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 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以中文佛教网站及学术资源为例(下) 王雷泉(上海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 刘京民(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四、佛教网站的运作分析(一)大型综合佛教网站的进取之道——以中华佛教在线和佛光山的网站作比较分析
大陆“中华佛教在线”和台湾“佛光山全球资讯网”这两个网站,在国际第三方访问量排名相当接近,类型虽仍有差异但具有可比性,我们试图从比较和分析中探索一些大型综合佛教网站的进取之道。
中华佛教在线(www.fjnet.com) 佛教在线由大陆网络科技公司“慧思德科技”及其附属的文化公司承办,是大陆综合性佛教网站,以提供新闻和佛教经典文献网络阅读,开发佛教网络系统应用项目为主,其文字聊天室和语音聊天室极其知名。
佛光山全球资讯网(www.fgs.org.tw) 是佛光山系的核心网站,由佛光山寺直接进行管理,提供佛光山本系统的新闻和活动讯息,介绍佛光山系统的机构,并制作和发布一些佛光山系统编辑和版权所有的佛教资料。
比较类别 |
中华佛教在线 |
佛光山全球资讯网 |
中文内码 |
GBK简体 |
BIG/GBK |
其他语言 |
有简易英语版,现连不上 |
各地子站有多种语言内容 |
新闻 |
以新闻转载和大陆佛教新闻为主 |
以佛光山新闻为主 |
新闻电子报 |
无 |
有 |
美工评价 |
整体美工优良 |
整体美工优良,且有大量精彩细节 |
内容评价 |
内容尚不丰富 |
内容类别较为丰富,但佛光山系统外的内容少 |
栏目编辑 |
更新及时 |
更新及时/内容类别丰富 |
网络交流形式 |
论坛/聊天室 |
抄经,祈愿等单向交流 |
网友活动评价 |
能进行语音直播和节目整编 |
没有类似活动 |
网友实地活动 |
少量进行讲经直播和放生 |
佛光山的成员活动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大形规模 |
附属网站 |
少量 |
大量关联网站 |
资料来源 |
新闻网站,其他网站,大陆寺院和自行采编的部分 |
佛光山系统的各寺,报纸,电视台,出版社和网站自行采编的部分 |
网络资源服务 |
大陆寺院上网,电子邮件 |
主要为系统内寺院服务 |
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佛光山全球资讯网的内容实体部分要超过中华佛教在线,没有看到两方面用于网站建设的开销情况的对比,但根据经验估计佛光山咨询网及其全体子网的综合网站运营成本可能比中华佛教在线高出许多倍。这就向我们提出两个问题,即吸引网络用户进入和停留在佛教网站上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综合性的网络服务和交流平台,丰富且多来源的消息报道都是值得注意的要点。如果海峡两岸的这两个网站中,中华佛教在线能够获取足够资金的完成细节和功能上的系统化,而佛光山咨询网使用已有的资源和编辑力量,开设跨系统的交流平台,并将关注力投放到整个佛教,开设相关的新闻和资料专栏,想必各自都能吸引更多的网络用户,为佛教新领域的开拓做出贡献。而类似这种综合大型网站的建设和比较经验,也值得有意在网络上有所作为的同人冷静思考。(二)从佛教导航和报佛恩网看中小型佛教网站的实用性探索
佛教导航(www.fjdh.com)和报佛恩网(www.bfnn.org)的类型差异很大,但是作为普遍受到欢迎的中型佛教网站,都具有实用简练的优势特征。在纯个人和志愿者投入的特征下,报佛恩网能和具有超级财力的佛教社团所建设的网站在访问量上持平,尤其令人惊讶。
报佛恩网的主要结构是一组反映其关注要点的应用性内容:般若文海(文库),佛教人物著作专辑(多为是近代佛教人士的现代白话文或文言著作),编辑作品(现代文,类别为行仪,护生放生,素食健康,临终关怀,佛教科学等一些与学佛人士密切相关的内容),多媒体类资讯(佛教音乐,影音讲座,屏幕保护),网页的制作和整理较为细腻。
相对于报佛恩网精细制作的风格,佛教导航更偏重于技术系统的建立,这一网站的首页除了以大幅的版面介绍不同分类的佛教网站外,即以提供各种技术类型下存储的佛教文献和资源为主,有电子文库,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库,下载资源库,佛教修行日历,开放式的ftp等。
以上两个网站作为中型佛教的代表,对佛教如何在网络上传播进行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简练实用。从中我们也看到了除了佛教原生资源的网络版之外,一些原创性的专为使用电脑和网络的人士开发的电子程序和多媒体资料是如此受人欢迎,如屏幕保护,动画和佛教电子音乐。这些小型程序大都出自佛教网友之手,单个文件下载数量相当大,作为一种新的佛教资源的类别,教界确有必要投以更多的重视。这类在新时代下全新的佛教原创性工作,一般系有爱好此道的年轻网友发起及自制,只要有基础素材,就能为爱好者很好的运用并按照自己的设想表现出来。而这些类别的创作,从分类,创造方式,到爱好者群组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佛教本身有极其丰富深广的工艺美术和声乐传统,如果能够及时为这些网友提供最初步的素材,就能以新的方式为网络一代所接纳,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极大希望的开放性事业。
