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清心禅语(更新中…)
[打印本页]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1 13:59
标题:
清心禅语(更新中…)
本帖最后由 离尘向觉 于 2012-7-1 14:31 编辑
当我们念佛的时候不去修观来对治这个爱取烦恼,到临命终的时候就会有两个功能出现:一个是佛号的功能,一个是爱取的烦恼。结果不幸的是,我们心中的爱取烦恼是多生多劫熏习而成的,是熟境界;念佛是今生才发心的,是生境界。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1 14:06
本帖最后由 离尘向觉 于 2012-7-1 14:13 编辑
你不可能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却还有另一种选择:学习控制你的心,跳出贪爱与憎恶的无尽循环。你学习不去想你想要的东西,了解欲望而不被它控制。这并不是叫你就干脆躺在地上,让所有人践踏你。你继续像平常一样过日子,做一个人该做的事,却不让自己受欲望迷惑与压迫;你可以想要某些东西却不追着它跑。
——转自佛教导航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1 14:08
蕅益大师云:“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亦是说以止观磨练我们的身心,进而消灭我们的习气。故“修”,即修正习气。
——净界法师主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1 14:12
六条学佛误区:1、谈玄说妙,如画饼充饥; 2、追求神通感应,而成魔王眷属;3、知行不一,徒劳无功;4、妄自尊大,不敬三宝;5、塞自悟门,如聋如哑; 6、流于形式,不求甚解。
——重庆九龙坡区华岩寺 道坚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1 14:28
什么是正精进呢?一、为了未生之恶、之不善法的不生起; 二、为了已生之恶、之不善法的断除; 三、为了未生之善法的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 四、为了已生之善法的住立、不忘、增长、广大、修习、圆满,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
——摘自《大念处经》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 11:41
有人向赵州和尚请法,问怎样修行?
赵州和尚说:“你请坐一会,我有点事要去做。”
去做什么呢?他去洗手间了。
回来后,他对参访者说:
“你要知道修行这件事,别人是无法代替的。我要上洗手间,这一点小事别人都代替不了,更何况修行这件大事呢?光说修行是不行的,一定要踏实去做。”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 11:44
何以息谤?
曰:无辩。
何以止怨?
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 弘一大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 11:46
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
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
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 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4 11:42
世界很奇妙,凡事都是一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坏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在这个「一半一半」的世界里,想要求得百分之百的圆满,几乎是不可能,也不容易。所以我们只有从这一半的人生,来影响另外的那一半,用好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
——星云大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4 11:45
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名贵的杯子,突然打破了。解脱的人看都不看,知道打破了;没有解脱的人,看着破碎的杯子,就在那里哭叫。他明知道杯子打破了,结果还抱着破杯子在那里哭叫。
知道了空,还悲痛这个空,有用吗?
不要小看这件事,同样的道理,懂了就是道。
——南怀瑾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4 11:47
修行是要在分分秒秒的积累中进行,虽然说可以顿悟成佛,但是分分秒秒的渐修,分分秒秒的觉照,分分秒秒的受用,才是大解脱、大自在的基础。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离开了分分秒秒的积累,还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奇迹;即使有突如其来的奇迹,那也是平时积累的飞跃。
道在寻常日用中,不要等待突然的奇迹。
——净慧长老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09:46
佛法的善法都是以般若的智慧为主导,没有一件事情是横冲直撞能够成就的,都是先智慧的抉择,发愿,然后再付诸行动。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09:57
你在佛法当中了解得越多对你越有帮助,因为你可以产生惭愧心。
惭愧心就像一个人踩刹车了,他不敢尽情地造罪。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0:00
我们总有一天会到达死亡。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了烦恼的势力,你平常都不对治它,临终的时候就有问题了。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0:00
没有平常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
——蕅益大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0:16
我们一个人的菩提心,一定要依止正见,否则你的菩提心不能相续。我们相信果报体任何的变化,外在的环境只是一个增上缘,你自己心中的业力才是亲因缘。这样子你不管遇到任何的逆境,你的菩提心不会退转,这个正见非常重要。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0:29
禅师欲到千里之外的普陀寺去朝拜
众徒劝禅师:“路途遥无期,师父放弃这个念头吧。”
禅师肃然道:“老衲距普陀寺只有两步之遥,何谓遥无期呢?”
