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二】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谤法、作五逆业、一阐提等人,既然有佛性,怎么还堕地狱呢?这样的人有佛性怎么说无常乐我净呢?一阐提人断善根而佛性怎么不断呢?
佛说,一阐提不能决定永远不变化。这样人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二种;一是内;二是外。内为观念思维,外为身体行作。佛性不在观念思维,又不是身体行作;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漏与无漏;有漏为善根不具足,无漏为善根具足;而佛性不是有漏与无漏;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常与无常;随业力为常,随身体为无常;佛性不是业力之常,也不是身体的无常;所以,佛性不断。犯四重戒、谤正法、作五逆业的人,因业报而堕入地狱,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形体随轮回也要发生变化,胎卵湿化四种生法也不停发生变化,二十五种有形众生的形像也要随着变化。这时,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一阐提无论怎样变化,不去掉业报,不去掉有想与有色,永远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有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都有形态,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性质。法生定相,认为三界内一切存在都有规律的发生变化,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规律。法不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既有形态,又无形态;三界内一切规律是相对规律,不是绝对规律;于相对的规律中,又有绝对规律。
佛接着说,菩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也有定相。定相是佛入般涅槃,常乐我净。无常相为不定相。一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八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二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六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三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四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四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二万劫,才能得菩提心;辟支佛为不定相,要经一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得菩提心为菩萨。
这里的声闻、缘觉得菩提心,是指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不包含未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
佛接着说,今日于此双树间,佛欲入般涅槃,让声闻弟子忧苦,让其他众生供养,又准备七宝棺、香油、香木等火化之物品。佛又嘱托,佛肉体所穿内衣和外衣不可火化掉;内衣表出家人,外衣表在家人。出家人与在家人,在此世间共同承载佛法一万二千年。又嘱托将佛舍利分为八份,让八方供养等。一切声闻弟子见佛这样安排,都会说佛示现般涅槃,也不一定入般涅槃;因佛说如来常住不变。
这里也是说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的具体表现,以法生心。
佛接着说,佛不能用定相来衡量,佛示现般涅槃也是示现不定相。因为天有四种,一是世间天;二是生天;三是净天;四是义天。世间天为此世间;生天为四王天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净天为一果罗汉至辟支佛所居天;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四天无定相,佛要示现不定相度众生。
