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语体释探(四)(草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7 11:0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0364aa0100pnmt.html

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ecielcyan






【本系列文章纯系草稿,尚未核定,刊出以资方家斧正,并非教授禅法。内容随时有增补更改,请随时关注。可关注博客以及时获得资讯。】

 第二正明菩萨行人修禅所为者。菩萨摩诃萨。既已发菩提心。思惟为欲满足四弘誓愿。必须行菩萨道。所以者何。
  有愿而无行。如欲度人彼岸。不肯备于船筏。当知常在此岸。终不得度。
  如病者须药得而不服。当知病者必定不差。
  如贫须珍宝见而不取。当知常弊穷乏。
  如欲远行而不涉路。当知此人不至所在。
  菩萨发四弘誓。不修四行。亦复如是。复作是念。我今住何法门。修菩萨道。能得疾满如此四愿。即知住深禅定。能满四愿。何以故。如无六通四辩。以何等法而度众生。若修六通。非禅不发。故经言。深修禅定。得五神通。欲断烦恼。非禅不智。从禅发慧。能断结使。无定之慧。如风中灯。欲知法门。当知一切功德智慧。并在禅中。
  如摩诃衍论云。若诸佛成道。起转(发伦)。入般涅槃。所有种种功德。悉在禅中。复次菩萨。入无量义处三昧。一心具足万行。能知一切无量法门。若欲具足无上佛道。不修禅定。尚不能得色无色界。及三乘道。何况能得无上菩提。当知欲证无上妙觉。必须先入金刚三昧。而诸佛法乃现在前。菩萨如是深心思惟。审知禅定。能满四愿。
  如摩诃衍偈说。
  禅为利智藏  功德之福田
  禅如清净水  能洗诸欲尘
  禅为金刚铠  能遮烦恼箭
  虽未得无为  涅槃分已得
  得金刚三昧  摧碎结使山
  得六神通力  能度无量人
  嚣尘蔽天日  大雨能淹之
  觉观风动之  禅定能灭之

【语体释】  其次正式宣示菩萨道的行人修禅所做之事。菩萨摩诃萨,在已经发了菩提心以后,思维着想要满足四弘誓愿,必然需要行菩萨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誓愿而没有践行,就好像要将人度到彼岸,而不肯准备船筏。应当知道一直停留在此岸,终究得不到救度。
  就像病人需要药品,得到了却不服用,可以知道这样的病人一定无法痊愈。
  就像贫穷需要珍宝的人看到而不取用,就知道一定会贫穷下去。
  就像想要远行的人不走上正路,就可以知道这个人一定无法到达目的之地。
  菩萨发了四弘誓愿,却不修四种行[1],也是一样的。又如此来思维,我如今应当安住什么法门修菩萨道,才能够快疾地圆满这样的四愿呢?就知道安住在甚深禅定中,能圆满四种誓愿。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没有六通[2]和四辩[3],又用什么法来救度众生呢?如果要修六通,不修禅定是无法发出的。所以经中说:深修禅定,能够得五神通。想要断烦恼,没有禅定就无法生起智慧。从禅定中发起(清净正)慧,能够断除结使[4]。没有禅定的智慧,如同风中的灯火。想要知道佛法之门,就应当知道一切的功德智慧,也都在于禅定中。
  像是摩诃衍论(大智度论)中说:诸位圆满觉悟者,(从)完成佛道之后,宣说正法,(到)入于涅槃,所有的种种功德,也都在禅定之中。又,菩萨入于无量义处三昧,一心之中就具足万行。(就)能够知道(修行)一切的无量无数的法门,想要具足无上的佛道,不修禅定,尚且不能得生色界无色界,以及三乘之道。又怎么可以成就无上的觉悟呢?应当知道想要证悟无上的妙觉,必须先入于金刚三昧[5],而后诸佛显现在前。菩萨像是这样用深心思维,来审别禅定能够圆满四种誓愿,
  就像摩诃衍论(大智度论)中说:
  禅定是敏锐智慧的宝藏 又是出生功德的福田
  禅定就好像那清净的水 能洗涤诸欲望之尘垢
  禅定是无可摧破的铠甲 能够遮止烦恼的箭矢
  虽然没有证悟无为之法 涅槃的一份却已得到
  得以圆满证入金刚三昧 摧破诸种结使的山峰
  得具足六种神通的力量 也能救度无量的人众
  甚嚣而上烟尘遮蔽天日 倾盆大雨能够淹没它
  觉悟了观烦恼风吹动了 禅定能够灭除这一切
注释
1:与四弘誓愿相对应的四类菩萨行,一说菩提、福德、智慧、羯磨。
2:指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之力。即:(一)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二)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三)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四)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3:又名四无碍智,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达无碍;词无碍智是通晓各种言语,能随意演说;乐说无碍是辩说法义,圆融无滞,为众生乐说自在。
4:结与使。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名,烦恼能系缚身心,结成苦果,故称为“结”,能使众生沉溺于生死苦海,故又名为“使”。
5: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证得的禅定。

