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度众先结缘:渺小的我,居然也能感染世界 [打印本页]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12-12 12:17
标题: 度众先结缘:渺小的我,居然也能感染世界
文章来源:索达堪布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index.php/xuefozhilu/xinde/4414-

慕凌佛画堂

在你的视野里,凡是所见到的空中飞的小鸟、地上跑的猫狗鸡鸭、水里游的鱼虾、昔日的仇敌怨家、来往而过的陌生人,你都善心发愿、诵咒回向,这无一不是弘法度生。

慢慢地,你的愿菩提心成了行菩提心,随着烦恼心渐渐被菩提心所取代,你的周围已被菩提心涌溢出的博爱所笼罩,祥和与安宁环绕着你。


——主题推荐



有句话说:人在失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可以在得意的时候弥补;在得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却不能在失意的时候弥补。实有一种因果的轮回,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否则相反。所以古人说: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

未成道业,先结人缘

我们要学会孝顺众生,多结善缘。佛法为何以布施先行,是因为菩萨修布施行,能够以种种钱财物质满足众生的愿求。不违逆人们的意志与众生广结善缘和法缘,令他们所求如意、离苦得乐。这样一来,众生就容易接受菩萨的教化。有缘才能受化得度,无缘见面就会讨厌。

《神僧传》有个故事就有一位出家人,到外面参学,学法二十多年,经教皆通,智慧如海。就想出去说法度众生,可是到那里说法都没人听。有人告诉他:“人家一看到你的相就讨厌、听到你的音声就烦恼,怎么可能叫人听你讲?”他自己想想:“唉!这怎么办呢?辛苦研究经教二十多年,为了研究经教不知下过几番苦功夫,还吐过几碗血,怎么现在说法都没人听?”他非常懊恼,就回到自己初出家的寺院去,见了师父就诉苦;惭得他流泪,愧得他嚎哭。

师父告诉他:“你现在的衣单还有多少?可以把它卖了,买几十斤米,去山上喂鸟雀。”他就依师父的话做。做好后,师父再告诉他:“好啦!你现在好好用功,等个二十年再说法吧!”二十年后,他说法时很多青年欢喜跑来听经。原来这些青年,就是他喂的那些鸟雀转生的;在喂鸟雀的同时,他曾授三皈依使它们解脱。所以放生等都是接引众生解脱的方便法门,这就是发心发愿不可思议的地方。度众生需要福慧资粮。如果有福,与众生结善缘,就是讲得怎样不好,人家一听到你的音声就欢喜、看到你的人就快乐,乃至到这儿来也不必听你讲什么,就是要看看你,同你在一起就好了。


不顺眼的因缘——阿难化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说话、走路,做什么都看不惯,这可能也是源于前世的因缘吧。特别提醒大众在修行过程中,当自己遭受违缘时,应该转为道用;当别人遭受违缘时,应该观慈悲心,千万不要幸灾乐祸,这一念心会给自己将来修行结下新的违缘。在生活中学佛者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的慈悲心肠。这样就会得到众生良好感情,友好情谊。佛典有个故事:
一日,佛陀带了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两位侍者一同行脚,近中午时分,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

阿难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来到瓜田,见到田里有位年轻女子在看守西瓜,于是阿难上前和女子商量布施个西瓜,阿难尊者话未说完,那位女子便恼怒地拒绝了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地要阿难赶快离开瓜田。

尊者失望地回到树下,佛陀一点不惊讶,且微笑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换你去化缘!”阿难心想:那女子都已经不肯布施,迦叶尊者又怎能化缘到西瓜呢﹖ 迦叶尊者听到阿难尊者化缘不成的消息,自己心里也没多大把握;但因受了佛陀的嘱咐,且心知佛陀的一言一行皆有着甚深意涵,便起身前往瓜田。没想到,瓜田中的女子一见到迦叶尊者,就很高兴的站起来向尊者顶礼,并频频询问尊者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是否需要食物以供充饥?迦叶尊者还未开口化缘,女子就主动挑了一颗最好最大的西瓜,供养尊者。阿难见迦叶抱着大西瓜回来,心中正感到纳闷的时候,佛陀即为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说明两人过去生的因缘。