此处四天是从各星球功用上划分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根据各星球的环境和所居天人的欲望划分的。似一件事物的二种说法,这样理解就可以。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也为报身卢舍那佛所居天。
佛接着说,佛于世间,为度脱众生,示现无常,有语言、有姓氏、有父母、有身体形像、有住址、有姓有名等相。
这里也是说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的具体表现,见相生心。
佛接着说,佛于三界无有色相,无有想与无想,而又是确实存在常住之法性身。佛化身不受三界法所控制,有神通自在而不是虚幻。三界有三漏;欲界之漏为一切烦恼,色界与无色界也为一切烦恼。佛已永断三界无明,法性为常。因为凡夫有漏,不见三世,怀疑佛法,执著父母所生身命,沉迷于杀盗淫妄酒诸欲之中,我作、我见、我想、我受等,为恶习、恶念、恶业所牵,最后到不善之道而去,常为三恶道众生。所以,凡夫要都摄诸根,远离三漏。
三漏内为贪嗔痴,外为杀盗淫。
佛接着说,菩萨听闻此经,得智慧专念,诸根不散乱,不见我相,不见法相,于众生不起贪著。菩萨修于此经,无众生相;如见端正女人,不起贪著之心。知五欲法无有欢乐,是烦恼不得暂停;如人逆风持火、筐装毒蛇一样可怕。菩萨修于此经,观诸众生为色声香味触因缘牵引,常受苦恼。观见一一众生一劫中积骨如山;为父母、兄弟、妻子等眷属命终所哭的眼泪如四海之水;父母于三恶道生死无量,受苦无法计算。菩萨修于此经,不失念慧,诸根清净,护持戒律,诸根无漏。又有诸根离漏,离于恶漏。怎么为离;即受持此经,思维其义,能离恶漏。四众弟子中有接受教化的,心不再造恶。菩萨修于此经,心不造恶。菩萨教化四众弟子受持此经,听闻的人七劫不堕三恶道;如有思维其义,依法持戒修行的人,必能证得菩提。
这里也是说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的具体表现,离相生心,离法生心。
佛接着说,此经有无量功德,如有人书写、读诵、解说此经,思维其义,要知这样的人是真佛弟子,善受佛戒,是佛所见、所念,知佛示现般涅槃而不涅槃。这样的人不论住在城市、村镇、山林等处,常为佛所护佑。这样的人不论是四众弟子还是外道、贫穷或乞食者,常得佛受其所施法财或法食,夜梦吉祥;所施在命中增加,乐修善法。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
命中增加,就是于冥冥中增加;增加就是善业增长,福报增加。
佛接着说,如有人想见佛,供养佛,修行佛法,修行首楞严定,破八种苦魔和破魔师、魔子、魔经、魔律四种魔等;能听闻或受持此经,都可得人天之乐或成就菩提道果。如见到有书写、读诵、解说、思维其义的人,应该亲近、依附、受教、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等。为受持或听闻此经;如家中无物供养,宁可卖身力,都要置办供养,因此经难遇。我释迦牟尼于往昔,在善友处听闻有佛要说此经,心生高兴,但无物供养;便卖身力为人作工,可又找不到顾主。此时,有一人说,我有恶疾,须日服三两人肉,每日给五枚金币。我释迦牟尼与这人商量,能不能先给点钱,再容七日后去你家割肉;那人说,只容一日。无奈之下,只能取其钱至佛所,礼佛听经。当时愚笨,听闻此经只记住一首偈:“如来正涅槃,永断于生死。若能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此后,便至病人家,日割肉三两,割满一个月时间。那人病况越来越差;而我释迦牟尼念诵此偈割肉不痛,连疤都没留下,恢复身力。当时我就发心学佛,并修证成佛。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能受持此经的人,一定能断离恶三漏;一是如恶狗、毒蛇等凶恶漏;二是如悬崖、暴水等凶难漏;三是如恶人、恶国等恶缘漏。要知受持此经,此经功德不可思议。
有的修行人,受持此经后,恶知识等自动得远离。远离恶因缘在世俗的表现为,搬迁、离婚或走、死、逃、囚等事,也有恶人或恶事等自动转化。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一切善恶根本。但身虽不净,还要善待,为善法涅槃的常乐我净。为行菩萨道,为唯一佛乘等缘故;菩萨要善护其身,也应善护其心,让身心免离一切恶漏。
菩萨要善护其身,与众生执著其身,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为法故,后者为己故。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恶兽与恶知识不一样。因为恶兽等只能破坏人的身体,而心不畏惧;但恶知识能破坏人的善行,而心生畏惧。所以,恶知识要比恶兽可怕得多,是身心都被破坏掉。恶兽的破坏有限,而恶知识的破坏力不知有多大;为恶兽伤害的是肉身,而为恶知识伤害的是法身;为恶兽伤害不堕三恶道,而为恶知识伤害必堕三恶道。
