》六卷、《觀音疏鈔》八卷、《金剛經直解》五卷、《法相圖錄》一卷、《四十二章經疏紗》五卷、《觀經直指疏》十捲、《蘭盆纂》八卷、《瑜伽施食經疏》十捲、《如意咒經略疏》二卷、《心經二解》一卷、《尊勝經疏》一卷、《勢至疏鈔》一卷、《像想章疏》一卷、《八大人覺經解》一卷、《遺教經疏》四卷、《大悲咒釋》一卷、《准提咒釋》一卷、《佛祖綱宗》四卷、《賢首十要》二卷、《持驗因果記》一卷、《唸佛異征記》一卷、《樂邦淨土詠》一卷、《醒世善言》一卷、《西資歸戒儀》一卷、《瑜伽歸戒儀》一卷、《繫念儀》一卷、《放生儀》一卷、《焰囗儀》一卷、《焰囗摘釋》一卷。
以上共計四十六部,二百四十三卷。此外,尚有《法華圓談科注》、《萬佛懺》、《彌陀懺》、《七佛藥師懺》、《改訂觀音懺》、《仁皇懺》、《金剛開蒙注》、《開道注》、《開悟注》、《上竺志》、《慈云志》、《仁壽志》、《楞嚴志》等著述。又《華嚴宗佛祖傳》十四卷甫脫稿,未及付梓而續法即逝。
續法乃清初華嚴中興人物。其實華嚴典籍散失殆盡,而他能搜考群籍,為弘揚華嚴學說撰述如此宏富。故佛教界論其功續績,皆與畢嚴五祖宗密相提並論。
2、清代華嚴宗大家續法法師略傳
釋正慈
續法,後名成法,字百亭(或作柏亭),別號灌頂,仁和亭溪(今屬浙江杭州市)人。俗姓沈,生於公元1641年(明思宗崇禎十四年),圓寂於公元1728年(清世宗雍正六年)。有謂"續法生當順治,寂在雍正,行道於康熙之年,身經三帝"。(《五教儀開蒙增注》P31)。續法法師自幼出家,九歲禮杭城慈云寺華嚴宗僧人明源為師,十九歲受具足戒,二十歲習講經,歷時七年,受明源付囑,為云棲袾宏五世之法孫。師遍研諸經,融會眾說,不拘泥一端。後每講說,四眾云集,盛極一時。歷主慈云、崇海、上天竺諸剎。雍正六年示寂,世壽八十八。傳法弟子二十餘人,培豐、慈裔、正中、天懷四師最著名。撰有《賢首五教儀》、《圓覺析義疏》、《華嚴宗佛祖傳》等六余卷。於課誦經懺外,兼通四書、詩、易等。
清代的華嚴學者,最受重視的當推慈云續法大師。他傳承寶輪大師的衣缽,並弘其說,將經十餘年間考閱《華嚴經》的綱要集錄,即《賢首五教儀》六卷,依其自序及集刻緣起,於康熙十四年(1675)稿成。續法大師是於永曆十四年(1660)夏間,得寶輪大師傳授澄觀大師的《華嚴玄談》,而錄出"賢首教儀"。同十五年春,偶於坊間,得西蜀道閒潛法師的《賢首五教儀》,仍是《華嚴玄談》中的教儀、宗趣、義理等三門,依《疏鈔》錄出(八卷);但上呈寶輪大師過目時,得師的指示,始知該書屬《清涼教儀》,非《賢首教儀》,故得另授《賢首教章》,錄出:分教開宗與所詮差別的二門,賢首、清涼教學中,各含宗旨的差別。
又於《佛祖統記》所載,認為賢首的立場,屬"有教無觀、無斷無證";請問於寶大師,即示《五教解消論》及《賢宗未知圓義解》三章,令其自尋研究。更於康熙二年(1663),又呈上賢首、清涼大師的"判釋時儀",及杜順大師《法界觀》的合錄。寶輪大師說:可比擬諦觀大師的《天台四教儀》,《四教儀》屬錄義而非錄文,你的《五教儀》即文義雙備,如再專精研習,當得盡妙旨!
續法大師,自得寶輪大師的印可後,即專志於澄觀、宗密大師著作的研鑽為職責,於康熙五年,再治其著《五教儀》,且擴大體系,將《三寶章》的"方便"會入於觀中;《禪源諸詮集》的"辨異"會入於宗中;《圓覺經疏》的"空性五門",《華嚴五教章》的"機益"、《會玄記》的"通妨"等,共攝於教中;更將《會玄記》的"日沒三照"、《旨歸》中的"經時"、《諸詮集》的"說意",會入於時中。上呈於師指正,始得寶輪大師的首肯讚賞:"華嚴家風的要旨,今得完備!"
康熙六年,寶輪大師圓寂,續法大師遂閉關數載,再四的研磨,得復刪出《賢首五教儀開蒙》一卷問世;同九年,更作《五教斷證圖》插入於《賢首五教儀開蒙》以成完整。同十一年冬,將其呈示於天溪和尚時,被贊稱為"賢首家得人,毗盧佛之遣使"。康熙十二年春至十三年冬,著《楞伽圓談》十捲。至同十四年秋,《賢首五教儀》六卷脫稿;其冬至十七年夏,再著《賢首五教儀科注》四十八卷問世。
續法是一位博通佛典的華嚴學者,他精研《般若經》、《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梵網經》、《圓覺經》、《起信論》等各種經論。對於講宗的旨趣異同,有相當的研究。其中尤其對華嚴宗有更深的研究。他後來住杭城天竺寺,五十年中,專講華嚴。其所著《賢首五教儀》,為以後學賢首宗者必讀之教科書。他詳細地考訂了華嚴宗的傳承系統,被認為是清代華嚴宗的"中興"者。其對華嚴宗的有關著述還有《法界宗五祖略記》一卷、《起信論疏記會閱》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