需要在此一提的问题是图片。佛教网站(含以上两站),都获多或少的提供了一些佛教图片以供最一般的查阅,通过google的搜索几乎能把这些图片都联合在一起查阅。接下来的问题是,基础图片是能够从网上查到的,足够进行辨认和网络上的二次转载,但是如果将其用之于一些原创性的活动,比如出版或者作为图片素材供倾向于选用佛教题材的美术和工艺工作者使用,则往往查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匹配图片。所以佛教文献的出版者在急于出版一些著作而又缺配图时在网络上的大型佛教论坛发动网友寻找出版级的图片,是屡见不鲜的,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佛教的中文古代文献随着大正藏电子版的整理完成为标志在某一个阶段完成了量的聚集,而现代文和其他类别的佛教文献电站版也已达千册以上;但一个管理良好,分类仔细,内容量大的公开免费佛教电子图片库却始终没有出现,并且大正藏的图像部在网上也不易查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即成为基础资源的瓶颈。如果这一问题得到解决,等于很大程度的启动了佛教历史文化财富中的形象部分,则佛教的传播整体上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三)以网海莲舟规则为代表的网络佛教论坛学风
佛教早期网络讨论参与者越尘居士在其文集(《越尘集》)中评述互联网时代中文佛教讨论从无到有的事实时,谈到:“前些年网络是新鲜事,网上的论坛寥寥可数,在坛上谈佛论道的网友很少,大多在论坛的文化版上聊,所聊的不过是对佛教佛法最基本的概念性介绍……后来,佛弟子有了自己的论坛,先是中华佛教论坛,讨论的重心也就转向了修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经论电子版的集结。到了现在,网上的佛教论坛已经很多了,各坛大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就基本是从1994-2003年之间,佛教网络论坛发展的一个总的概况,论坛佛教网络中最为活跃且深入到佛教修学核心内容的部分,使得佛教网络不仅仅是单向的沟通资料,传播信息,而是具有面对个人深层问题的特质。当参与佛教论坛的讨论者众多,佛教论坛也日见增多的情况出现之后,一些因为讨论而带来的纷争也随之开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佛教论坛也开始为论坛学风的建立而制定规则,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即是“网海莲舟佛法论坛管理与删贴规则”,这个规则推出以后,其他佛教论坛和聊天室也陆续开始参照建立自己的规则,以下是网海莲舟规则中两段反映基本立场的规则正文。
“1、论坛宗旨,正信佛法讨论、初机学佛讨论与修学心得交流、与修行相关的佛学讨论、佛法内外道辨析等。谢绝任何与佛法无关的发言。同时,网友的观点并不代表论坛或版主的观点,文责自负。”
“2、网友讨论的基础是对佛法僧三宝的尊重,对国家有关法律的遵守,对网友和他人人格和时间的尊重。论坛版主们希望网友多讨论些实修中的心得体会及疑问,大家本着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态度进行讨论。各宗见地认识可有差异,但赞己毁他的言论应杜绝。为了减少无谓的争论,对一些已经在教内达成共识公认的观点及短期内不可能讨论清楚的历史问题,不鼓励讨论。鼓励多讨论对普通佛弟子实际修行有切实帮助的内容。”
这个规则作为反映一个时代某一个特定人群基本精神面貌的文献,既说明了论坛版主和网友们的良好愿望,也透露出网络发展中佛教人士所面临的新问题,比如不同传统中的激烈冲突,各个学派精神特质的交锋,甚至佛教网人已经意识到在虚拟网络中解决交往中的情绪化冲动,都可以在类似的规则中看到最初的一些痕迹。如何在解决类似的交流中寻找到一些对现实佛教中类似问题有所帮助的成功经验,也是作为旁观者应该需要考虑和关注的。(四)综合性的网络佛教活动类型
以下举出一些具有极强互动特征的网络佛教活动的类型,这些类型的活动有可能在将来近一步的系统化和广泛开展,成为某一类常规性的佛教活动内容,作为最初的雏形,值得研究者加以注意。
集体念诵,共修
http://www.kangzheng.com/3yi/wlzn/index.htm
祈祷和平千亿圣号大念诵
这个网站进行团体或网友个人的念诵佛号或经咒的报数统计和集体回向工作,已经进行到第三届,参加人数截止2003年11月份为1,792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则为其中的“网络助念”,即网络版的佛教牌位登记和回向祈祷。
网络讲经,诵经和法会直播
http://chat.fjnet.com/
佛教在线聊天室
这一类的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截止2003年11月份,在佛教在线新闻中查找直播的记录为218篇,其中大部分为佛教在线网友或自行进行主持编辑的文娱节目和集体念诵,或直接前往各地佛教寺院将佛事活动和讲经会转播到聊天室来,收听和即时交流同步。
筹款
http://www.nmzx.com/cspj/index.html
“请您救济正在饥寒中刻苦修学的女尼活动”
宁玛咨讯网站发起的为在中国四川省和西藏自制区交界处的数千女尼筹集道粮的活动,在网上介绍有待帮助的尼师的情况和一对一或普供的形式,在过去一年中为千余女尼顺利筹集到了道粮。
募印
http://www.honghuashe.com/lt.htm
