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打印本页]
作者: youyouhe 时间: 2012-12-25 08:42
标题: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来源:2012年第3期《净土》杂志 作者:鹿翩翩
一、问世间成功为何物
几年前,我以记者身份,去中国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采访。所谓西海固,是指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这三个县。据资料说,这里的年降水量比沙哈拉沙漠多不了多少,而且是列入了联合国认定的“全世界五十个最不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采访结束后,我请固原县一个村支书推荐村里一户比较穷的人家,以便把善心人士委托带来的衣服和鞋子送出去。村支书说,那就去瘸子马家。
在路上,村支书介绍说:“这个瘸子老马,连个名都没有,大家就叫他瘸子马。”瘸子马四十露头,以前在砖瓦窑干活的时候,砸断了腿,因此瘸了,没有了生计,家里媳妇撇下闺女,也跑路了。现在瘸子马在村里力气活干不了,放了五六只羊。
“要说穷,就数他家最穷,穷得裤子穿不起。”村支书说,“穷到这个程度了,还有人骗他。前两年有个媒婆给他说了一出媒,结果那个女的刚进门不到一个月就跑了,他还搭上了三千多块钱。”
等到了地方,我才知道,所谓“穷得裤子穿不起”,绝对不是夸张。院墙虽然是新的,但只有半人高,是用土坯盖的,为了避免雨淋,上面搭了一层茅草。所谓的门,只是一两扇旧木板子,而且站在门外,院子里的一切一览无余。屋子只有三间,也是土坯的,而且很矮,也是茅草顶的。
瘸子马正在院子里蹲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正在喂圈里的羊。村支书一进门就嚷嚷说,老马,给你雪中送炭来了。
瘸子马慢慢站起来,一脸的苦相,脸上的皱纹就像刀刻的一样,看见我,却憨厚地笑起来,说,我们家还行,挺好的。要是别人家需要,就先紧着别人家。他的眼神虽然充满了穷苦和无奈,但却没有悲伤,他咧着嘴笑的时候,显得还很阳光。
村支书走了之后,我跟瘸子马就蹲在地上,聊了很久。让我非常意外的是,瘸子马丝毫没有村支书说的那么可怜。他说,自从砸断了腿,媳妇跟人跑了,他为了还债,把窗户都卖了。
什么?我很惊奇。
瘸子马嘿嘿一笑,指着土坯房子空荡荡的两个窗户,说,卖了六块钱。
他说,后来,他攒了好几年钱,想再娶个媳妇,结果攒了好几年的钱,一下子又被媒婆骗光了。再后来,他就死了这条心,专心放羊,一心一意供闺女上学。现在,闺女已经读高二了,明年就要高考。
我说,这日子,你觉得苦么。
瘸子马沉思了半天,说:“日子是人过的。只要有人,就没有过不了的日子。我们村二百多户人家,能读到高中的孩子,就我们家的这一个闺女。将来,我还得供她读大学,等她读完大学,那时候,她就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
瘸子马拿着我送给他的衣服和鞋子,连连称谢。他向远处的自己的闺女看了一眼,悄悄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住茅草屋,我是瘸子,我盖不起房,但我有一个大学生闺女,我觉得……我觉得自己挺成功的。”然后,他冲着我,憨实地笑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瘸子马的故事一直都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他那憨实的笑容,以及说出来那句“我觉得我挺成功”时候,他那种豪迈的神情,常常让我深夜难眠。
我在想,为什么村支书那么固执地认为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而他自己内心却顽强地萌发着“我很成功”这样一个念想。
对于村支书来说,能够摆脱农村,买楼,开汽车,才叫做一个乡下人的成功。而对于瘸子马来说,这些都不叫成功,能够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的孩子,叫做成功,即便连自行车也没有,住茅草屋,也无所谓。
对于每个人而言,成功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概念。它其实跟物质条件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一种彻底精神追求,是对人生的自信与快慰,是一种“无愧于今生”的自豪感。
同样对一个觉得成功的事物,对于另外一个人可能就失败。比如诸葛亮受邀出山,为国家工作至死,这是一种成功。但对于范蠡来说,逃避官位,悄然隐居才是他希望的成功。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人心不同,成功不同。
二、成功可以“学”,但无“成功学”
但是,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与快慰”,内心升起“无愧于今生”的自豪感,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很大一部分人是懵懵懂懂地度过一生,或者是人云亦云地度过一生。而成功之人,大多是不会懵懵懂懂、人云亦云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人中龙凤,不断地以自己的典型,给予后人以深刻的启发。
人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或者榜样,或者楷模,立志要向这个方向努力。这就是向成功攀登的路程了。这样一个路程上,的确有一些规律值得重视,可以遵循,可以借鉴。这就是说,成功可以“学”的。
比如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处理好人际关系,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等等。但是,并不存在什么行之四海皆准的“成功学”。我们知道,学好了烹调,毕业了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厨师。学好了建筑,毕业了就可以盖一合格的房子。但学好了“成功”,你并不能毕业了就获取“成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成功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它的技巧和准则,也自然会存在不同。
但是,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大地流行的“成功学”却正如火如荼地烧红了半边天。这些成功学相对于古人对于成功的忠告和劝勉,已经完全走了形,变了味,说它狂热实在是客气,更准确的说法,是一种狰狞的热潮。
以最流行的卡耐基成功学来说,仔细读过后发现其中没有什么新意,因为中国古人已经给予了很多智慧的告诫。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些反复被古人说过多少遍的话,非要到了卡耐基的书里,才成了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标杆了呢?
