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印光法师故事(七)
[打印本页]
作者:
祥瑞
时间:
2012-9-23 15:49
标题:
印光法师故事(七)
印光法师故事(七)
释迦佛像为徽章,大师痛斥其亵渎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大师一枚佛像徽章,大师痛斥其亵渎。印光大师开示:“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则彼此折福。”(《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
确实,佩戴佛像徽章拜人,等于是让佛拜人,当然使拜者和受拜者彼此折福。不过,道阶法师没有听印光大师的劝告,到民国十二年的时候还继续这样做。“至十二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阶。道阶尚能讲经,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讲,亦可叹也……然现在由道阶提倡,已成通规。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过爱,不能不为一说耳。”(《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
印光大师少年读书时,曾受韩、欧辟佛的影响,后来宿善开发,幡然醒悟,毅然出家。从佛言祖语以及古大德的修持懿范中得以了解到,唯诚与恭敬,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极妙秘诀,因感自己罪业深重,于是想要借此以消除罪业,以报佛恩。大师一生弘化,极重诚敬教育,而关于尊敬经像的开示尤多。这是大师的一片悲心,欲众生皆得恭敬之益,免亵慢之罪。
如何看待佛像和经典?大师开示:“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增广印光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大师在《增广印光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五》中痛切地指出亵渎经典的过失:“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张仁本居士为父亲迁化所买的缸上,有弥勒菩萨像,大师指出:“实为亵渎。宜买莲华缸,勿买弥勒佛像缸。又当以此对一切信佛人说。”(《印光文钞三编卷三·复张仁本居士书》)
同时,卧室不宜供佛。佛殿里不可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吃过度,则无有屁。若或受凉,觉得不好,无事则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气消,再回屋中。如有事不能出外,当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矣。有谓,不放则成病,此话比放屁还罪过,万不可听。佛制戒律,未说此事,想古人身体好,又不贪吃,无有此事,故未说。若有,佛必说之。切不可谓佛不说,就应当放,则是自求堕落,佛也难救矣。孔子以圣人之资格,朝于凡夫之国君,将欲升堂,在阶下,便不敢大出气,况入堂面君乎。故论语云,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摄,提也。齐,音咨,衣岔子也。鞠,曲也。屏,闭藏也。息,鼻中气也。孔子朝君,将升堂,先鞠躬而行。鞠躬,则衣前长,故必提其两岔,去地约一尺,方不至蹋其衣而跌蹶失仪。严肃之极,故鼻中之气,似乎不出。试看此是何等敬畏。今人比孔子,则相去悬远。时君与佛,又相去悬远。放屁与不出气,又相去悬远。静言思之,直大地无容身之处矣,可不极力留心乎。)
吾人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宝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比。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著述,当做古德不说。不知古德说的巧,云泄下气,他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说此事,后试问之,人不知是何事,以故只好直说放屁耳。唱戏骂人说放肆,就是说你说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气都不敢大出,从何会放屁。由其肆无忌惮,故才有屁。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耳。”
(《印光文钞续编卷上·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不能佩戴佛像徽章饰品,那可以佩戴什么呢?当依我佛经典开示为据。如《楞严咒》。《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云:
“……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叠毛)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佩戴楞严咒等也要注意恭敬。大师开示:“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等,遇卧息、大小便时,须解去。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室内既有经像,当格外敬重。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之所现者,固宜常存敬畏,不敢放肆,则可矣。”(《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丛报发表大师论,居士寻找常惭僧