数万大劫以前,迦叶与阿难同为出家众时,两人经常结伴去行脚参访。一天,阿难走在前,迦叶在后,行经的道路上正好有只死猫,由于时值盛夏,死猫的尸体已出现腐臭的味道,且身上满是虫蚁,正在啮食着死猫身上的腐肉。阿难一见到这只死猫,立刻捂住鼻子,匆忙地离开;尔后,迦叶看到死猫,即慈悲的为它三皈依,并在路旁挖了个坑洞,将猫埋葬,祝愿它能早日超生善道。

说完过去生的因缘,佛陀便对两位尊者开示道:“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过去的死猫投胎转世而来,因为当时迦叶为其皈依祝愿的关系,所以得为人身,因此她一见到迦叶就心生欢喜。而阿难因为一念嫌恶的心,所以不但化缘不到瓜,反而还遭受辱骂。”听完佛陀的开示,两位尊者更对因缘果报的道理深信不疑。

佛法中常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要想拥有光明顺遂的前途,就要靠平时广结善缘,具足善因善缘,则作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就。

度众生的核心是善巧智慧

菩萨修行,普度众生,一定要以柔软和爱语来对待众生。说话使人听了生欢喜心,愿乐欲闻。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四摄法中爱语摄即是先认同对方,给予适时的赞美与鼓励,当建立良好的关系后,对方才容易接受劝导,认同佛法的道理,进而信受奉行,如此才能成就普度众生的目的。 说话的技巧很重要。佛教中也经常强调:说话时,所表达的内容要有意义;能表达的语言要清晰;讲话时要诚心诚意;语言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麦彭仁波切曾云:“有时缄默不成事,有时默言成办事。”故作为智者,应掌握该说、不该说的分寸。否则,该说的说不出来,什么都烂在肚子里;不该说的却又口若悬河,翻来覆去地唠叨不停,这些都是过错。

世间有许多聪明人,他们接受一个事物时会反复观察,如果我们佛教徒做人比较善巧,让人家挑不出毛病,甚至令其受益匪浅,那他就愿意与你交往。在此基础上,你再慢慢与他探讨佛教,他或许可以接受,甚至还会皈依三宝,趋入大乘。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讲些高深境界,就算你有一定的修证,也不要不分场合地随意显露。因为世人有世人的眼光,倘若你的言行他看不惯,那他不但不会接受佛教,反而还会进行毁谤。

所以,作为佛教徒,应当以善巧方便,与世人结上善缘。即便你们最初互不相识,但只要你的行为随顺他,逐渐让他接受,以此因缘,将来也有度化他的机会。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仙崖禅师夜里巡寮时,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他不惊动别人,就顺手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

夜深的时候,游罢归来的学僧,不知凳子已经移走,一跨脚就踩在仙崖禅师的头上,随即跳下地来,才看清是禅师,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但仙崖禅师毫不介意的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赶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

全寺大众,没有人知道这一件事,仙崖禅师从来也没有提起;但自此以后,全寺一百多个学僧,再也没有人出去夜游了。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以鼓励代替责备,以关怀代替处罚,更容易收到教育的效果!

如仙崖禅师者,把佛法的教育特色,发扬到了极点。佛法的教育,向以慈悲方便为原则,就算棒喝、磨炼,也要先看被教育者的根机,才以大慈悲大方便相待。天下的父母老师,应先看看儿女学生是什么根性,施以什么教育,感化、慈爱、身教,乃是最好的禅的教育。

益西堪布有段话很鼓舞人心:不要认为自己智慧福报浅薄,岂是弘法度生的栋梁之材?要知道,弘扬佛法不一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只要从点滴做起,去身体力行,对你所见的亲朋好友,念一句佛号、言一句法语、寄一本小册、发一封关心醒示的信函…… 或者,在你的视野里,凡是所见到的空中飞的小鸟、地上跑的猫狗鸡鸭、水里游的鱼虾、昔日的仇敌怨家、来往而过的陌生人,你都善心发愿、诵咒回向,这无一不是弘法度生。慢慢地,你的愿菩提心成了行菩提心,随着烦恼心渐渐被菩提心所取代,你的周围已被菩提心涌溢出的博爱所笼罩,祥和与安宁环绕着你。过去的你不见了,你成了一位学修佛法真实的体验者,不仅自利,而且影响了周围,他人与动物都沉浸在你所修佛法的美妙与温馨之中……不久,就会咂咂称奇:这么渺小的我,居然、居然能感染世界?!

作者: 祥瑞    时间: 2012-12-12 16:09
因果不虚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