众徒茫然不解。
禅师释道:“老衲先行一步,然后再行一步,也就到达了。”
再远的目标,只要肯迈出第一步,跟上第二步,循环往复,就能到达。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0:32
一天,佛陀与几位比丘在树林里讲佛法,跑来一位悲伤的农夫,他说他的12头牛全都跑掉了,他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有踪影,疲惫的他伤心欲绝,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
佛陀转头告诉比丘们:“你看你们多幸运,你们一头牛也没有。”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0:33
有人请教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答道:“今天。”
“为什么?”
“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惟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和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
珍惜今天,活在当下。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0:35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吧!”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5:39
我们喜欢仰望和比较: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幸福,慨叹自己的不幸;比较别人的得志,愤然自己的失意;比较别人的快乐,放大自己的苦痛。有些东西无须比,只要你成功了,你无须比别人更成功;只要你快乐了,你不用比别人更快乐。当你盯着别人时,你就慢慢丢失了自己。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5:42
生活是多棱的,时常伴随着残缺和遗憾,
我们要学会立体地审视和揣摩,不停地转变看待事物的视角和态度。
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
只有遇事通达,方能心静止水。
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回报善举。
若偏执冥玩,则多哀怨,恨由心生,疾亦长顾。
在生活面前,谁能看得开,谁就能过得快乐!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29
一比丘独自禅坐修行,外道见了说:你在修来生的安乐吧!比丘答:我修的是现生乐。因为涅盘的境地是现生能达到的,现生得大自在、大解脱。无奈末世人根钝懈怠无所成就,观念才转了,都把了生死与得涅槃看成死后的事。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33
佛问:你穿的衣服被撕破了,你感到怎样?
比丘:心里会懊丧。
又问:林中坐禅树叶落下,你感到怎样?
比丘:没有什麽感触。
佛说:你於自己的衣服,起我所执而深深染着。树叶於你,不以为是我所的,不起染爱所以无动于衷。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36
佛的教说,菩萨与祖师们的宏传,都是适应不同的时间地区,不同的根性好乐,而给以适宜的教导。所以方便多门,或浅或深,或事或理……有些是不相同的,有些还似乎是矛盾的。适应不同根性的不同教法,如万花筒一样。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38
人言:弥陀愿力大──四十八愿,与娑婆世界特别有缘,所以大家信仰阿弥陀佛。这也是方便说,佛的誓愿无量无边岂止四十八愿?佛的愿力平平等等,有何差别?佛是要度尽一切众生的;娑婆世界外的众生难道弥陀就不度?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45
听闻佛法应如此观想:
一、病想:无始以来身心为重病缠绕,苦痛无穷。
二、医想:亲近善知识如拜访医生方可知晓病在何处;
三、药想:依着法药去服用,才能根治身心的重病。
四、殷重疗治想:解脱生死重病,需励力进修!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46
地上种植物可能有三失:
一、落在砂石上,那是不会发芽的。
二、落在荆蔓丛生的土内,即使能发芽也无法生长,不久就枯萎了。
三、落在肥沃的土上,没有莠草障碍,或没有深藏在土内,不久就被鸟雀啄去了。
听闻佛法也如此。。。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47
在天下雨时,以钵接雨水,应离三种过失:一、如将钵或杯,倒覆在空地上,那就不接不到。二、如钵或杯中,有秽汁毒素,那就使受到了水,不但无用还会害人。三、如钵或杯有了裂缝,那就使清净无毒也会漏得一无所有。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48
多闻正法有四大功德:
一、能知诸法:善法恶法、有漏无漏。闻后方知哪些应修哪些应舍。
二、能遮众恶:知道业报,能将恶念息下,遮止恶心现起。
三、能断无义:可避免无义苦行,依正道修而不落外道窠臼!
四、能得涅盘。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5 16:51
一切成佛的法门,无非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一道一清净,一味一解脱;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如江河,从发源地起有种种溪涧、湖泊、江河都汇入而同趣大海一样。所以阿含与法华称之为一佛乘。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1:07
【克服七大心理】
1.自卑心理—磨损你的个性。
2.怯懦心理—深思熟虑都不敢表达 。
3.猜疑心理—无端猜疑,捕风捉影招人厌。
4.逆反心理—爱抬杠来表现标新立异 。
5.作戏心理—表面文章,没有深情厚谊。
6.贪财心理—互相利用,过河拆桥毁了自己 。
7.冷漠心理—态度孤傲,让人难以接近。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1:12
猎人外出打猎,晚上露宿在一个水塘边,感觉水塘的水甘美异常。第二天再取水时,发现池中有个腐烂的动物尸体,猎人立即将昨夜所喝之水悉数吐出。众生对世间万物的好恶均由自己的心念所决定,外境无常自心也随着变幻无常,人生的苦恼由此而生。禅诗有云: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1:15
【佛性】
僧人问禅师:狗有没有佛性?禅师道:当然有,上自诸佛,下至蝼蚁,均有佛性,狗怎么可能没有佛性?
