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很多人混淆境界,经常说一些圣贤境界的佛言祖语,说多了,就成了“麻痹自己,教训别人”的一个口号。 说的时候,天下无敌;做的时候,软弱无力。这是需要警惕的。 圣者是境随心转,凡夫是心随境转,这一点我们要承认。 所以,立足当下的自己修学定位,我们就可以借境修心。 要借境修心,就需要遵循世间法则,同时实践佛法教义。 在世间的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个礼仪就是穿着打扮。穿着打扮一方面是给别人看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一个规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西装革履和裤衩拖鞋,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衣着打扮就是“貌”。以貌取人,是世间基本法则之一,只要是人,就逃离不了这个法则。作为凡夫,没有不以貌取人的,只有不承认自己会以貌取人的,O(∩_∩)O~ 民间有一些讽刺势利眼的传说。比如说,某个智者故意穿着破破烂烂去参加一个宴会,结果受到冷落。后来他穿着华丽的衣服再去参加宴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于是这位智者把华丽的衣服脱下了,放在座位上,将美食好酒倒在衣服上,最后趁着别人的不解,开始说教。 我想很多人都看到过类似的故事,故事的本意是教导我们不要势利眼,要平等看待人。但换个角度来说,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社交礼仪,即通过着装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 在一个宴会上,故意穿得破烂,这本身就是对宴会主人以及其他宾客的不尊重。就像在朋友聚会中或是业务洽谈上,衣着随便,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另外,在人世间,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一下子就判断出一个人的真实内涵的,必须要通过一些次要价值来检验。而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外貌衣着,就是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判断方向。 我们将心比心去试想一下,我们作为一个宴会的主人,一个穿着破烂、不修边幅、举止粗鲁、浑身散发臭味的人来参加宴会,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有些同修可能是接触民间传说版的禅师故事比较多,认定外貌衣着不重要,说这是执著外物,结果在生活和修学中遇到很多的障碍。在生活中,一方面说自己学佛并热情地宣传佛法,另一方面又不修边幅、邋里邋遢,那就这个形象,是很难让人升起尊重之心的。 佛门是很讲究威仪的,因为透过威仪,可以让我们升起庄严恭敬的心,有助于修学佛法。 我们佛弟子参加法会,一般都会穿海青搭缦衣,这个法服穿好,威仪就很容易显现出来了。这个显现,不仅是旁人看到了觉得威严庄重,而且我们自己内心也有一种庄严感升起。 当然,这不是提倡大家要去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而是说,最起码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不要让别人感觉怪怪的或是心生厌烦。如果能把自己收拾得体,让别人一看就觉得精神阳光,升起欢喜心,那么对于建立佛弟子的良好形象,就是一种大贡献了。 退一万步,如果是真的认定学佛之后就不需要注重外貌衣着,那么当别人指责的时候,不要去说指责的人“业障重”、“分别心重”。因为这是我们自找的。 毕竟,我们是社会人,生活在人群中,做任何事情都是和他人有联系的。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不要以貌取人,但是不能强迫他人不以貌取人。修行菩萨道的人,巧把尘劳做佛事,方便善巧度众生,就可以利用这个“以貌取人”的法则。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明州白衣智证写于明州东溪 癸巳年二月二十八日 初稿 |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