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之十二大愿,本是世尊、药师佛的不可思议境界,经云“一切声闻及诸独觉。纵经多劫说不能尽。唯除如来补处菩萨”,我今竟也试解之,可见想法近乎痴顽。怎奈以佛菩萨的威神之力加持,秉情真意切,作空谷之言说。期读者、听众能“如实知自心”,体药师之本怀,我此抛砖也算功不唐捐。是为序。
药师经法的根本在十二大愿,有此根本,药师定才能修入和相应成就。
儒家讲做人在立志,佛法修行首在发愿,发愿就是发菩提心。大乘佛法全部都是在讲菩提心,从因地向果地,又从果地向因地,乃至因果不二、因果一如,都是在菩提心里,发菩提心,行菩提愿,证菩提果。心包含色,色包含心,心色不二。
圣贤讲立志,菩萨讲发愿,实质一也。美国学者、发明家贝尔,总结自己的经历说:“当你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心中形成。”在心理学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尔效应。
(贝尔, 1847.3.3~1922.8.2,美国发明家,电话的发明人。出生于英国的爱丁堡,14岁在爱丁堡皇家中学毕业后,曾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听课,主要靠自学和家庭教育。1864年开始声学研究。
贝尔从事研究的范围极广,曾获18种专利,还和其他人一起获得12种专利,其中14种为电话、电报,4种为光电话机,1种为留声机,5种为航空飞行器,4种为水上飞机,还有2种为硒光电池。他丰富的创造性思想,在当时不可能样样都成为现实,他的许多观念到后世才见到成果。)
贝尔效应是讲世间法的常理。那么出世间法的行愿呢?
这句话可改为:当你想着佛,佛的景象就会在你心中形成。
当你学佛,就会成佛。
当你求觉悟,就会成觉悟。
人本具欲,心可发愿。愿与欲,本体是一,用则有异。有我执是欲,无我执是愿;迷则是欲,觉则是愿;识则是欲,智则是愿;业则是欲,密则是愿。
清净行欲,欲即是愿;贪嗔行愿,愿亦成欲。
有药师之十二大愿,才有琉璃光世界,心净佛土净、愿真成就真。
凡欲学药师经法者,必先立药师之大愿,修药师之大定,无我为人,净心行愿,因行真实,果地不虚,必能以色身透法界,以法界透色身,现证药师本尊,圆满成就净琉璃光世界。
近代大德,从太虚大师开始到顾老、赵朴老、吴老等大德,倡导人间佛教、人间净土,这个思想完全与药师十二大愿相应,是特别适合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佛法修行。
学佛发愿,有深浅、难易、层次的不同,
最简单说就是:上求下化。
上求诸佛道,下化众生。
再扩展就是四宏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再又扩展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錀;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行愿品》属于《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发何种愿都是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普贤菩萨为何能“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关键,这也是修证入药师定的关键。
以上是讲学佛的通愿。我们现在讲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是别愿。还有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等的愿,也是别愿。通愿别愿,都能够互摄互入的,都是从大日如来的法身功德所流出。我们学药师十二大愿,一一都能包括普贤的十大愿,特别是普贤第九恒顺众生的愿,广开就是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从果地法门说,愿就包含了戒、定、慧,所谓才发菩提即成证觉。密乘是以愿为戒,三昧耶戒就叫平等本誓。学哪个佛、哪个菩萨,就是以他的愿为戒,这样修本尊法才会得大成就。所以我们讲平等发愿门,不是从浅的求佛消灾除难开始,是反过来从学发药师佛的愿开始,是高起点的发愿。
或有人问:我目前还发不了这么大的愿,我只想得到佛经中所说的利益,十法门随做其中一部份,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只要有一种如法的善行,也能得药师法的利益,且逐渐地发起圆满的行愿,但这样的成就是有限的、有为的且时间漫长。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引用或者转帖至第三方。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