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金刚经新注』释“法会因由分第一”01(唐思鹏居士)
[打印本页]
作者:
明州白衣智证
时间:
2015-2-10 12:53
标题:
『金刚经新注』释“法会因由分第一”01(唐思鹏居士)
如是我闻①,一时②佛③在舍卫国④,祗树⑤给孤独园⑥,与大比丘⑦众,千二百五十人⑧俱。
1。“如是我闻”:
此一句话是阿难尊者在结集经典时,遵佛遗教而加在经首的,意显此经不是我阿难臆造,而是亲耳闻佛在某时、某处、对某某弟子所讲的。其目的是使众生一见而生正信。故言“如是我闻”。
问:一般诸经皆言无我无法,为何此处讲“如是我闻”,而又说有我法呢?
答:依三自性讲: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体相俱无,是空非有,故言我空法空。而依他起性从缘所生的似我似法,有相无体,是有非空,故从缘生假我的角度言,又可勉强说为有我有法。但是圣者虽说有我,而不执着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因此,《中论》说:“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依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依世俗谛言,法法可立,而一切皆有;依胜义谛言,一法不立,而一切皆空。所以圣者有时虽说有我,而是站在缘生幻我的立场来破除凡夫实我实法的遍计执着的。这就是《唯识三十颂》所说:“由假说我法”之义。无着菩萨把圣者依缘生幻相所说的似我似法,称为“有体施设假”;把外道凡夫依遍计执所说的实我实法,称为“无体施设假”。其理微妙,学人于此当深思之。
2。“一时”:
此是说明佛陀说法的时间。关于佛陀说《金刚经》的具体年代,古印度不重历史的记载,因而无从考证。现在只能从佛说般若二十二年的处会中,来大略窥探此经是佛陀何时所说。
佛说般若二十二年,共分四处十六会
:①王舍城鹫峰山,此处说有七会
;②
祗树给孤独园,此处亦说有七会
;③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此处说有一会
此处
;④王舍城竹林园白鹭池侧,亦说有一会
。而此
《金刚经》是第二处第三会所说,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
3。“佛”:
此显说法的教主。佛,全称佛陀,是十号之一。十号者:①
佛陀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智者;此约究竟觉果以表德。②
如来
:《瑜伽师地论》云:“如来者,诸法一如为如,不来而来为来。”《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此约真性以表德。③
应供
:应人天之供养,此约大悲大愿以表德。④
正遍知
:于一切法善达法性,即空即有,定慧等持,圆融无碍;此约寂照以表德。⑤
明行足
:明即三明,亦指智慧;行即三业,又指六度佛行。佛陀三明之行具足;此约神通以表德。⑥
世间解
:世间情与无情,无不解了;此约得智以表德。⑦
善逝
:意谓好去,谓入无余依涅盘;此约断证以表德。⑧
调御丈夫
:或以柔软语,或以苦切语,善能调御丈夫,令入圣道;此约教主以表德。⑨
天人师
:为人天之表率,犹如日月遍照,无不蒙益;此约普利以表德。⑩
无上士
:在人、天、声闻、独觉、菩萨之上;此约即位以表德。如上十号,有把世尊与佛合说为一,名佛世尊;又有把佛与世尊分而论之,故号有十一,学人应知。
4。“舍卫国”:
汉译丰德,意谓国有五欲财宝之丰,民有多闻解脱之德,故名舍卫国。
5。“祗树”:
即祗陀太子的树。祗陀太子,汉译战胜,其父是舍卫国的国王,名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与邻国交战凯旋而归之时,正遇太子诞生,故赐是名。
6。“给孤独园”:
即给孤独长者的花园。给孤独长者,本名须达多,汉译善施,平生常以金银财物施给老而无子的独人和幼而无父的孤子,故得给孤独长者之名。给孤独长者曾用重金将祗陀太子的花园买来供给佛陀说法。太子最初不知,后来才知给孤独长者不是自用花园,而是将花园供给佛陀。暗想:别人买园供佛,当初我又怎么不知把花园供给佛陀呢?但转念又想,既然花园已卖,现又不可收回,怎么是好?太子终于想出一个妙法。一天太子对给孤独长者说:你虽买了我的花园,但只是买的土地,而花园里的树木还是我太子所有。所以后来佛陀在此讲法的地方,就称为叫“祗树给孤独园”。意思是:祗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
7。“大比丘”:
梵语比丘,属五不翻中的“多义”不翻。此有
乞士、降魔、断恶
三义:①
比丘外向施主乞食以养色身,内向佛陀乞法以育慧命,故名
乞士
。②
比丘出家学法,严持净戒,培植福慧,增长善根,故能怖魔
降魔
。③
断恶
:
比丘勤修无漏戒、定、慧三学,息灭有漏贪、嗔、痴诸恶
。比丘又名和合僧(众),此有事和合与理和合的差别。如:
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合,故名“事和合”。
比丘出家,同依于真如法性而证涅盘,故名“理和合”。
出家比丘,年长德高,已入圣位,故名“大比丘”。
8。“千二百五十人”:
此显在场听法的人物。佛陀的弟子无量无边,但经常追随不离左右的,则主要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佛陀初成道果,首度憍陈如等五比丘。次度三迦叶波,佛以智慧观察,见优楼频螺迦叶一百二十岁,人称大仙,机缘已熟,当往度化,此人一度,众必云从。佛至其处,以大神力折服骄慢,其师徒五百人皆依佛为师。其弟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各二百五十人,亦被度化。后又度化舍利弗、目犍连师徒各一百人。还有耶舍长者子师徒五十人,共计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为了便于记载,故去掉前面五人,而说有整整一千二百五十人。
总之,此段主要说明了佛陀说法的时间、地点和听法的人物三个问题。阿难之所以要把这三个问题加于经首,其目的是希望众生对此佛经生起正信,不要怀疑。《大智度论》对此段科判为六种成就:
1、信成就(如是);2、闻成就(我闻);3、时成就(一时);4、主成就(佛);5、处成就(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6、众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因为学佛之人必须要对佛法生起正确的信仰,然后才能听闻理解和悟入佛法。《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又云:“佛法大海,信为根本。”这就说明“信”在学佛人中的重要性。《大智度论》也说:“佛法大海,信唯能入,智唯能度。”所以五根、五力把信列于首位,就是这个道理。依《成唯识论》讲,
信有实、德、能三义
:
深信三宝是真实的,名信有实
;
深信三宝具备了无边功德,名信有德;
更深信自己能够成就三宝的功德,名信有能。
因此,阿难尊者在卷首即为学佛者建立了殊胜的三种正信,意义伟大,学人慎勿等闲视之。
摘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注》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