僧人问:既然有佛性,那它怎么成了一条狗?
禅师道:他是明知故犯……
点评:即使是最愚钝的人,他也知道人生成功的法则和道理,但真正的成功者却是极少数。更多的人明知是错,还固执的拒不回头。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1:18
年轻人搭出租车到一个生疏的地方。一路上连遇几个红灯,眼看到目的地了,又是红灯。他就嘟哝:“真倒霉,老是差一步!”这时出租司机说:“不倒霉。上天很公平,绿灯时我们是第一个走。”
红灯,给了我们思考和欣赏,人生有时需要停一停,并不是一味的往前冲。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1:25
我们无法告诉一个从未品尝过盐的人盐是什么味道,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他一把糖,然后告诉他,盐不是这个味道;然后再给他一些辣椒,告诉他这也不是。心性也是如此,我们无法被告知心性是什么,而只能被告知它不是什么。这就是为何《心经》说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
——宗萨仁波切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3:57
【过在有心】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向佛陀问讯。晚上盲尊者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比丘发现昆虫尸体,认为盲尊者犯了戒,便向佛陀报告。佛陀问是否亲眼看见尊者踩死昆虫,他们回答没有。佛陀说:正如你们没有亲眼见他杀生,他也看不见这些昆虫;因为他没有杀生的念头,所以并没有犯戒。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00
【生活之债】
人生需要结算,错误的过去最终都需要自己来买单。有些账一旦欠下,就再也没有机会偿还,深深的遗憾,会成为埋藏在心中永远的痛。生活的投入与产出都是成正比的,今天的行为,往往会影响你明天的生活;眼前的放纵,将来总要付出代价。不要把今天的账留到明天去结,因为明天还会有明天的账。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01
【真实故事】
盲人打车,下车计价器显示11.4元,老司机把他扶至小区保安处,只说,我不收你钱是因为我比你挣钱容易。从小区内走出一斯文大叔,上车一路畅谈,至下车计价器显示14.5,下车时掏出30道:这钱还有刚才那位的,我也不伟大但挣钱比您也容易点,就希望您继续做好事吧!善人必有善报!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02
【送给自己】
1、别和小人过不去,因为他和谁都过不去;2、别和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去;3、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4、别和亲人过不去,因为他们会不让你过去;5、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6、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12
【无能为力】
生命中你无能为力的事情,看了你会想开看开很多:1、离你远去的人们; 2、转瞬即逝的时间 ;3、突然崩塌的依靠; 4、无从选择的出身; 5、莫名其妙的孤独 ;6、无可救药的喜欢 ;7、不可挽回的过去 ;8、无可奈何的遗忘 ;9、围观看客的嘲笑; 10、不可避免的死亡。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13
【人生的价值】
一教授演讲时拿出20美元,他问学生谁要这20美元,台下的人纷纷举手。教授将钱扔到地上用脚碾过,又问谁要,台下依旧有人举手。教授说:我如此对待这张钱币,你们依旧想要,是因为它没有因为我的践踏而贬值,人生亦是如此。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人的赞赏或批评,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16
【什么是佛】
信徒问禅师:“什么是佛?” 禅师:“这,不可以告诉你,因为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 信徒:“师父!您的话我怎敢不信!我是很诚恳地来向你问道的。” 禅师:“好吧!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诉你:你就是佛啊!” 信徒大叫:“我是佛,我怎么不知道呢?”禅师说:“因为你不敢承担啊!”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19
【半杯水思维】
谁都渴望完美,但不如意却十之八九。人生就像半杯水,很难有完满的时候。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如果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那就是在扼杀快乐,就是在自我折磨。幸福与快乐的秘诀在于:要看到拥有的那一半,并享受已有的那一半。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4:21
【攀比的心】
禅师请泥瓦匠修房,每天付十文。泥瓦匠喜出望外,勤勉。几日后,来了祖孙两人,穷困。禅师给衣食,并筹百文送其归乡。泥瓦匠抱怨禅师不公平,懈怠。禅师警:“你可以要求我对你好,但你不该比较我对别人的好。世间多少人活在一知半解的攀比中,失去原本的喜乐安好。”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6 15:01
某人总是穿着一双不合脚的大鞋子,走路很累,朋友问她为什么,她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人,不断追求巨大,他们被内心的贪欲推动着,全然不量力而行,结果把自己弄得很累。其实,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一定要适可而止。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7 11:52
【小事物中的大道理】