恶知识是善法的怨家,凡夫有漏亲近恶知识;菩萨无漏得以远离恶知识。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漏。一切凡夫在衣食住行方面,求得最好为身心快乐;因此造作种种恶业而又不知不觉,糊里糊涂轮回于三恶道中,为身是漏。菩萨见有漏必有恶,穿衣为法衣,不敢有穿得比别人好的想法。于是心常卑下,穿衣不为华丽,只为遮羞,挡风御寒,防蚊虫叮咬等。吃食物为法食,不敢有贪求营养美味的想法,只为治饥饿之病。住房舍、用医药也是这样对待。因菩萨观身有疮疾,才用衣服覆之;身有九孔之漏,才饮食治之;身有风雨之恶,才用房舍挡之;身有生老病死四毒,才用药疗之。菩萨受四种供养,不是为欲乐和寿命,是为身体健康能忍受各种苦难,能修行善法,而得无量功德。
凡夫与此相反,遇诸苦时而怨天尤人,求乐不得时而生烦恼。至此,凡夫之人有身为漏,而菩萨虽有身而无漏。
佛接着说,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贪嗔痴三种恶念不除,难离三恶道。因为,不能保持常久的善念。凡夫之人的善心,有高尚时,也有下劣时,慧心少而愚心多。所以,得人身一次,增长一次漏业。诸菩萨见凡夫众生被贪嗔痴三恶觉因缘束缚增长漏业,不见佛性,心生颠倒,而慈悲心显,积极入世,示范三乘佛法,又示范一乘实有之道。
佛法在世间烦恼处,才有菩萨入世,利用智慧方便与善巧的方法,转化烦恼为菩提。否则,旧烦恼上又增新烦恼。
佛接着说,菩萨入世是众生的最好福田。而菩萨却不想、不说、不认为是最好福田,而以平等心,对众生起父母想;如出家时对忍诸苦和辱难不起一恶念,而是有机遇进山求宝,修行正法之道,修行诸善慧觉。经常用善道慧觉之心提醒自己是修行人,是比丘等,破除恶觉烦恼是理所当然,常起六种心;一是佛世难值;包含佛法住世。二是正法难闻;像法、末法时代依然有正法住世。三是怖心难起;不知、不觉、不信、不怕后有恶果报。四是中国难生;佛诞生时的佛法中心之国或值佛住世之国难生。五是人身难得;三界中无量众生而人少,唯人类易修道成道。六是诸根难具;诸善根所应具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很难具足。再正定之心,忆念善法,身心寂净,正住伽蓝,为人师表。
讲完这一品,诸位要想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人生的坐标。有了这个中心目标后,无论做什么事,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心里都非常清醒,不以得失论短长,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切都应坦然忍受。因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不在世间,而是出世间的智慧。所以,诸位要找到人生坐标,确立心中的目标,生生世世无怨无悔的守护这个至高无上的彼岸坐标,那就是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证菩提果。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三】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念是漏。一切凡夫若遇到让人身心痛苦烦恼的事件,心里会生起种种恶念。这种没有智慧的念头,为念漏。菩萨于无量劫时间观念是漏,知以恶念为因,恶因缘苦报为果。身心畏惧恶念,不起恶念,转化各种苦恼之事,趋于善念,才远离轮回。菩萨于六度中观念是漏,还要躲避贪、嗔、痴、慢、疑五钝使的追逐,识破眼、耳、鼻、舌、身、意六贼之谋,才能乘上佛法之舟筏,登上生死彼岸。
一切凡夫若遇自身有病和自己缘因的心里痛苦,或外部缘因伤害造成的身心痛苦和财产损失等烦恼,身口意容易起恶心、作恶事。因解一时之恨,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而用愚蠢的心态支配愚蠢的行动,造作三恶道之漏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如匣;即身体见闻觉知的分别性如四大毒蛇,天天见贪毒、闻触毒、觉气毒、知齿毒。众生遇毒而起恶心;即见毒有坚固性,见相起贪为毒;闻毒有深性,触欲难填为毒;觉毒有热性,分别生嗔,火气高万丈为毒;知毒有动性,口齿生是非、齿舌贪诸味为毒。菩萨转身体四大毒性为,视为正见,触为正法,气为正精进,齿为正定。众生若为四毒所害,必堕三恶道。诸菩萨心里畏惧身体的欲望,而修圣道,观五蕴皆空,远离八苦。
