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自己反观自己极为重要—上师益西彭措仁波切 [打印本页]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9-8 12:22
标题: 自己反观自己极为重要—上师益西彭措仁波切
来源:显密佛网
选自上师益西彭措仁波切《自我教言讲记》
什么是“自我教言”?就是自己对自己教诫的语言。什么是“自我教诫”?就是自己作自己的老师,回光反照,检察自己的身心行为,对的地方就要行持,不对的地方就要改正。为什么要“自我教诫”呢?用本教言的两句话来说的话,就是“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自己反观自己极为重要,因为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归结在自觉这一点上。)如果不能常常反观自己,那么在行为、语言、心念上就会出生无量过失,不必说出世间的法,连世间法也无法成就。在《地藏经》上说,南赡部洲的众生,举步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假如不能时时回光反照,调伏自己的心,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造很多业,积累很多罪业,如山一般。相反,假如能够反观自律,不但世间法容易成就,出世间法也一定可以成就。
比如,宋朝大居士赵清献,时称铁面御史,平日所做的事情,晚上必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恭恭敬敬地焚香告天,他曾经自己说:“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也。”意思就是说,我白天所做的事情,晚夜一定要焚香告天,不敢告天的事情以后我就不做。四十余岁,开始究心于宗教,他在政事之余,做完工作之后,常常宴坐,一天宴坐当中,忽闻霹雳声而大彻大悟,当时作偈说:“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赵清献以这样精诚的心参扣自心,能够发悟,决定不是偶然的。所以,重视自我教诫的话,最终肯定获得殊胜的功德。
所以,对自己做教诫,提起正知正念,对自己反观这个是很重要的。而且这里讲“自我教言”,这个“自我”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宋代大禅师英邵武对隐士潘延之说:“古之学者治心,今之学者治迹,然心与迹,相去霄壤矣。”(古代学道的人,一切时中屏息诸缘,一心究道,始终治自己的心,这就是根本。今天的学者,只是向外奔逐,在形相、文字上做,所以是枝末。心和影相,相差有天壤之别。)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向外观察、向外分别、向外攀缘,就是忘记自己,失去了根本。只有时时回光反照,才能修治身心,趣入圣贤的正道。六祖大师也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世间人如果要修道,一切都不妨,常常见自己的过失,这样的话,和正道就会相应。)“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改过必生智慧。”这都是教诫我们要反观自己,在自己的心上面修,不是在外相上去分别,不是在外相上去计较,不是光看别人不观自己,不是光教训别人不改正自己。
上古时代,人都是住在巢穴当中,但是人人都是自律的,没有外在的规矩,人人都自成规矩。现代的人,住在高楼大厦当中,有规矩也不会去遵循,都是放纵身心,任性而为,所以都是自废。人的成败安危,不是在外面安立,唯一是在自己的心上安立。不能反观自己的心,不能自我教诫,那么一定会随烦恼而堕落。只有往内修行,往内反观自心,修好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这个自我教言完全就是往内修行的方面作的教言,往内反观自心的方面作的教言,或者为了修好自己的心作的教言。所以,每个人学习的过程当中,或者平常忆念这个自我教言的内容的时候,对自相续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如果如理如法地按本教言的内容来行持的话,的确得到很殊胜的功德。所以,这里讲的也是华智仁波切通过大慈大悲而且安住一种大乘修行的境界,各个方面观察抉择下来的一种教言,所以,这个教言是很殊胜的。
这个自我教言,华智仁波切为我们列举了五十七条,包括日常取舍的方方面面。我们首先需要好好学,学了之后,关键是要实行。说得一百句,不说行得一句。平常不提醒自己,一般人都很容易糊涂。在昏昧的时候,一定要回光反照,反问自己:我对于上师、佛陀,有没有念恩,有没有报答的心?我在行住坐卧当中,有没有提起正知正念?我有没有念师念法念戒……?我有没有把誓言放在心上面?就像这样把五十七条都要一条条地反问,逐一检点,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缺点,这样改过自新,才可能有所进步。
所以,讲这个自我教言,学自我教言都是一种方便,主要就是明白了以后,改正自己的缺点,反观自己,按照自我教言的内容来行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