 此偈所说。即证因修禅定。满足四愿。
  问曰。菩萨若欲满足四弘誓愿。应当遍行十波罗蜜。何得独赞禅定。
  答曰。前四义劣。后五因禅。今则处中而说。所以者何。菩萨修禅。即能具足增上四度。下五亦然。
  如菩萨发心为修禅故。一切家业。内外皆舍。不惜身命。寂然闲居。无所悭吝。是名大舍。
  复次菩萨。为修禅故。身心不动。关闭六情。恶无从入。名大持戒。
  复次菩萨。为修禅故。能忍难忍。谓一切荣辱皆能安忍。设为众恶来加。恐障三昧。不生嗔恼。名为忍辱。
  复次菩萨。为修禅故。一心专精进。设身疲苦。终不退息。如钻火之喻。常坐不卧。摄诸乱意。未尝放逸。设复经年无证。亦不退没。是为难行之事。即是大精进也。
  故知修禅因缘。虽不作意别行四度。四度自成。复次菩萨。因修禅定。具足般若波罗蜜者。菩萨修禅。一心正住。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智慧勇发。如石中泉。故摩诃衍偈说。
  般若波罗蜜  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  言语法皆灭
  无量众罪除  清净心常一
  如是尊妙人  则能见般若

【语体释】
  这一偈所说,就是因地所修持的禅定,能够满足四种誓愿。
  有人问说:菩萨如果想要满足四弘誓愿,应当遍满行持十波罗蜜[1]。为什么要特别赞叹禅定呢?
  (智者大师)回答说:(十波罗蜜中),前四种在义理上是低劣的,后五种的发起却要因为禅定。如今就处于中间而解说。这样说的是什么呢?菩萨修禅定,就能够具足和增上四度,后五种也是同样如此。
  如果菩萨发心,为了修禅定的缘故。一切的家宅产业,内外都舍弃无余,不惜身命,寂然地悠闲而安居,不怀悭吝之心,这样名为大舍弃。
  又,菩萨为了修禅的缘故,身心都凝然不动,关闭了六情,恶无法侵入,这样名为大持戒。
  又,菩萨为了修禅的缘故,能忍诸般难忍的事物,也就是一切的荣辱兴衰都能够安适忍耐,假使说有众种恶来加设,因为恐怕失去三昧的缘故,决定不生嗔怒之心,名为大忍辱。
  又,菩萨为了修禅的缘故,一心精勤进益,假使身体疲累苦恼,最终也不退失休息,就好像钻木取火的比喻一般,常坐而不卧下,摄持诸种乱意,没有一丝放逸。就是经过多年没有证悟,也不退失放弃。这样是何等难行之事,也就是大精进。
  因此知道修禅的因缘,虽然不刻意决定专门修行四度,四度自然成就。智慧勇猛进发,就如同石头之中涌出泉水,因此摩诃衍论的偈中说:
  能度人至彼岸的智慧 实际而不颠倒的圣法
  所有念想观察后断除 语言和法都本来寂灭
  无量的罪恶此刻清除 唯一清净的心自恒常
  如此的尊胜微妙之人 也就能见真正的智慧