众生身体被欲望所牵,造作诸恶,业因转果,必遭恶报。见闻觉知正用为人体功用,妄起差别贪著时,如四大毒蛇。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五蕴为诸烦恼的关键所在。众生没有具足戒的福力,没有依法修行的慧力,没有善知识的导引,必被五蕴贼所害。因为,众生若被刽子手所杀,不堕地狱;若被五蕴贼所害,必堕地狱。刽子手只能杀人于欲界,五蕴贼能害三界众生。刽子手只能杀有罪之人,五蕴贼不论有罪无罪,都能害之。刽子手不杀老人、妇女、儿童;五蕴贼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害之。刽子手能杀别人而不自杀;五蕴贼既能害别人,又能害自己。刽子手杀人,可以利用财物贿求而不杀;五蕴贼害人,不论利用什么财物也不能得免。刽子手杀人有时间性,五蕴贼害人无时间性。刽子手杀人还有逃走的机会,五蕴贼害人无机会可逃。刽子手杀人自己不跟着被杀,五蕴贼害人害己等。所以,菩萨以善行佛法的方便力不受五蕴控制,而入于菩提行。
色受想行识五蕴,善修可转烦恼为菩提,为智慧使;否则,为五蕴贼。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贪爱为生死根本。在贪、嗔、痴、慢、疑五钝使当中,贪爱是伪善,让凡夫之人神魂颠倒,爱的死去活来;实际性质是轮回烦恼之本,生死苦痛之根。菩萨深观贪爱,诈亲伪善,以智慧力,见而不染著;声闻、缘觉也是这样远离贪爱。菩萨深观贪爱,心生极度畏惧。因为,贪爱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表面性,能惑一切众生,无始无终,很难远离,当下也难舍,明日也难离。所以,一切众生远离涅槃而近于生死;远离常乐我净而近于无常苦;远于智慧而近于无明。
众生于贪爱难舍难离,于生死也难离难舍,从而远离一切善法。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识入为空。讲六识入就要知十二因缘;即从无始无明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我执,由我执又产生了生命的求生意志的行,由行又产生以我为中心生命意识,由生命意识又产生受业牵引而投胎产生名色,由名色又产生人身的本能反映六识入,由六识入又产生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为触,由触又产生对感受到的存在加以分别执著为受,由受又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爱,由爱又产生想得到为取,由取又产生对外部存在的依赖为生,由生又产生生命现象的老死。凡夫见生死流转为自然现象,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生命现象这个事实。而佛见到了宇宙人生生命如何产生、如何流转、如何灭掉等三世十二因缘过程的实相,又原原本本的说予众生。一切众生以六识入感受为实,一切以我喜欢不喜欢为中心,去无休止的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而菩萨对六识入转有为空,逆世而行,见五欲之乐如毒蛇猛兽,不但产生今世的烦恼,还有后世的苦报。菩萨内观六识入而心里畏惧,才修正法而观空。
六识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的不同识入界限。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尘为外贼。内有六根为家贼,外有六尘为外贼,相互勾结,自劫家财,将心里的一切善法功德破坏掉,让人甘心情愿地做不信因果的一阐提。又有,家贼外贼相互勾结,可劫夺三世善财,而且不分贵贱,用无明欢乐为诱饵,不择手段将善财抢劫一空!还有,家贼与外贼相互勾结,用见、听、嗅、尝、触、觉为目的,劫夺三界善宝,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都执著于色我与色有和识我之想,有想为漏,将无量功德善宝漏失。一至四果罗汉为勇健人,宁可断其手足也调伏家贼,摧伏外贼;诸佛菩萨早已如此,既转内贼为家珍,又转外贼为家宝。
家贼难防,外贼难破;先亡一贼,六贼销亡。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烦恼无边。菩萨深观烦恼如苦海,无边无底,诸烦恼如鲨鱼凶恶难调难伏;落入烦恼海中,必轮回三界六道各类众生,淹没身心一切善法,三界人天难达彼岸。唯有诸佛、菩萨以戒定慧,修空无相,能干枯苦海;能用六度万行之大船渡至彼岸。但诸菩萨仍有难可为渡,唯佛究竟渡;即菩萨仍须在佛国土修行,还要来此苦海示现众生。凡是有善根、善业、善行、善念之人,诸菩萨有很大的力量能救度得上佛之法船,唯一阐提不能得到救度。诸菩萨为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忍受无量身苦心苦,在诸苦中无有漏;并以苦为乐,修苦乐法。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什么是大般涅槃?