1、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2、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3、天平:谁给多一点,就偏向谁。4、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5、锯子:伶牙俐齿,专做离间行为。6、气球:只要轻轻一吹,便飘飘然了。7、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7 11:52
【关于修行】
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圆满。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7 15:33
当你把身心世界全部舍掉的时候,你就拥有所有的功德,佛法的下手处是「舍」,结果是「得」。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7 15:35
一个人福报力薄弱的时候,一修行就打瞌睡。一个人福报增加的时候,你的心力会变强,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忽略福报力的重要,它本身不是成就无分别智的亲因缘,但是它是它的助伴。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7 15:36
不管是过去、现在或者未来,我们每个人所造的罪业是相当多的。今生已经造下了很多,未来还会继续造的,如果想要彻底断除,就一定要修菩提心,否则,其他的善根不能摧毁这种恶业的相续。
——索达吉堪布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7 15:38
佛陀把心中的妄想全部放下,结果佛陀拥有三身;我们处处地执着,最后我们拥有业报身。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7 15:39
罪是你的心一动才做的,它从你的心发动出来,结果还是回到你的心中去,所以那个心是一切罪的根源。
——净界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8 17:10
学佛,并不是求佛。虽说供养三宝能种下善根,但佛陀告诉我们,关键是自己造了什么因,才会感召什么果,苦乐纯粹是自作自受。而没有说只要肯花大钱贿赂,佛陀就会将快乐、名声、财富、健康、平安统统赐予。若是如此,佛度有缘人,岂不变成了佛度有钱人?
——索达吉堪布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8 17:13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星云大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8 17:14
【麻烦的根源】
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跟任何人不对立,所以一切人对他都没法子,都不能够造成他的障碍,佛成功了。所以,“我”跟一切人事物对立,这是麻烦的真正根源、祸害之根本。跟一切人事物对立,这不但造成社会大众的祸害,也是自己堕阿鼻地狱的根源。
——星云大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8 17:15
【全球最伟大的运营者】
不是乔布斯,而是佛祖释迦牟尼。寺庙是最成功的连锁行业,不卖产品,却拥有最多的忠实客户,这背后,就是被广为认可的#普世价值#。佛教寺院在全球是最大旅游地产,拥有统一视觉标识,管理模式,文化模式。不用广告,不用交税,消费者自动上门。它的运营模式才是最伟大的。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8 17:15
【突破藩篱】
驴拉了一辈子磨,主人怜悯它,让它在草地上自由吃草。但驴视而不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绕着一棵树打转。原来拉了一辈子磨,驴除了转圈已经不知道别的——许多人就象这头驴,终其一生被拴在自己的心智模式上打转。除非你认识到自己,否则无法突破自我,而突破的方法莫过于学佛。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8 17:16
本帖最后由 离尘向觉 于 2012-7-8 17:16 编辑
【开悟的境界】
有一天,一禅向禅师请教开悟的境界。禅师说:“给孩子一个钻石,他会把它与普通的玩具一样来对待,会玩上一会儿,然后就会把它扔到一边,自己走开了。相反,成人会把钻石放在昂贵的锦盒里,藏在隐蔽的阁楼上,一直把它藏到自己离开这个世间。”禅师说:“开悟的境界,就是经常保持童心。”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16 14:25
如果你们虚度此生,空手离开世间,
那么在未来,人身将非常难寻。
有些人认为,他们不必急著遇见一位上师,未来总会有时间修持佛法。这种态度使他们轻佛法而重俗务。
当播种的时节来临,农人立刻开始播种,不会拖延到第二天。同样的,当修持佛法的顺缘具足时,我们应该把全副精神用於修行,不要耽搁片刻。
——《修行百颂》顶果钦哲法王 论释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17 08:52
【一切唯心造】
注意你所想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嘴里的话;注意你所说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实际的行动;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形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为它们会影响你的命运!我们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1:41
本帖最后由 离尘向觉 于 2012-7-30 11:41 编辑
当我们遭逢逆境之时(诸如诱感、恶语、指责、或入狱等),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认为:「我不断地祈请三宝,所以不应遭此灾难。」而是应该认为此乃过去世损害他人所造成的恶业。因此,今生受此灾难并思惟「籍此灾难,愿一切有情众生过去世的恶业,皆由我身承受。」
——顶果仁波切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1:50
我们应不断地修持清净心,使我们能直接地观照到一切法界与众生本来就是清净与圆满。而更进一步无论因外境而起的念头,或过去深植于内心的经验,我们必须了知其本质并无实有,而自然解脱。我们切莫追忆过往的心念,并沈迷于此种忆念之中。若是兴起妄念,即行觉察而断绝。如不予以断治,则一切成功、胜利、敌人、财富、经营或任何世间成就的沈迷,将产生无止尽的烦恼,一如微风吹过湖面,涟漪不绝。