注释
1:十种波罗蜜。波罗蜜,能超越无明的具德行为。
(1)檀那(布施)波罗蜜︰指为求佛智菩提,将所有善根施与众生。
(2)尸罗(持戒)波罗蜜︰指能灭一切诸烦恼热。
(3)羼提(忍辱)波罗蜜︰指以慈悲为首,不损众生。
(4)毗梨耶(精进)波罗密︰指求胜善之法,无有厌足。
(5)禅那(静虑)波罗蜜︰指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曾散乱。
(6)般若(智慧)波罗蜜︰指能忍诸法之无生无灭。
(7)方便波罗蜜︰指能生无量智慧。
(8)愿波罗蜜︰指能求上上胜智。
(9)力波罗蜜︰指一切异论及诸魔众皆不能沮坏之。
(10)智波罗蜜︰指如实了知一切法。

 复次因禅具足方便波罗蜜者。一切方便善巧。要须见机。若不入深禅定。云何能得明见根性。起诸方便引接众生。
  复次因禅具足力波罗蜜者。一切自在变现。诸神通力。皆藉禅发。具如前辨。
  复次因禅具足愿波罗蜜者。如摩诃衍中说。菩萨禅定。如阿修罗琴。当知即是大愿成就之相。复次因禅具足智波罗蜜者。若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非定不发。其义可见。
  行者善修禅故。即便成就十波罗蜜。满足万行一切法门。是故菩萨。欲具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要修禅定。是事如摩诃衍论中说。
  问曰。菩萨之法。正以度众生为事。何故独处空山。弃舍众生。闲居自善。
  答曰。菩萨身虽舍离。而心不舍。如人有病。将身服药。暂息事业。病差则修业如故。菩萨亦尔。身虽暂舍众生。而心常怜愍。于闲静处。服禅定药。得实智慧。除烦恼病。起六神足。还生六道。广度众生。以如是等种种因缘。菩萨摩诃萨。发意修禅波罗蜜。心如金刚。天魔外道。及诸二乘。无能沮坏。
【语体释】
  又,要由禅定而圆满具备方便波罗蜜。一切的善巧方便,也需要见别机感。如果不入于甚深禅定,又怎样能够明见诸法的根性,生起诸种方便之法接引众生呢?
  又,要由禅定而圆满具备力波罗蜜。一切自在的变现,诸种神通的力量,都要凭借禅定发出,就像之前所说。
  又,要由禅定圆满具备愿波罗蜜。就像摩诃衍论中说:菩萨的禅定,就像阿修罗琴[1]。应当知道这就是大愿成就的相状啊!又,要由禅定圆满具备智波罗蜜,像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2]。没有禅定无法发起。这样的义理就清晰可见。
  行者因为善于修禅定的缘故,就能方便成就十种波罗蜜。满足万行[3]与一切法门[4]。因此菩萨,想要具备一切愿行诸种波罗蜜,应当要修禅定。这样的情状就像摩诃衍论中所说。
  有人问:菩萨的法,是正式地以救度众生为事业的,为什么要单独的处于空山中,舍弃众生,离群索居而独善其身呢?
  (智者大师)回答说:菩萨的身虽然常常舍离,然而菩提心却没有舍离。就像人有了病,身体休息而服用药品,暂时停止了自己的事业,病痊愈后也就操持事业像先前一样。菩萨也是这样。身体虽然暂时舍离了众生,而心中常存怜悯之心。在安闲静谧的地方,服用禅定的药物,得实际之智慧,除却烦恼的病情。起六种神变,又转生六道之中,广度一切的众生。因为这样的种种因缘,菩萨摩诃萨,发心修禅波罗蜜,其心如同金刚一般,天魔与外道,以及诸种二乘,没有人能够败坏他。

注释
1:指阿修罗道之琴。阿修罗因福德使然,虽欲听闻曲调而无弹者,琴亦能随意出声。大智度论以此比喻法身之菩萨,心无所分别,而自然应众生之根机,得于种种说法教化。(大智度论卷十七、法华玄义卷六)
2: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了知各种修行法门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易言之,一切智是观空之智,道种智是观有之智,一切种智即双观空有,一方面知空,一方面知有,即前二智之统一。
3:一切的行为或修行。
4:指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我的更多文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5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