佛说,如饥人得食,病人得安乐,穷人得财宝,是为涅槃。声闻缘觉虽得涅槃,烦恼习气之根尚没有拔出;另外涅槃的地点是色界与无色界,不是自己的国土;再有涅槃时间有限,最长为八万四千大劫。而大般涅槃能了见佛性,得无上法,能主宰清净世界,广度众生;有八种大自在:一是能示一身为多身;即化身成就,化身数量充满十方世界,为自在大我。二是能示一身如尘土那么多而大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为自在大我。三是能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于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为自在大我。四是能以自在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众生都能得见,又可化现为各类众生形体,为自在大我。五是能身体六根互用;用耳看路,用眼听声等,为自在大我。六是能无想而得一切法;为自在大我。七是能以戒定慧一偈之义;经无量劫其义不尽,为自在大我。八是能如虚空不可见;又可示现让一切众生能得见,为自在大我。还有功德圆满,得有四乐,一得大乐;二得大寂净;三得一切知;四得身不坏等,是佛大般涅槃。又有,大般涅槃有四种纯净;一是永断三界二十五有形众生;二是业大清净;三是身大清净;四是心大清净。
以上是菩萨受持此经圆满成就的第一种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二种功德;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昔所不知而今知之。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日得到。通有两种;一是内;二是外。外通是与外道、天人一样的部分;内通有声闻、缘觉通与菩萨通。罗汉、辟支佛的神通变化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即一人变化成另一人,不能同时变化成二人。菩萨由于受持此经,修行大般涅槃智慧,于一心中能同时圆满变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罗身、畜生身、饿鬼身等无量身。又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心随身;如醉酒人,身动则心随动;又如婴儿身小则心小等。身随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泪横流等。菩萨身心自在有十种;即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还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平等慈心。所得智慧与声闻、缘觉不同。对过去世的父母与怨敌,菩萨不亲也不憎,无亲憎相,只有法相空寂。而声闻缘觉之人有亲怨相。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他心智通。声闻、缘觉之人以一念智能知人心所想,而不能知其他众生所想。而菩萨于一念中遍知六道众生之心;又能知一至四果罗汉的十六种心,每果罗汉四种次第心。
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是菩萨得清净天眼,一时能遍见十方世界诸佛。而诸天人、声闻、缘觉之人的天眼,一不能见上一层天,二不能见十方诸佛世界。
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是菩萨以一音声能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得听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心也没有动念。但是,众生若听闻不到菩萨为之说法,是生死心;若听闻菩萨为之说法,才能尽生死心。又有菩萨身心可以相互分离开,相不随心在一起。为度众生,虽现大身心也不大,虽现十身心也不小,缘因是菩萨心性广大,身心自在;虽现一身,众生各自见到的都不一样,随类应现。还有菩萨通达三千大千世界各类众生的声相,心里没有无量世界众生音声而又能听闻到不同众生的音声,包含地狱音声、畜生音声等。虽示现其相、闻其声,但菩萨不著其相;即无定相、无果相等。
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是菩萨化身成就;即能化现无量身相,化身至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而报身于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一切罗汉、辟支佛所不能达到。菩萨化身能如细微尘遍无量诸佛世界,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菩萨能将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身入一尘土这么小的化身里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也是心不随身。
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于世间,菩萨一见人的长相、衣着和谈吐,就知这人善恶和大小乘根基差别。于出世间,菩萨修证空性空相,知我相空,明知众生都有佛性,明知一阐提如改变观念与心态也可修善;这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明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听闻此经必得菩提,怎么无定相、无果相呢?
佛说,如说诸音声有定相、有果相,不是佛相,而是魔相。诸佛说法无有定果相;如世间有因有果,果也作因,因也作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果也无常。由此,法无定相,涅槃不从因生,涅槃之体也不是果,涅槃之体也无定无果。
简单地讲,有定果之相,就被人执著,也会被无常力破坏掉。佛般涅槃的常乐我净,无定果之相,不能被无常力所破坏。
佛接着说,听闻此经不要著文字相,不要有我闻相,不要有我说相,不要给佛也定个相。因为音声无定相;听闻音声而起恶心的人,果相是三恶道;听闻音声而起善心,果相是人天;菩萨听闻音声而生慈悲心,救度众生。所以,音声无固定不变之相,果报的相也不能固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三种功德;即舍慈得慈,不从因缘得慈。
舍慈是舍世间慈;主要舍的世间慈有凡夫慈、一阐提慈、犯重戒慈、谤佛慈、五逆慈、妓院慈、无根二根女人慈、屠夫慈、刽子手慈、猎师慈、声闻慈、缘觉慈等。
不从因缘得慈;因缘有亲疏怨敌,有善因缘和恶因缘,因缘之慈不是平等慈,出世间的慈悲心只有众生而没有亲疏怨敌。
菩萨舍去世间慈,得出世间慈,得无因缘慈,不执著慈相,不执著戒相,不执著众生相,而修行出世间的慈悲。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即有十事;一是根深难可倾拔;二是自身决定想;三是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四是修佛净土;五是灭除有余;六是断除业缘;七是修清净身;八是了知诸缘;九是离诸怨敌;十是断除两边。
一、根深难可倾拔;菩萨受持此经,身根不放逸,菩提根不放逸,一切善法根不放逸。善法于诸法中为最上,不放逸法在诸法中最为殊胜,故称不放逸根深固难拔。又有,菩萨受持此经,因不放逸而得增长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等。
二、自身决定想;菩萨受持此经,于自身生决定心,要尽此一报身证得未来世菩提,为众生发菩提心。为此,坚决舍去自我心、无常心、声闻心、缘觉心、自乐心、魔心、乐生死心等,让自己的身体成为载佛正法之器。
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菩萨受持此经,从观外道持戒到供养诸佛都是福田,但又都是有求想的有为法。而慈悲救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福田;平等救度持戒和毁戒的人,才是真正福田。
