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忏云长老荼毗现观音舍利——纪念专集 [打印本页]

作者: 阿钢    时间: 2010-12-23 10:40
标题: 忏云长老荼毗现观音舍利——纪念专集
忏云长老荼毗现观音舍利——纪念专集 作者:溯源佛教…    提示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859    更新时间:2009-8-14 【字体:

忏云长老荼毗现观音舍利
坚定信善求生极乐信心

                                                                                               (转载整理)



200937凌晨2
时许,台湾南投县水里乡莲因寺方丈忏云长老安详示寂,身无病苦,相貌如生。二十七日在集集镇慈德寺火化后,遗骨将安奉于莲因寺。忏云长老世寿九十五岁,僧腊六十四载,戒腊六十四夏。

长老生前交代自己的后事力求庄严简朴,甚至不对外发布讣文。可是在长老辞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岛内各地的法师、居家弟子彼此口传,仍然络绎不绝地前往瞻仰长老遗容,借此感念长老生前的弘法育人精神。

   327,莲因寺举行追思颂赞法会,岛内各地法眷上万人齐聚悼念,寺方启建念佛七,四众弟子云集寺中,佛事有莲池赞、南无连池海会佛音萨、阿弥陀经、往生咒、恭请主法和尚说法、回向。简朴庄严,虔祝老和尚乘愿再来。

忏云长老灵柩移往荼毗场火化,令人惊奇的是,忏云长老留下的众多舍利子中,还有一枚罕见的观音舍利,信众有缘在荼毗现场见证此景,更加坚定了大众求生极乐的信心。

忏云长老法名成空,法号忏云。1915年生于安东省(今北部划归吉林省,南部划归辽宁省)与朝鲜交界处的小镇上。法师24岁皈依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京出家,在广济寺受具足戒,并进入北京中国佛教学院求学四年,亲近倓虚、慈舟等大善知识。1949年到台湾。1956年在台湾埔里观音山搭建“印弘茅蓬”,随缘弘化,以静修用功为主。归谓“印弘茅蓬”者,乃尊崇印光大师、弘一律师之意。后因八七水灾土石崩落,1963年携弟子性因法师,到台湾南投县水里乡开山建设莲因寺。嗣后,因大专学生上山求法之故,1966年于每年寒暑假开始筹办大专学生斋戒学会。并自民国1987年起增加每年寒暑假佛七共修,历年不辍。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书法绘画都有一定水平,颇有当年弘一大师之风,深得青年学生喜爱。接引青少年体验清净之佛门生活,三十余年末曾间断,对大专青年及社会大众之学佛,贡献至巨。

忏云法师持律严谨,长年过午不食,每天礼佛、放蒙山,65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不懈不曾间断。齐戒学会乘持传统丛林精神,强调解行并重,以经、律、论等课程为经,以五堂功课功课作纬,培育僧、俗英才无数。平日接引信众,强调持名念佛,深受弟子敬重。法师戒行清净,德智兼备,为教界所景仰,谨祈秉愿再来,广度有情。

(下文转载自网络)

忏云法师圆寂 享年九十四

                                                                  

  忏公师父是东北辽宁省丹东人,24岁皈依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平出家,于广济寺受具足戒,并进入北平中国佛教学院求学4年。忏公师父自30岁出家后,即“过午不食”,60多年不曾间断。为佛教培养了因字辈和净字辈的很多人才。另外法藏法师也可以说忏公的传人。另外道证法师也得意于忏公师父的净土法系。忏公师父对佛教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发明了三段式拜佛和一种太极式佛七。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明了地钟,在佛七中应用。

  一般若非熟悉“整个台湾佛教界”的人,应该无法了解忏云老法师具备“无比重要”的地位。

  对于台湾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高僧“广钦老和尚”之后,我始终认为,台湾真正堪称“秉持戒律、出世修行”状态的圣僧与道场,只有忏公与他建立莲因寺的道风,能真正符合佛教经典上,佛陀对于出家修行的各种教述与要求。

  忏公在整个台湾佛教道场中,可说是极其少数,且甚至是以“不通人情”的方式,以求更严谨的保持着“佛教严格戒律”以及“佛法出世价值”的法师。

  道场内及其传承出家的弟子,多年来保持“过午不食”“每餐施食、每晚放蒙山”“每日拜八十八佛忏悔文”“每月诵戒忏悔”“比丘与女性信徒保持距离、女众不得擅入道场”……对于依照佛教经典中“出家众”的戒律修行与忏悔清净要求,完全比照办理。

  莲因寺只有男众法师,绝无比丘、比丘尼混住。除了保有“中国佛教会”的会籍之外,历来几乎不参加所外界任何的“佛教界活动”,也不常态以各种名义举办任何“消灾祈福法会”。