弘化社
由一些网站和苏州某寺共同发起,这种募印的形式较为新颖,为会员制,参加会员交纳每月10元的会费,收到该书社当年出版的新书各一本,余款则做印赠用。
朝山,交流
http://www.foyou.net/jy/
佛友交流联会
以短期旅行的形式,以事先约定的方式在某一佛教胜地集中,进行朝山联谊,佛学交流恳谈和放生活动。五、网络“义邑”——佛教社区质的变化
互联网搭起了一个大舞台,众人都有登台唱一嗓子的权利和冲劲。论坛和聊天室成就了中国数以万计的群众演员。为佛教普及化、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的普及化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的出现,汉地佛教界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远高于社会平均文化水平的积极学佛人群。我们用中国佛教史上长期存在过的“义邑”来描述这个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在于它具有三个特性:
志愿性。一群佛教网络信息的建设者,为中国大陆佛教和佛学事业的发展而以义相聚,所有成员皆为志愿者,仅在本单位领取工资。
互补性。网络世界真正实现了佛法“缘起性空”的精神,没有主宰,没有核心,互相依存,互补互利。获得整体因部分的加入而壮大丰富,部分因整体的存在而分享全部资源。
非营利性。所有上网资料在版权所有的前提下,一律对公众无偿开放,入网单位的众多和权威性,以及公众能够快速方便获取海量资料的渠道之形成,使不法之徒利用建设者智力成果以谋名利的危险阈值降低。
现在这样大批社会中坚力量、知识阶层投入佛教修学,在网上表现得特别活跃。传播手段的改变,确实引起了佛教演变中质的改变。而这个群体也相当积极地利用这些便利,走向理论与实修结合的道路。一些出家僧人中的皎皎者也学会了利用网络的便利在传播和学习佛法。从网络上的结识到见面请益,形成了类似古时的行脚参访善知识之效。
这可能是几百年来汉地佛教界最大面积的积极变化,大有可能是汉地佛法由衰落走向复兴的前兆。这一点本身,有可能比上述讨论的内容加起来的影响都要更大、更深远,而网络恰恰明显地反映了这群人的部分活动。短短几年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影响,假以时日,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人才。从因缘上来讲,也只有知识阶层投入修学佛法之后,才会有比较多的法理与实修俱佳的大德出现,才能在汉地整理恢复和发扬教法,这是汉地佛法复兴的必要条件。六、问题与思考
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几年前尚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不复成为问题。从国内情况来看,观念与体制上的问题,已经严重妨碍了佛学资料电子化的进程。
在信息短缺且互相隔绝的状态下,往往各自在初级产品上重复建库,造成本已有限的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因信息建设未与学术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处理。
(一)现有网站以“游牧民族”居多,其资源多为对现有资料的下载和链接,未获得作者和建库者的版权许可。另一方面,因无法得到有效的版权保护,限制了建设者投放公共领域的积极性,与网络资源“大量、免费、及时”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二)系统、平台、技术标准和界面不统一,使整个大陆的佛教网络资源无法形成规模。佛学网络资源的重心,在于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检索和重要论文的全文录入,而要解决全文入选,首先必须解决作者的版权授权。能够出头做这件事情的,理应由国家图书馆或国家宗教局出面,但未必能投入为数巨大的资金。
(三)台湾成功的佛教网站都是由佛教界投入巨资建设的,从朱士行、玄奘到杨文会,佛教历来有不惜一切代价弘传经典的传统。但由于现行的新闻及宗教文字审查制度,佛教界内在的积极性被束缚住了。这个问题若不解决,大陆的宗教电子化将大大落后于海外和境外,造成信息殖民主义,从而日益失去自己的话语权。
(四)对资料进行筛选、编目和深度加工已经提上日程,如何使学术机构解除资金、特别是体制上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深长思之。(五)佛教学术团体对网络贡献不够充分,佛教学者在网络新形势下渐渐失去从资料到言论渠道的明显优势,在这种局面下佛学研究和佛教现实脱节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 (原提交无锡《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2004年10月; 2010年3月对数据分析作了修订,文字略有删节) 刊于《佛教观察》第九期,2010年4月 佛教观察网站:http://www.buddha-eye.com/ 佛教观察博客:http://blog.sina.com.cn/buddhaeye09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本刊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