在福田上有四种净报;一是施主清净受者不净;即供养的人懂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的果报,为施主清净;而受供养的人破戒邪见,不知法供养众生得清净果报,为受者不净。二是施主不净受者清净;即供养的人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哪有什么果报,为施主不净;而受供养的人,听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受者清净。三是施受俱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多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施受俱净。四是施受俱不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只不过是你帮我、我帮你而已,为施受俱不净。
什么是清净果报,既不执著于供养,又不执著于果报;再依此经不为果报而供养,不为供养而供养,这是菩萨的持戒正见。
四、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一切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以此誓愿力为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杀心。以此因缘善根,众生得寿命长久,共同有大势力,获大神通,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偷盗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都是七宝所成,与众生共同富足,喜欢什么自然就满足什么,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淫欲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贪欲嗔恚疑心,也没有饥渴苦恼之患,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妄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常有花果茂林香树,共同与所有众生得妙音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两舌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和合,讲说正法,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恶口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石、荆棘、恶刺,共同与众生和合,其心平等,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无义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苦恼,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贪嫉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一切众生,无有贪嫉、恼害、邪见,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恼害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修行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邪见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修佛净土就是成就菩萨自己的佛国土。
五、灭除有余;有余有三种;一是烦恼余报;二是余业;三是余有。
烦恼余报;若有贪欲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鸳鸯、鹿、龟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长相令人讨厌或为淫女等;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嗔恚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毒蛇、虎、狼、猫、鸽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什么恶事、坏事都敢作,生死不惧;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愚痴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象、猪、牛、羊、蚊、蚁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聋、盲、瘖、哑、驼等残疾或诸根不全,不能得佛法修行;如极少数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骄慢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粪虫、驼、驴、犬、马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为奴仆、乞丐或穷人;若得因缘出家时,常为众生轻贱,要犯重戒。
余业;如借贷款还本后,还要还利息;这个利息是高利贷,是借本一还息万。故凡夫有六道轮回的业,一果罗汉七返生死业,二果罗汉二返生死业,三果罗汉一返色界灭业。
余有;如人伐树,树干断而根未除;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世间烦恼业习已断除,而业习之根在心里未尽除。
菩萨受持此经,烦恼余报、余业、余有这三种业习,全部灭除干净。
六、修清净身;菩萨受持此经,修不杀戒。由于慈心不杀,成就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三界内八十个星球天人中最好的形像和清净身,令各天众生信伏、受教、发菩提心。又有,菩萨欲证无上法王、欲饮无上甘露法味,要先修清净身。以身清净,才能速证菩提。
七、了知诸缘;菩萨受持此经,得大智慧,住于空观,不见色相、色缘、色体、色生、色灭等;诸法空相,了因了缘,得出世间无因缘慈悲,是菩萨的了知因缘。
八、离诸怨敌;菩萨受持此经,住于智慧,远离一切烦恼。但又示现烦恼众生,为教化、救度众生;菩萨示现的烦恼众生,不畏三恶道众生。但畏诽谤三宝的众生,这样的众生被魔控制。故菩萨把魔事看作怨家;智慧破魔,是远离众魔怨敌而魔自破。
九、断除两边;菩萨受持此经,智慧出于世间。菩萨远离两边是;一不受三界二十五有众生业报;二不受爱烦恼之业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第四种功德中十事,怎么只说九事,没有说断除业缘呢?
佛说,一切菩萨和十方诸佛,都修十事。诸佛不因业缘示现在不净的世界,而是佛净土庄严;如有人心想,佛不应在地球这不净而秽恶的世界示现出世。这么想的人,善业智慧不足。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此世界有清净的一面;众生业重而不见。二是此世界不净而秽恶是众生业力感召;在佛的境界上无有不净与秽恶,佛示现般涅槃后,化身还久住此世界。三是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此世界成佛;其实此世界谁也成不了佛,都是在报身佛国土成就佛道;为度众生,践行因地菩萨时发的宏深誓愿而来此世界示现成佛,转佛法妙义。四是诸佛都这么做;慈氏弥勒菩萨也将依誓愿来此世界,令此世界清净庄严。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有五种果报;一是诸根完具;二是不生边地;三是诸天爱恋;四是常为天魔、沙门、外道等恭敬;五是得宿命智。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有人修布施,才能圆满五种功德。今日佛怎么又说因此经圆满成就呢?