 
在我看来,莲因寺是极少数的台湾道场中能够“不刻意讨好信众”,而且以最大可能“从“社会‘资源炼”中跳脱”的真正“出世道场”。

  另一方面,忏公则也是台湾创办“斋戒学会”,最早引领“大专学生入佛门学习,感受佛门戒律生活”的发起者之一。

  台湾如今年龄约五、六十岁左右的佛教徒,特别是过去念大专并参加佛教社团的,几乎都与忏公有机会接触。

  事实上,台湾最早透过佛教“艺术绘画”与“咒语念诵”来弘扬佛法,本身因为出身中国大陆东北且到日本留国过,有非常高绘画水平的忏公,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目前华人社会的信佛家庭,倘若有供奉“西方三圣”画像,早年九成以上都是忏公所画的那组“西方三圣的范本”;而这也意味着,佛教徒对于“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视觉形象,受到美术造诣甚高的忏公影响甚巨。

  另外,莲因寺也是最早将佛教经典中的“咒语”,还原以大藏经记载唐朝译本当时的“悉昙古音”来念诵。为此,忏公也是最早与藏传佛教有接触往来,并且邀请部分上师仁波切前来讲课探讨的人物。在当年信息不比现在发达之时,这些对佛教开拓与研究的深度眼光与广度视野,都是非常独到的贡献。

  忏公不走“大众化、道场化、山头化、学术化”,而始终往佛教“戒律、经典、拜佛、实践”的方向,是近代佛教史上真正对“佛‘法’传承,而非佛‘教’型态”,贡献出最关键而希罕的部分!(有别于一般外界只了解佛光山、慈济之类的弘法型态)

  事实上,忏公与莲因寺的道风,对我而言一直是很重要的,做为观察佛教各种演变乱象、价值混淆的参考“对照组”。

  许多高僧长老、法师居士颇有地位,对于各种佛法道理乃至神秘经验,也是人人会讲。特别是那些“行程非常忙碌”的人物,私底下是否同样保持高密度的修行?或者都是以忙碌为名,自己早就远离精进修行了呢?

  佛教界当中,以“弘法度众”之名,实际上自己连基本“早晚课”都不做的出家人与在家居士,如今十分之八、九皆是如此吧!

 
忏公在莲因寺所开辟的严谨道风,提示出所谓的“度众生”的本质,不是那些盖道场、办法会的活动事件,而是灌注到“修行与生活的本质”;让众生“真正将佛法修行,导入到生活时间内的安排与实践”,完成到最基础与最关键的“言行合一”之上。

  曾经到莲因寺有过“拜八十八佛”经验的人都明白,那种与一般念佛静坐、听经讲法的差异,完全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不是印象中那种在法会上捧着经典念,偶尔才弯腰俯身拜。而是真正的随引罄声,一句名号、一句经典的拜,每次至少得拜个一个小时,而且每天拜、每周每月每年拜!

  汉传佛教一般被人视为“光说不练”,往往是在道理上自诩“大乘佛教”,道场与法师都布置打扮得光鲜亮丽的模样,而与那些每天“大礼拜”拜得死去活来的藏传佛教,也与那些南传佛教真正去托钵乞食“过午不食”的精神,相去甚远。

  而在莲因寺的道风中,除了本身基于“大藏经”非常丰沛的佛法思想体系与行为准则之外,诉诸真正每日的修行功夫,可说完全不输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实践精神。

  至少莲因寺的弟子中,绝对不会有现今经常可见“一群比丘与比丘尼,身上及手腕上穿戴着考究念珠,大家与居士们一起同桌在素食餐厅吃晚饭或下午茶”的场景的!

  忏公方面所代表的“正法”修行的意义,没有模糊空间,尤其这让那些只会搞玄异的牛鬼蛇神,以及那些在名利或媒体中迷失的出家法师,能够因此当下立判!

  尤其是那些道理经典讲了一大堆,自己难守清贫本怀,还侈言吃肉是为了帮忙超渡、男女关系是为了协助修行的禅师、上师之类的“佛门诈骗集团份子”;看看忏公,再回头看看他们,立刻瞬间照妖清晰。

  而我特别感念的是,在我年轻时因为读楞严经而自己摸索学佛之初,最早接触的道场,就是包括“莲因寺”在内的出世型态与实践价值,成为我自己后来不致从原先“广大人海的沈浮”中,而只是换成在“道场活动的沈浮”中,而能逐渐读自己的经、找自己的药,走自己的路。

  如今连忏公也走了,毫无疑问,这个人世间又一座链接佛菩萨的大基地台消失了!又一处能量清净的修行入口消失了!又方一艘通往解脱出口的渡船消失了!

  在下一位继续发大愿传承,同时也有能力住持着“出世、戒律”精神,且还能“言行、实践”合一的法师,接棒出现之前;我想,台湾佛教界乃至中国大陆佛教逐渐以“知名度”而非“真修行”的佛教界生态与信众追求认知,将更加成为世俗价值的主流吧!

  眺望因缘如幻的渡船,在不生不灭的自性海中远去,其实无涉任何遗憾与哀伤。

    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个提示: 云居山真如禅寺上弥下光老和尚安详示寂 下一个提示: 没有了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