以《卡耐基对人生的十二条忠告》其中的三个忠告为例:
忠告之一:敬业勤奋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意思说,做人的根本是生活要严谨,做事要非常认真投入,与人交往要有忠诚的品格。
忠告之二:知识决定命运。
其实在三字经里,就已经谈到了这一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意思说,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知识,性情就会变化,其实就是指命运也会发生变化。
忠告之三:壮志凌云的想,脚踏实地地干。
陆游在诗里说到,纸上得来终觉得浅,需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教育他的儿子要脚踏实地地干才能得到真知识。
我们不能不承认,尽管现在的所谓成功学实际用处不大,但它的的确确成了一套非常具有迷惑力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来完全不应该存在的“成功学”就成功诞生了。
三、成功学是一种唤醒内心魔鬼的幻觉
因为采访和写作的需要,我曾经亲身经历过台湾某位成功学大师的讲座。不能不承认,他的讲座比相声精彩多了。但听过几次之后,基本套路就比较明显了。不管他怎么说,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唤醒你内心对成功的一种幻觉。
比如说,当你沉浸了他的那些关于成功的描述时,你会恍惚觉得,其实会场外的世界很简单,只要你的意志足够坚定,对成功的信心足够充分,会场外的世界,都可以让你踩在脚下,你恨不得马上走到外面,对这个世界高声呐喊:来吧,我们决一死战!
已经有很多心理学家从专业的角度仔细分析了这种“集体催眠术”,我就不再多谈。但是,当你身边数千人高声呐喊“我一定要成功”的时候,真的是震耳欲聋,你很难做到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然后呢?当你热血沸腾的时候,大师就开始讲了:
我当时在美国的时候,穷的揭不开锅,没有汽油,开不起车,付不出房租,我就借了钱,去听了最伟大的成功大师某某某的课,我听了之后,哎呀,真的是很成功呀。这时候某某某大师说了,这只是初级班,我还有更精彩的中级班,要交学费的,学费是……要不要听?
这时候,他会向台下启发道:要不要听?是要听,还是一定要听?
台下齐刷刷的回答:一定要听!
他说:为什么一定要听,是因为你要成功,对不对?你是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
台下又齐刷刷地高喊:一定要!
哦,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那几千人被催眠之后,像无辜的儿童一样呐喊,而台上的大师像慈父一样许诺这些人以成功,我都仍然觉得毛骨悚然。
当你热血沸腾地从成功学讲座的会场走出来的时候,离开那几千同样被催眠的人,走到刺目的阳光下,看见街道上人来人往,你会不会突然觉得,其实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这个世界,比你强大多了。你这时候才会发现,你刚才热血沸腾的时候,已经把下一节课的学费交上了。
事实上,据我掌握的资料,迄今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哪个成功人士是依靠听学费高昂的成功学课程而走向成功的。成功学讲座只是唤醒你内心的狂想,给了你一个放任你无限遐想的空间。它释放了你“我无所不能”这样一个魔鬼念想而已。
假如你只是丢失了一些钱,交了学费,那你应该庆幸。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因为反复听这种所谓的成功学培训,已经出现了精神病的症状。他们完全沉迷于成功的幻觉,并且非常真诚地到处拉朋友入伙,去听他已经奉为至高无上真理的成功学。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所谓时势造英雄。那些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起点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想过成功。他们只是在投入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并且非常偶然地契合了历史的洪流或者趋势。这些时势和偶然性,是完全不可能复制的。当比尔·盖茨退学去搞电脑的时候,是因为他非常喜欢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技术,喜欢到不行,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够成为世界首富。
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至为精到,那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每天都应该付出自己应付的努力,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功,天意尚且未知,更何况那些成功学大师了?
