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念佛四忌
[打印本页]
作者:
普光
时间:
2010-4-3 08:13
标题:
念佛四忌
念佛四忌
修淨土法門的,在一心念佛的時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鬆不得
,
矜喜不得。
這四句包含著八種意義,應分四層來看,一層深 入一層。現在一層層分析說明如下:
第一層,急遽不得。
急就是焦急,遽就是匆遽。
在初用功時,往往都是這一現象,急於求成,恨不得立即得到靈感、神通,或一些什麼效益。
要知道,我們生活在大地上的凡夫,從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所有的妄想,真要比恒河裏的沙還多呢!要將這些罪業和妄想清除掉,那又談何容易。若是不知道這一道理,一味想求得速效,是會欲速則不達的。有的人見到效果不快。於是產生焦急情緒,不知焦急是退悔的根,實是學道的大忌。所以說, 急不得。
還有,初發心的人,慕道心很切,恨不得將所有教理,在一日之中就融會貫通;將所有功德,在一個早晨全部做完。今天看到這部經很稀有,就急切地想誦完它;明日聽說某一咒不可思議,又急忙去持誦它: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是不是夠得到?和自己所修的法門是不是有夾雜?結果,導致終日忙忙碌碌,沒有從容自得的情趣。由於頭緒紛歧,雖然化了不少勞力,可是收效卻很少。
還有,每當做功課之前,應該先靜坐片刻,將遊思雜念打掃打掃,然後再用功,那麼,心就比較乾淨;若是剛做完一事,就匆匆進佛堂,做功課,這就會心頭亂糟糟,一時安定下不來。所以說,遽不得。
第二層,疑畏不得
。
疑是憂疑,畏是怖畏,這是用功在漸進時所有的觀象。在沒有念佛之前,自己覺得心中沒有雜念,念佛之後,反覺妄想很多;等到用功越長久、越加緊,那妄念也隨著愈來愈多,於是產生憂疑,這是什麼道理呢?實不知,在沒有念佛用功時,妄念原來是多得不可計數的,只因你自己不覺得罷了。現在能覺知它非常之多,正是你的心已漸入寧靜的境界,於是才能察覺到。比如日間處身在鬧市中,
雖然車來馬往噪聲很大,但不覺其鬧;可是在夜深人靜時,就是蟲鳴鼠跳,也會嫌其煩擾,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錯誤地生起憂疑的心
,
一定會阻礙修道的進步。
所以說,疑不得。
功力日漸增進,或一日之間妄念很少,忽而明日又妄念很多,甚至怎麼排遣也不肯去。這時不可強行抑制,只有極力提起正念,或高聲念,或追頂念、或跪念、或拜念。時間稍久,妄念敵不過正念,就會逐漸退去。有時念佛念得很好,可是妄念突然生起,就像是從天外飛來,甚至會是窮兇極惡的妄念,為生平所沒有想到過的。這時切不可恐怖,須知這是多生以前曾經作過這種事,在八識田裏留下的種子,現在幸虧得佛力冥熏,將它逼出。這時應向佛前痛切懺悔,哀求加護,使以前所造的罪業根本拔除。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此生畏怯心,這就會妨礙功德。
還有,功夫加緊的時候,或忽覺眼前的山河大地以及自身空無所有,這也不必畏懼,只要極力念佛,求佛攝受,把空境置之度外,不予理睬就是了,否則也會障礙修道進程。所以說:畏不得。
第三層,放鬆不得。
放是放任,
鬆
是鬆弛。這是對用功漸純時說的,念佛到了純熟的時候,一句佛號沖口即出,本是好 事。但如果認為已到了無念而念的境界,放開胸懷隨口念去,像世俗所謂「滑口讀過」那樣,這又成為毛病了。病在什麼地方呢?因為求佛攝受的心不切,這時必須聲聲著實,字字靠緊;
應當聚精會神一心悲仰,句句都從心中懇切流出,然後生西的願才能著實有憑。
所以說,放不得。
功夫越做越純的時候,心裏沒有渣滓,遍體輕快,異常安適,這就是佛經裏所說的「輕安」。但是切不可—味悠遊自在,自以為得;相反地,更應緊緊著力,更加勇猛。否則,不進則退,就連這既得的輕安也將失去了。應該知道,要想逆生死流而出輪回,豈可片刻鬆勁呢?所以說,鬆不得。
第四層,矜喜不得。
矜就是自誇自大,喜就是欣喜。這是用功到了接近成功的時候,所容易發生的情況。綿密用功,精勤不息,忽而妄念暫銷,心光發露,能夠見到聖境。這時只可向真善知識密求印證,
切忌逢人便說,到處宣揚。
因為,你如果把這種事宣揚出去,就會引起各方面的稱頌。同時,自己也會有不正確的想法,認為幾經勤苦,而今終於得到了,這是多麼幸運啊!若有這樣的心念,那就是自矜。矜心起來,我慢心也就隨著產生了。於是 前功就會退墮,所以,矜不得。
如能既不矜張,而還是勤密用功,那末,久而久之,就會自見己身趺坐在蓮花上,或見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金容,或蒙阿彌陀佛放光摩頂。或自己列隊在清淨海會中。這樣境界能經歷一日二日,甚至數月經年現前不散,這時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的心就已不專一,不專一就散亂了。這樣,即將得到的念佛三味就會因此失去。所以說,喜不得。
以上四層,只是依言說方便,排列次第,實際上,或前後互起,或一時同現。也有人念佛很久,並沒有什麼出入,或念雖不久,境界卻是很好的。這要看根性的利鈍,業障的深淺,功行的勤怠,隨人而異。總之,無論什麼人,什麼時,發現什麼境界,必須審察它的利弊,知道怎樣修治,這是最要緊的。假使自己不能審知,就應當親近真善知識。
進一步說,用功固然應該求得念佛三昧,但不可著意去求。因為功到自然能證得,不是可以強求的。即使生前不能親自證得,但只須真信切願,老實力行,臨終必能蒙佛接引,切不可自暴自棄,灰心喪志。
本文錄入自魏磊輯著之《淨宗法語大觀》。此白話文由江味農居士之《金剛經講義節錄》附錄 翻譯而來。
作者:
宏元
时间:
2010-4-3 10:19
在初用功時,往往都是這一現象,急於求成,恨不得立即得到靈感、神通,或一些什麼效益。
應當聚精會神一心悲仰,句句都從心中懇切流出,然後生西的願才能著實有憑。所以說,放不得。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