——頂果仁波切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1:54
我们必须从此时开始,直至最后一息,努力精进。此种精进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于恐惧及面临死亡的剎那,所能依恃的就是信念及信心。并时时自念临终时,也应当忆知所有莲师的教义,并且使之牢牢记得。恐惧死亡时实在是很难如法修持,除非是在生前经常修习。
——頂果仁波切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2:15
一旦死亡出现,我们的第一个念头一定要观想跟上师无二无别的阿弥陀佛。比如说自己突然遇到了车祸,肯定必死无疑,这时你应该马上观想阿弥陀佛与上师无二无别,一心祈祷阿弥陀佛或上师,如果有这样的念头,那你的神识可以融入上师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索达吉堪布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2:19
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为一切众生,没有为自己。为自己,这一念真诚心随时可以往生。因为你对这世间没有留恋,就随时能往生。
——净空法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7:32
【众生与佛的区别】
一位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你们也用功吗?慧海说,用功呀!那律师又问,怎样用功?慧海说,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律师就说,但凡是人,无不如此。你们跟俗人,又有什么不同?慧海说,那些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就是佛与众生的区别。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7:32
唐朝的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说纳须弥于芥子,可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得下庞大的须弥山呢?禅师笑:人说你读书破万卷,请问万卷书在何处?李渤:在我心里。禅师:你的心有多大,竟能容得下万卷诗书?李渤:……明白了,事无大小,尽在人心。你的心越是包容,放飞心灵的自由空间就越大。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0 17:33
【恰到好处】
高僧佛果禅师在担任住持时,他的师父法演禅师给了他四个戒律:
①势不可使尽。势若用尽,祸一定来;
②福不可受尽。福若受尽,缘分必断;
③规矩不可行尽。若将规矩行尽,会予人麻烦;
④好话不可说尽。好话若说尽,则流于平淡。
这四戒的核心思想是:不过、不及,即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1:41
【索达吉堪布】再昂贵的衣服,穿久了不洗也会很臭、很脏,同样,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如果长时间没有调整和修炼自心,也会慢慢变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所以,不定期地到一些寂静地方,给我们的内心充充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7:00
山上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铺在山路上的石阶开始抱怨:“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当年,您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阶,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 ——你今天的坎坷,是为自己的塑造未来。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7:01
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落叶,每天要很长时间才能扫完。有人对他说:“你打扫前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明天就不用打扫了。”小和尚觉得很对,就高兴的照办了,可是第二天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活在当下。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7:01
一只狐狸发现一个结满果实的葡萄园,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于是它饿了三天让自己瘦下来。终于进来了,狐狸尽情享受美味的果实。可是,一顿饱餐之后,它发现自己又出不去了。只好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赤裸裸的来,赤条条的走,无人能带走一生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7:02
大学心理课上,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什么是良心?” 一同学答:“良心是我心里一个三角形的东西。我没有做坏事,它便静静不动;如果我干了坏事,它便转动起来,每个角都把我刺痛;如果我一直干坏事,每一个角都磨平了,也就不觉得痛了”。任何时候都要善护自己的心灵。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7:03
如果你有志于走菩萨道,你要有心里准备:菩萨道是一个马拉松赛跑,不是一百公尺的短跑,重点不是你刚开始跑得多快。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7:04
陕西三原城隍庙的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阔处行。”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7-31 17:05