佛说,因财物布施有形和有限;有限为数量有限、时间有限;故得不得这五种功德不能确定,不能长久,不能清净,不能殊胜,不能相同,不能无漏,不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而菩萨受持此经的因缘为法布施,是能确定、能长久、能清净、能殊胜、能相同、能无漏、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况且,财物布施让人能得离饥渴,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渴爱之病;财物布施能让人得生命相续,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生死,慧命相续;财物布施能让人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断一切贫穷烦恼,增加善法因缘;财物布施有分别因和差别果,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无分别因和差别果,众生平等。
这里,佛对财物布施与法布施的区别说的非常清楚;财物布施福报有限,法布施功德无量。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六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般涅槃,得金刚三昧。三昧是清净身禅定而得,身口意业三休息,在定中入到空、无相、无作,三种境界于一体的神通变化里去;现前相融,过去未来相摄,三世相摄,十方世界在一念间圆满显现出现,是修行人于世间证得的出世间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境界。也是诸佛、诸菩萨示现无量妙身,救度一切众生的缘起。
八地以上菩萨能住于金刚三昧中,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行布施讲法教化众生,破坏三恶道与诸魔事,让众生安立于佛教三乘,得到利益,令其成就,而心不动,又无心想之相。这时,才有救度一切众生,而又无一众生可度。七地以下位次菩萨,尚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的心相,无化身成就。故七地前菩萨的修行,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佛接着说,菩萨安住于金刚三昧之中,不受十方世界法则限制。菩萨因地时于世间修六度万行,已成就无极限的功德智慧,才能安住金刚三昧。
十方世界的法则限制;如地球引力法则,火能烧、水能淹,光速与距离等物质属性法则等等,都不能束缚菩萨化身的往来活动;即能破散一切诸法。世间诸法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动;如星球陨落、恐龙灭绝等现象。这些变化让人畏惧,变化的缘因也让人畏惧;如现时放的电影,病苦劫杀,念念生死,事态变换等,都是魔幻一样的境界,无一真实。
金刚三昧是菩萨化身三昧之根本,其它三昧都离不开金刚三昧境界;即菩萨的神通变化都以金刚三昧为基础。而菩萨报身的根本三昧是如幻三昧,能够化现无量身自在出入涅槃的境界,生命不受无明存在的限制;又化生种种生命现象,救度众生。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五】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七种功德。闻修此经微妙,得大涅槃智慧的近因缘。当下近因缘法有四种;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维;四是如法修行。若凡夫能听善知识教,至心信受,发心向佛,持戒修行,必能得见佛性,去除烦恼,证得常乐我净。
亲近善友为亲近善知识;专心听法为不疑惑善知识所教佛法;系念思维为至心信行;如法修行为按佛法次第持戒修行。
菩萨亲近善友;诸佛、菩萨、辟支佛、罗汉是众生的善知识,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自修菩提,教人修行菩提;自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能这样修行的人是真善知识。
菩萨专心听法;知善知识有善法,所行作不为自乐而为众生安乐;说话不讲别人的短处,只说善事;让周围人心渐远恶法,增长善法。能亲近善知识的人,本来没有戒定慧和解脱知见,而能得之;戒定慧和解脱知见不圆满的人,得到增广。因为,亲近善知识,能让人明白佛法经藏的深义,知自己如何行持。所以,听善知识教的人,是真正听法,也是听到真正的法,等于受持大乘经典和听受此经。听受此经虽知人人有佛性,如何修持见佛性,还要靠善知识引导。
菩萨系念思维;勤修禅定,在定中入空三昧、无作三昧、无相三昧。能入空三昧的人,不见人天众生能够真实常住;能入无作三昧的人,必无有愿求;能入无相三昧的人,心无色、声、香、味、触、生、住、灭、男、女十相。
菩萨如法修行;在世间勤修六度万行,得出世间常乐我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