1912年10月,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佛学丛报》创刊出版了,这是一本综合性月刊,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由上海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括学理、论说、图像、传记、文苑、问答、佛教新闻等。高鹤年居士行脚回到上海,参与其事,负责丛报第一期的催印工作。《佛学丛报》出版后,高鹤年居士每期都给印光大师邮寄,这样印光大师就跟这份重要刊物结缘了。印祖对丛报十分赞叹:“壬子仲冬,得睹《佛学丛报》。始知宏法大士,多现儒门。欢喜感叹,非言可喻。”又说:“《佛学丛报》一书,直使佛法流通中外,含识尽证一乘。”
大师还专门给《佛学丛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对办刊方针和使用纸张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又壬子腊月,因念《佛学丛报》,印用洋纸,不如本国纸之耐久。致诸公所著奇文伟论,因用纸失当,不能经久广益。遂不避罪责,略陈鄙怀。事虽数条,唯此为主。于癸丑正月初,寄至编辑所。” 大师说:“宣统三年,上海《佛学丛报》,高鹤年屡为邮寄。见所载文字,多合公道。间有涉政治而稍侧重者,窃恐人以此讥诮佛法,因用云水僧常惭之名,寄书祈其秉公立论,勿令美玉生瑕。”这封信收入《增广文钞》,名为《上佛学报馆书》。
民国二年秋天,高鹤年居士到普陀山拜访印祖时,拿到了印祖一些文稿,带到上海给编辑黎端甫居士看,从中选出四篇准备刊登。并来信商量署名问题。印光大师回信表示:“又谓不慧芜语,为当机之法,一展卷令人如渔父误入桃源等,何失言之甚也。将欲引不慧而进之,则不慧身虽未老,心力早衰。日见其退,寸步难进矣。又呈示黎公,蒙悯其愚诚,录存备印,益觉惭愧无地耳。果如是,是以腐草投彼宝山,以残羹杂于王膳,黩人耳目,赧我面颜,取憎阅者,有浼(měi)法道。又况前三论系开如和尚于前年冬月命作,以供尚贤堂演说之稿。《念佛法门普被三根论》,即于是冬载于彼堂纪事。余二篇用与未用,不得而知。若谓文虽鄙拙,意诚可悯。当于前三论,署释开如名。《宗教不宜混滥论》署释常惭名。印光二字,千祈勿书。”
《佛学丛报》1914年2月15日(甲寅正月二十一日)第九期刊登《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3月15日(甲寅二月十九日)第十期发表《宗教不宜混滥论》、《佛教以孝为本论》和《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这就是印光大师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署名常惭和普陀僧。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一千余字,言简意赅,概述了佛法大义和净土法门的教、理、行、果。
《宗教不宜混滥论》四千二百多字,是一篇高水平的重要论著。字字皆从其真修实悟的大光明藏中、大般若心地流出。对于如何是宗,如何是教,为什么不可以互为混滥的所以然,以及其中的修学利害关系等问题,都作了详尽、周到、明晰的发挥,都切中我佛教法门中长久以来的积弊。令人彻见何为是,何为非,以及其利害,洞若观火;令人直观理事如实之正义,犹如拨云见日。
《佛教以孝为本论》阐明了儒家之孝和佛教之孝的异同,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扩充。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主要阐明如来随顺世间,渐令出世之人天乘法,即五戒十善。
《佛学丛报》编辑部在第十期所载印光大师《宗教不宜混滥论》后的附识对大师作高度评价:“本期并前期论共四篇,普陀 (按:后有四字涂黑,估计为“印光法师”或“法雨老人”四字)之所制也。师早从浮玉,悟了妙心。晚渡南溟,精持全藏,高踪卓荦,绝无夸耀之私。密行妙圆,恒切纯修之愿。韬光海岸,养慧珠于紫竹林中。閟迹岑楼,培智果于白莲台畔。尝慨宗风日下,教迹就衰。默运悲心,略施妙辩,剖申宗教,非同影响言谈。力辟猖狂,昭示人天轨范。亟为录梓,用广弘慈。凡属有情,共咀法味。”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大师四论的发表,等于被龙天推出了。佛教界深深叹服,耳目为之一新。一些有心的居士到处打听常惭、普陀僧是谁。结果两位有心人打听了几年,终于都问到狄楚青居士那里,民国五年夏天,徐蔚如居士在上海向狄楚青居士打听印光大师的下落,当时狄居士接到周孟由居士来函,也是探问印光大师情况的。于是,这两位重要的护法居士跟印祖开始结缘了。
四论刚刚发表,狄楚青居士又向大师约稿。印祖在给高鹤年的信中写到:“光幼失问学,长无所知。只因久居普陀,每有命其代表者,略录一二以自备览。去秋蒙阁下携至上洋,录出四论,以登丛报。窃思丛报,乃诸大居士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其义理洪深,若天高地厚。其文词妙丽,如玉振金声。光文列中,何异掷瓦砾于珠林,布荆棘于琼苑,徒刺雅目,无益赏心,惭愧惭愧。根祺师回,又令作论。但以色力尪羸,眼目昏花,欲不奉命,恐负盛情。因将先所支差旧稿,誊写五篇,其体裁语句,鄙陋卑劣。阁下阅之,当发一笑。然彼此相知,或不见怪。至于登报,则恐贻笑于大方家矣。”
这几篇因为丛报停刊而没有发表,其中包括《净土决疑论》这篇重要的论著。大师说:“《净土决疑论》,系民国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十三期报料不足,令作一二篇以助热闹耳。后竟以主持无人,遂停版不出。此论文虽鄙菲,而于断疑生信,不无少补。至于永明料简训释处,须仔细参详。若不如是信向,便成虚文。此不慧数十年痛心疾首者,于此以发挥之。万不可以今人所说为的,致辜负永明大慈悲心也。”(按:《佛学丛报》一共出了12期)
大师四论发表的意义如何?《觉有情》半月刊编者陈法香评论说:“此四论文,可谓印光大师初转法轮。从此龙天推出,大放光明矣。”四论的发表引起徐蔚如居士的注意,并开始收集大师文稿,编辑《印光法师文钞》,因此,四论的发表也是大师开始以文字弘法的标志。
作者:
祥瑞
时间:
2012-9-23 15:50
顶礼印光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