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就对这种成功学深恶痛绝,他说:
你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公司员工也有人去听过成功学课程,听一两次可以,听四五次,这人就被废了。
四、成功学是快餐化的人生价值
如果非要说,世界上有成功学的话,那么,对于中国古人而言,《论语》就是一部古人的成功学巨著。只要你认真按照这本书去做,就是走向成功的正途。
人生本没有捷径可走,但在当代中国,这个捷径却偏偏就出现了。我们要注意,成功之所以有了捷径,是因为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与古人相比,过于简单了。对于古人而言,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修身齐家,都可以看做是成功,无非是在不同的范围、不同的道路上实践孔子的教导罢了。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他描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辛苦奔波,为国效力,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成功。但清朝张潮作为一个普通隐士(只做过芝麻小的官),他心里的成功却是安稳的居家过日子,也是名篇,他说:“人生六事,可谓全福。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这也是中国人所公认的成功的人生。
但在当代中国,成功已经不加掩饰地变成了三有“有钱,有权,有势”。只有达到这三点,才叫做成功的人生。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高富帅”,或者“富二代”,诸如此类,无一不是在描述成功的简化含义。
而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图书,也无非是在教你如何广交朋友,不是为了分享心灵,而是为了增加商业机会。教你如何“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如何“目的决定手段正确”,如何“厚黑”,如何“拉拢与打击”。
正是因为了有了这些简化的人生目标,成功学才有了这种孳生的土壤。正是因为这些狂热的欲望,成功学才有了骗人学费的前提。正是因为我们试图把人生变成金钱和权力的简单拼图,成功学才有了让你听之信之的说服力。
当一个人对成功学深信不疑的时候,他的心灵其实已经被戕害和扭曲了。他只看到了幻觉中的光环,超人一等,压倒别人的快感,却完全遗忘了幸福、快乐和自由。这是成功学最值得警觉之处,我们这个时代正在面临的巨大惊恐和焦虑,成功学的流行就是一大诱引。
五、成功就是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慧
名、权、利这三个字,实在是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的。当然,它们是大部分成功伴生的产品,是不经意中得到的。这三样东西,实在是不坚固和靠不住的。如果以巨富为成功的标准,那是“壁里安柱”——盖房子的时候,为了牢固,在墙壁里竖一根大柱子作为支撑,等到房子倾颓,这个柱子也会倒掉。如果以权势为成功标准,那是“窑头土坯”——用泥土做成砖头,但未经过窑烧,一旦下雨,就化做稀泥。如果以名气作为成功标准,那是“水中捞月”——月亮在水里虽然漂亮光洁,但伸手捞去,倏地不见,其实是假的。
成功犹如树梢接近阳光的枝叶,培植成功的枝叶,必须要先使根深木坚,才能枝叶茂密。这个根,就是你内心的“真、善、美、慧”。
一个人只有面对内心的真实,坦诚地表达真实,才是自由的。而说假话,做违心的事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被自己牢牢地束缚住了,捆绑住了。这样的人,自己内心都看不起自己,成功与他何有哉?真,足以使人自由。
人应该呵护自己的善根,与人为善,怀有善良的愿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到深处,是一种慈悲心,或者说,是一种人文关怀。没有了善根,一个看起来再成功的人,也不会安宁。因为他使别人感到威胁,他自己也会受到威胁,他伤害别人,也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潜在的敌人。这样的人,即便事业有点小成,难道会安宁吗?善,足以使人安宁。
古人说,美足怡情。美,是陶冶我们真感情的。因为你有了真实的内心,又有了善的根本,但没有真感情,也不足以使生命鲜活。如果说真是土壤,善是根本,这个美,就是摇曳的枝叶。能够审美的人,才能有真感情,不至于冷酷,也至于严苛。
人生的大树,有了枝叶,有了树干,有了根本,那么,“慧”这个字,就是能够疏通整个大树的水分养分的脉络。人应该真诚、自由、有情,还应该开启自己的智慧,剔除偏见、固执、成见、邪见。人没有偏见,就会宽容,宽容能消灭烦恼,消灭烦恼则快乐自然显现。
一个自由、真诚、有情、快乐的人,如果他还不叫做成功,又有谁才能称得上成功呢?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