【星云大师】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止的一刻,但我们内在的风雨,如何才能归于平静?“依止因缘,无有坚实;如风中灯,如水聚沫。”依靠镜花水月的无常世间,是安顿不了我们的身心。当你埋怨下过雨的路面,泥泞难行,何不抬起头来,看看满天星光,正为你照亮脚下的路?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1 12:17
【法王如意宝】我们无法观察身边的人谁是菩萨,谁是凡夫,所以我们应以清净心来观一切,自己要励力行持善法,见到他人行善法时,千万不可造违缘,而要详察自相续,断除嫉妒嗔恼。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3 11:48
【顶果钦哲仁波切】“心灵修持之中,困难在开头;世间事务之中,困难在后面。”
这意味着,当我们放弃一般的活动,让自己完全精进的修持,可能会遭遇某些外在和内在的障碍。但是越坚持,就会越快乐。反过来说,世间事务在开始的时候会带来一些短暂和表面的满足,但是终究它的结果总是痛苦的失望。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3 11:50
【顶果钦哲仁波切】应该经常检查自己是否成功地运用佛法来驯服心中的烦恼。如果任何修行产生相反的结果——让我们的负面情绪和自私心增加,这种修行就不适合自己,应该放弃。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3 15:15
并不是因为爱就要拥有,而是拥有的一切都要好好去爱。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3 15:21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3 15:22
人往往接受不了无常的变化,而宇宙人生的真理即是“诸行无常”,一生中,每个人都随着无常的变动,身体上的老、病、死的变化,感情上的聚合离散,我们如果能够“既来之则安之”,那么当下即成你的佛国净土。走过无常幽谷的人,才能在满地的荒原闻到心底的花香。
——星云大师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09:07
人生往往这样,你以为的希望,其实是让你陷得更深的绝望;而你认为无尽的绝望,在一拐角却满眼希望。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09:08
人生之高度,一靠实力,这是你与人抗衡的话语权,没有底气的愤怒毫无意义;二靠选择,做对事只能对一时,选择对可以对一生;三靠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小事情能够成就大事业;四靠境界,觉得生活是刁难,一开始你就输了,认为刁难是雕刻,你总会赢的,失去即得到,挫败即成功。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09:09
放下,是一道难题。的确,人世间有太多的东西与念想不为我们所控制,放下谈何容易,所以我们需要修行。放下虽难,却不是不能,最起码我们可以从最“恶”之处放下,如放下仇恨,放下忧愁,放下猜忌,放下嫉妒,放下痛苦,,,这样我们才有空间来承载“善”的东西,如快乐、宁静、幸福,还有慈悲。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09:11
人生也像坐火车一样,过去的景色那样美,让你流连不舍,可是你总是需要前进,会离开,然后你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以后一定还会再来看,可其实,往往你再也不会回去。流逝的时间,退后的风景,邂逅的人,终究是渐行渐远。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09:12
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汤唯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11:38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11:42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11:42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11:43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11:45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4 11:57
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8 15:58
【大宝法王噶玛巴】妄念是一个很容易害羞的家伙,只要你盯着它,它就会不好意思地悄悄溜走。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8 15:59
【大宝法王噶玛巴】佛法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调伏自心;然而自己却把修行当成了什么呢?许多人一心只想求长寿、求无病,想要修持财神求财富,或者修持度母求生子,总之,都是带着短视近利的世俗心态而修持,其实这样已经完全跟佛法相违背了;佛法、修行已经成为我们满足世俗心态的工具了。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8 15:59
【大宝法王噶玛巴】在一个完全黑暗的千年暗室里,我们只要点一盏灯,就能够让这个上千年的黑暗,在一刹那间重得光明;无论我们的罪业有多深重,只要能够生起对治恶业的善心,罪业就能被消除。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8 16:00
【大宝法王噶玛巴】经典说:「学一法,即佛陀一切法如在掌中」,那个法是什么?答案是:大悲心,就是不忍众生苦的大悲心。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8 16:01
【大宝法王噶玛巴】谤法难解脱,切莫批评不了解的法。
作者:
离尘向觉
时间:
2012-8-8 16:02
【大宝法王噶玛巴】有人会想,众生的数量那么多,我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小、一个人的爱,会有什么用呢?但身为佛弟子,总要往光明面想,你从光明面想,把每个众生都当成我们的母亲; 如果你往黑暗面想,就会想像所有众生都当过我的敌人,那只会生起嗔恨,有什么利益?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