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令营分组讨论的时候,有一个人问到开车肇事后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表面上与佛教无关,但是我自己知道他想问的是肇事后要如何处理自己内心悔恨。因为交通事故发生之后的处理,每一个司机学开车的时候都会学过,他不可能会不知道的。
处理事故现场无非就是要赶紧处理现场,救死扶伤,报警等等。最重要的是不要肇事逃逸,否则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这些是交通法上面明确规定的。从佛教来说,法律就是戒律的根本,首先是要尊重、遵守的。为了做得更好,我们还要给这些事情做点佛事,超度亡灵、祈求生者消灾免难。
同时作为肇事的人,应该诚心求忏悔。即使责任不在自己,一切按照交通法律处理了,也应该知道自己犯有过失罪。因为从佛教的戒律角度来看,我们已经造成了伤害,不管交通法律判定肇事的责任由谁承担,我们都触犯了戒律,是要诚心忏悔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的过失减低到最少。
因为,戒律的触犯与失去有一个很大的标准可以用“过恶”来衡量。因为我们的一切错误可以归纳为“过恶”,“过”是无心而犯叫“过”;“恶”就是有意所造的错误了。犯“过”的错误,没有戒罪,只有性罪,这个罪一般比较小。而犯“恶”的错误,就有戒罪与性罪两种了。
比如你打开水的时候,不小心把开水壶弄破了。这个错误你不是有意去犯的,属于犯了“过”,虽然没有戒罪,但是过失罪还是有的,你还要为此付出代价。毕竟开水壶破了,最少你要赔一个,是自己的话,如果需要也要花你的钱再去买一个。
再比如,你拿开水壶去砸人或者砸东西,你不但把开水壶破坏了,同时还可能破坏其他的东西或者人,这你都是要负责任的,或者说都要赔偿的。赔偿之后你自己可能还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基本上反映出你仍然在坚持自己的态度,你认为自己做的没有错。那么,就是说你的价值观存在问题了。
所以,犯“恶”的错误,就有戒罪与过失罪。过失罪和前面的犯“过”的错误一样,这里就不再讲了。戒罪就很大了,因为你是有意去犯,是故意去犯,这就难以忏悔,不是用钱或者赔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成见的问题,如果不好好改正,还会把你带回同样的轮回。因为你的价值观出问题了。
所以,这个罪很大,不忏悔掉的话,将来会障碍你的生活或者是修行,或者说影响你的一生乃至尽未来际。而且很难忏悔掉,因为这需要改变你自己的个人观点或者叫价值观。大家都知道,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出问题了的话,生活工作等等就会困难重重。具体的忏悔方式请看我以前的文章《浅谈忏悔业障》。
所以,你在交通事故中,即使对对方的伤亡没有责任,是属于犯了“过”或者叫过失,没有戒罪,可以不要承担责任。但是他的伤亡因你而起,你还是要进行赔偿等等事后的补救(忏悔)。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知道去为这件事情做点佛事,去忏悔自己的过失。
如果是责任在自己身上,那么就不但要去负起这个责任,还要检讨自己行为,深刻地忏悔自己的罪过。而且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检查自己,如果是嗔恨心的话就要从嗔恨心的角度去检查、去忏悔。诚心诚意地修行或者说是修正自己,希望把自己的嗔恨心忏除。
如果是价值观出现问题了,那么就要开始长久的修行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通过佛教的种种修行手段,修改自己的价值观,这当然是要靠长久的修行才能做到的。佛教里面的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个能够帮得上你。通过长久的修行,慢慢改变我们的价值观,最后达到真正的忏悔目的。
来源:http://blog.ifeng.com//article/8642522.html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